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780934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降压药物联合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降压药物联合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降压药物联合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压药物联合应用(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ASH发表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意见书作者: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最近,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正式发布了联合应用降 压药物意见书(下简称“意见书”)J Am Soc Hypertens 2010, 4(1):42,对各类降压药物不同组合方式的疗效和安 全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将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归纳为3类,即 优先选择、二线选择和不推荐常规应用的联合方案。这一指 南性文件对临床实践中降压药物合理联合治疗具有重要指导 价值。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消除与血压升高相关的危险,同 时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医生应基于降压疗效以及降低 心血管终点事件(包括卒中、心肌梗死和心衰)的效果来选 择药物。虽然初始药物治疗会影

2、响患者长期转归,但血压降 低本身才是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主要决定因素。现有数据表明, 至少75%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药物治疗才能使血压达标,并 且在临床实践中,血压目标值的维持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上述背景,ASH发表了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意见书。 该意见书对各类降压药物不同组合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 了重新评估,并将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归纳为3类,即优先选择、 二线选择和不推荐常规应用的联合方案。联合用药原则意见书指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 同导致的疾病,任何一种降压药物只能阻断维持血压升高的 部分机制,降压幅度有限。荟萃分析显示,常规剂量的1种降 压药物仅可使血压下降9.1/5.5mmHg

3、,75%以上的患者需要接 受联合药物治疗才能使血压达标。因此,联合用药是提高血 压达标率的重要手段。对于血压水平超过目标值20/10mmHg的中重度高血压 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即可联合用药。为使血压及早达标,轻 度高血压(1级高血压)患者亦可直接应用2种降压药物联合 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 (CCB)、利尿剂、p受体阻滞剂、肾素抑制剂和中枢性降压 药。上述药物可有多种组合方式,但不同联合用药方案的降 压效果、靶器官保护作用和耐受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 临床地位有所不同。优先及二线选择方案4种推荐联合用

4、药组合可显著增强降压作用,减少不良 反应。多项研究证实,上述组合具有理想的降压效果和靶器 官保护作用,可作为须接受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方案。二线联合方案在降压幅度、靶器官保护作用或耐受性 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例如,P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用虽具 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可能增加糖代谢异常和性功能障碍风险。当CCB与利尿剂合用时,不能减少单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发生率。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合用的降压效果依赖于 健全的肾功能,当肾功能明显减退时,其降压作用减小,且 易导致高钾血症。此外,意见书认为,固定复方制剂简化了 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长期坚持治疗,若条件允许应被优先 选用。不推荐常规应用的联合方案

5、意见书不推荐的5种联合方案所产生的附加降压效果 较小,但不良反应风险明显增加。ONTARGET研究(多中心、随机、双盲设计)显示,ACEI 与ARB联用不能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却显著增加了不 良反应风险。ACEI与P受体阻滞剂、ARB与P受体阻滞剂 联用的降压幅度小于单药治疗。非二氢毗啶类CCB与p受体 阻滞剂联用具有明显的心脏抑制作用。中枢性降压药物与p 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能导致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 并且突然停药后易使血压反弹。联合用药原则作用机制互补、降压作用相加、不良反应抵消。优先选择的联合方案ACEI/利尿剂、ARB/利尿剂、ACEI/CCB、ARB/CCB。二线选择的联合

6、方案P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 (二氢毗啶类)/p受体阻滞剂、CCB/利尿剂、肾素抑制剂/利尿剂、肾素抑制剂/ARB、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不推荐常规应用的联合方案ACEI/ARB、ACEI/p受体阻滞剂、ARB/p受体阻滞 剂、CCB(非二氢毗啶类)/p受体阻滞剂、中枢性降压药/p 受体阻滞剂。2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及评价药物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式有:阶梯治疗、序贯治疗、联合治疗。其中前两种治疗都以单一 药物治疗为基础。单一治疗的优点是简便、花费少、对部分患者有效。单一治疗的缺点是: 对重度高血压效果差;常用药增加剂量,疗效不增;机体容易出现反调节,降低或抵消药物的 降压效果;单一治疗不

