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801081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37 大小:49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1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目标:1、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4、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并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商的定位。教学资源: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感受图中所提供的情境。2

2、、提问:“一共有600只鸡,平均每层有多少只?”该怎样列式?二、活动尝试。1、6003=?你是怎样想的呢?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2、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的方法:(1)3个200是600,600除以3得200;(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是200;(3)因为63=2,所以6003=200。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口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003 4002 80024、做“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口算。(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三、师生探究。1、出示“这些鸡2天共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让学生尝

3、试列式。(得出算式:9862)2、你能估计一下得数大约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学生列出竖式后尝试演算。指名两名学生板演。4、集体评议。提问:(1)“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引导学生明确:9百除以2得4百多,4表示4个百,所以要写在商的百位上。)(2)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3)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吗?(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十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继续除,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5、

4、谈话:你会验算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时验算。四、巩固反思。1、做“想想做做”第2题。引导学生逐题计算,然后逐题评讲,要求学生计算时注意书写工整,数位对齐,掌握除的顺序。2、做“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各题的商是几百多,再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做“想想做做”第5题。(1)学生理解题意。(2)尝试解答。(3)反馈交流。可以用乘法来思考:1304=520(节) 因为520130,所以130个盒子不够。五、总结应用。1、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齐读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索,共同合作,大家取得了很多收获。下面请你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还有

5、什么疑惑吗?2、作业:做“想想做做”第3、4题。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6003=200 9862=493(个) 3003=100 4002=200 8002=400 答:平均每天产493个。教学后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2、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6、、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商的定位。教学资源: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题中的信息。2、提问:“卖了多少千克鸡蛋?”该怎样列式?(得出算式:3124)二、师生探究。1、你能估计一下商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交流:1004=400,所以3124的商比100小。 被除数百位上是3,比除数4小,商不够1个百。2、你能用竖式计算吗?(1)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2)交流计算过程,要求重点说说“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3)学生在书上再完整地用竖式计算一遍。(4)反馈交流: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沟通与昨天所学知识的联系。)三、巩固反思。1

7、、做“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先独立完成第小题。(2)同桌交流,说说除的顺序与首位商的书写位置。(3)学生独立完成后3小题。(4)组织交流,反馈评议。2、做“想想做做”第3题。(1)引导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作出解释。(2)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任选一组题计算。(3)反馈评议: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两题的商哪一个大一些?3、做“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理解题意,指名说说题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并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3)学生独立计算各图形的边长。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4)提问:你发现这三题的计算结果怎样?(渗透被除数不变,除数大商

8、就小的规律。)四、总结应用。1、谈话: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除法的新知识,老师为你们高兴,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还要提醒同学在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2、布置作业:做“想想做做”第2、5、6题。板书: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3124=78(千克)答:卖了78千克鸡蛋。教学后记:练习一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2、能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验算。

9、教学资源:实物投影、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做练习一第1题。1、出示题目,齐读题目要求。2、提问:怎样验算除法算式?3、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备本上。4、反馈交流。二、做练习一第2题。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理解题意。2、示范估计的方法:根据被除数的前一位数或前两位数与除数的关系,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例如:2283的商是七十多。3、学生根据估计的方法估计每一题的商。4、交流估计的过程。5、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6、反馈:将计算结果与练习前估计的商进行比较。三、做练习一第3题。1、谈话:我们上学期举行了跳绳比赛,2分钟你跳了几下?2、这两位小朋友跳了多少?读一读。3、请你估计一下,谁跳

10、得快一些?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四、做练习一第4题。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计算。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五、做练习一第5题。1、出示题图,让学生仔细看图。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学生独立解决第(1)问。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335+250=585(米) 5859=65(米)5、解决第(2)问。6、交流:你是怎样想的?(速度时间=路程)六、全课小结。七、作业:完成练习册。板书:练习一 80022 90033 60032 8004 9009 6006教学后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2、经历探

11、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资源: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桃子)那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呢?(萝卜)今天,小白兔和小猴们结伴到野外采摘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你们瞧。(投影出示例题情境图)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只小白兔采了6个蘑菇;3只小猴发现树上一个桃也没有。3、(1)求“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

12、答,师板:63=2 (2)求“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可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口答,师板:03=?二、师生探究。1、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1)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2)试一试:04= 09=(3)从刚才几题中,你发现了什么?(4)揭示: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卡片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2、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1)实物投影出示情境图。师:同学们,养鸡场这个星期的前3天共产鸡蛋306个,你能计算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吗?(2)学生自己列式计算。(3)反馈交流:3003=100,63=2,100+2=102用竖式计算:上面的竖式一般这样写:3、试一试。

