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7857723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学科语文专硕 高艳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风格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等理论为依据,它的出 现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教学改革的重大突 破,作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育者,我们对它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 而应将之更多地发现问题,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从而为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作 出应有贡献。在中国知网上,以翻转课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截止2015年3月共搜出文 献1069篇,根据本文内容、文章被引次数、下载数量,剔除与本文内容关系不 大,不够严密的文章。经过筛选,选定15篇文章作为

2、参考。一、翻转课堂产生的背景及缘起第一,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对教育教 学系统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创新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无所不在的 方便快捷的技术保障。第二,建构主义理论、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等所产生的 影响力。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观上认为,教师不应该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学生自己的主动的、 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知识。20世纪90年代,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教学设计强 调“问题情境”、“真实任务”、“技术支持”等理念。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etivist Learning Envir

3、onments)简称 CLE 理论。麦里恩博尔和戴 杰克斯特拉建立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4C/ID )是这一时期教学设计理论的典 型代表。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是由巴纳斯与瑞格鲁斯等人提出的,主张关注社 会转型及其对教育的深刻影响,解决教育问题要放眼整个社会系统思考问题和寻 求解决方案,超越只在教育教学系统内部运作的局限性。第三是国际开放教育资 源运动的推动。2001 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件”项目,拉开了国际开 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序幕,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的教育频道视频等 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促进了翻转式教 学的发展。早在19世纪早期,Sy

4、lvanus Thayer将军就在西点军校尝试过让工程专业 的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在上课前对课堂讲授的核心内容进行学习准备;在上课时, 课堂活动就围绕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批判思维训练,开展小组解决问题的互动活 动,而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这种方式并没有引起关注并进行推广。现在看来 其中的原因与技术手段和相关资源的缺乏不无关系。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概念被明 确提出始于2000年。Lage和Platt (2000)在经济学教育杂志发表了两篇这 方面的文章。Baker(2000)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召开的第届大学教学国际 会议上也发表了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在这几篇文章中,翻转课堂(“inverted cl

5、assroom、“classroom flip)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翻转课堂起源 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两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 曼和亚伦萨姆斯首先实践了翻转课堂。为了帮助更多的教师理解和接受翻转课 堂的理念和方法,林地公园高中在2012年1月30日举办第一个翻转课堂“开放 日”,向参观者呈现翻转课堂的运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萨尔曼可汗创立 的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10分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 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教学用的是一种电子黑板系统。其网站开发了 一种练习系统,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记录,教学者参考该记录, 可以很

6、容易得知学习者哪些观念不懂。受他们惯用“ flipped classroom ”的影 响,现在更多地用术语“flipped classroom来表述。2011年3月,美国“TED” (即技术、设计、娱乐)大会主持人比尔盖茨给予了可汗高度的评价,认为“可 汗模式”预见了教育的未来。我国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引进该教学模式,结合本校特色开始 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但仅作为教学改革试点。国内进行相关实践的学校还 有南京九龙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等。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该教学模式在我国 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二、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 t

7、ed Classroom),其他释义有反转 课堂或颠倒课堂,自2000年正式提出至2011年初步形成。一直以来,许多国内 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在教育界掀起了很大的浪潮。一)、国外学者的定义美国经济学家莫林拉赫(Maureen JLage)和格伦普拉特(Glenn JPlatt) 认为:翻转课堂即在传统教室里发生的事情现在发生在课堂之外,反之亦然。学 习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1这是对翻 转课堂的最早定义。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认为“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 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接受

8、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 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22011年7月在美国科拉多州举办的翻转课堂大会上,Jonathan Bergmann协 同与会老师就翻转课堂是什么做出定义。他们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它增 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化的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它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环 境,在此环境下学生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 的课堂积极性很高;老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和“独裁者”,而是学生学习 的真正的指导者;它使教学内容得到保存,学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复习, 使课堂缺席的学生不被甩在后面;它是一种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

