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唑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终稿)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787413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多效唑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多效唑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多效唑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多效唑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效唑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终稿)(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多效唑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摘要多效唑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枝伸长,促进分蘖,诱导成花和提高座果率,增强作 物抗旱、抗倒伏能力等其它应对逆境胁迫能力的效应。本文从多效唑对根和土壤微环境、组 织培养、光合特性与质量品质、抗逆性以及残留问题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多效唑在作物生产、 研究中的现状,为多效唑进一步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多效唑;抗逆性;残留;作物生产作物化学控制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改变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满足人 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半个世纪以来,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近年来的发展 更是迅速,在不同作物上采用浸(拌)种、叶面喷施、配合协同施用的方式,实现作物产量 结构优

2、化和营养合理配比1-4。多效唑(MET、Paclobutrazol、氯丁唑)是由英国ICI公司于1981年公布的一种高效低 毒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性杀菌剂5,其分子式为Ci5H20N30Cl,代号为PP333,化学名为(2RS, 3RS)-1-(4 -氯苯基)-4,4-二甲基-2-(1,2,4-三唑-1-基)-3-戊醇,属于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 剂。多效唑在常温下为白色结晶状固体,较易溶于水,水溶液中化学性质稳定,能溶于丙酮、 环己酮、二氯甲烷、己烷、二甲苯、甲醇和丙二醇,在pH 49的环境中不易水解,紫外 光下不分解。商品化的成分包括25%和 30%的悬浮剂, 95%原药以及 15%可湿性粉剂

3、。1 多效唑的作用机理多效唑属于生长抑制剂类,调节植物体内的激素平衡,能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及由赤 霉素所控制的生理效应。催化由贝壳杉烯到贝壳杉烯酸三步氧化作用的氧化酶细胞色素 P-450,是以铁卟啉为辅基的双成分酶,细胞色素P-450辅基铁卟啉中的Fe被多效唑三氮唑 的 N 原子所结合,阻碍了氧化酶与贝壳杉烯等天然底物的结合,酶失去活性,从而使植物体 内赤霉素的含量下降6。多效唑也可以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生化功能。通过与菌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相互 作用,专一地抑制2,4-亚甲基二氢羊毛醇的C-14甲基的脱甲基作用,从而抑制菌体的生长。 多效唑能有效抑制小麦的柄锈菌、水稻稻瘟病菌、苹果的

4、白粉病、黑星病等多种病菌。多效唑还能抑制ABA、IAA、乙烯的生物合成,多效唑处理后稻苗体内IAA氧化酶活性明 显增加,柑桔叶芽IAA水平下降,玉米素水平上升。多效唑减少了氨基环丙烷羧酸的合成, 造成植物体内乙烯含量下降,抑制了水分胁迫下苹果实生苗叶内脱落酸的积累。多效唑主要通过抑制顶端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来延缓植物生长8,9,使茎秆粗壮;促 进植物分枝、分蘖、生根、成花及坐果;增加叶片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提高光合 速率;增强植物的抗寒性和抗旱性,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多效唑调控效果 比内源激素更为稳定,又具有广谱、低毒、对人畜安全、施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多效唑在 农业、园

5、艺、林果业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0。2 多效唑的合理施用2.1 喷施方式国外学者通过比较土壤喷施和叶面喷施两种方式发现,在土壤喷施条件下,苹果叶面积、叶鲜重、叶干重明显减少,而叶面喷施抑制苹果生长的效果更明显11。2.2 喷施时期和浓度在晚稻大苗盘式旱育中多效唑有效施用浓度为250350 mg/kg;秧龄2530d的,在一叶 一心时喷1次300mg/kg多效唑即可;秧龄超过35d,宜于一叶一心、三叶一心各喷一次300mg/kg 的多效唑12。随着多效哇施用时间的延迟水稻株高随之降低,穗粒数减少,分葵率有所提高, 产量有所下降,水稻插秧后5-10天施用增产幅度能达到20%以上13。喷施过重会使

6、大豆株高、 底荚高度降低,茎秆变细,晚熟或者早衰。株荚数、荚粒数减少,秕荚数增多,减产34.4%14。 高产(3t/hirnO窄叶型大豆栽培的适宜密度与多效唑浓度以及最佳处理时期分别为45万穴 /hm2,80ml/L和苗期+初花期。甜桔上应用多效唑表明,不同浓度的多效唑都能够抑制茎的 生长,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和淀粉含量16。安海梅等17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微孔草 进行多效唑不同喷施时期组合试验。发现多效唑对微孔草生育期变化基本无影响,但微孔草 株高变矮化、紧凑,子粒饱满。以蕾苔期-初花期-盛花期3次喷施多效唑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苎麻喷多效唑50mg/kg处理地上部鲜重提高幅度最大破秆麻和二