13、(1)投影出示:4804 3505(2)让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是怎样想的。(3)学生列竖式计算。(4)反馈交流:你发现这两题的商有什么特点?三、巩固反思。1、做“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直接口答,得出结论: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2、做“想想做做”第2题。(1)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2)交流评析。3、做“想想做做”第3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改错。(2)反馈交流,说说错的原因。四、应用质疑。1、这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2、作业:做“想想做做”第4、5题。板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3=0

14、(个) 3063=102(个) 04=0 09=0教学后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资源: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2、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该怎样列式?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24=二、自主探索,解决

15、问题。1、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2、指名回答。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4、学生尝试演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5、反馈评议。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教师适时提问: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6、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7、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三、巩固反思。1、试一试。(1)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2)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

16、计算过程。(3)提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2、做“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3)统计正确率,指导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3、做“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改错。(2)交流反馈。四、应用质疑。1、谈话: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2、作业:做“想想做做”第3、4题。板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4324=108(千克) 答: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108千克。教学后记: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

17、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有4层;一共有224本书。)要求什么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怎样求呢?二、自主探索。1、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商量。2、交流汇报。可能出现如下解法:(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2242=112(本) 1124=28(本)提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

18、个已知条件来求的?(一共有224本书和有两个书架)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每个书架平均放的本数和每个书架有4层)(2)先算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42=8(层) 2248=28(本)提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每个书架有4层和有两个书架)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一共有224本书和共放在几层里)3、讨论比较。提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不同点:第一步求的不一样。第(1)种解法第一步求的是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第(2)种解法第一步求的是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1)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第(2)种解法第一步用乘法。单位名称也

19、有不同。第(1)种解法两步单位名称一样,都是“本”;第(2)种解法第一步单位名称是“层”。相同点:第二步都是用的除法,都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三、巩固反思。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3)交流。要求说说每种解法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1)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2)提问: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3)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3、做“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

20、独立解答。(2)提示图中的隐藏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3)反馈交流。四、应用质疑。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2、作业:做“想想做做”第4、5、6、7题。3、课外作业:完成思考题。教学后记: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能用除法计算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3、掌握口算的方法,学会口算。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资源: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做练习二第1题。1、出示题目:6408 648 7505 28672、指名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的。3、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4

21、、反馈评议。二、做练习二第2题。1、学生先独立完成第三组题目,指名2人板演。2、集体评议。3、进行比较。三、做练习二第3题。1、学生在书上完成两组口算题。2、交流结果。3、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通过表内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带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第二组)通过比较弄清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四、做练习二第4题。1、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问题。2、交流。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醒学生正确答语。五、做练习二第5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2、反馈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六、做练习二第6题。1、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交流思考过程。七、做练习二

22、第7题。1、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答。2、说说思考方法: 解法一:2402=120(幅) 1204=30(幅) 解法二:24=8(个) 2408=30(幅)八、做练习二第8题。1、让学生读题,提问: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2、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3、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九、做练习二第9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怎样求“哪种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哪种最便宜?”2、 学生交流,师板书:正方形蛋糕 2733=3(元)圆形蛋糕 3032=6(元)三角形蛋糕 3224=4(元)十、思考题。先同桌讨论后交流。十一、全课小结。教学后记: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

23、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并对计算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复习验算和估算的方法。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学资源: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做第15页复习第1题。1、卡片出示下列各题。8002 2807 6903 30063208 5005 4404 46022、开火车口算,相机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齐算。二、复习竖式计算。做第15页复习第2题。1、指名3人板演,其余同学选择其中的2组完成。2、反馈交流。3、比较每组中的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24、计算方法。三、做第15页复习第3题。1、小黑板出示:84842 90023 909338488 9006 90992、学生独立计算。3、指名说说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四、做第15页复习第4题。1、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填写表格。2、组织交流。 提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每班有图书的本数”的?(2)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五、做第15页复习第5题。(1)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2)学生尝试计算,填写表格。(3)反馈交流。(4)提问: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六、做第15页复习第6题。1、出示题图,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信息?2、理解“一律按半