9、学习的一 种教学模式。3(二) 、国内学者的定义张金磊等认为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 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 型教学模式。4张金磊后又提出,在翻转课堂中,课前的知识传授需要达到甚至 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效果,才能算作完成了知识传授,进入知 识内化阶段。在课堂中,学生需要将当堂知识完全掌握内化,而不要把任务继续 留在课下。因此,判断一堂课翻转成功的标准便是: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情况达到 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的效果和课堂中学生完成了本次课程内容的内化。5张渝江认为,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数字材料(

10、 音视频、 电子教材等) 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 释疑、 解惑、探究等) 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6刘荣认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 Inver ted Classroom)首先 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 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 教学形态”。7马秀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 做作业”的传统的教学结构颠倒安排,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 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场所,通过解答疑惑、合作

11、讨论等策 略促进知识内化的模式。8钟晓流等认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 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 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 教学模式。9赵兴龙则认为,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 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流程要素仅是定义翻转课堂的重要要素 之一。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还需要添加另外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 要素。翻转课堂包含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技术要素,主要为微视频;二是流 程要素,主要为“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三是环境要素

12、,主要为带有智 能诊断功能的学习分析系统。他认为,翻转课堂应该更名为“翻转教学”, 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10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若要清楚明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我们需 要明白它所服务的范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学生知识学习而言,并不包 括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等其他的方面的学习。相比传统课堂而言,它所不同 的是实现了学生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时间和空间的逆转。每种教学模式都有 其特定的使用条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如此。通过分析,本文对翻转课堂的定 义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网络资源管理为平台,通过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视频使 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接受学

13、习并能达到理想效果,课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 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真正的内化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得到更好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特点(一)、重新分配课堂时间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 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 务。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 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最终该转变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此外,当 教师进行基于绩效的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根据教师的评 价反馈,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控制自己

14、的学习。翻转 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关键在于教师如何 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二)、颠覆了“教师讲授,学生作业”的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知识传授阶段,教师在 课上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则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初步理解;在知识 内化阶段,学生在课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和练习,强化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翻转课堂则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 习;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小组 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等。(三)、转变了师生角色在传统

15、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知 识的地位。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在讲台上布道传授的“演员“和“圣 人”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身边的“教练”,而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 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 更多的自由,但教师也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总体进度已定的情况下,学 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程。翻转课堂有助于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 心的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四)增添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 也被称为微课)教学视频通常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长度维持在10 分钟左右,通过媒体播 放器,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

16、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和进行思 考,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的氛围更为轻松。遇 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寻求帮助。教学视频另 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五)通过功能全面的学习管理系统(LMS)整合线下课堂与网络空间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课程教师有效组织和呈现教学资源,动态地记录学生 的学习过程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进而能够做出更有针 对性的辅导。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拓展到网络空间,师生交互的时间和效果都会 大大增加。学生依托学习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协同完成学习 任务。四、翻转课

17、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要想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教 学模式,整合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学习者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上的协 作学习提供服务。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国内外的教学模式。(一)、国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始于高校的教学研究实践。1991 年,哈佛大学的物 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aric Mazar)创立同伴教学(Peer Ins true tion),它被 认为是最早开始翻转课堂的实验。他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建构一个学生能够自 我学习的环境。11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他开创了同伴教学法,在课前把知 识的传递放在课外,课堂上通过说服同伴讨论系统实现学生真

18、正地掌握基本概 念。他认为同伴教学法包括概念测试、阅读小测试和概念性的考试题三个步骤, 并用实验证明了同伴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使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和吸收,使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增加1倍。在2000年冬季,在美国教授“经济学入门”这一课程的莫林拉赫(Maureen J.Lage)、格伦普拉特(Glenn J.Pla tt)发表论文颠倒的课堂:建立一个包容 性学习环境的途径。翻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来。他们认为 使用不同教学方式的课堂更容易增加学生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课堂参与度,满足不 同学生的差异性和兴趣,并于1996年开始实施翻转课堂的实验。他们通过实验 也证明了教学中信息