7、麻分别提高了21.69%、20.67%18。可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多效唑浓度是十分必要的。2.3 配合协同施用在土壤绝对含水量降至14%时,喷施了 0.3%B9与0.2%多效唑的叶片,其叶片叶绿素含量 较高,脯氨酸含量降低,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量增加19。多效唑与保持剂配合使用时,可以显 著降低其在草木灰中的流失效应,大幅提高多效唑的控制效应和控制时效,显著降低草木灰 秧苗株高,使秧苗的前3叶出叶高度分别平均降低30.5%、 23.9%和17.2%,同时可增大叶龄、 使其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素质增强,能更好地满足插秧机械对水稻秧苗的要求20。赵成章 21 指出MET与其他激素配合使用

8、,不但能降低植株高度,促进根系发育,而且可以防止MET 对水稻绿芽的毒害作用,而且MET与BA、NAA等激素配合使用,再生芽对MET的吸收高峰期比 单独使用推迟15天(2530C)。小麦三叶期喷施多效唑,而后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GA3增加 了有效穗数,减少了穗粒数,保持和提高了粒重,增产5.8%,明显高于单独喷施其一种生长 调节剂図。黄土高原南部旱作区,多效唑及其与MnSO配合处理对小麦分蘖有促进,较为突4出;多效唑+MnSO+甜菜碱处理的叶面积及SPAD值较清水对照产量分别提高了1014.7kg/ hm24和640.5kg/hm223。在施氮肥156.3kg/hm2和多效唑用量为1.13kg

9、/hm2时,冬小麦的SOD活性最 高。说明氮肥与多效唑的交互作用增强了冬小麦的抗逆性,综合试验显示的合理区间是,以 施N104.2156.3kg/hm2,多效唑用量0.751.13kg/hm2的效果较好悶。但有关多效唑与其他 生长调节剂及增产因素的相互作用的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3 多效唑的生理效应3.1 多效唑对根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多效唑进入土壤使表层温度和含水量增加,有机质含量下降,短期内抑制微生物的活性, 提高根系活力。与自然生草相比,地面喷施1800mg/hm2的多效哇控制杂草明显提高了20cm深 土层的土壤温度、2035cm深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幅,大幅度降低了2

10、0cm 深浅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大幅度提高了3550cm深土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了 土壤中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降低了有效氮的含量24。多效唑抑制细菌、真菌生长,对放 线菌影响不大5。多效唑不会长期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或正常的生化过程,土壤中的物 质循环也不受影响,因而对土壤肥力也无不利影响,但微生物活性会在短时间内受到显著影 响2讥MET抑制棉花根系的伸展,对侧根发生和侧根数目的影响不明显,能增加棉根对N03、 HPO阴离子的吸收26。在50150mg/kg范围内,随着多效唑浓度增加,苎麻地下部生长显34著增,根冠比(R/T )相应提高。浓度在100mg/kg时,根系活力最强18

11、。多效唑是组培苗生根 的一个有效措施。切花百合组织培养生根的最佳浓度多效唑0.5mg/L27。在苹果的生根培养 基中添加0.2mg/L和0.5mg/L的多效唑能提高生根率,根鲜重、干重、根梢比均有提高沁3.2 多效唑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对大麦、水稻21、玉米29、小麦30、香蕉31、山杨32等许多植物的研究在培养基中添 加适当浓度的多效唑后,乙烯释放率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 MET 使内源GA含量下降、ABA含量增加,从而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改善 再生苗的素质2肌诱导愈伤组织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2.0mg/L浓度的多效唑有利 于组培的

12、切花百合鳞片芽增殖27。对丝石竹配合使用多效唑和6-BA可有效提高分化芽的增殖 系数32。24mg/L的多效唑使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高达37.8%56.2%,再生苗形成率 达56.8%87.5%,高于正常苗的比率,试管苗生长健壮,叶色浓绿,移栽入土后成活率显著 提高,但浓度过高出现负效应阴。28mg/L的多效唑与6-BA、NAA组合使用可延长试管苗在 常温下的保存时间29。使用多效唑拌土育苗的移栽玉米,对全生育期天数影响不大, 生殖生 长阶段时间却相对缩短,且植株长势前期生长受到抑制,后期植株的生长赶上正常玉米植株 34。在马铃薯试管薯生产中使用多效唑能提高试管薯产量和质量。O.lmg/L