7、能兼顾患者并存的疾病或危险,从而限制充足剂量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以及我国都推荐使用小剂量联合应用的药物治 疗方法。联合用药克服了单一药物治疗的上述不足。但哪种联合是最佳组合,联合后对机体 生化、生理、代谢、心脏重构、生活质量和对患者生存时间及死亡率有何影响,以及药物安 全性等均需研究。2.1以利尿药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适应症:以血容量增多为基本特征时,如肾功能不全;用药 物治疗出现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升高。如服用中枢al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时血管扩张剂出 现耐药的患者;单用利尿药需要较大剂量时才有效,而由于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又不能大剂量 使用。以上情况下,可选择小剂量

8、利尿药作为基础药。已报道的与利尿药联用的降压药物有:。 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受体阻断剂、其他肾上腺素能神经 阻断药、不同利尿药的合用、钙拮抗剂等。2.1.1利尿药+8受体阻断剂 目前美国FDA已批准这两个药固定联合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 该两药合用时,利尿药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刺激RAAS作用能增强P受体阻断剂的作用,而P 受体阻断剂又能抑制(钝化)利尿药的反调节,而且因合用减少剂量,使得P受体阻断剂本身 ADR减少。文献报道小剂量比索洛而与氢氧噻嗪(HCTZ)联用时,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均 有累加作用,合用结果与常规剂量的络活喜或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相当,而比

9、索洛尔常见的倦 怠、失眠或性功能障碍减少,对脂代谢等不利影响也明显降低15。其它已证实有益的。受 体阻断即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噻吗心安、普萘洛尔等。2.1.2利尿药+ACEI或血管紧张素抑制剂 利尿药促进RAAS而限制降压,ACEI类抑制 RAAS活化,并减轻醛固酮的继发性增高,从而减少水钠潴留以及醛固酮作为生长因子的不良 作用,利尿药用量减少,有助于减少尿酸、血糖、血钾、血脂等指标异常文献报道两类药合用 的总有效率可达80%。国外报道利尿药与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合用,对降低左心室体积指数 (LVMI)的作用相似,而24小时血压控制率似乎比卡托普利组更强1618。其它已证实与利 尿药联用有效

10、的ACEI包括:赖诺普利、苯那普利、雷米普利等。利尿药与受体拮抗剂 (AngIIRBS)合用的大规模临床资料欠缺,但上市的洛沙坦和缬沙坦已经证实效果良好,安全性 增大,并有钝化高尿酸和低血钾的作用。2.1.3利尿药+钙拮抗剂(CCB)两药均是目前常用的有效降压药,国内常有联用报 道,WHO/ISH指南没有推荐这种联合方式。因为理论上讲,利尿药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钠利尿 和轻度扩张血管,CCB类药物降压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和轻度钠利尿,因此叠加降压效果不明 显。但临床试验中,不少报道关于使用利尿药与二氢毗啶类(DHP域非DHP类CCB联用,多 数联用效果优于单用19。2.1.4利尿药与其它药物合用HC

11、TZ与胍乙啶;HCTZ与肼屈嗪;HTCZ与甲基多巴或利血平; 以及氯噻酮加哌唑嗪。2.2其他药物间的联合应用2.2.1 CCB+P受体阻断剂 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有协同或加强作用。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 析:CCB减少外周阻力,。受体阻断剂减慢心律,进而减少心输出量,因此联用的降压效果可以 累加,同时彼此中和降压触发的反调节,如:CCB可逆转p受体阻断剂的外周缩血管作用(因a 占优势)和防止心率过缓;而P受体阻断剂可消除CCB的心率加快作用,对伴有心绞痛患者更 有利。比较有代表性的联用是非洛地平加美托洛尔缓释片,血压控制率70%以上。研究证实 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并用CCB和p受体阻断剂,有助于降压

12、并减少心性死亡、心绞痛及冠心病 发作,即使使用短效的心痛定与P受体阻断剂并用,也能增加疗效和安全性。国内学者进行的 双盲、随机研究也证明二者并用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应该指出的是,以DHP类CCB与p受 体阻断剂合用,比非DHP类CCB合用更有利于避免对心脏传导系统的不良影响。2.2.2 CCB+ACE合用 早已证实,心痛定与开博通合用降压效果增强。近年来又先后报道使 用络活喜、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CCB类药物与苯那普利、培多普 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ACEI类药物合用,临床疗效肯定20。二者都能扩张血管、降 低外周阻力,同时ACEI能减少水钠潴留,减弱CCB导致的肾素活性增