19、技术使用所带来的益处与翻转课堂教学的目标相一致。在这 一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善。同时在这一年,J韦斯利贝克(J.Wesley Baker)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 议上发表论文课堂翻转:使用网络课程管理工具使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导师, 掀起了大学实施翻转课堂运动的浪潮。在论文中,贝壳提出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模式的模型:教师通过使用网络工具和课程管理工具呈现教学内容并以家庭作业 的形式分发给学生,课堂上的时间则被用来进行深入到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中。在2000年秋季开始,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Wisconsin)的麦迪逊大学使用信 息化教学软件代替一直在计算机科学课程中使用的视频讲座和幻灯片等

20、教学资 源。在 2011年,致力于课堂创新以使学生获得学术上成功的威斯康辛州的两个中 心实验室强强联手,着手于翻转课堂和混合学习的研究。2004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通过视频为一个远距离表妹辅导数学, 但是小表妹觉得录制的课程可以帮助她回忆之前一直困扰她的没有掌握的内容。 在表妹的请求下,萨尔曼可汗开始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至YouTube网站。现 在可汗学院己经发展成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萨尔曼可汗已经在无意中掀起了 一场轰动全世界的翻转课堂的革命,为翻转课堂的宣传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可汗学院的模型在本质上为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辅导。现今,可汗学院视频已经 被作为实施翻转课堂

21、教学模式的教育者的教学策略的一部分。2007年,杰里米斯特雷耶(Jeremy Strayer)发表博士论文翻转课堂在学 习环境中的效果: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使用智能辅导系统开展学习活动的比较研 究。他通过对“翻转的”课堂和传统的课堂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进行比较 后发现,“翻转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对新 信息的敏感和理解。他的研究比较了在两个大学的基础统计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 堂和传统课堂的上课和作业结构。在翻转课堂,一个智能教学系统(ITS )被用来提 供学生在课外要学习的内容,以取代教师的现场讲座。课堂上再利用在线课程系 统 Blackboard 的交互技术,组织

22、学生参与到项目工作中。杰姬格斯丁(Gerstein, 2011)构建的一个环形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翻 转课堂被分为体验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四个阶段。翻转课堂通 常从参与式学习活动开始,例如同步小组的手工实践、游戏、实验和艺术活动等。 其次,学生自己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播客课程、教学网站和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 探索相关的概念意义。再次,学生通过完成测试、撰写博客、制作反思性的播客 及视频播客来完成自己对意义的建构。最后,通过小组有创意的、个性化的项目 和演讲,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应用。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罗伯特陶伯特(Talbert, 2011) 教授结合自己”线性代

23、数”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了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和环 节,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系统结构。其翻转课堂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 学生先要观看教学视频,然后要进行有导向性的作业练习; 课中,学生先要快 速完成少量的测验,接下来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最后要进行总结和 反馈。但是,适用它的学科多偏向于理科类的操作性课程,对于文科类课程还需 要进一步完善。2011年,在多年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上,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乔纳森伯格 曼(Jona 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出版了专著翻转你的课 堂:时刻惠及课堂上的每位学生。该书受到了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和美国督导与 课程开发协

24、会的强力推荐。在书中,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把翻转课堂 分为两个阶段,可以理解为传统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翻转掌握式教学模式。前 期两位化学老师让学生按统一的步调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教师设置同一的问 题,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后期翻转掌握式教学模式,由五个要素构成,即 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分析所确立的学习目标、确定学生可以观看的视频、明确 和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创设针对于不同学生、不同学习单元的评价方法。在翻转 掌握式教学模式下,以掌握学习理论原则为基础,学生根据自己的步调可以提前 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关的学习活动。两个阶段的明显不同 在于,翻转掌握式更注重个性化教学。同时,

25、他们最为关注的还是有利于发展学 生深层次认知能力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后来他们 还把翻转课堂重新命名为“翻转学习”。(二)、国内的教学模式 张金磊等(2012)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 设计理论,在Ta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基础上,构建出了包括课前学习 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课前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教学视频的制作、 课前针对性练习。课堂活动设计模块包括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 交流、反馈评价。在这两个过程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环境 创设的两个有力杠杆。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

