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存货价格

上传人:张哥 文档编号:197796054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9.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存货价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存货价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存货价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存货价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存货价格(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前言现在放在仓库里的这个东西价格到底多少?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践上难倒了不少人。从供应商那里买来单价是25块钱,放到仓库里还是25块钱吗?我这个东西买来两个月了一直放在仓库里,上个月入库价格是25块钱,这个月还是25块钱吗?为什么我这个月明明从供应商采购过来的东西价格很低,但仓库出库时价格还那么高?明明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价格差那么多啊,供应商下单子时的价格都一样啊?为什么这个月我明明用了低价的新物料,做出来的东西成本应该很低,卖出去得时候怎么成本价还是那么高?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来自于现实工作中的疑问。仓库里存货到底值多少钱?这个简单问题的背后实际上关联着整个公司的采购、价格管理、仓储、生

2、产计划、成本管理、财务核算的综合业务体系,作为这个体系的核心,真正理解了存货价格的来龙去脉就基本上理解了一个企业的基本整体业务流程。鉴于目前网上的资料并不完全,也未成体系,不必说外行就算从事财务工作的同学也难以全面掌握,本人就工作和实践中的一点经验,初步整理了一份关于存货价格的分析和释疑文档,与大家分享,不足和错误之处请给予指正批评,感谢。二、目录1、存货价格的基本定义2、存货价格的计价方式3、入库价与出库价,以及存货价格的波动4、暂估和结算,以及差异5、存货价格的异常(负数价格,价格过低,价格很高怎么产生)6、控制存货周转率的意义7、为什么要取消后进先出法?8、各种复杂问题的释疑三、基本内容

3、3.1存货价格的基本定义存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第二章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的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第三章定义:1、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2、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3、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分别对应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第三章第5、6、7条)从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存货包含两大类,第一类是日常购买的产品,

4、第二类是生产自制用于销售或者加工的产品。(这里我们将着重讲解第一类,理解了这一类就理解了第二类)。存货价格则除了买价之外,还要包括各种相关的税费(增值税除外)、运输费、保险费等其他为存货物流所发生的费用。对于自制生产的存货还要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制造费用等(即成本的料工费)。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国通过增值税发票来监控全国商业物资的购销信息,一般纳税人开具普通增值税发票税率17%,分为采购时的进项税和销售时的销项税,两税可是实现相抵,一般采购员问供应商下单时对方单位报价时为含税价(即对方单位开具17%的增值税发票),但是公司接收入库后,要把17%的增值税去除,也就是说仓库里的存货的价值都是不含税的,

5、因为成本核算时都是按不含税价格的材料核算自制产品成本,这样销售报价时在卖价上增加17%的增值税(即销售开票)转给客户,也就是说只要能将买来的材料全部做成产品全部销售那么可以实现这部分税的相抵(每月月底财务要作发票认证),如果一旦存货积压那么会造成大笔的资金占用。现在来看一个例子1,单位A从供应商甲处买了一块玻璃,价格117含税,运费20元,保险费2元,那么单位A收到玻璃入库后,该玻璃的存货入库价格为?答案:117/1.17+20+2=122(元)再来看一个例子2,单位A从供应商甲(国外)买了一块玻璃,价格5.6欧元,汇率9.8,关税20 RMB,运费10 RMB,那么单位A收到玻璃入库后,该玻

6、璃的存货入库价格为?答案:5.6*9.8+20+10=84.88(元)注:国外采购,供应商开具形式发票并无增值税发票,但海关会开进口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同时海关会开具关税发票,关税要记入存货成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影响存货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买价只是其中一方面,运费、保险费和关税等都是诸多影响因素之一。很多存货即便和供应商谈定的买价一样,如果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存货的单价会天差地别。比如选择飞机运输,运费将近要占买价的20%。3.2存货价格的计价方式不同的计价方式?难道仓库存货价格不是按照采购进来的价格吗?很多人会有这种疑问,问一下某样东西多少钱,大部分第一感觉还是问这个东西买来时多少钱。对个