13、多效唑处理促进 了“夏波蒂”提早结薯,使单瓶试管薯鲜重、平均直径和单薯鲜重都显著增加,同时降低了 畸形薯率;单瓶试管薯的结薯数量低于BA+CCC处理,但接近对照阴。O.lmg/L多效唑+8小时/ 天弱光照组合时,试管薯单瓶结薯数、平均单薯重、大薯率都处较高水平,是最优化组合36。3.3 多效唑对植株的矿质营养状况影响王世平等37的试验表明,多效唑增加了苹果实生苗叶内N、P、K、Ca、Mg、Mn、Cu、B 和Zn的浓度。在田间条件下土施多效唑明显地增加了 “秋富1”苹果叶内P、K、Ca、Fe、B 和“燕红”桃叶内P、Ca、Mg、Fe、Mn的浓度,但却明显地减少了“燕红”桃叶内K的浓度。 有关矿质

14、营养研究表明,多效唑增加了苹果果实内Ca的水平,并减少了贮藏期间的生理病 害。多效唑增加了根内ATP酶的活性、R/T,改变了蒸腾强度,从而影响植株矿质营养3肌但 由于多效唑施用浓度、时期不同或品种差异,也有报道认为多效唑对苹果和梨叶内矿质元素 浓度无明显影响。3.4 多效唑对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3.4.1 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多效唑增强作物光合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多效唑增加了叶绿素含量,提高了 光合作用效率,同时多效唑又抑制了营养生长,植株群通风状况良好,增加了光合的空间辐照 度。冬小麦冠层叶(旗叶和倒二叶)是子粒干物质的主要来源,穗粒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小麦 后期植株冠层叶的光合作

15、用的多少和同化产物的分配状况39-41。多效唑在小麦上应用的以延 缓纵向生长、调节株型为主要目标。喷施MET显著提高了西农39和普冰143的旗叶光合速 率和叶绿素含量阴。适当质量浓度(100,200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拔节期 43、灌浆至成熟期44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 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延缓了小麦叶片的光合功能期。多效唑对越冬期的叶 绿素含量无影响,但提高了拔节期的含量,抑制了越冬期的硝酸还原酶的活性22。曾广文45 指出,多效唑使大豆叶片增厚(主要是栅栏组织增厚)。叶绿素含量增加,叶色的加深,有利 于光合作用。油菜5

16、6叶期时在叶面喷施150mg/L多效唑处理的秦优7号和秦优33的叶绿 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分别比对照高22.90%和24.20%、18.13%和20.71%、 13.00%和29.19% 46。0.05mg/L多效唑可使开花期水仙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增加23.0%,光合 速率、光合/呼吸比率提高216.8%和 234.7%,比叶鲜质量降低18.7%,显著抑制植株的徒长。 电镜下观察开花期和凋花期用多效唑处理后的水仙叶片,叶绿体结构更为完整清晰,稳定性 更强47。多效唑也能增加苹果、桃、山楂等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48,49。3.4.2 对作物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喷

17、施多效唑能够显著增加小麦分蘖数22,有利于增加小麦的最终成穗数,进而提高产量 50。王丹等42认为施用多效唑显著提高了 3 个处理品种的产量、穗数和穗粒数。在三叶期 喷施多效唑,同时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GA3收获穗数增加,穗粒数减少,保持和提高了粒 重,增产 5.8%22。在大豆上应用多效唑,秕荚率降低,提高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增 产幅度为 10%左右5。通过主要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在0.2%多效唑处理下,玉米单苞净 重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0.2%51。在辣椒4 叶期和初花期各施用1 次及初花期施用1次不同 浓度多效唑,辣椒苗均表现叶色变深,株高降低,根茎增粗,增产220%52。花生初花后

18、 2535d叶面喷施多效唑,能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53。作物生产中广泛使用多效唑提高产 量,如:培育黄瓜壮苗;矮化番茄植株,促进其成熟;防止辣椒徒长54,使养分更多转入果 实部分。3.5 多效唑对作物品质和观赏价值的影响3.5.1 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多效唑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调节光合产物流向,促进目标器官的发 育。多效唑能提高果树座果率,使果树群透光量增加,充分果实着色,使其品质优良5。李 忠明等55发现多效唑能够推迟黄桃的落叶时间,抑制黄桃主枝和骨干枝的生长,促进花芽分 化,增加单果重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改善黄桃的品质。氯吡脲和多效唑配施山 药块茎干物质、蛋白质、淀粉

