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7989666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846.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1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数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一 有理数知识要点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1) 正数和负数定义 :大于 0 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 ” ( 负 ) 的数叫做负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有理数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3、相反数代数定义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一般地, a 和- a 互为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0。a =-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很显然,a =0

2、。4、绝对值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 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0。即:如果a 0,那么 | a| =a;如果 a =0,那么 | a| =0;如果 a 0,那么 | a| =- a。a =|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很显然,a 0。5、倒数定义 :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1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很显然,a = 1。a6、数的比较大小法则 :正数大于0, 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7、乘方定义 :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

3、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如: anaaa 读作 a 的 n 次方(幂),在an 中, 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n 个a性质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8、科学记数法定义 :把一个大于10 的数表示成a3 10n 的形式 ( 其中 a 大于或等于1 且小于 10,n 是正整数 ) ,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小于- 10 的数也可以类似表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绝对值大于10 的数时, n 是原数的整数数位减1 得到的正整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绝对值小于1 的数( a3 10-n)时, n 是从小数点后开始

4、到第一个不是0 的数为止的数的个数。- 1 -9、近似数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近似到哪一位,也叫做精确到哪一位。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 0.1;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 0.01; 。10、有理数的加法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运算律 :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 a+b)+ c=a+( b+c) 。11、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 b= a +(-

5、 b) 。12、有理数的乘法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 相乘,都得 0。乘法运算律 :交换律 ab=ba;结合律 ( ab) c=a( bc) ;分配律 a( b+c)= ab+ac。13、有理数的除法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 b a1。b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都得 0。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课标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

6、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 ( 这里 a 表示有理数 )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以三步以内为主) 。4、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包括负指数幂的科学记数法)5、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6、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7、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常见考点1、有理数的实际意义。2、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在数轴上找出相应的数;数的比较大小。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 含负指数幂的科学记

7、数法) 。4、有理数基本概念( 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的辨析及综合运用。5、有理数的运算。专题训练1、若收入100 元记作 +100 元,那么支出60 元记作元。2、在记录气温时,若零上5 度记作 +5,那么零下5 度记作 ()A 、 5B、 - 5C、0D 、 - 103、 3 的相反数是, - 5 的倒数是, - 3 的绝对值是。- 2 -4、 2 的相反数的倒数是。5、计算: -(-2) =, |- 5|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0 的相反数、绝对值都是0B、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3 个C、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2 个D、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有1 个7、数轴上表示 - 3 的点

8、到原点的距离是()A 、 3B、 - 3C、113D、38、扎西在画数轴时, 不小心把一滴墨水滴在已经画好的数轴上。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中标出的数,写出被墨水盖住的整数:。- 4 - 3- 2- 1012349、计算: 1+3=, - 1+( - 3)=, - 1+3=,1+( - 3)=。1- 3=, - 1- (- 3)=,- 1- 3=, 1- (- 3)=。13=, - 1(- 3)=, - 13=,1(- 3)=。13=, - 1(- 3)=, - 13=, 1(- 3)=。10、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000000 平方公里, 那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49000000 应为 ()A

9、 、 1.49 106B 、 1.49 107C、 1.49 108D 、1.49 10911、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1 光年大约是9500000000000 km ,则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12、甲型 H1N1流感病毒变异后的直径为0.00000013米,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该是 ()A 、 1.3 10-6B 、1.3 10-7C、 1.3 10-8D 、 1.3 10-913、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饱受“四面霾伏”的困扰。霾的主要成分是PM2.5 ,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 0.0000025m 的颗粒物。那么数0.0000025 用科 学 记 数 法 可 表 示 为 ()A 、

10、 25 3 10 - 5B 、 25 310- 6C 、 2. 5310- 5D 、 2. 5310- 614、2.396 (精确到百分位 )2.396(精确到十分位 )15、在 0, - 2, 1,1 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21A 、 0B、 -2C、1D 、216、若 a 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a+b=。17、如果 a 的倒数是 - 1,那么 a2014 等于 ()A 、 - 1B、 1C、2014D 、 - 201418、已知 a、b 互为相反数, c、d 互为倒数,则 (ab)2012(cd ) 2012 =。19、某天早晨的气温是 - 7,中午上升了11