25、价出售”是什么意思?3、让学生求出每件玩具的半价。4、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答问题。5、反馈交流。七、全课小结。(略)八、作业: 完成练习册。教学后记:复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资源: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做第16页复习第7题。1、让学生仔细看图。2、提问:你知道了什么?(左边和右边各有3行树,一共有72棵数)3、学生列式计

26、算。4、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二、做第16页复习第8题。1、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分析思考过程。2、再出示第(2)小题,同样让同学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分析思考过程。3、比较:这两小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做第16页复习第9题。1、出示题图让学生理解题意。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完成第(1)小题。交流思考过程:因为1088=13(枝)4(元),而1083=36(枝),所以108元买了36枝圆珠笔。同理,60元买了30个乒乓球。3、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交流:方法一,108+60=168(元) 1689=18(本)6(元)答:不够买20本。方法二,108+

27、60=168(元)209=180(元)因为168180,所以不够买20本。四、思考题。1、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2、 交流。3、 补充三题。五、全课小结。(略)六、作业:完成练习册。教学后记: 年、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方面的知识。教学难点:知道大月、小月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教学资源:实物投影、黄色和蓝色

28、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2005年的日历。谈话:这是2005年的日历,年历上的1、2、3和一、二、三分别表示什么?你能在这张年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吗?2、交流: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指出)3、做“想想做做”第1题。4、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利用这张2005年的年历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年、月、日)二、小组合作,初步感知。1、整体观察年历,你发现些什么?在小组内交流。2、交流反馈,师随机板书: 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年有12个月 30天(4月、6月、9月、11月)28天(2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

29、很仔细,从一张年历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为便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我们怎样把刚才发现的有用信息整理出来呢?学生讨论交流。师: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教科书上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表格,就请同学在2005年的年历卡上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P17页的表格里,填好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三、认识大月、小月。1、那么哪几个月的天数是31天?哪几个月的天数是30天?哪个月的天数是28天呢?(引导学生继续认真看年历,并填写第17页上的表格)2、反馈交流,师完成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一年有12个月 30天:4月、6月、9月、11月28天:2月3、这些有3

30、1天或30天的月份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齐读第17页表格下的文字)4、把第17页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记住它们。5、这么多的大月、小月怎样才能记住它们,不产生混淆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充分交流后出示下面的两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A:一、三、五、七、八、十、蜡,三十一天永不差。B: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6、介绍拳头记忆法。(1)老师示范;(2)学生跟着数;(3)学生练习。四、计算全年天数。1、我们已经知道了2005年每个月的天数,你会计算这一年有多少天吗?2、学生计算后交流自己的算法,师随机板书:(317+304+2

31、8=365317+305-2=365)五、应用质疑。1、做“想想做做”第2题。(1)先指名说说课本上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分别是几月几日,然后在年历里圈出来。(2)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全班交流。六、全课小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年、月、日(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28天:2月教学后记:认识平年、闰年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以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

32、的意识和能力。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学资源: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第19页2004年二月和2005年二月的年历卡,让学生观察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的天数相同吗?2、指出:2004年2月有29天,而2005年2月只有28天。3、教师:可见2月份是非常特殊的月份。我们把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板书)二、师生探究。1、出示第19页19972008年2月天数的年历卡,让学生说说哪些

33、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2、如果不知道2月份的天数,怎样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找到了规律就知道了。3、再仔细观察刚才的年历卡,你发现闰年和平年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揭示: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板书)4、介绍: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方法:用该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即为闰年,有余数的即为平年。如:19944=4982(平年)19964=499 (闰年)指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5、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三、计算全年天数。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年2月有28

34、天,闰年2月有29天,因此平年全年的天数与闰年全年的天数相同吗?2、你会算一算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吗?3、组织交流,师板书: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四、了解季度方面的有关知识。1、引导学生读第20页第4题的要求,谈谈自己对“季度”的了解。2、师介绍有关知识。3、指导学生计算第一季度的天数,学生独立计算后三个季度的天数。4、反馈交流。五、巩固反思。1、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2、做“想想做做”第3题。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做“想想做做”第5题。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六、全课小结。说说本课自己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教学后记:生日快乐(实践活动课

35、)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合作意识。2、渗透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思想教育。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一个、每生一张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出示生日蛋糕。同学们,这是什么?知道老师带这个蛋糕来干什么吗?今天我们来过一个集体生日,怎么样?2、学生齐唱生日快乐歌。3、过渡:照理,唱完生日歌就该吃蛋糕了,可今天这蛋糕暂时还不能切,老师遇到了一些与生日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被设置为一、二、三、四个难关,如果同学们能协助老师顺利闯过这四关,我们再来高高兴兴地分蛋糕吃,怎么样?二、闯关活动