19、及皂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7.02%、3.71%、4.87%和 0.009%56。 在马尾松苗木生长期 10001500ug/g 浓度多效唑可有效地提高马尾松的苗木质量57。在甜 椒子叶期至二叶一心期,适当的多效唑的浓度可达到壮苗效果,提高穴盘育苗质量58。花生 初花后叶面喷施多效唑会则会成出仁率降低,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下降的现象53。3.5.2 对作物观赏价值的影响多效唑在观赏植物上应用,可控制株高,调小株形并改变开花期,提高观赏价值和商品 价值59。扫描电镜观察,多效唑导致植株茎杆矮化和叶片变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胞变短。 多效唑促进细胞分裂,叶片保卫细胞明显增多,使细胞排列层次增多,叶片

20、增厚60。水仙鳞 茎用2g/L浓度的复合多效唑处理后,植株变得粗短而健壮、叶片碧绿、花枝短挺61。对菊花 植株喷施后,也有类似效果61。200400mg/L多效唑使水仙植株单花花期明显延长阴。多 效唑喷施可使金盏花、雏菊及三色堇分别推迟19.7d、12.0d和18.4d开花,并使其花期持续 时间分别延长11.0%、 38.4%和31.1%,结实期株高分别减小39.4%、 53.3%和41.6%,观赏价值 显著提高64。3.6 多效唑对植物抗逆性是影响众多研究19,65-67根据作物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叶片保水力、硝酸还原 酶(NR)、生物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

21、T)、超氧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细胞膜相对外渗透率、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可充分说明作物的抗逆能力,且适 宜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以上指标均有很好的相关性。3.6.1 对作物抗旱性的影响多效唑通过调节作物细胞内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达到保水抗旱的作用。刘晓静等68通过 草地早熟禾盆栽试验,在三叶期第1次修剪后,喷施生长抑制剂多效唑25100mg/m2、烯效 唑2040mg/m2,至34和51d,发现各处理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均达到显著,有助于提 高草地早熟禾生长活力。在土壤绝对含水量降至14%时,喷施了 0.3% B9与0.2%多效唑的叶 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较高,叶片

22、保水力增强,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降低19。喷施MET 和水杨酸(SA)会影响冬小麦功能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且提高了冬小麦的抗旱能力42。 干旱胁迫实验中,浸泡了 100mg/L的多效唑的黑麦草种子萌发阶段抗旱性的效果最佳阴。 多效唑还能降低秧苗组织电解质外渗率,提高膜的稳定性70。陈雪峰71研究认为多效唑能 显著提高甘蓝型油菜幼苗的SOD与POD的活性,降低叶片MDA的含量,减轻干旱对膜脂的伤 害程度,保证膜的相对完整性从而增强秧苗的抗旱能力。氐质量浓度(250mg/L)多效唑对提高 银中杨苗木抗旱性产生明显效果;高质量浓度(1000mg/L)多效唑对白榆苗木抗旱性表现出良 好的调节作用72

23、。用 150mg/kg 和 250mg/kg 多效唑处理二叶一心期的高粱幼苗, 可增加其渗 透调节能力,降氐单位时间内失水率73。3.6.2 对作物抗倒伏的影响多效唑通过抑制茎枝伸长生长,增加R/T,矮壮化植株来实现抗倒伏的作用。相关分析 表明,茎秆抗倒伏指数与基部第2节间长度、基部(1+2)节间长度占节间总长的比例和表观倒 伏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喷施多效唑可明显降氐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显著提高茎秆抗折力和 抗倒伏指数50。喷施多效唑显著提高作物茎秆PAL、TAL和CAD的活性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 的活性和木质素含量74,控制茎秆基部节间的伸长使其增粗75,进而增强作物茎秆抗倒伏 能力。3.6.

24、3 对作物抗热性的影响多效唑可以预先启动作物的活性氧清除机制,产生临时抗热性。在高温条件(50C)下, 多效唑提高了黑云杉POD和SOD的活性,但对CAT的影响不大。对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及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没有明显影响。多效唑始终保持着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高活 性,多效唑可能是通过提高黑云杉的特异清除活性氧的机制来实现其对高温、高光强的抗性 76。在盆栽草地早熟禾试验中,温度达到50C以上时,多效唑增加了其细胞膜透性和伤害率, 降氐了它们的抗热性68。连恒才等77研究证实,经适宜浓度的多效唑预处理的小麦幼苗叶 片的SOD和CAT活性较高,且在高温条件下能维持较强的细胞膜稳定性,H2