26、 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但是此模型并没有明确学生学的活动教师教的活动。 它对我国以后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建构具有很大的指 导意义。来自江苏省震泽中学的教师孙杰建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可以看出张金 嘉等所建构的模型的影子,同样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学习与课中学习。 孙杰所建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模型中明确了学生在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学 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有机统一,共同构成翻转 课堂教学模式的模型。从一定程度上讲孙杰的建构是对张金磊等的完善,更明确 在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曾贞(2012)结合Saltman(2011)的观点,绘制了“

27、反转”教学图示,并指 出“反转”教学有三个关键步骤:观看视频前的学习,讨论并提出问题;观看视 频时的学习,根据问题寻找答案;应用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入问题进行探究。钟晓流等受桑新民等(2012)提出的“太极学堂”概念的启发,将翻转课堂 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思想、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相融 合并进行建模,构建出一个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以学习中问题为核心,以 学校环境中的校内资源,社会环境中的云端资源为依托,课上和课下时间的教与 学主要包括教学准备阶段、记忆理解阶段、应用分析阶段、综合评价阶段。太极 环式模型能够很好地体现“教”与“学”、教学相长、和谐共济、互相转化的关 系,

28、为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翻转课堂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但是还没有特别有效 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际应用案例。王红等在 Robert Talbert 的翻转课堂结构图的基础上构建出更加完善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在该翻转课堂模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 模式的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 课堂之外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能够协作学习。课前活动包括教师自行创建教 学视频、教师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进行课前 针对性练习、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课堂活动包括师生共同确定探究问题、学 生独立解决问题、开展协作探究式活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29、与交流、进行教学评 价与反馈。本模型的特色是它的顺序性比较强,活动细节安排比较详尽,而且突 出了家长的监督参与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但 这并不代表翻转课堂的一般模式,操作步骤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和学生 应该依据实际情况遵循该模型去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转 式教学。赵兴龙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依据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和构成翻转课 堂的三个要素(即流程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 个方面。宏观层面包括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微视频、课堂教学资源、学校教师 培训、学校支撑环境五个方面;中观层面主要是问题引导、观看视频、问题解决

30、 三个方面;微观层面包括课型选择、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设计三个方面。张晓梅、王妍妍、马增林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设计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 式,把这种模式分为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等三个部分构成,整个学习 流程体现了知识传输、知识内化和知识补救的一系列过程。课前教学设计包括制 作教学视频、教师制定课前练习题、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做练习题等;课堂教学 设计包括教师提问、组内交流、组间协作、成果交流;课后教学设计包括成果整 理、反馈评价等。陈加敏、朱承慧提出,翻转课堂的经典模式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 观察教学视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第二阶段是课堂上解决问题,促进知识 内化;第三阶段是知识总

31、结,并进行反馈评价。经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目前很难 说哪一个模式更好,更适合我国的教学。本研究认为依据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时, 要考虑到学科性质、学生教师情况、信息技术等一些因素,要灵活应对。同时, 研究还发现即使一些一线教师正在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一线教师对其研究较 少。相反,高校学者、专家等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较多。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入的 思考。五、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分析(一)国外案例分析1、迈阿密大学“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实验Lage和Platt详细介绍了他们自1996年起如何在迈阿密大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中运用、实施翻转课堂的理念与方法。他们认为学习风格

32、主要包括三大类 型::依赖型、协作型、独立性,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风格。 在该课程中,翻转课堂大致的实施办法是:课前要求学生阅读练习册的特定部分、 课程录音或有声的 PPT 课件,随后由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个有针对性的、不超 10过分钟的迷你讲座,剩余的课堂时间学生用于完成作业、实验或协作研究。 经过研究,他们认为: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师和学生更喜欢翻转课堂;学生和教 师之间的交互增多了,发展了学生的沟通技能; 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风格与 课程教学匹配良好。2、艾尔蒙湖(Lake Elmo)小学艾尔蒙湖小学,一所位于斯蒂尔沃农村地区的学校。该校教师于 2011年暑 期接受了有关翻转

