古代针灸处方与君臣佐使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9801587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针灸处方与君臣佐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针灸处方与君臣佐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古代针灸处方与君臣佐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针灸处方与君臣佐使(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针灸处方与君臣佐使: 针灸处方是在临床针灸治疗过程中,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具体 的病情及脏腑经络腧穴的功能、特性,进行穴位配伍的用穴方案,包括单穴处方和配穴处方。在针灸处方 的组成上,既有严格的原则性,也有较大的灵活性,“方从法出”以及君、臣、佐、使的配伍就是遣穴处方 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而针灸处方是由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及阿是穴等配伍组成的,腧穴是构成针灸处方 功效的主要因素,即“方以穴成”。处方组成的基本法则有三,为近部配穴、远部配穴及随证配穴,同时注 重要有君、臣、佐、使等用穴的主次之分,从而达到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所言“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的治疗目

2、的。1、针灸处方的形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医书,其中记载了砭 灸法的使用,但无腧穴处方的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扁鹊及淳于意的针灸医案共六首,虽有取 穴部位,但无具体腧穴名称,如淳于意治齐中大夫龋齿病“灸其左右大阳明经”。说明东汉以前经络学说已 基本形成,但腧穴理论尚停留在“以痛为输”的雏形阶段,而针灸处方尚未形成。而后黄帝内经的成书 问世,标志着针灸处方的形成,书中记载了 400余首针灸处方,其主要特点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 循经取穴为主要方法,以单穴为主要内容,但尚无一定的处方配穴规律可言。例如:灵枢杂病载:“膝 中痛,取犊鼻,以负利

3、针,发而间之。”即为一病单穴。当然也有取两个穴位以上的处方,如灵枢厥病 中云:“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而后出现的难经、伤 寒论等亦记载有与针灸处方有关的内容,并且难经中首创了“子母补泻”及“泻南补北”等配穴方法。2、针灸处方的发展自针灸处方形成以后,经晋代至唐、宋、金代的不断积累,在元、明、清代得到了全面发展。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问世,是对两汉以来针灸学文献的历史性总结,同时亦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 系的形成。此后针灸处方开始大量出现,以脉经、千金方、外台秘要、针灸资生经、扁鹊神应 针灸玉龙经、针灸大成等为代表著作,其中元代王国瑞编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4、称得上是针灸 处方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共收载处方54条,例如,其中所载“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 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再如“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功,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 即收功。”均突出处方穴法并列的特点,处方形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阶段,与现代针灸处方基本相同,奠定 了近代针灸临床处方学的基础。明代杨继洲编撰的针灸大成是针灸处方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其中 载有针灸处方152条,每条处方多由26个腧穴组成,是针灸处方的完整形式,例如,杨氏治疗小便淋漓 之症时取“小便淋漓:阴谷、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共取五穴而治之。说明明代针灸处方已发展 到了成熟的阶段。

5、针灸处方由元代以前单穴处方为主,发展到元明时期以配穴处方为主,配穴理论也极其丰富,并出现了多 种形式的配穴方法,在配穴处方的取穴施治中,出现了取穴的主次先后,即有了君臣佐使之分。处方中既 有腧穴组成,又指明了各个腧穴的具体施治方法等,大大丰富了针灸处方学的内容,提示明清时期已经为 现代针灸处方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与临床基础。3、针灸处方的君臣佐使3.1君臣佐使的含义 针灸处方是根据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腧穴配伍而组成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主 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明代的何柏斋进一步说明:“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 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

6、。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主要是讲在临床用 药上有君臣佐使之分,那么在针灸处方用穴上,其理亦然。古人言“用药如用兵”,同理亦可言“用针如用兵”。 因此在临证中要注重针灸处方配穴的先后主次。君穴: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腧穴,是针灸处方中不可缺少的。臣穴:辅助君穴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腧穴,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腧穴。佐穴:配合君、臣穴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腧穴。使穴:即引经穴,依据子午流注理论,选择何时何经开何穴,并以此引导方中诸穴气至病所的腧穴。3.2处方的君臣佐使在针灸处方的选穴配穴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腧穴配伍的君臣佐使,一般地说,君穴与臣穴构成

7、了处方的主穴,而佐穴与使穴也就是处方中的随证加减或者称之为配穴。当然在中国古代针灸处方中,含 有腧穴君臣佐使的完整处方,还不是太多,多数都是以君穴、臣穴即主穴为主,而佐穴、使穴或无或合二 为一。例如杨继洲在针灸大成记载治疗面瘫的处方中,其一取穴有颊车、水沟、列缺、太渊、合谷、二间、 地仓、丝竹空,治疗周围性面瘫。其中足阳明经穴颊车、水沟、地仓、手少阳经穴丝竹空为君穴即近部取 穴,以手阳明经穴合谷、二间为臣穴即循经远端取穴,以上同为主穴配穴则以手太阴经穴太渊为佐使激发 脉气,共达疏风散寒、通经活络、理气行血之效。又如李学川在针灸逢源记载治疗头晕的处方中,取 穴为百会、肝俞、大敦,治疗肝火上炎的头晕。方中百会为督脉穴,位居巅顶,而足厥阴肝经正好.上 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故取百会为君穴以平肝潜阳止晕,才取肝之背俞穴为臣以加强百会平肝潜阳之效, 复取足厥阴肝经之井穴大敦为佐使,以清泄肝经之火,共奏平肝潜阳止晕之功。综上所述,在针灸临证处方配穴中,要注重处方用穴的君、臣、佐、使问题,要遵守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 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的临床治疗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