25、O2与膜脂过氧化物 MDA积累较少,产生抗热性。3.6.4 对作物抗寒性的影响水合能力较高的氨基酸脯氨酸,是膜稳定剂。植物受到氐温胁迫时,通过膜信号信号转 导引起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累积,维持细胞或组织水分,增强了植物的抗 寒性。多效唑可以降氐油菜在氐温胁迫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并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从 而维持叶片质膜的稳定性,增强油菜的抗寒性,促进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的生长4肌用50m g/L的多效唑对水稻进行浸种,发现在低温条件下,多效唑可缓解叶绿素含量下降的速度, 叶绿素含量处于高位,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从而提高水稻幼苗的抗 寒能力78。3.6.5 对作物

26、抗盐性的影响植物通过提高自身渗透势,减少水分流失,缓解环境的盐胁迫。在多种调控物质中,用 多效唑对小麦进行浸种,总根长、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均处在较高水平,综合性最强,缓 解NaCl胁迫伤害的效应明显,提高小麦等农作物的抗盐性Qi。多效唑浸泡高粱种子后,幼苗 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增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膜透性和Na+泵的活性,避免了过多Na+进 入细胞造成伤害。在盐胁迫下,多效唑浸种调节幼苗细胞质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去平衡由于液 泡中离子过多造成的渗透势差,从而避免了细胞的脱水和机械损伤,提高了植物的抗盐性80。3.6.6 对作物抗病性的影响施用多效唑一方面可健壮植株,提升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多效

27、唑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细胞 膜的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等固醇类物质的合成起到抗菌作用。多效唑对苹果白粉病、苹果黑星 病、苹果褐腐病、葡萄白腐病、苹果轮纹枯病、棉苗立枯病、水稻纹枯病、苹果银叶病有很 好的防治作用。用为50mg/L的多效唑对黄瓜进行浸种处理,并在四叶期喷施浓度为100mg/L 的多效唑能改变黄瓜叶片中氨基酸的含量,可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使黄瓜对白粉 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增强81。4 多效唑的登记、残留与检测4.1 国内外登记使用情况及残留问题多效唑在生产种植中应用普遍,我国多效唑的登记作物种类较多,包括水稻(育秧苗和 直播苗)、小麦(冬小麦)、大豆、花生、油菜、观赏菊花和南方水果上(荔

28、枝、荔枝树、苹 果和龙眼树)。由于美国的草坪种植和养护的工作很繁重,多效唑只能在草坪草上使用。欧 盟则只在苹果和梨上登记了多效唑。盲目使用多效唑使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和土壤生态环境破坏。多效唑分解产物残留于植 物体内并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多效唑对水体污染程度较小,除部分被植物吸收外, 还有一部分遇光分解或被微生物分解(氯化胆碱),大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长期残留在土壤 中。佘佳荣等82使用气相色谱测定了多效唑在油菜植株、土壤以及油菜籽中的残留动态,并 发现多效唑在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是4.807.12d和12.3117.11d,并且在植株中 的降解速率大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多效唑理化

29、性质较稳定, 在棉花中的降解较慢83。多 效唑在土壤中降解与温度、降雨量等环境因素有关,土壤温度越高、雨量越大,土壤中调节 剂残留量就越小。同时受土壤有机质、粒径、pH值影响,不同质地土壤对其吸附能力以及 纵向移动和横向扩散存在着明显差异84,粘土中有机质和微生物越多, 调节剂被分解得就越 快85 。裘娟萍86发现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能加速多效唑的分解,混合菌群对其降解效果达 86.2%,且处理后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恢复到正常值。使用多效唑要考虑其在土壤及作物体内 的累积效应,以免对翌年生长发育及后茬作物造成不良影响87-90。4.2 相关检测在农产品市场上需要关注多效唑的残留问题。目前由于缺乏严格细

30、致的多效唑在粮食、 水果、蔬菜等作物残留限量标准,实际生产过程未能很好的规范。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由传统的索氏提取、液-液分配、超声提取、震荡提取等,发展到 现在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分子印记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凝胶渗透色谱法、基 质固相分散等技术。我国现有的多效唑检测方法标准主要是气相色谱-质谱法及其衍生方法,依靠其简便、 快速、安全、价格低廉,重现性良好的特点可实现对粮谷91、蔬菜92、水果93和土壤94中 多效唑残留的准确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 tography-tandem mass spec trometry,LC-MS/MS)盟、毛细管电泳与质谱

31、联用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 tr ome try, CE-MS )结合了毛细管电泳的高效快速与质谱强大的灵敏度等优点,这些新 型检测技术在分析领域正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5 建议与展望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多效唑为代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将在更广范围内发挥更 大、更好的作用。现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1. 合理使用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充分考虑其残留效应和非靶标生物与非生物的伤害,明 确其分解机制、半衰期和无危害残留标准,合理使用剂量、使用时期和频率。2. 科学优质的栽培管理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肥条件和可持续农业产出,减少使用量,更好发 挥生长调节