13、高;有利于缓解心衰、 糖尿病、肾病、心绞痛、左室重构等。而CCB类对缓解心绞痛或某些心律失常有益。从提 高控制率、提高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角度,这一联用方式可能是最佳方案之一。2.2.3 p受体阻断剂+ACEI合用 理论上讲,两药均作用RAS,因此临床获益不大或较ACEI与 其它类药物合用效果差。但应该指出的是,ACEI对非经典途径产生的AngII没有作用,而p 受体阻断剂对肾素的影响能减少经典途径与非经典途径的共同底物。高交感活性或高肾素患 者、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心室肥厚者可能获益更大,如西拉普利与心得安合用,24小时动态血 压监测证明有累加效应。因此对这两个药的联用应进行再评价。2.2.4 a

14、受体阻断剂与其他药物a-受体阻断剂不是最常用,但JNC-VIJI及WHO指南还是将 a-受体阻断剂单独列为一类。从现有资料来看,a-受体阻断剂的主要优点有:降压作用长期有 效,无耐药;降压作用平稳,时间长,很少有首剂低血压现象(新一代a-受体阻断剂如:多沙唑嗪 与特拉唑嗪);是目前唯一对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有正效应的一类药:时前列腺肥大,外周 血管痉挛有效。之所以应用受到限制,主要是第一代a-受体阻滞剂哌唑嗪有明显的首剂低血 压效应及药物的耐受,同时也缺乏大样本观察。已有研究证明:这类药物与利尿药、ACEI CCB、p-受体阻断剂等并用有效,估计今后合并用药中会逐步增加。2.2.5同类药物的合用

15、理论上讲,同类药物最好不联合应用。最近有两类降压药物,在同类药 联用中有肯定而显著的作用。一类是利尿药:噻唑类利尿药与祥利尿药或保钾利尿药合用,能 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尤其对肾功能障碍者,同时减少低血钾症;另一类是CCB:DHP与非 DHP作用位点互补,产生协同降压作用。有报道硝苯地平与地尔硫卓合用的效果,优于单用心 痛定或心痛定与异搏定并用21。3新药研究进展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1)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2)不良反应少。(3 不增加(甚至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4)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5)可改善患者的生 活质量。(6)服用方便。(7)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

16、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 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 代药物有:肾素抑制剂、T型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拮抗药、钾通道开放剂、神经肽Y 抑制剂、咪唑琳受体激动剂等。3.1肾素抑制剂肾素为一内切肽酶,它作用于RAS的第一个限速步骤,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化 为血管紧张素。抑制肾素活性可通过阻断RAS的起始环节而达到降压目的。早期的肾素抑 制剂是一类肽类化合物,因其生物利用度低,故口服无效,相应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如肾素抑制 肽、依那克林(enalkiren)、雷米克林(remikiren)。最近开发的非肽类肾素抑制剂如A-74273、 CI992等

17、,克服了肽类肾素抑制剂口服无效等缺点。3.2T型钙通道阻滞剂与L型钙通道拮抗剂(CCB)有相似的降压作用、但副作用小,没有加快 心率和负性肌力的作用,同时能逆转LVH和血管重塑,代表药有的mibendil(米贝地尔)。3.3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类作用非常强大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和 压力肽,ET有两种受体,即ETA和ETB。目前出现的ET拮抗剂大致可分为三类:ETA受体拮 抗剂、ETB受体拮抗剂和ETA/ETB拮抗剂。肽类ETA拮抗剂作用短暂,不易口服,有BQ-123 和FK139317。非肽类ETA/ETB双重拮抗剂RO470203和SB-209670等均显