33、课堂的相关训练,并于2011年9月至 2012年1月间进行了 翻转式教学。该校的特色之处在于教师能很好地将Moodle平台应用到教学中, 使得翻转教学活动能在学生间、师生间的课余时间内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中,学校为学生配备了 iPad和耳机,并要求学生先 观看10-15分钟的视频教学,再通过Moodle学习管理平台来完成一些理解性的 问题。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都将被保存到Moodle平台上,教师在第二天上课之 前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答题情况,然后再针对课堂活动设计教学。此外,他们还 鼓励学生在Moodle平台上进行协作学习,开展同学之间的互助讨论,促进学习 共同体的形成。大多数

34、教师表示他们不愿再使用传统方式教学,因为翻转课堂的 学生接受度高且家长也很满意。3、美国高地村小学美国高地村小学在实施翻转课堂时,将他们的教室变成“星巴克式教室”: 用圆桌、舒适的沙发和软垫椅子以及一排排电脑终端代替传统教室中一排排整齐 的课桌。在谈及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时,该校校长米勒说到,学生们更喜欢 在这种“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该学校的最大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 学习,不必像在传统的环境中有拘束的感觉。但是这种教学环境涉及教室格局和 学生人数等问题。4、克林顿戴尔(Clintondale)高中 2010年,为了帮助学习成绩较差

35、的学生,克林顿戴尔高级中学教师采用了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 140 名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试验。教师利用 TechSmith公司的Camtasia Relay( 一款录屏软件),将课堂中需要讲授的内 容制作成视频,让学生在家观看视频,进行笔记并记下所遇问题。在课堂上,教 师会重新讲授多数学生仍然存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辅导学生练习,反馈学 生在作业中所出现的有关信息。学校还为部分学生解决了网上遇到的难题,将学 校机房对学生开放的课余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 在特殊情况下,还允许学生使 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教师则采用个人访谈和个性化评估工具的方法对学生的学 业效果进行评价,努力他们创造了一个个性

36、化的学习环境。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了大幅提高,学生自信心 也日益增强,违纪的事件也大幅减少。5、高中教师雪莱的不同体验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穆斯乔草原高中的雪莱老师在教英语、科学和技术课 时,并不是在每节课中都使用翻转教学。她采取的翻转教学形式不是每晚都分配 给学生教学视频,而是有选择地进行。通常分发给学生的是一些用于建立好奇心、 启发学生思考的简短片段,只有在学生真正需要新的信息时才使用翻转模式。通 过实施这种翻转课堂,学生们都表示在学习时间上更加自由、更加喜欢探究和思 考。雪莱老师对于翻转课堂有着独到的想法和体验,她抓住了翻转课堂形式背后 的关键点,不被翻转课堂的固定

37、模式所拘束,这一点特别值得翻转课堂实践者思 考和学习。6、河畔联合(Riverside Unified)学区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 材。互动教材融合了丰富的媒体材料,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还 兼具笔记、交流与分享功能,更能节省教师的时间,具有更好的互动性,用户体 验更好,更能吸引学生沉浸其中。其效果:一方面,家长可以给孩子学习提供更 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并对学习主题更感兴趣;同时,学 生在互动教材上就可与同学或老师讨论、分享、克服了普通翻转课堂在家单纯看 视频缺乏互动交流的缺点。显然,互动教材的优势非常明显,尽管通过

38、购买互动教材需要投入更多的资 金,但试验成效还是令学区内的人们非常满意。(二) 国内案例分析1、重庆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重庆聚奎中学是“全国第一所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 校,它将翻转课堂实际操作的路线总结为3个翻转,课前4环节,课堂5步骤和 6大优势。在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制作导学案、创建教学视频等, 随后将学习资源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下载教 师的教学视频和导学案,开始课前学习;学生可通过电脑网络登陆平台完成预习 自测题,组内互助解决个人独立学习时产生的学习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学习问 题由组长记录后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整理好后上传至

39、服务器;教师在了解预习、 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制订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计划。在这一 过程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被彻底翻转,由“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向 “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转化。有人指出这种教学模式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 定,如有些贫困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工作以支撑家庭经济,他们可能没有大量的 课余时间去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增加了学业负担。2、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 “南山实验学校进行的翻转课堂实验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实施新课程 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当前最为前沿、最具影响力的新改革。”这是黎加厚教 授应邀到深圳南山实验学