32、剂功效。3. 开发新型、复合型调节剂(如:自然提取物),将低毒、高效、低残留作为研发核心。多种 化控技术优化组合,深化对其互作效应的探究,协同发挥各自优势。4.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与病害防治共同作用。5.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耕地与养地相结合,恢复农业生态结构和层次。发挥土壤、微生 物的净化作用,渐防进入更高级生物链,缓解、杜绝生态污染。6. 创新多效唑残留检测方式,严格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保证进出口和国内市场的农产 品质量和食品安全。7. 加强监管,限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范围,将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高产出,发展绿色、有机的

33、第一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段留生,田晓莉作物化学控制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2 McCormick K M,Panozzo J F,Hong S H.A swelling power test for selecting potential noodle quality wheatsJ.Crop and Pasture Science,1991,42(3):31任323.3 李春喜, 尚玉磊, 姜丽娜, 等.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衰老及产量构成的调节效 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1,21 (5):931936.4 Zhang Guoping.Gi

34、bberellic acid 3 modifies some growth and physiologic effects of paclobutrazol(PP333) J.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1997, 16(1) : 2125.5 张石城,刘 祖祺编著植物化学调控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9,333437.6 陈善坤,曾晓春,张恩和,等.PP333和S23307对水稻秧苗控长促蘖培育壮秧效应和 增产效果及其与植物激素的关系J.植物学通报,1995,12(增刊1 ):95101.7 徐映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应用

35、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 社,1991,5469.8 Sancho J V,Pozo O J,Zamora T,Grimalt S,Herndndez F.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aclobutrazol Residues in Pear Sample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3, (51) : 42024206.9 白 桦,邱月明,张 青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苹果

36、中多效唑残留量J.分析测试 学报,2005,24(4):6466.10 潘瑞炽植物生长延缓剂的生化效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2(3):161168.11 Wieland W F,Wample R L.Effects of paclobutrazol on growth,photosynthesis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 ofDeliciousapplesJ.Scientia Horticulture,1985, (26):139147.12 谢素云, 吴建平. 喷施多效唑和控制秧龄在晚稻大苗盘式旱育抛秧技术中的应用效 果J.湖北农业科学,2000,(1):1

37、416.13 孙长占,邵喜文,赵炳南,王福荣.水稻本田多效唑施用时期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 学学报,1993,15(4):5053.14 刘 健, 张凤彩, 马赛飞, 裴桂英. 多效唑使用过量对大豆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J.耕作与栽培,2005,(6):48.15 彭金波, 杨文治, 黎纯斌, 程雨贵. 密度与多效唑浓度合理配置对大豆增产机理的研 究J.耕作与栽培,2001,(6):32,51.16 Joseph C V,Yelenosky G.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sweet orange plants treated with paclobutrazolJ

38、.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1992,11(2):85 89.17 安海梅,马生耀,白尼玛,仁青吉,任海英.多效唑不同喷施时期组合对微孔草的影 响J.作物杂志,2008,6:6063.18 杨瑞芳,崔国贤,肖红松,余 玮,邢虎成施多效唑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J.湖 南农业科学,2011,(13):3740:19 曹翠玲,胡 潇,宋红星,徐怀同.B9与多效唑提高早熟禾抗旱性生理机制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4,21(10):7882.20 邵文奇, 钟 平, 庄 春, 纪 力, 孙春梅, 陈 川, 章安康. 多效唑与保持剂对水稻 草木灰基质秧苗素质的调控

39、效应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4):8587.21 赵成章,梁天锡,杨长登,戚秀芳,楼小华,吴园生.水稻再生苗对多效唑(MET)的吸 收动态及其作用J.作物学报,1994,20(6):716720.22 吕双庆,李生秀多效唑对旱地小麦一些生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 养与肥料学报,2005,11(1):9298.23 拓秀丽, 郑险峰, 周建斌. 不同化学及营养调控措施配合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及产量 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3),6367.24 杨忠义,范春晖,郭平毅.氮肥与多效唑对冬小麦叶片生理功能的调控J.植物营 养与肥料学报,2008,14(5):9479