18、示良好的降压作 用。3.4钾通道开放剂(PCOs)钾通道开放剂可使血管平滑肌钾通道开放,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PCOs主要有毗那地尔(pinacidil)、色满卡林(romakalin)、尼可地尔(nic orandil)等第一代PCOs, 二氮嗪(diazoxide)、米诺地尔(minoxidil)等二氮嗪衍生物,BPDZ79及3-毗啶衍生物KRN2391 等。3.5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22神经肽NPY能放大NE的缩血管反应和阻止NE的缩血管 作用消失,从而促进高血压的发展。NPY受体可分为Y1、Y2、Y3三种亚型,Y1在脑中介导降 血压作用,Y2介导升血压作用。抑制NPYY2受体可达降压作

19、用。Leu31Pro34-NPY是一种活 性较强的肽类Y2受体拮抗剂。benextramine、HE90481及a-trinositol(PP56)是非肽类NPY受 体拮抗剂,其中a-trinosi tol(PP56)是目前开发的非肽类NPY受体拮抗剂中最有前途的一个。 3.6咪哩琳受体激动剂 近年来研究发现,脑内有能特异性识别咪唑琳类化合物的部位,即咪 唑琳受体。咪唑琳受体大体分为I 1和I 2两种亚型。I 1主要存在于脑干的孤束核,兴奋I 1 受体可抑制NA的释放,导致血压下降,从而为中枢抗高血压药物开创了广阔的研发前景。现 在已有一些选择性比较高的I 1受体激动剂试用于临床,如莫索尼定(

20、moxonidine)、利孟尼啶 (riimenidine)等o莫索尼定最早在德国上市,此药对I 1受体有高度亲和力,是I 1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它对I 1 受体的选择性比对a2受体高40200倍。在体内,与I 1受体的亲和力和血压下降程度有关。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本品后,静息时血浆NA水平下降26%33 5%,血浆肾素活力下降 23%35 5%,口服0 25或0 4mg,收缩压可下降10%15%,舒张压下降10%18%。莫索尼定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达88%,其消除半衰期约为23 h。口服莫索尼定的作用时间可长 达12 h,比其半衰期长得多。这可能是血浆NA下降迟缓或者莫索尼定在中枢部

21、位消除较慢 所致。莫索尼定的不良反应轻微,与可乐定相比,口干或眩晕的发生率较低。莫索尼定也不会 影响心率、心输出量和心搏量,且可改善左心室肥大,是一优良降压药物。3.7氧化氮(NO)系统的研究一氧化氮又称血管内皮衍生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 xingfactor),是内源性血管扩张剂,将其作为一个新的靶点,会为我们提供发展一大批新型抗高 血压药物的可能。3.8糜酶抑制剂近来研究发现AII的生成仅有小部分通过ACE途径,而大部分通过非ACE 途径,如糜酶、组织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笥其中最主要的是糜酶途径23。糜酶抑制剂的发 展,将有望为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

22、域。3.9基因治疗目前高血压基因治疗已从基因抑制和基因增强两个策略入手研究。基因抑制 主要采用反义技术和decoy技术,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血管紧张肽原和AT1受体的基因抑制。 基因增强方面报道并研究的是采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治疗高血压。这些方面的研究都为 高血压的治疗展示美好前景。3.10作用于5-羟色胺(5-HT)受体的药物5-HT主要通过5-HT1A和5-HT2A两种受体发挥作 用。前者激动可介导中枢性降压,后者激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引起多数血管收缩,血压上 升。乌拉地尔(uropidil)和酮色林(ketanserin)是作用于5-HT受体的抗高血压药。3.11具抗高血压活性的含硒

23、化合物24多巴胺p单氨合酶(DBM)是儿茶酚胺代谢的关键 酶,能调节周围肾上腺素能活性。苯基氨乙基硒(PAESe)作为DBM的底物类似物具抗高血压 活性。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发现74-OH-a-CHpAESe(HDMePAESe)。HOMePAESe是第一个口 服有效的含硒抗高血压药。3.12髓脂素25髓脂素-1为肾脏髓质间质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肝脏被转化为其活性形式髓 脂素-II,髓脂素-II具明显的扩血管作用,可抑制交感神经张力,引起利尿利钠效应,并可抑制中 枢神经系统,其可能成为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4结束语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人类仍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及研究有效、合理 的治疗