7、人而言零星的采购确是如此,但是对比一个企业来说经常面对存货的价格波动时就另当别论了。例如,单位A,连续3个月进了3批一摸一样的接线头,数量价格如下:那么,我在第四个月时候,从仓库里拿了100个接线头出来问:我领出来的这个接线头价格多少?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10、11、12、11.33?还是其他,答案取决于你的存货计价方式。3.2.1 几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式1、先进先出:按照不同的批次顺序,先到货入库的批次优先取价格,取完之后再取第二个批次,比如4月我需要领200个接线头,那么前100的价格取批次1的价格10,后100取批次2的价格11,总共领出来价值为:100*10+100*11=2100。2

8、、移动平均: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此存货的所有仓库的最新结存金额和结存数量计算的单价计算出库成本。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后面会详细分析。3、个别计价:指对每次领用或者发出的存货进行个别辨认,看属于哪批或哪几批收入,然后分别按照所属各批收入的实际成本确定每次领用或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领出来时,我要先指定批次,我领出来是哪一批就取哪一批的价格。现实中,面对大批大量的物资,这种方法并不实用。4、全月平均:期末处理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此存货的所有仓库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平均单价计算出库成本。计算公式中要考虑所有仓库。无论出库单的仓库是什么,都按此存货的平均单价计算出库成本。全

9、月平均就是加权的平均价,和移动平均的区别在于记账期间的不同,至于什么是记账后面再讲。5、计划价(售价):期末处理计算差异率(差价率)时,要根据此存货的所有仓库的差异、金额计算的差异率(差价率)计算出库成本。计算公式中要考虑所有仓库。无论出库单的仓库是什么,都按此存货的差异率(差价率)计算出库成本。全部按照一个标准的价格出库,比如事先设置接线头的一个标准价为11元,那么我4月份全部领出600个接线头,领出总价值:600*11=6600,但是实际采购入库时入库总价值为:100*10+200*11+300*12=6800,其中有200元的差异,那么这差异部分会计入财务相应的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这种方法

10、是适应于供应商稳定,主要材料价格波动不大的企业。3.3入库价与出库价,以及存货价格的波动入库价:采购入库的成本,出库价:按照存货计价方式计算得到的成本。我们这里着重对企业最常用的两种方法进行讲解:移动平均法和全月平均法。其实,全月平均,从全年的立场看也是一种移动平均。也就是说移动平均和全月平均的最大差异在于什么时候记账?我们先来解释记账的概念,所谓记账是财务的一个动作,这个动作代表确认财务确认完所有的数据,然后系统自动按照预设的逻辑开始计算出库成本。对于用移动平均法核算的存货,都有一本让人纠结的存货明细账,见下表:假设每日记账,那么每天系统都会自动结算一个库存的结存价格。假设前两天连续到货了两

11、批接线头,数量分别为100,200;价格分别为10,11,且这两天都没有出库领用过。那么当第二天记账后,整个仓库里,接线头共有300个,结存总价值:100*10+200*11=3200(元),平均结存单价:10.67。此时当第三天我领了200个接线头,且当天没有入库,那么此时接线头领出的价格为10.67,领用总价值2133.33,第三天记账后结存数量变为100,结存总价值1066.67,结存单价为10.67。同理4号进了300个,价格12的接线头,仓库接线头的结存总价值又变成 1066.67+300*12=4666.67,结存数量为400,平均结存单价:4666.47/400=11.67;5号

12、领了200个接线头,此时价格又变为11.67,结存总价值变为4666.67-2333.33=2333.33。(注意,这里有个因为四舍五入造成的尾差)。简单而言,移动平均的计价方式,出库价取的是当期库存的结存单价大家通过这本令人纠结的存货明细账可以看到,如果每日记账且每日都有物料收发的情况下,每次记账期间的出库价格会不断地波动。那么全月平均的逻辑就比较简单,将记账时点由每天挪到每月月底。那么存货价格会在不同月之间波动。当然存货价格波动的最终来源还是在于外部采购价格的波动。注:最为准确的操作当然是即时记账,做一张入库单就记一下账算到结存成本,做一张出库单记一下账算结存成本,这样是最准确的做法。此功