36、。第一关:猜一猜。1、有几位小朋友听说我们在过集体生日,也赶来凑热闹,让我们来了解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2、课件出示第22页四幅图及声音。3、你知道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先独立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4、反馈:结合学生的回答复习大月、小月、季度、闰年等知识。5、你能模仿刚才的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生日编成一道题让其他同学也来猜猜你的生日吗?6、指名交流,猜一猜。7、小结: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问一问。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班中有些同学的生日在一月份,有些同学的生日在三月份那么,到底几个同学的生日在一月份,几个同学的生日在三月份呢?我们不知道,下面我们就通过问一问来

37、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的生日分布情况,请各组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依次报生日,填好统计表。2、各组活动。3、交流汇总,师完成汇总后的统计表。4、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汇总数据完成第23页的条形统计图吗?5、反馈评议。6、你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反映出的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提出哪些问题呢?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7、小结:顺利闯过第二关。第三关:算一算。1、根据条形统计图反映出的数据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并填入下表。季 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人 数2、反馈校对,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再次明确季度的含义。3、小结:顺利闯过第三关。第四关:小小设计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年历上圈出来,并说说

38、准备怎样为爸爸妈妈过生日。三、在生日快乐的音乐声中吃蛋糕。教学后记: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教学资源:玩具小汽车、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1、用玩具小汽车演示平移的过程,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玩具小汽车发生了什么变化?2、指出:像小汽车这样从一头移到另一头,叫做平移。(板书;平移)3、再次演示,要求学生在感受小汽车平移过程的同时注

39、意汽车轮子的运动。4、指出:像轮子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板书:旋转)5、揭题:平移和旋转二、观察比较,再次体会1、说明:在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出示P24页例题图,解释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2、做“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所提供的图中物体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1)独立思考。(2)小组讨论。(3)大组交流。3、做“想想做做”第2题: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交流4、做“想想做做”第3题: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1、出示P24例题图教师说明:虚线表示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表示平移后的位置。2、观察小房图,设疑:你能看出小房图向哪个

40、方向平移了吗?你是怎么看的?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明确:看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图形平移的距离实际是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小结:要看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的点,再数一数中间有几格就可以了。3、指导看书,看看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是向什么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请仔细观察后完成书上的填空。4、谈话:观察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和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5、小结:物体和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是不变的。6、看图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四题。四、绘制图形,巩固应用1、完成“试一试”(1)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先在小组里交流你打算怎样

41、画,再画一画。学生交流方法:先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6格,然后把三个点画线段连起来。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还应该画上箭头。小结检验的方法:看看方向对不对;找两个对应的点,数数中间的格子数对不对;看看图形的大小、形状有没有改变。(2)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组织反馈并自我检验。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五、总结应用1、说说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吗?2、作业:练习册教学后记: 美丽的花边 (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42、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教学资源:搜集美丽的花边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设计出了不同的作品。2、欣赏两张手抄报:丁丁的作品版面文字密密麻麻,冬冬的作品在每一个小板块之间有简单的花边,版面清晰而美丽。3、提问:请同学们当评委,说说谁的作品更漂亮。为什么?4、揭示课题。讲述:同学们都感觉到花边把冬冬的手抄报变得如此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板书)二、实践操作1、初步感知出示例题图的花边。分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交流:这些花边都是有一个独立的图案重复连续而成。可能

43、是运用了前面学到的平移知识,通过图案平移得到这条花边的。2、尝试操作谈话:同学们对美丽的花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自己也尝试画出一条美丽的花边?出示教科书“画一画”第一个图案,请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交流。展示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品,请同学们评一评:谁的花边最漂亮?互相交流:在制作花边时,你觉得哪些地方最不容易画好?请画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制作花边时都注意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教师小结制作花边的方法:先找对应点,再连线。4、再次操作。提出要求: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从别人那里学到了更好的制作方法。就用这些好方法,再来制作一条更漂亮的花边吧!学生再次尝试,做教科书“画一画”第2个图案,教