11、,那么中午的气温是。20、日喀则某天的最高气温是10,最低气温是 - 8,那么这天日喀则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A 、 - 18B、 - 2C、2D 、 1821、计算: (2)3316(3)22(2)4 。- 3 -中考总复习 2实数知识要点1、平方根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那么这个正数定义 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读作“根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即xa 。规定: 0 的算术平方根是0。定义 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即如果 x2=a,那么 x 叫做 a 的平方根。即 x

12、a 。定义 3: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2、立方根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即如果x3=a,那么 x 叫做 a 的立方根,记作3 a 。即 x3 a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 的立方根是 0。3、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4、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备注: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5、

13、实数的分类分法一:正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有理数0无限循环小数负有理数实数正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负无理数分法二 :正实数实数 0负实数6、实数的比较大小有理数的比较大小的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备注:遇到有理数和带根号的无理数比较大小时,让“数全部回到根号下”,再比较大小。7、实数的运算- 4 -在实数范围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及开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实数范围内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课标要求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

14、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 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 ( 对应的负整数 ) 的立方根。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常见考点1、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2、根据已知数的算术平方根( 或立方根 ) 求对应的数的算术平方根( 或立方根 )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判断一个无理数的取值范围,实数的比较大小。4、实数的分类;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5、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及混合运算( 常与锐角

15、三角函数值结合) 。专题训练1、 9 的算术平方根是。2、16 的算术平方根是 ()A 、 4B、 4C、 2D、 23、 4 的平方根是。4、 - 8 的立方根是。5、数 1 ,2 , ( 2)2,8 ,2,25 中,无理数有 ()个。3A 、 3B、 4C、 5D、 66、已知31.732 ,那么300 ()A 、 0.1732B 、1.732C、 17.32D、 173.27、32 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8、25 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倒数是。9、比较大小: -3.142 33 2 。10、如图,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可能是().PA 、7B 、-7C、 - 3.2D、 -10-3-2-1

16、012311、估计30 的值 ()A 、在 3 到 4 之间B 、在 4 到 5 之间C、在 5 到 6 之间D、在 6 到 7 之间- 5 -12、已知x1y2( z3)20 ,则 x=,y=,z=。中考总复习 3整式知识要点1、定义(1)单项式 :用数或字母的乘积表示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2)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3)同类

17、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4)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2、整式的运算(1)整式的加减 :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即括号外的因数的符号决定了括号内的符号是否改变: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2)整式的乘除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am2 an =am+n。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

18、加。幂的乘方:(am)n=amn。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ab)n=anbn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p( a+b+c)=pa+pb+pc。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a+b)(p+q)=ap+aq+bp+bq。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平方差公式: (

19、a+b)( a- b)=a2- 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叫做平方差公式。222222完全平方公式: (a+b) =a +2ab+b, (a- b) =a -2 ab+b 。两个数的和 ( 或差 ) 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 ( 或减去 ) 它们积的2 倍。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除法: am an =am- n。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任何不等于 0 的数的 0 次幂都等于 1。单项式与单项式的除法: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以单项

20、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注: 以上公式及法则在分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同样适用。(3) 添括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即括号前的符号决定了括号内各项的符号是否改变:- 6 -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3、因式分解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以上公式都可以用来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提公因式法:pa+pb+pc=p(a+b+c);22222222。公式法: a - b =(

21、a+b)( a- b); a+2ab+b =(a+b) ; a -2 ab+b =( a- b)课标要求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2222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a+b)( a- b) = a - b; (a b) = a2ab + b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 进行因式分解 ( 指数是正整数 ) 。常见考点1、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及运用,如

22、列代数式、求系数和次数、同类项等。2、基本公式 ( 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的应用。3、运用整式乘除法公式、整式加减运算法则、整式乘法运算特殊公式进行计算。4、利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5、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如找规律,定义新运算等。专题训练234的系数是,次数是。1、 - 2a b c2 、若单项式2 x2 y m 与5x n y3 是同类项,则m=, n=。 m+n=,(m n) 2012=。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 a2a3=a6B 、y3y3=yC、 3m+3n=3mnD、 (x3) 2=x6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 x2+x2=x4B 、x3x3