13、能都由ERP软件实现,目前国产的用友还是支持手工记账,SAP都是做一笔单子立即过账。国内目前很多公司管理不是太严谨,由于记账操作后发现错误需要反记账才能修改,所以大部分公司还是由财务月底先检查所有单据然后再统一记账。SAP记账后不允许修改,所以发现错误只能调账。所以从上面的分析中大家基本可以了解到,存货采用移动平均法后,出库时并不是采购入库的价格,而是一个目前仓库里同类存货的结存成本。在ERP系统中,一般使用仓库和物料号(即为区别不同存货的编码)来区别不同结存成本。例如:在ERP系统内设置了两个仓库,那么仓库A和仓库B存放同一种物料号的存货,那么这种存货可能因为在两个仓库的收发存历史不一样导致

14、结存成本不一致。如果在一个仓库设置了两种物料号,那么这两种物料号的结存成本会分别计算,当然收发记录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将相同的东西分不同的物料号。那么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移动平均法的存货计价模式,本质是什么?就个人在工作中得到的经验理解为,移动平均法就是将过去期间采购物料的历史成本在当期领用中体现。也就是说,就算本期入采购入库了一笔价格比较低的存货,如果上期遗留下来并未使用完的存货且之前采购价格较高,那么在本期领用出库的价格中会体现这一部分存货的历史成本,当期的价格降低趋势将被稀释。这样的计价方式,更能反映存货的周转情况,和生产物流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如果企业迅速无法消化大量采购下来的存货

15、,要通过采购新低价材料来降低产品成本将会很困难。同理,自制产品也会受到存货计价方式的影响,过去使用较高价值的物料做出来的产品一直没卖出去,成本很高,就算本期采用新物料价格比较低,成本比较低,但发货给客户的产品价格并不会完全体现本期的低成本,而是会吸收一部分过去呆滞产品的结存成本,一般完全按订单生产的企业不会有这方面问题,需要备货的企业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如果深入分析主要材料和产品的价格波动,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整体供应链管理的水平。3.4采购暂估和结算,以及差异通过上述的分析,相信大家该对存货价格的变动应该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影响更为诡异更为让人揪心的因素:暂估、结算以及差异。

16、采购暂估:这个问题和我国采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息息相关,之前我们已经说了中国通过增值税发票监控整个商业的购销信息,无论是供应商还是我们自己公司都是一旦开票就确认收入(有收入就要缴税),增值税发票上的价格才是真正的存货买卖价格!于是问题就来了,供应商开发票和寄送过来需要时间的,有短有长,跨月很正常。有些几个月才能寄到但是供应商的货却已经到货入库了,那么这期间我们虽然已经收货了却无法确认存货真正的买价,那怎么办呢?一般采购员都会在系统内下采购订单,一般ERP逻辑都是采购入库单会对应相应的采购订单,如果没有发票结算,月底记账时会先按照订单的价格暂估一个。这时问题就来了,采购员可能仅和供应商谈了一个总价,

17、下订单时并没有考虑运输费、关税等其他费用情况!采购结算:于是我们华丽地转到采购结算这个概念来。先前我们暂估了一个价格进去,入到仓库了,过了一段时间供应商发票到了(可能还包含了运费、关税、保险费等其他发票)。这时候,我们要结算真正的存货价格,我们会让采购员将发票和与其对应的入库单同时还包括所有其他运输费、保险费、关税等费用的发票一起拿到财务部,统一做采购结算,即将发票内的价格结算到对应的入库存货上。于是我们有了两个价格,暂估价格和结算价格,结算晚于暂估!这时候我们系统的逻辑就是,做结算的分月一笔红字冲回以前暂估的存货成本,再一笔蓝字入账结算后真正的存货成本。于是一个怪物诞生了!差异:没错,这个怪