24、方案。目前临床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利尿降压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长效钙拮抗剂五大类,其中以肾素-血 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长效钙拮抗剂对控制血压,改善症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病 死率和致残率作用尤为显著。采用小剂量联合应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对加强了药物的协同作 用,对重度高血压效果好;避免了药物耐受性的产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临床治疗高 血压疾病值得推荐的合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不断深入,抗 高血压药物的研制逐渐由单纯降低血压向改善高血压并发症转变。今后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可 以平稳降压、改善靶器官损伤、病人

25、容易耐受、而且有较好效应/价格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 物。参考文献1 郑万有.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合理用药.天津药学,1998,10(4):35 372 郭胜才,冯友根.抗高血压药物研究新进展.中国药学杂志,2001,36(9):583 587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2,84 齐新.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1992,(2): 915 张建军.血管紧张素11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2001,22(3):134 1396 田滏明,李振有,陈国伟.抗高血压药的新家族-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国外医学内科学 分册,199

26、7,24(11):471 4747 郭利,刘刚多肽类似物一类肽和假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 9 9 5,2 2(5):2 6 18 施陈刚H2受体拮抗剂与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2 0 0 1,5 5 (4):2139 蒋巡天,华维一 .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研究.药学进 展,1995,19(3):145 15110 Israili ZH.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angiotensin II(AT1) receptor blockers in hypertensionJ. Hum Hypertens,2000,

27、14(Suppl):1S73-8611 吴文静,王晓莉.ACEI类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5)12 郭俊嘉.巴尼地平-Barnidipine.国外新药介绍,2002,(3):1 413 刘艳辉,张怀琴,陈圣洁.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07)14 赵纯华,欧孝琪.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2例疗效观察.西藏医药杂志,2002,23(1):16 1715 蓝神林.血管紧张肽II受体拮抗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5,(1) 24郭 利,恽榴红.含硒化合物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0,9(3):155 15816 张伟东,

28、殷积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机理的探讨J .黑龙江医 药,2003,16(3):222 22317 施仲卫.雷米普利的肾脏保护作用J .中华医药导刊,2000,2(2):1818 RuggenentiP,PemaA,GhererdiGetal.RenoprotectivepropertiesofACEinhibittioninnondiabeticn wphropathieswithnonnephroticproteinuriaJ.Lancet, 1999,354(9176):359 36419 王宪衍.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之五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家庭医学,2004,(05)20

29、郭冀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的一些观点.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04)21 郭冀珍.钙拮抗剂在治疗高血压中的现状及前景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4)22 曾春雨,刘光耀.脑内神经肽Y受体亚型与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7,24(2):88 9223 曹玉书,缪朝玉,尹世达,等.卡托普利和安体舒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的作用.高血压杂志,1997,5(1):7 924 郭利,恽榴红.含硒化合物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0,9(3):155 158 25李卫杰,陈红,苏 定冯.髓脂素.生理科学进展,1994,25(4):7 9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鲁雁目前众多证据

30、已证实,抗高血压药物带来的获益主要源于血压的降低,因此理想控制血压已成为高血压治疗 及其并发症防治的重点。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半数甚至更多患者需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才能达到目标血压, 也就意味着多数高血压患者面临是否联合用药以及联合用药方案选择的问题,了解联合用药的应用范围及不 同方案的利弊特点将有助于合理制定联合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大量研究已证实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联合应用药物控制血压。其中HOT研究发现,对于基线舒张压在100 115mmHg的高血压患者,如需使90%以上的患者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70%的患者必须采用联合药物 治疗(Hansson L.1999)。ALLH

31、AT研究结果显示,在伴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中,随访第6个月 时接受单药治疗比例约70%,研究结束时63%的患者应用2种或更多的降压药物方能使67%的患者收缩压达 标、92%舒张压达标,提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所需降压药物的数量逐渐增加,更多的患者从单药治疗 转向联合治疗(Cushman WC,Ford CE,Cutler JA,etal.2002九而LIFE研究在进行到6个月时,接受氯沙坦或 阿替洛尔与噻嗪利尿剂联合治疗的病人比例已为70%,研究结束时则增至80%以上(Dahlöf B,Devereux RB,KjeldsenSE,etal.2002)。关于脑卒中患者的P

