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9765511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山东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张爱清273500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信息技 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成为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 善,教育信息化已进入普及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通过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 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这个目标绝非是几次公开课或研讨课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日常教学 中执行并贯彻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指导理念才能达到,在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 方法的基础上,在教

2、学中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 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交往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践中,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的深化,一方面广大教师的整合水平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 步发生转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教育目标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遇到的问题也越发突出的表现出来。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推 动课题的深入发展?结合自己几年来从事电教工作的感受,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常见的 问题及其解决建议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硬件、设备、环境影响对于刚参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课题的实验教师来说,在信息

3、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需要有 一个心理适应过程。硬件环境的整体设计是否合理、硬件和配套软件的质量好坏、是否运转正 常都会直接影响其上课的积极性。如果在硬件环境构建时考虑不当,极易导致课堂上频发故障, 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几次三番的挫折经历会让教师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的畏难心理: 对整合方面的研究采取敷衍或逃避的态度。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1、硬件教学环境的合理构建。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初始构建时,帮助实验学校细致周密的 计划,设计易于师生操作,方便学生之间协作、学生和教师的信息交流和教师课堂的组织管理 的信息化硬件环境,严把硬件设备质量关,禁止伪劣产品进入课堂教学环境,消除硬件

4、在课堂 教学中潜伏的负面因素。消除学科教师对使用教学设备的后顾之忧。2、对网络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要求实验学校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保证网络教学环 境的正常运转,对学校网络硬件机器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对教学软件和环境及时更新升 级,确保网络的安全畅通。使其时刻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多方面多形式提高教师充分利用网 络资源服务教学的积极性。二、针对性资源匮乏,教师负担加重有了合理的硬件环境构建,教师缺乏可用的教学资源,由于技术人员和教学软件开发商开 发的资源与中小学的实际教学环节不相适应,教师就需要额外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源收 集整理和课件制作上,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和工作负担,教师长期处

5、于疲惫状态,影响了 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力,不能够保证充沛的精力优化实施课堂教学,何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使教学常规化无从落实。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实现学生跨越 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课题实施初期,教学资源一度成为束缚其发展的因素。通过课题组和一批实验教师的共 同探索,采用提前规划、共建共享,逐步优化的资源建设模式,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和教材 配套的一批适用性极强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每个新学期开学前,课题组将优化后的本学年 资源输入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共享,使用时,实验教师只要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对现有的资 源进行选择和创新改造即可,能将自己的教学重点放在教学设计创新

6、的教学模式探索上。三、目前教育信息素养的缺欠硬件设备再完善,资源再丰富,如果学科教师不会熟练操作各种教学硬件,不能对教学资 源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或者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不具备自主学习或是协作学习的技能,缺乏一定 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素养水平估计不足,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存在着把教师和学生水平 估计过高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钟情甚至崇拜,有的不经过思考和研究就把新的信 息技术应用到课程中去,有的根本不知道这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实际,一味的追求新、多,为 了使用而使用。都会成为细化教学常规化发展的另一个绊脚石。为了解决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薄弱的问题,采用新的教学标准,建立教师服务网络,对教 师进

7、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应用教育技术,努力使教师能象使用传统的教 学工具一样熟练的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培养教师利用网络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 力。在课题初始阶段,组织了信息技术能力的相关培训,包括如何制作幻灯片课件、网页课件 的设计和开发等,让学科教师接受培训的同时完成一个结构完整的学科课件的制作任务,并提 供步骤说明作为培训后的巩固和应用。随着实验的逐步开展,针对实验教师的当前需求和一些 技术疑难,有关主管业务部门持续提供各种技术辅助和相关培训,注重让教师在技术培训中形 成正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观:不片面强调复杂技术的表现,反对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 所有教学内容和

8、教学活动;在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加强技 术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 强学校间、地区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对于学生而言,除了结合教学逐步掌握一定的取信 息、加工、处理、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力外,重视对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辩证 地看待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逐步形成对信息技术辩证理性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并防止学生 对信息技术沉溺和依赖。四、领导重视不够,教师积极性不高任何一个教学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都是学校领导、实验学科老师、电教人员等各方面协 调配合的过程,其中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起到关键作用。信息技术与

9、课程整合,必须让学校领导 认识到教改整合对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个新生事 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来完善。有些学校领导用比较成熟的传统课型与其相比较,担心一 时影响教学质量,从而对其产生的效果怀疑,也容易对不深入了解教育科学和规律的人进行误 导,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得到学校领导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理解认可。如果学校 领导对整合课题关注不够,不加以认真组织和管理督促,对课题放任自流,不成立结构合理的 校级课题组,或是课题组的职责不分明,都可能导致课题实施出现各种症状:实验教师缺乏必要 的领导督促敷衍课题,发生了间题互相推卸责任,课题信息传达不及时,教研

10、任务不能及时保 质保量完成等,这种缺乏领导关注的教研氛围使教师在校内没有归属感,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 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消极认识,打击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积极性。为保证整合课题规范有序性地开展,要求各实验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个性化 的课题实验开展计划,并建立分工合理、任务明确的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课题组长, 学科教师和专门的电教或网络人员。其中必须有学校有关领导参与,并担任主要的领导职务, 负责技术实施、监督和系统调配各种资源,协调必须的资金投入,定期了解实验教师的课题进 展情况,督促整合过程中各项计划任务的落实与实施,合理调配物力人力,充分发挥学校集体 科研的力量,组

11、织校级课题组成员内部进行定期的交流研讨,总结课题开展中的心得和讨论课 题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五、理论滞于形式整合课改达到了一定的目的,掌握了某种理论和方法,不一定就能够自动地对教学活动产 生影响。特别是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后,教师虽然在思想上对新的理念、模式和方法能够理解和 认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新的教学法的实施,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比教学效果有可能会出现反差, 必然会暂时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出于荣誉利益种种因素的考虑,有些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回 到旧有的习惯和模式中,或对新方法、新模式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的模仿。为了使实验教师打破理论、技术和实践割裂的状态,真正接受实验的理论、方法、模式并

12、最终转化成自身的教学行为,一方面学校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课题组要采取 多方位、全过程的跟踪指导,把理论用于课堂教学一线,实验的理论、方法、模式落实到每一 节课,多种途径与实验教师交流和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对上课所用的资源进行探讨,通过现场 听课,评课,对教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并鼓励教师再评课结 合教学录像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请一些做得出色的实验教师现场说课,交流实际体会 和经验。不定时推出公开课,供学科教师研讨,总结心得进步,反思一些共性问题,共同研讨 出解决方案,使得老师们的一些困惑和疑问得到及时解答。这样反复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 总结,完善,再上升到完整的理论。再运用于课堂教学,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完美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