40、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培训时对于该校的高度评价。 该学校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本土化实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坚持不搞“一 刀切”,二是提供组织保障,三是专家队伍的支撑,四是校领导、教师、学生、 家长的协同配合。该学校的翻转实验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深刻转型,刊登于“南方 教育时报”,并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3、上海市仙霞高中的翻转教学上海市仙霞高中认为“翻转课堂”为转变课堂教学形态找到了契机,其核心 是基于自学知识点上的“对话、讨论与练习”,将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常见的“等 待下的同步走”与“低效能的重复讲练”。并在2013年初开展“翻转课堂”专题 培训,结合”构建云课堂的实践研究”项目,针对试点学科

41、和试验班级进行翻转 课堂的教学实践。4、南京市九龙中学在2013年 3月开展了首轮包含文理6门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赛课,他 们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模式,运用多种方法实现课前学习与课堂互动,采用家 校新干线、自主学习单、知识框架图等方式,在无线网络平台、电子白板、微课 程以及短视频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此外,广州市珠海区第五中学、山东乐昌一中等也开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的初步探索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六、翻转课堂的价值、意义(一)、教师方面1、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在传统课堂里,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走 下讲台,更多时间用在帮助学生、领导小组解决问题、与理

42、解有困难的学生一道 解决问题。教师有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告知他们:他们所做的什么是正确的, 解决他们的迷惑。2、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拥有课堂话语权,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成员通过交流、 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各小组的探究动态并及时给予 指导。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逐渐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亲切伙伴,有利于建构和 谐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3、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里,教师需要通过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分析教学目标, 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制作能力,利用高科技制作教学视频。课堂里,教师

43、需要具 备高水平课堂组织能力与课堂管理能力。通过观看其他教师制作的微视频知道自 己的同事如何教授一个概念,为各自的教学提供一个被了解与改进的窗口,有利 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二)、学生方面1、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有不同,传统教学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 具体实践中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则在课前通过视频控制来进行分层教 学,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可以着重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调整学习进度,改善学习效果,增强自信心、责任心。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掌 握,对于不懂的内容、已掌握

44、的内容能自己掌握学习深度。通过聊天室、留言板 等社交媒体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与针对性练习过程中遇 到的疑惑,互相解答。对于同伴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反馈给教师,教师 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问题。这样,不仅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学生会 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找到存在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责任心。3、翻转课堂帮助繁忙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繁忙的学生不用担心自己因为生病、去参加学校 的竞赛等活动而落下自己的课程学习。因为主要的课程已经在线传到网络上,学 生可以进行自学,对于不懂的地方,向家长、同学、老师请教。(三)、家长方面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家长的监

45、督和参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家长和老师 交流的重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课下作业情况 是否良好等。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及学生数目众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位学生在每节 课中的表现都做出详细的描述。翻转课堂改变了以往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被 动角色。当学生在家里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时,家长的监督作用变得显著,能够清 晰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同时,家长可以与 自己的孩子一起一起观看教学微视频,与孩子一起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这种 交流方式在某种曾度上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四)、课堂教学方面1、高效、创造性的利用课堂时间。在传统课堂里,课堂大部

46、分时间是教师的“满堂灌”,真正用来与学生交流 的时间仅仅限于课堂的有限时间中。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被重新 分配,教师用更多的时间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说教。学生在 交流中、在做中学。2、改变了课堂职能传统课堂,教师必须全力组织利用好课内的 45-50 分钟时间来对学生讲解教 学所规定的内容。学生稍有分心,就会跟不上进度,教学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课堂翻转后,课下学习,堂上交流,课堂教学的目的及控制策略发生了改变。3、重构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是在某环境中展开的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相互作 用、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11目 前,常见的教学结构形式主

