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土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7677536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的土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的土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的土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浙江的土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的土壤(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的家乡浙江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平原丘陵主要为浙北平原、东南沿海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是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我的家乡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浙江省土壤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红壤、黄壤、水稻土、潮土和滨海盐土、紫色土、石灰土、粗骨土等。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浙江省人多地少

2、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保护耕地成为浙江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全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浙江土壤的成土因素受以下五个因素影响:1.气候因素浙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成土母质的风化和淋溶作用都很大。浙中、浙南两大湿热带下分布着红壤;浙北相对雨水少的地带出现富铝化、盐基较高的棕红壤。2.地形因素盆地内多见红壤,盆地外以黄壤、粗骨土、黄红壤为主。丘陵的坡度越陡,多为粗骨土;坡度越缓,土体越厚。3.成土母质一类是残坡积母质类,是各个自型土的母质;另一类是再积母质,是平原、谷地中各种水成土的母质。4.植被因素植被对

3、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壤营养元素、物理性质、水土保持以及垂直分层土壤的方面。5.时间因素时间成为成土的强度因素,即土壤的发育度。在不同的成土环境中,也会出现相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土壤发育度。如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松软,都会加速土壤发育。6.人为影响浙江省最典型的人为影响是围垦造田地。浙江省的气候特点是: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全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遍”。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全省降水量320700

4、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冰雹、大风、倒春寒等。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初夏,浙江各地逐步进入汛期,俗称“梅雨”季节,暴雨、大暴雨出现概率增加,易造成洪涝灾害;盛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浙江易出现晴热干燥天气,造成干旱现象;夏季是热带风暴影响浙江概率最大的时期。浙江夏季气候特点为气温高、降水多、光照强、空气湿润,气象灾害频繁。全省夏季平均气温2428,气温分布特点为中部地区向周边地区递减;各地降水量290750毫

5、米,东部山区降水量较多,如括苍山、雁荡山、四明山等,海岛和中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全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干旱、高温、雷暴、大风、龙卷风等。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秋季气候特点:初秋,浙江易出现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气,俗称“秋拉撒”;仲秋,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浙江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即所谓“十月小阳春”天气;深秋,北方冷空气影响开始增多,冷与暖、晴与雨的天气转换过程频繁,气温起伏较大。全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

6、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秋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寡照、大雾等。 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浙江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全省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全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冻害、大风、大雪、大雾等。正是这样的气候特点造就了浙江省丰富的土壤类型。浙江省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红

7、黄壤是浙江的主要土壤类型和土壤资源,其中以位于浙江中西部的金(华)衢(县)盆地分布最为集中且典型。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分布于本区东部和北部的贵州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黄壤分布区。黄壤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黄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在山地的垂直带谱中,黄壤下部一般是红壤,上部以黄棕壤为多。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黄壤的利用以多种经营为宜。分布于

8、中山山脊和分水岭地区的表潜黄壤和灰化黄壤,因处于海拔高、坡度陡、土层薄的地段,种植农作物或经济林木均不适宜;在其所在的原始林地宜以护林和采集、培育药用植物为主。如所处地形坡度较小、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的则可发展农业和农、 林综合利用。丘陵下部缓坡和谷地可种水稻、玉米和麦类;丘陵中、上部可以发展果树、茶和油菜等经济作物和薪炭林。已耕种的黄壤为防治土壤侵蚀,宜进行以山、水、田综合治理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多施有机肥料和种植绿肥,并适量施用石灰和磷肥。浙江衢州素有“中国椪柑之乡”美称,农村经济以种植和销售柑橘为产业。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红壤为发育于

9、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铁铝性土壤。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壤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壤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红壤-可种植物:种红壤一般可以种植稻米、茶、丝、甘蔗,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

10、棕榈等经济林木。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9.4%,植被资源在3000种以上,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45种。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综合性的农业高产区域,以多种经营和精耕细作见长,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全国第一,蚕茧产量占全国第二,绸缎的出口量占全国的30%,柑桔产量名列全国第三,毛竹产量居全国第一。此外,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有沿海岛屿

11、3000余个,浙江省海岛尽管处在亚热带红壤基带内 ,但由于海洋环境对海岛的独特影响 ,使海岛土壤成土作用出现与同纬度的大陆红壤有明显的差异性 :即表现出具有盐基饱和度高、pH值较高、盐基离子以钙、镁离子为优势的组合、粘粒矿物以伊利石为主、风化淋溶系数较大等特征 .因此 ,应根据这些差异性 ,给予海岛土壤以合理的土壤类型在浙江,有许多与土地有关的民俗故事。如在浙江嘉兴一带,民间认为,农历正月初七为菱生日,初八为稻生日,初九为豆生日,初十为棉花生日,有“七菱八谷九豆十棉花”之说,以各日晴好为丰收之兆。“扫蚕花地”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歌舞,起源于湖州市德清县,是在当地蚕桑生产和民俗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清末至20世纪50年代初最为兴盛。由于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与当地的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因此,不仅在德清县经久不衰,而且艺人的演出活动还延伸至杭、嘉、湖、沪各地。勤劳勇敢的浙江人们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要好好保护这片土地,愿这片土地越来越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