23、=x9C、x3 x5=x8D、 (x2)4=x6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 x3+x3=x6B 、x2x4=x8C、x12x2=x6D、 x2x4=x6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 a3a2=aB 、(a3)4=a7C、2a3+5a3=7 a6D 、a4a3=a7、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A 、 a2 a a3B、 a a a 2C、 a6a2a 4D、 (a 4 ) 2a88、计算: (- 2a2b3c)3 =。9、计算: (- a3)2a3=。- 7 -10、计算 (12x472524)y+20x y ) (- 4x y )的结果是 (A 、 3x2y3+5yB、 - 3x2y3C、

24、- 3x2y3 - 5yD、 - 3x2y3- 5xy11、化简求值:(3x2)(3x2) 5x(x 1)(2x 1) 2 ,其中 x1 。12、分解因式: x2- 9=; x2+ 6x+9=;2x3+ 8x2+ 8x=; a3b- ab3=。2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13、若 9x +mxy+16yA 、 12B、 24C、 12D 、 2414、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b, a2- b3, a3+b5, a4- b7, ,其中第 10 个式子是 ( )A 、 a10+b19B 、a10- b19C、 a10- b17D 、 a10- b2115、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

25、实数a、 b,都有 a b=b2+1,则 5 3=。16、某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当输入任意实数对( a,b) 时,会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2+b+1。如输入 (3, - 2)时,会得到32+( - 2)+1=8。现输入 (- 3, 4),得到的数是。17、观察下列一组图形的规律:猜一猜第 2014 个图形应该是 ()A 、B、C、D、18、下面是一个有规律排列的数表:第 1 列第 2 列第 3 列第 4 列第 5 列第 1 行第 2 行第 3 行111111234522222123453333312345上面数表中第9 行、第 7 列的数是。19、科学发现: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其他

26、方面的特征,都非常吻合于一个奇特的数列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5, 8, 13,21, 34,55, 仔细观察以上数列,则它的第 11 个数应该是。20、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下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第 1个第 2 个第 3 个(1)第 4个图案中白色地面砖有块;(2)第 n个图案中白色地面砖有块。- 8 -中考总复习 4分式知识要点1、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叫做分式。注: A、 B 都是整式, B 中含有字母,且B 0。B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 或除以 ) 同一个不等于0 的整式,分式

27、的值不变。AA C ; AAC 。BB CBBC3、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定义 1: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定义 2: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定义 3: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定义 4: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叫做最简公分母。4、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 aca c 。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bdbd除法法则: acada d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bdbcb c式相乘。分式的乘方:abnanbnn

28、 1。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整数负指数幂:5、分式的加减aan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同分母分式的加减:ababccc;异分母分式的加法:a c ad bc ad bcbdbd。bdbd注: 不论是分式的哪种运算,都要先进行因式分解。课标要求1、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2、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9 -常见考点1、分式的概念、意义,如求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分式为0 的条件及相应的综合运用。2、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3、运用分式的加、减、乘、除法

29、则进行分式的化简、代入求值。4、考查学生对负整数指数幂的理解。专题训练1、分式3有意义的条件是。12x2、若分式2x4 的值为0,那么 x=()x1A 、 1B、 -1C、2D、 43、若分式x30,那么 x=()x的值为3A 、 3B、 -3C、 3D、无解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aacab1A 、( c0)B、bbbca0.5ab5a10bxyyxC、0.3b2a3bD 、yyx0.2ax5、如果把分式2 x中的 x 和 y 都扩大3 倍,那么分式的值 ()xyA 、扩大3 倍B、缩小3 倍C、缩小6 倍D、不变6、如果把分式xy中的 x 和 y 都扩大3 倍,那么分式的值 ()xyA 、

30、扩大3 倍B、缩小3 倍C、缩小6 倍D、不变7、计算:2mn=。2mnn 2m8、化简4a2b2的结果是 ()bb2a2aA 、 -2 a- bB、 b-2 aC、2a- bD、 b+2a9、化简:abb2=。a2b2- 10 -10、约分: x2 yxy 2=2xy2a3b211、计算:=cd 21112、计算: 2-1=,=213、计算:3xx 25x2x23x3x14、先化简再求值:2。12-2,=。, 3 =3 1121xx 21,其中 x2 。x1x1x22xyy215、先化简,再求值:x2y2x1x2xyxy, ( 其中 x=2,y=2015) 。16、化简求值:114, ( 其