32、ROGRESS研究同样显示,联合治疗组血压水平 及再发脑卒中均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PROGRESS Collaborative Group.2001)。针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 UKPDS、关于肾病患者的RENAAL、IDNT等研究得出相似结论。上述研究显示:在中度以上高血压、高危 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患者中,半数或更多的患者需要应用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才能良好控制血 压。以往高血压治疗采用阶梯式治疗,患者的初始治疗多选用单药治疗,如血压未达标则加用另一种降压药物联 合治疗,故长期以来临床降压药物的联合多用于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未被作为常规初始治疗。目 前我国高血压指南也没有对联合

33、用药对象进行明确界定及推荐。然而,阶梯式治疗存在达标率低、达标时间 延长、患者依从性差等缺点。基于众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提出:收缩压 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无强制用药适应证的患者,可选择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作为初始治疗。同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提出下述3类患者可选择联合用药作为初始治疗:血压显著升高;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 危或极高危;与普通患者相比,目标血压需控制更低的患者。指南指出:如患者血压高于目标值20/10mmHg, 或者中度血压升高伴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上述患 者无论由于基线血压较高还是需要达到

34、更低的目标血压,均需用药后达到更大的降压幅度,单药治疗难以达 到。此后Weber等研究者对VALUE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6个月内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终点事件明显低于 血压控制不良者,同时1个月内降压疗效好的患者终点事件同样减少,提示早期控制血压将给患者带来获益(Weber MA,JuliusS,KjeldsenSE,etal. 2004)。而初始联合用药是早期良好血压控制的重要手段,该分析结果 也为指南提供了依据。联合用药的原则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异质性疾病,多种机制参与其中。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作用机制多不同,可通过不同途径 产生降压作用,在联合使用时可多途径干预血压的升高,并有可能阻断机体因药物

35、干预产生的代偿反应,发 挥协同作用。降压药物须长期服用,多数药物的不良反应存在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可降低每种药物的服用 剂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中和彼此的不良反应。但并非所有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联合都合适, 降压机制相似的两类药物可能很难起到全面干预血压的作用,同时又可能诱导机体产生相同的代偿反应;而 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长期联合应用则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因此联合用药原则如下:两种药物降压 机制不同且互补;有证据证实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降压疗效更佳;联合用药可抵消或减少单个药物的不 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耐受性。联合用药方案目前临床用于一线治疗的降压药物共有5类:利尿剂、钙拮抗剂(CC

36、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p受体阻滞剂,下述8个联合用药方案曾经或正在临床应用并得到指南推 荐。1.噻嗪类利尿剂与ACEI或ARB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ACEI或ARB具有降压以外的靶器官保护 和糖代谢的改善作用。LIFE研究显示,在血压控制相似的情况下,以氯沙坦为基础的治疗与以阿替洛尔为基 础的治疗相比,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减少更显著(DahlöfB,DevereuxRB,KjeldsenSE, etal.2002)。荟萃 分析也提示含有RAS抑制剂ACEI或ARB的治疗方案,心血管终点事件和新发

37、糖尿病比不含RAS抑制剂者 明显减少,提示RAS抑制剂可能具有降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噻嗪类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钠排泄、减少 血浆和细胞外液容量产生降压作用,同时也可减少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钠离子含量,降低其对缩血管物质的 反应,上述两种作用均可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中和其降压作用。如与RAS抑制剂ACEI、 ARB联合应用可减少利尿剂对该系统的不良影响,同时可增加ACEI、ARB的降压疗效。另一方面,利尿剂 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在小剂量应用时血压达标率仅为25%,增加剂量后可达到40%,但其不良反应随之增 加,小剂量与ACEI、ARB联合应用即可增加降压疗效又可减少对糖脂代

