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19753598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源于教材 ,不囿于教材的探索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知道“科学家的话 ,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3、能动手实践 ,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大胆质疑的精神 ,乐于实践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话 ,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 ,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具学具鱼缸、金鱼、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装有沙的小盆。课时分配 一课时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一、初读设疑 ,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

2、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 ,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 ,并读一读。评析:上课伊始 ,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 ,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 ,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师:不仅找得正确 ,而且读得流利 ,声音也响亮 ,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答复这个问题呢?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 ,它浮起来 ,水就溢出来了。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所以水溢出来了

3、。生丁:要知道答案 ,就应该做做实验!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二、动手实验 ,解决疑问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 ,同学们说得好 ,百说不如一做 ,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 ,怎么样?生齐答好!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 ,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 ,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师:通过实验 ,我们发现结果是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师:做了这个实验 ,你有什么感受?生甲:我很快乐 ,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生乙:通过做实验 ,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就要做实验。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 ,

4、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 ,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表达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 ,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三、回归课文 ,感情朗读。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 ,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 ,并陆续举手。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并读给大家听?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 ,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

5、去找朗志万的 ,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 ,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 ,让我们像他们一样 ,读读这句话 ,读出自己的体会。生:齐读这句话。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 ,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 ,生生互动 ,共同提高。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 ,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 ,像我这样读生大声读 ,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生

6、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师相机指导 ,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生:齐读这两句话。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 ,我也想参加你们的行列 ,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 ,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导读 ,生接读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 ,于是回去问妈妈 ,妈妈鼓励她说生:“动手做做看师:伊琳娜

7、做了实验 ,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 ,她找到朗志万 ,大声质问他说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 ,说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 ,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 ,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 ,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 ,教师的鼓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 ,学生读得那么投入 ,那样认真 ,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 ,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 ,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 ,表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又凸现了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四、质疑过渡 ,深化认识师:现在 ,

8、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 ,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 ,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 ,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 ,也有可能出错!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 ,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 ,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五、拓展实践 ,深入探究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 ,一个十磅重 ,一个一磅重 ,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 ,十磅重的一定先着

9、地。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师:看来 ,对这个论断 ,大家都有疑问 ,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生:做实验!师:提出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 ,把装有沙的小盆放在课桌底下 ,实验者两只手腕放在课桌边缘 ,以尽量保证两个铁球处于同一高度 ,然后在一名同学的口令声中同时将铁球放下。其余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做实验至少两次以上 ,才能填写实验报告。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 ,并填写实验报告。师巡视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 ,师让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生甲: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中小的先着地。生乙: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他们不一样 ,是大的先着地。生丙: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师:对实验结果

10、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 ,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 ,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 ,并勾画答案。生完成后 ,师让生汇报生:一生站起来答复伽俐略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师:答复得非常正确。板书评析:在对教材内容理解后 ,“两个铁球的问题是教师设置的又一个悬念 ,掀起又一次学习活动的高潮。和前面一样 ,尊重学生的心理需

11、求 ,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 ,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读书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 ,合作意识 ,创新思维 ,形成综合能力。但是 ,作为语文课 ,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 ,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 ,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是否将这一环节延伸至课外更合理?值得研究。六、联系生活 ,以知导行师:在生活中 ,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这时候 ,你是怎样想 ,怎样做的呢?小组内交流。生:组内交流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生甲:我哥哥告诉我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 ,我不是很相信。后来 ,我看?探索?

12、这个节目才知道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墓。师板书:看生乙:我同学说蝙蝠是一种鸟 ,后来我看了一篇童话故事 ,才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师板书:读生丙:我外婆说用手指月亮 ,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 ,我问老师才知道 ,根本不会这样。师板书:问生丁:爷爷告诉我说天上打雷是因为雷公和雷母生气了 ,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 ,雷是由于带着不同极的云相撞才形成的。师板书:查师:看来 ,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同学们也采用“看、读、想、问、查等也是“动手做做看 ,真不简单。学到这里 ,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谈自己的收获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 ,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 ,敢于大胆质

13、疑 ,遇到有疑问的地方 ,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慨号!完成板书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 ,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生:齐读评析:始终不忘教学的根本以人的开展为本。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启迪学生以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现象 ,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又一次表达。七、静思名言 ,深化认识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 ,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 ,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生:齐读名言 ,背诵名言。

14、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 ,又表达了价值观的导向。八、延伸课外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 ,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三个论断 ,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 ,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师出示三个论断1、鸟多的是 ,是不会灭绝的。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3、吸毒对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评析:课文学到这儿 ,按理可以结束了。但是 ,教师又留下了三个有关自然界的、人类的问题 ,又一次给学生提供实践研究的内容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总评:该课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改革充满期望 ,倾注热情 ,正努力转变教育思想 ,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主要特

15、点如下:1、该课教师发挥了创新精神 ,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 ,也具备一定的整合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源于教材 ,但不囿于教材 ,打通了课堂的壁垒 ,把课内与课外 ,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 ,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2、教师努力凸现现代教学理念 ,较好地转换了角色位置。在“大语文教育体系中 ,语文教学活动化 ,实践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干 ,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语文 ,用语文。帮助学生积累文化 ,积淀精神 ,打好人生底蕴 ,立足于学生的开展 ,使学生终身受益。3、但是 ,该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 ,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 ,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如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阅读和实验延伸至课外是否更恰当。反思:该课也客观地反映了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当一局部教师在努力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的过程中有失偏颇。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课内外的结合 ,否认“教材中心论是对的 ,但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 ,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 ,应防止无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而过早、过多地进行表演、画画、科学实验等非语文活动。小语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需要进一步准确理解和表达。附板书:7、动 看 科学家手 读 哲学家做 想 其他人做 问 不一定都是对的看 查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