44、师巡视,注意对学困生的指导。学生相互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三、自主创意1、欣赏作品(课前收集的花边)2、评价总结教师总结鼓励:平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多,冬冬就是一个爱动脑筋、敢创作的的学生,所以他能把普普通通的手抄报,通过小小的花边装扮得非常漂亮。3、开展小竞赛教师提出要求:下面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独立创作出一幅美丽的花边,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心儿灵,手儿巧。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展示作品总结评价交流展示、相互评价各组创作的作品。四、运用拓展,美化生活谈话: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我们想更换黑板报,还想装扮一下我们教室的门窗,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创作的美丽的花边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好不

45、好?五、全课小结请学生说说本课的收获。教学后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资源:例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都喝牛奶,今天我们一起到三年级看看他们的牛奶是怎样分配的,好吗?2、出示例题图及问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1瓶牛

46、奶,搬下10箱够不够?二、活动探究1、教学例题(1)列算式。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这个信息。板书: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列式:1210= ( )(2)探讨1210的算法谈话: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学生可能有的算法:先算9箱有多少瓶,再加将要放下的1箱的12瓶。129=108 108+12=120 先算5箱有多少瓶,再算10箱有多少瓶。125=60 602=120 把每箱的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由121=12 想到12*10=120 讨论这几种算法,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并说说理由

47、。10箱牛奶够不够117人喝,为什么?2、教学“试一试”出示问题: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同学喝?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列式:1230= ( )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里相互讨论,谈出自己的想法。在班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提问: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边添写1个0。)三、巩固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改正错误。分析每组题之间的联系。2、做“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回答,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得到的数的后边添写2个0)

48、3、做“想想做做”第4题4、做“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算法和得数,并说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四、质疑反思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2、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练习册板书: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例题图问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1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1210= 问题: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同学喝?1230= 教学后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49、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教学资源:例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2、出示例题情境图,让学生认真看图并认真思考。让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出示问题: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列出算式:2812=

50、 ( )4、估算。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300多元)你是怎样估算的?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或3012=360,2812要比360少,可能是300多。二、活动探究1、明确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订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钱呢?(算一算)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4、整理汇报: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1)28+28+28+28=336 (连加)(2)先算半年要多少钱,再算一年要多少钱?286=168,1682=336 (连

51、乘)(3)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多少钱,再合起来。2810=280,282=56,280+56=336 (乘加)5、用竖式计算。遇到了困难。提问:接下去该怎么办?谁能接着完成?都来试一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请学生板书。可能会出现:、方法1: 方法2: 方法3:学生讨论: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讲解简便竖式。6、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三、巩固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再算出正确答案。4、做“想想做做

52、”第5题理解题意 小组提问 交流问题 独立做题,共同订正。四、质疑反思: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题情境图 2812=336(瓶) 教学后记: 练习三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应用有关运算解决

53、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做练习三第1题出示口算题目。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学生说后,教师总结。二、计算并验算做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教师强调学生要认真检查。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集体评讲。比较这四道题目,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地方。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三、解决实际问题1、做练习三第3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枝数拓展深化: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

54、“每盒水彩笔的枝数”,怎样求“盒数”?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盒数”,怎样求“每盒水彩笔的枝数”?2、做练习三第4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说出所获得的信息。独立解答问题:一共有多少千克?教师巡回指导。反馈评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方法。3、做练习三第5题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尝试列式解答。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各步的意义。四、全课总结:1、说说本课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教学后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

55、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学会正确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教学资源:例题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出示例题情境图)今天,明明邀请我们去他家美丽的牧场参观。通过他的介绍,你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明明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二、活动探究1、谈话:估算一下,明明家1天大约可挤奶多少千克?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估算的?4、引导评析:你觉得他的估算方法是否合理?(教师对

56、学生估算中的合理之处应给予充分肯定)5、计算验证:我们估算的对不对呢?请你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6、比较交流:比较笔算和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7、阅读课本并讨论:“小萝卜”“小辣椒”“小番茄”各运用了什么样的估算策略?他们估算的都对吗?谁估算的结果更接近正确的计算结果?8、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乘积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三、巩固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笔算,再口头估算加以验证。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每组3道题,上下两题可以口算,中间1题要列竖式计算,然后把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中间算式的得数比上边算式的得数大,比下边算式的得数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来估算中间的算式)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估算,完成连线。同桌交流估算方法。集体交流,指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他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4、出示:5842 3162 6839 各人选1题完成:用三种方法分别估算,写出估算结果,再进行计算。小组讨论:各题哪一个估算结果更准确些?为什么?集体交流,小结: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讨论交流: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