40、50.24 马丰蕾.多效唑控制杂草对果园土壤及苹果生长结果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 学,2005.25 龚 平.多效唑的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J.环境科学,1996,17(4):3639.26 唐尚格,裴炎多效唑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和无机离子吸收的影响J.棉花学报,1990,2(2):6672.27 薛寒青,高 霞多效唑在切花百合组织培养中的作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7,25(2):2830.28 马锋旺,李嘉瑞.PP333对离体苹果苗的生长及其生理的影响J.植物学通 报,1989,6(4):226229,407.29 李明军.PP333对玉米试管苗生长的调控(简报)J.植物生理

41、学通讯,1997, 33(4):269271.30 徐穗君,王山荭,楼奎福,等.多效唑在小麦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作物学报, 1994,20(5):637.31 王正询,段敏妍.多效唑对香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简报)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4,30(5):346348.32 蒋泽平,朱鹿鸣.BA、IAA、和PP333对山杨叶柄分化芽的增殖与生长的影响J.林 业利技通讯,1999(3):3537.33 李明军,刘纪华多效唑(MET)在玉米组培中的作用J.作物学 报,1997,23(6):759761.34 赵正雄, 张福琐, 赵 明, 毛达如. 多效唑对移栽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J. 耕

42、作与栽培,2002(1):2728.35 张志军,李会珍,姚宏亮,周伟军.多效唑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块茎形成的影响 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3):318322.36 曾述容, 付文进, 对三汗, 范宏迪. 多效唑浓度及光照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影响 的初步研究J.农村科技,2009,(8):3536.37 王世平,靳建军,张一鸣,等苹果幼树生长发育中应用多效唑的研究J .果树科 学,1990,7(3):151156.38 郝艳斌,普崇连.多效唑对杏树矿质营养影响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3,(增 刊):5257.39 张秋英,李发东,刘孟雨.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

43、量及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的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9597.40 陈凤玉.水稻烯效唑浸种对秧苗影响的解剖学观察J.中国水稻科,2001,15(4): 330332.41 岳寿松.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与产量J.山东农业大学学 报,1989,20(1):889941.42 王 丹, 张保军, 张正茂, 何 甜, 冯金凤.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 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1):119122.43 曾 旭.小麦抗衰老产量生理特性及多效唑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D.雅安:四川 农业大学,2007.44 曾 旭,张怀琼,罗培高,任正隆.多效唑对小麦叶片衰老及产

44、量的影响J.华北农 学报,2007,22(2):136140.45 曾广文.多效唑对大豆光合机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J.浙江农业大学学 报,1992,18(3):4347.46 张 智, 张耀文, 任军荣, 赵小光, 曹永红, 李殿荣, 田建华, 杨建利. 多效唑处理后油 菜苗在低温胁迫下的光合及生理特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3,22(10):103107.47 邱 瑾,陈 平,钟 然,陈德海,杨盛昌多效唑对水仙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851855.48 刘国杰,曾 骧多效唑对山楂生长和结果的影响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7 (3):4

45、551.49 王世平,贾惠娟,高治军,等.多效唑对桃树生长发育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3,20 (2):139144.50 陈晓光, 王振林, 彭佃亮, 等. 种植密度与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 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6):14651470.51 蔡来龙, 林克显, 林俊城, 林锦星, 蔡铁城. 外源激素对甜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 因素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1):19.52 涂祥敏, 赖 卫, 杨 红, 刘崇政, 詹永发, 余文中. 多效唑施用量与时期对辣椒生长 及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5456.53

46、程增书,徐桂真,李玉荣,王延兵.多效唑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花生 学报,2006,35(3):3236.54 颜鸿雁,宋丙芝,刘道静.多效唑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J.农技服务,2007,24(8): 6970.55 李忠明,王东升,郑芝富,金云华.多效唑对黄桃生长的影响J.中国林业,2006,7: 46.56 王军民,何龙飞,莫克,李创珍施用氯吡脲和多效唑改良山药的品质J.基因组学 与应用生物学,2010,29(2):344-348.57 高樟贵,郑贵夏,钟樟林.多效唑处理提高马尾松苗木质量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 技,2008,29(1):6062,67.58 刘 燕,李 进,张雪峰,镇召

47、国.1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甜椒穴盘育苗质量的影 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56157.59 黄卫东.一种新的植物生长延缓剂J.园艺学报,1988,15(1):2732.60 刘兆良,沈岳清,盛敏智,等.多效唑对部分作物植株组织结构的影响J 上海农业 学报,1995,11(3):4347.61 石贵玉,邓欢爱,黄小芳.复合多效唑对水仙的矮化效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2,20(3):7678.62 石贵玉,杨栋林,邓欢爱.复合多效唑对菊花的生理效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1997,15(3):8385.63 关爱农,刘 晔,王志忠沈红香不同浓度