18、物就是差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笔者曾经被这个怪物折腾地头昏脑胀。试想一个情况,上个月我们公司收到供应商A的100个接线头,当时订单下了每个接线头10元,发票都没到,于是我们按照1000元的成本暂估入账了,这批到的接线头被领出去做了产品,结算到产品成本上的接线头也是10 元。很不幸,下了接线头订单的采购员并没有在订单价格上考虑运费的情况。实际上这笔接线头由于急用采用了空运,运费为每个接线头5元。到了这个月,我们接到了发票,于是结算真正的存货价格为15元,总入库成本为1500。从这个结果来看我们上个月计算的产品成本偏低了,至少接线头部分低了5块钱。于是,根据移动平均法,你懂的,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了

19、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系统中体现,本月就是一笔红字回冲:数量-100,金额 -1000,一笔蓝字入账:数量100,金额 1500。于 是怪物出现了! 亲!这就是平白无故接线头明细账上出现了一笔数量为0,结存金额为500的账。如果本月还有大量采购接线头,那么这笔结存金额会被吸收,问题倒是不大。但人生纠结之处就是往往事情不会如你所愿,刚好这存货这个月再也没有东西进来,或者这个月就进来尼玛1个!对于前一种还好,系统自动会生成出库调整单,由你指定这笔钱进相关的费用进行平账;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恭喜你亲,你中奖了,账上体现你花了500块钱买了一个接线头,还不包邮啊!如果下次你拿这个接线头出去做产品,结算到这

20、个产品的接线头成本就是尼玛500啊,可能比你整个产品总成本还高啊!以上说的就是最为让人揪心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让人感觉像吃了屎一样难受,所以一般企业让采购员下单时,在存货订单价格中包含协商好的其他费用,或者对供应商做出要求,发票和货物一起到(如果当月到货当月票到结算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从暂估结算差异的严重程度可以看出一个公司对存货价格管理的重视程度、该企业面对供应商的强势程度,甚至采购管理的规范性都可以得以体现。对于正规的大型企业很重视自身成本的平稳性,对于此类问题会用各种方法杜绝。对于管理并不严谨的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对主要材料的价格暂估进行检查。3.5存货价格的异常(负数价格,价格过低,价格

21、很高怎么产生)我们已经分析了存货的暂估、结算和差异,那么价格异常的问题就显而易见。负数价格:暂估价格高于结算价格,于是当月结算时一笔华丽的红冲将结存金额冲成了负数,很不幸,这个月你买得很少,于是这笔负数把你这个月买得东西结存成本都冲成了负数,于是最诡异的负数价格就出现了,由于系统自动计算,存货明细账上体现结存数量为正,结存金额为负,单价自然也是负;如果此时领这个东西去生产产品,那么会降低成本,相当于过去成本算高了,这个月给你减回来。价格过低或者过高:负数价格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都会由于暂估和结算影响,导致本月采购入库的存货成本无法真实反映在本月,都会加减上期遗留下的差异。进而影响成

22、本核算和销售成本结转的准确性,如果是上市公司直接影响当期报表利润,从而对后期融资和股价都有深远影响。因此价格管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当然对于存货价格异常,暂估和结算的差异只是一方面,还有汇率变动差异(这个问题请直接电联奥观海同志)。当然头疼的还是主要材料的价格整个市场都在不停地波动,比如类似银铜这种贵重金属,一般采购价格都按照当天价格结算,在下订单时难以准确预估。3.6控制存货周转率的意义控制存货周转率的意义,我想看到这里的同学,应该和开上V高达的阿姆罗已经理解了什么是新人类一样,理解了为什么实践中企业要控制存货周转率。我指的理解并非教科书上说的条条框框,而是理解其本质:1、控制资金成本。大

23、量存货呆滞,不但会影响抵税,而且说明企业有大量的机会成本丧失,不去买东西,存银行或者其他投资融资不是更好吗?现实中企业一般资金压力比较大,一般都要依靠银行借款,大笔存货无法周转变现,代表着负债上大笔银行借款要付利息,这是纯支出的资金成本。2、尽快结转历史成本,让当期成本在当期体现,当期结转。这点对管理很重要,账面上及时体现当期发生的成本、收入和费用,这样的数据对业务分析和预测是最有力的支持。3、决定生产和运营模式,对于存货周转率的容忍程度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像丰田和戴尔这类推崇零库存的企业,必定推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全完按订单生产、按订单采购,采购到货、质检入库、生产排产和销售发货都抠到