38、谢、血钾的影响。现已有很多临床研究证实该联合方案的有效性及获益。ADVANCE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培哚普 利与吲达帕胺复方制剂治疗,治疗组血压明显低于安慰剂组,且严重大血管或微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降低9%、心血管死亡降低18%、全因死亡降低14% (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 2007),之后该研究的肾病 亚组分析显示,伴有慢性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获益更大(Lambers Heerspink HJ,Ninomiya T,Perkovic Vetal.2010)。HYVET研究则发现80岁以上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吲哒帕胺和培哚普利治疗与安慰剂比较, 随访2年

39、后血压平均降低15.0/6.1mmHg,同时脑卒中降低30%、脑卒中死亡降低39%、全因死亡降低21%、 心血管死亡降低23%、心衰降低64%(Beckett NS, Peters R, Fletcher AE,etal.2008),证实了降压治疗在老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获益,也提示利尿剂与ACEI的组合在降压幅度及耐受性方面均适用于老老年高血压患 者。ARB类药物如氯沙坦除可在受体水平阻断RAS,还可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与利 尿剂联用还可减少其对于血尿酸的影响。现已有多项临床研究涉及噻嗪类利尿剂与ARB联用作为轻中度及严 重高血压的初始治疗,与增加ARB单药治疗剂量相比,

40、血压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减少( SalernoCM,DemopoulosL,MukherjeeR,etal.2004;NeutelJM,FranklinSS, OparilS,etal.2006;Lacourciere Y;NeutelJM,SchumacherH,etal. 2005)。2. CCB 与 ACEI 或 ARBCCB通过阻断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扩张外周动脉血管,有效降低血压且可减少心脑事件尤其脑卒中事 件的发生,其所带来的获益已得到 SYST-EUR、SYST-CHI、HOT、FEVER、VALUE、CAMELOT、INSIGHT 等 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但二氢毗啶类CC

41、B在血压降低同时会导致交感神经及RAS反射性兴奋,削弱其所 带来的心血管获益;RAS抑制剂ACEI或ARB可抑制CCB诱发的交感及RAS系统激活,两者联用可增加降 压幅度,协同发挥靶器官保护作用(Weir MR.2007),更为有效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减少CCB心 悸、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研究发现联合应用CCB和ACEI作为初始治疗与单独使 用大剂量 ACEI 相比,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Tobe S,Kawecka-Jaszcz K, Zannad Fet al.2007)。近期有关CCB与ARB联用的降压疗效、联用时不同药物的适用剂量等方面均有较多研究。研究证实

42、在轻中 度的高血压患者(即舒张压在95110mmHg )中,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缬沙坦与单药治疗相比降压疗效明 显增强,用药8周后有效率分别为:氨氯地平5mg71.9%、缬沙坦320mg73.4%、氨氯地平10mg86.9%、氨 氯地平5mg+缬沙坦320mg91.3% (Philipp 丁 Smith TR, Glazer R, et al.2007九 另有研究纳入联用替米沙坦 40mg和氨氯地平2.5mg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分别滴定两药剂量,结果显示替米沙坦80mg和氨氯 地平 10mg 疗效最佳(Fogari R, Derosa G, Zoppi A,et al.2007)。3. C

43、CB与噻嗪类利尿剂CCB与噻嗪类利尿剂的联合应用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用药早期该组合可分别从扩张血管、降低外周 阻力和减少机体有效循环容量两方面发挥协同降压作用。CCB尤其短效的二氢毗啶类药物存在血管扩张后反 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而利尿剂存在血容量降低诱导的RAS激活,两者小剂量联用将减少大剂量单药治疗对交 感系统及RAS的影响(Manning G,Millar-Craig MW.1996),降低利尿剂长期应用对糖脂代谢、尿酸及电解质 的不良影响,因此更适用于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发挥更强的降压作用(Sowers JR, Mohanty PK.1987)。4. p受体阻滞剂与二氢毗

44、啶类CCB该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且互补,联用时与单药治疗相比降压疗效增加,药物耐受性得以改善(Hosie J, Dahlöf B, Klein G.1993)。一方面p受体阻滞剂可阻断二氢毗啶类CCB导致的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加, 另一方面CCB的应用可减少p受体阻滞剂的用量,降低其对糖脂代谢的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非洛地平与 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合用降压效果优于依那普利单药治疗或卡托普利与利尿剂联合治疗(Haria M,Plosker GL,Markham A.2000)。5. p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此二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利尿剂可增强P受体阻滞剂的降压疗效,而后者可通过抑制