48、多效唑处理对水仙生长开花的影响J.中 国农学通报,2009,25(13):146149.64 曾冬琴, 陈飞飞, 张 云, 万 丽, 梁炜文, 陆 艳.赤霉素及多效唑对3种草本花卉 花期与株高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 8,27(4):100103.65 曹 兵,苏润海,王 标,等,水分胁迫下臭椿幼苗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J.林业科 技, 2003,8(3):13.66 周凤珏,许鸿源,江翠平,等.多效唑对木薯若干抗旱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广 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23(3):202205.67 焉翠蔚, 肖宜华, 朱岩松, 徐 睿. 多效唑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

49、影响 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 38(2):291296.68 刘晓静,柳小妮.多效唑和烯效唑对草地早熟禾一些生化指标及其抗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6(4):4853.69 刘芳芳, 高 洋, 赵春旭, 赵 韦, 柴 琦, 刘照辉. 干旱胁迫下多效唑浸种对多年生 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12:21432149.70 沈岳清,盛亚红,敏 智,曹惠芳.水稻底膜育秧多效唑处理种子的生理效应J.上 海农业学报,1993,9(3):5861.71 陈雪峰多效唑影响甘蓝型油菜幼苗抗旱性的机理D.重庆:西南大学,2013.72 姜中珠, 陈祥伟. 多效唑对银中杨、白榆和白桦

50、抗旱性的影响 J. 林业科学 , 2006.8,42(8),130134.73 宁淑香,邹 侠,马 杰.多效唑处理对高粱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4):323327.74 陈晓光, 石玉华, 王成雨, 尹燕枰, 宁堂原, 史春余, 李 勇, 王振林. 氮肥和多效唑对 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性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7):3529 3536.75 赵东生.调环酸钙调控水稻小麦生长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76 Mahoney S R,Ghosh S,Peirson D,et al.Paclobutrazo

51、l affects the resistance of black spruce to highlight and thermal stressJ.Tree Physiology,1998,18(2): 121127.77 连恒才,许长成,董新纯.多效唑对小麦幼苗抗高温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1994,25(2):233235.78 周 行,许鸿源,蒋新江.多效唑浸种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 1997(2):6567.79 张云英,张永清,余小平.调控物质浸种对NaCl胁迫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36(

52、1):6871.80 卢元芳,衣艳君,焉翠蔚多效唑浸种降低高粱幼苗盐害效应J.曲阜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1999,22(1):78.81 黄秀霞多效唑在黄瓜上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4.82 余佳荣,杨仁斌,王海萍,郑立国多效唑在油菜植株、油菜籽和土壤中的残留J. 农药学学报,2008,10(1):113116.83 靳万贵,周遗品,马富裕.多效唑在棉花上残留量的初步研究J.石河子农学院学 报,1995,32(4):2730.84 周风帆,蔡后建,金 琦多效唑土壤吸附及在模拟生态系统分布动态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30(1):333

53、5.85 潘瑞炽.重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问题J.生物学通报,2002,37(4):47.86 裘娟萍耕地受多效唑农药污染后的再生修复技术J. 土壤学 报,2002.1,39(1):4551.87 Sharma D,Awasthi M D.Uptake of soil applied paclobutrazol in mango (Mangiferaindica L. )and its persistence in fruit and soil J . Chemosphere, 005, 60 (2):164169.88 Chanana Y R, Gill K S. Effect of soi

54、l application of paclobutrazol on growth of Earli Grande peach treesJ.India J Hort,2007,64(2):211212.89 Milfont M L,Antonino A C D,Martins J M F,Netto A M,Gouveia E R,Correa M M.Paclobutrazol transport in soil columnsJ.Revistabrasileira de ciencia do solo,2008,32(5):21652175.90 陶龙兴,王 熹,俞美玉环境条件对烯效唑及多

55、效唑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J.浙 江农业学报,1997,9(5):246250.91 宋 莹, 张耀海 , 黄 霞, 潘家荣 , 焦必宁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水果中 的多效唑残留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11,39:12701273.92 吕 燕,赵 健,杨 挺,王立君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蔬菜中多效唑的残留J.中 国测试, 2010.7,36(4):5759.93 白 桦,邱月明,郝 楠,张 青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粮谷中多效唑残留量J. 检验检疫科学,2004,14(3):5455.94 李春丽, 尹桂豪, 刘春华. 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芒果园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 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8564857.95 Ferracini.et al.Ferracini V L,Queiroz S C N,Rose M A.Determination of paclobutrazol in mango by LC-MS/MS system. Annual Meeting of the Mediterranean Group of Pesticide Research(MGPR),20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