47、 要有三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 学结构。依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它并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教学结构,但是它在在 翻转课堂的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说,翻转课堂是对教学结构形式的又 一重构。七、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在国外兴起并应用,存在着学科的适用性、教师的培训、教学视频 的制作等问题。作为一个“舶来品”,翻转课堂总会引来一定程度上的争议,对 于“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教育是否有 用?”、“何时该进行翻转式教学?”等基本问题,可以理解为新的信息技术和手 段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国内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成

48、功实践可 以看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可以应用的很好,但在实施的过程 中会有一些实际的问题需要反思。下面分别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分 析:(一)、客观因素1、学校目前的教学设施目前仅有少数学校的条件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如信息技 术方面、经费方面、管理方面、教学资源等还不足以支持大面积进行翻转课堂的 实施。所以需要等待时机成熟时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在教 育投入上加大力度。2、学科的适用性问题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多数集中于理科类课程,因为理科类课程的每个知识 点都很明确,教师只需将某个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制作成 10 分钟的精 彩教学视频,

49、就可以方便学生下载自学。而文科类的课程特点完全不同于理科, 在实施翻转课堂时应充分考虑到文科课程需要教师创建高质量精彩的教学视频, 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思考。因此对于 不同类型的课程、同一类型课程的不同内容进行翻转式教学时应采取不同的教学 策略。3、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以纸质笔试的传统测试方式是无法测试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全部的学习效 果。因为翻转课堂还涉及到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 能力等,教师必须转变评价方式。此外,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 面的评价,评价方式的改变需要学校在政策体制上的支持。4、课程内容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课程内

50、容的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以一定的体系学习具体科目。 系统性的判断不仅要从所学科目知识的深度上,由浅入深。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 和思维层次的特点,保证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程度。目前,我国实施翻转课堂 的学校仅仅限于某些科目的部分章节。我们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虽然在语文、数 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教学等科目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但是 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仅限于部分科目的部分章节。这样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 碎的知识点。5、学校作息时间安排问题国家一直在强调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但限于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很 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实施翻转课堂这种 需

51、要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予以支 持。(二)、主观因素1、教师的教育改革信念及专业能力的问题当一位教师面对一种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时,他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认识以及 看法去做一个价值判断,这些知识、认识和看法深受他目前的行为以及他所处的 环境影响。目前很多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 学范式和习惯而不愿意去改变。同时,翻转课堂的理论多,实践相对较少。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培 训。教师的专业能力涉及的细节包括教师在自行创作教学视频时如何设计各种元 素,对学生课下自学的合理监控,课堂翻转之后教师如何进行课

52、堂活动的组织与 管理等。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的要求学生在课余观看教学视频后,自己完成课余练习并在互联网中查找资料,总 结问题,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切安排都是建立在学生具有 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课前练习中找到自己的疑问,并能 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网络中进行 资源检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3、对学生的个性化跟踪与反馈机制不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带给我们传统课堂的重要的冲击在于它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

53、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国在实施中 往往注重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施的具体过程。但是在课后,我们缺乏 对学习者的个性化跟踪。这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无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带来实际的效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很容易陷入形式化过程。八、对已有翻转课堂研究的思考(一)政府加大对学校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在我国,由于经济、文化、地域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不尽相同, 翻转课堂还处于试水阶段。学校的信息技术方面、经费方面、管理方面、教学资 源方面不尽人意,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有了资金支持,学校应该从硬件到软 件方面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保证。硬件方面如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增加校园网 络的

54、带宽以保证微课程在网络中的流畅播放。软件方面如在校园网中提供成熟先 进的教学平台,保证教师微课程的发布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优质教学资 源比较短缺,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基本上需要自己制作微课程进行教学。因此, 在推广翻转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名校、名师为基础,甚至可以借助专业的教学 产品设计团队、部门来设计优质教学资源,并通过共享整合的方式使优质教学资 源进入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二)、翻转课堂中加大对文科课程的应用,提高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对文科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提高教学录像的 质量,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学录像概括课程中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阐述相 关理论,让学生在