31、中 x=-1) 。x2x2x2- 11 -中考总复习 5二次根式知识要点1、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 a) 2a(a 0); a2a( a 0);a2a(a 取全体实数 )。3、二次根式的乘除(1)二次根式的乘法: abab ; abab(a ,b0)。0aaaa(a 0, b 0)。(2)二次根式的除法: ;bbbb4、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满足的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5、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 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课标要求1、了解

32、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了解二次根式( 根号下仅限于数) 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常见考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及相应的综合运用。2、利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运算。3、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加减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最简二次根式。4、有关代数式的综合运算。专题训练1、x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是。2、若式子x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x33、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12 -A 、 2 3aB、y 3C、8x 2D、 b44、计算: (2 3)2 =;( 3)2=;26 =。5、计算:82

33、 =。6、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 、3 3 =3 3B、 2733C、2 3 = 6D 、 4 = 27、计算:752412548、计算:1 01239、计算: ( 57) 2( 7 5)( 7 5)10、求代数式22的值,其中x32 , y32 。x +4xy+y- 13 -中考总复习 6一次方程 ( 组)知识要点1、定义定义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定义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元 )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3: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定义 4: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

34、方程。定义 5: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方程组。定义 6: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 7: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定义 8: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等式的性质性质 1:若 a=b,则 a c=b c。等式两边加 ( 或减 ) 同一个数 ( 或式子 ) ,结果仍相等。性质 2:若 a=b,则 ac=bc; ab ( c0)。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结cc果仍相等。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

35、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加减消元法: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5、方程 ( 组 ) 与实际问题解有关方程 ( 组) 的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第 1 步:审题。认真读题,分析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第 2 步:设未知数。根据题意及

36、各个量的关系设未知数。第 3 步:列方程 ( 组 ) 。根据题中各个量的关系列出方程( 组 ) 。第 4 步:解方程 ( 组 ) 。根据方程 ( 组 ) 的类型采用相应的解法。第 5 步:答。课标要求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14 -2、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3、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4、能解一元一次方程。5、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常见考点1、方程 ( 组 ) 与方程 ( 组) 的解,解一次方程( 组 ) 。2、应用一次方程( 组 ) 解决实际问题。3、应用一次方程( 组 ) 解决相关综合问题。专题训练1、关于

37、 x 的方程 ( m-1)x+m=5 的解为 1,则 m=( )A 、2B、 3C、 4D、52、有一个密码系统,其原理如图所示:输入 x x+6 输出,当输出为10 时,则输入的x=。3、解方程: x1x3x1。234、当 k 取何值时,代数式53k 和 k 5 互为相反数?25 已知 x=2, y=1 是方程 ax-3 y=5 的解,则 a=()A 、2B、 1C、 3D、4xy42x3y56、解方程组:y52 y102x3x- 15 -7、在一次体育课上, 央宗班里有一半同学在打篮球, 三分之一的同学在踢足球, 七分之一的同学在打羽毛球。只有央宗一人因生病住院而没有上体育课。请问央宗班里

38、共有多少人?8、李老师为学校购买知识竞赛的奖品,购买了两种笔记本,共25 本,单价分别为2 元和 5 元,结果共花了95 元。问两种笔记本各多少本?9、西藏某旅游景点,某周共售出 1000 张门票,门票收入共为 6950 元。已知成人票每张 8 元,学生票每张 5 元。问这一周成人票、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10、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求出每件衬衫和每瓶矿泉水的价格。- 16 -中考总复习 7分式方程知识要点1、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分式方程的解法将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去分母,即等号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解整式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或其它解法);检验。

39、3、分式方程与实际问题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第 1 步:审题。认真读题,分析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第 2 步:设未知数。根据题意及各个量的关系设未知数。第 3 步:列方程。根据题中各个量的关系列出方程。第 4 步:解方程。根据方程的类型采用相应的解法。第 5 步:检验。检验所求得的根是否满足题意。第 6 步:答。课标要求1、能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常见考点1、根据问题描述列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3、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专题训练1、方程 1x11 去分母后可得方程()xx1A 、 2x2x 10B 、 x22x0C 、 2x2x 1 0D 、 x22x 2 02、解方程:xx11 5x232x24x2xx 1- 17 -3、某工人现在平均每天比原来多做20 个零件。已知现在做1600 个零件和原来做1200 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问该工人现在平均每天做多少个零件?4、已知甲做 90 个零件和乙做 120 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 又知每小时甲、 乙两人共做 35 个零件。问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5、某车间加工1200 个零件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