24、分钟,整个企业像精密的机器连续而有效的运转。所以存货周转率可谓评价一个企业总体运营水平的综合指标,其中体现了采购、仓储、生产、计划、成本和销售等各个业务单元的糅合程度以及整体效率,而更是一个公司战略管理的侧面反映,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现在放在仓库里的这个东西价格到底多少?3.7为什么要取消后进先出法?理解了存货周转率的本质,相信就理解了为什么后进先出法会被取消。学财务的同学一定会有印象,教科书上的那句话:后进先出法被取消使用。或许课堂上无法深刻理解,那么通过上面的讲解,你明白了吗?如果后进先出法仍然使用,那么存货出库时,上完全可以不去体现历史成本,就算呆滞了很久,采用后进先出法,

25、账面上看到的永远是当前采购的最新存货成本,而历史成本就被忽略了,这样不但不利于推动企业提升管理去消化库存和提高存货周转率,企业管理上隐性的风险容易被忽视。更加深远的影响是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忽视存货的呆滞或者历史成本,造成报表利润的不真实。3.8复杂问题的释疑以下是个人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和个人意见,我想看到这里文档开头提到的问题大家都应该有答案了,供分享和探讨:Q:转换了物料号,对存货成本会有什么影响?A:由料号A转为料号B,意味着先从料号B里拿走一部分成本,放到料号A里,这种情况是大忌。因为通过料号区分不同的存货,收发存历史也完全不同。一旦转料号,意味着将两者视为相同的东西,两者的存货成

26、本将会合并,最后得到的价格可能既不是A的也不是B的,而是两者的平均结存价。转料号的情况,一般采购物料比较少,最多的是产品,在轻工业大量生产的产品,可能会由一个属性不同而区别不同料号,如果两者成本差异较大,一旦转料号就会使结存成本平均化,如果当期销售那么销售成本会有偏差。(听着太复杂了?想简单一点,比如我把电视机当冰箱卖了,然后得出冰箱的毛利率那是不是很搞笑?)Q:采购员下单下错了,把金额当成单价了,价格瞬间高出100被,检查时没发现,结算时一笔红字冲回100多万,这些采购刚好又是小批量以后不会采购了,存货上一直都是负数的价格,此时怎么办?A:请先抽那个采购员一巴掌,男的就直接阿鲁巴。这种情况下

27、,需要多出100倍的采购量才能稀释之前造成的失误,现实中往往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如果到这个地步就要先计算一个调整的金额,比如这个存货最后结算时应该的存货成本是多少,然后做一张该存货的正数出库调整单(没有数量只有金额)将价格调整到正常水平,调整掉的金额计入到相关部门的费用,一般会将这种物资分摊到几个成本中心的费用上,最终转到成本上。一般这种情况,说明领用这种存货的时候,成本进多了要适当冲回来。Q:现在我司发出一笔已经结算过的材料A,发给一个加工单位加工成材料B,那个单位只会开加工费发票给我们,在不启用委外管理的情况下如何将加工费结算到已经结算过的物料上?A:这涉及一个技术问题,目前我只知道用友上的

28、解决方案。由于A材料已经结算过,不能在总账再做一笔材料采购,但有又通过采购管理模块做结算才能将委外物料成本和加工费体现到存货成本里,如果采用通常方式,系统自动会生成一笔A材料的材料采购金额,这样就与实际业务不符。财务需要:加工费发票,加工完B材料的入库单,委外材料A发出去时候的出库单(含金额)。在采购管理系统里做一笔正常的加工费发票,再做一笔0税额的专用发票对应入库单为B材料的入库单,金额为发出A材料的成本,结算时将加工费和这笔专用发票一起结算。传到应付系统后,在应付系统做一笔其他应付单,冲回这A 材料的成本,将结算单和其他应付单一起合并生成凭证,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总账上只显示发生的加工费,存货账上体现包含加工费和发出材料的存货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