55、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 流探讨,逐步深化理解。重庆聚奎中学高中在语文学科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中,短歌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要互相借鉴经验,加大研究,提高课程 内容的完整性。(三)、确立新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在制定翻转课堂的评价标准时,要考虑一、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制作出与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微课程。二、教师是否能够通过 教学平台与学生形成积极良性的互动交流。三、教师是否能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 形成氛围良好的小组协作、探究性学习四、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 师提供的微课程进行独立探索性的学习。五、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中或教学平台 上

56、通过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解决问题、六、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充分的展示,以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四)学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占有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应该让其有空观看 教学视频。对于不上晚自习的学校,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学生课后的主要学 习任务是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少量的针对性练习。对于需要上晚自习的学校,在 晚自习的期间教师也不要讲,让学生在自习课完成翻转课堂的课前环节。(五)教师要坚定教育改革信念,加强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各个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更新传统的教育思想,如多开展一些教师培 训,让教师学习国外的教学改革经验并结合实际进行实

57、践,实现翻转课堂的本土 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教改专家定期举办讲座。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 升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使其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录制教学视频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这些 对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加强对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训,在 视频录制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避免死板、 单调的讲述。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交流。(六)、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并及时跟踪反馈首先,培养学生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技能和获取信息的技能。主要包括使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技能,通过网络接收教师微课程的技能,进行网络信息

58、检索的能, 获取网络信息的技能,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创新、发布的技能等等。其次,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的微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相 应的检测也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既能制 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又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而保证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最 后,培养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上进行协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 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同时,学生课下进行教学视频的学习,完全是一个自由的状态,就涉及家长 的监督参与作用。家长通过观察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

59、表现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填写登记表,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 略,因材施教。要创造适合本校学生的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并给 予适时的指导对成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尤为关键。九、结语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 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 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从我国一些学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看,确 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起源并不在中国,但 是它应该引起我们实实在在的思考,我们不应该全盘效仿,不应该盲目地以“拿 来主义”的态

60、度对待。我们所要做的是结合一线教师和教育学专家、学者和教育 技术专家的智慧,将技术与课程从整合的阶段上升到融合的程度,学习到翻转课 堂教学模式的精髓,探求其背后的理念,结合我国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更多的 实践,探索出适合在我国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真正的本土化,以 适应中国的新课程改革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 对于翻转课堂是否会像道尔顿制那样引进来时轰轰烈烈,最后却不了了之,这里 不再赘述,以后将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参考文献1 Maureen J.Lage, Glenn J.Plait, and Michael Treglia. Inverting t

61、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000: 3043.2 未 来 的 议 堂 : 颠 倒 的 教 室 BB/OL. http:/www.ybxn /ad /news /201110/t20111010_456993.hlnil, 20丨 1 10103 The Flipped Class:Mylhs vs Reality. The Flipped Class:Whal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 .

62、B/OLl.htt p:/www.lhedailyriffxom/arlicles/lhe-flipped-class-conversa tio n-689.php.4 张金磊,王颖,张汝辉翻转课觉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杂杂志,2012 (4): 46-51.5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13(10) 00596 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1181217 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288 马秀麟等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觉教学的实J.研究远程教育,2013 (1):79-85.

63、9 钟晓流,诚强,焦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深觉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 研究,2013 (2):8-64.10 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02)-0055-0711 徐福荫,黄慕雄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社.2013:58-6312 美埃里克马祖尔同伴教学法M.朱敏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1.13 MaureenJ.age, GlennJ.Piatt,andMichaelTreglia-InvertingtheClassroom: AGatewaytoCreatingan InclusiveL

64、earningEnvironment JJournal ofEconomic Education,2000.14 Gerstein J. ( 2011)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A full pictureEB/OL.2012-12-1915 Talbert R.(2011).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 2012T2T916 AaronSams,Jonathan,Bergmann.FlipYourStudentsLearningJ.EducationaLeadership,201317 孙杰“翻转议党” 一种思想政治深教学模式的转向一一以“影响价格的素”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3(7): 64-67.18 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 中国电化教育,2012(7):114-11719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 教育研究 2013(2):58-6420 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1021 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 究,2014(2):55-6122 张晓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