45、交感肾上腺系统间接 抑制利尿剂所致的RAS激活,二者的联合曾长期用于临床。荟萃分析结果也显示,以p受体阻滞剂为基础的 药物治疗在降低脑卒中方面优于安慰剂(Bradley HA, WiysongeCS, Volmink JA, etal. 2006)。但随后的研究 包括活性药物对照研究以及相关的荟萃分析均提示,p受体阻滞剂尤其阿替洛尔单药治疗或与噻嗪类利尿剂 合用对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降低作用弱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及其他组合( Warmack TS, Estes MA, Heldenbrand S,et al.2009)。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类药物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相似,同时应用会产生叠加。SHEP

46、 研究证实,使用利尿剂包括联合应用p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Kostis JB, Wilson AC, Freudenberger RS, et al.2005);相关荟萃分析也提示,与安慰剂对照,该两类药物均有增高糖尿病发生的 风险,因而该组合适用患者群局限,选择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不应用于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高危人群。6. ACEI与ARB联合两药可分别从血管紧张素II(AII)的生成和发挥作用两个层面阻断All不利生物学作用,同时有效防止ACEI 的逃逸现象。但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并未证实两者联合的获益,ONTARGET研究显示,在心血管病或高危糖 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雷

47、米普利和替米沙坦与单药相比未能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而低血压、 头晕及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增加,提示该联合方案不适用于类似已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伴有高危因素的糖尿 病患者(Yusuf S, Teo KK, Pogue J, et al. 2008九 曾有研究显示,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用坎 地沙坦联合赖诺普利可减少微量白蛋白尿(Mogensen CE, Neldam S, Tikkanen I, et al.2000),COOPERATE 研究也显示联用ACEI和ARB可进一步降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联合终点(Nakao N, Yoshimura A, Morita H,etal

48、.2003);对于心衰患者的研究也发现两者联用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McKelvie RS, Rouleau JL,White M, etal.2003)。但上述3个研究样本量均为数百例,且COOPERATE研究结果遭到质疑,RESOLVD研究仅涉及 中间终点,故目前尚无有利证据证实该联用方案的获益。在上述8种组合中,前5种组合已被广泛接受及指南推荐。近期有研究涉及不同方案之间的比较,ASCOT-BPLA 研究在106153例高危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使用两种不同方案,结果显示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组心血管事件、 全因死亡及新发糖尿病均低于阿替洛尔/苄氟噻嗪组,提示不同联合用药方案的心血管获益不同,CC

49、B与ACEI 的联合方案优于p受体阻滞剂加用利尿剂(Dahö B, Sever PS,Poulter NR,etal.2005)。此后ACCOMPLISH 研究结果提示,CCB与ACEI联合方案在血压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明显优于相同的ACEI与利尿剂联 合(Jamerson K,Weber MA, Bakris GL,etal.2008)。固定复方制剂联合用药由于增加了患者的服药种类及片数,在依从性方面低于单药治疗,固定复方制剂的出现克服了上述 困难,使联合用药更为实用、方便和经济,依从性更好。其弱点在于制剂各组分剂量固定,不利于灵活调整。目前已开发了多种固定复方制剂(fixe

50、d dose combinations,FDCs,见表 1 z imenta E,Oparil S.2008 ),我国市场上已有的新型FDCs种类有限,包括氯沙坦/氢氯噻嗪(海捷亚)、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安博诺)、替米 沙坦/氢氯噻嗪(美嘉素)、缬沙坦/氢氯噻嗪(复代文)、氨氯地平/缬沙坦(倍博特)、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百 普乐)等。综上所述,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其良好的控制是防治多种慢性心血管病的关 键。由于单药治疗的局限性,联合用药治疗是理想控制血压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不同联合用药方案的适用 人群及长期获益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涉及不同联合方案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尚不足,多数研究仍以单 药为基础,在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中联用其他药物,因此研究结果在比较不同用药方案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 影响方面有所局限,尚需要更多的大规模研究为临床合理的药物联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