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磁性材料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750485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磁性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章磁性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章磁性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磁性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磁性材料(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 磁性材料物质磁性的研究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磁性 现象的范围很广泛。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物体,以 至于宇宙天 体,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磁性。磁性现象很早就被发现, 我国人民在 3000 多年前 就 发现了磁石( FeO4 )能相互吸引及磁石吸引铁的现 象。我国 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即是例证。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金属和合金磁性 材料 的电阻率低,损耗大,已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尤其在高频 范围。磁性无机材料科学技术除了有高电阻、低损耗的 优点 以外,还具备各种不同的磁学性能,因此他们在 无线电电子 学、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存储, 激光调制等方面, 都有广泛的应用。磁性无机

2、材料一般是含铁及其他元素的复杂氧化物,通常称为铁氧体(ferrite ),它的电阻率为10106 Q m 属于半导体范围。目前,铁氧体已发展成为一 门独立科 学。第一节 磁性的广泛物质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的磁性。原子的磁性包括三个部分:电子的自旋磁矩、电 子的轨道磁矩(由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产生)和原子 核的磁矩。 原子核的磁矩一般比电子的磁矩小的多 (相差三 个 数量级),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总磁矩是电子的自旋 磁矩和轨道磁矩的总和。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产生的轨道磁矩和角动量的比 值 r 为:r=e/2m Ce(e为电子的电荷;me为电子的质量)电子的自旋磁矩和角动量的比值为:r =e/m C自旋

3、 e这表明,电子自旋运动的磁矩比轨道运动的磁矩 大一 倍。实验证明,原子组成分子或宏观物体后,其平均 磁矩 往往不等于孤立原子的磁矩,因为原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会引 起磁矩的变化。很多磁性材料的电子自旋磁矩要比电子轨道磁矩 大。 这是因为在晶体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受晶体(格)场的作用, 或者说轨道磁矩被“猝灭或“冻结了,对原子总磁矩没有 贡献。所以很多固态物质的磁性主要来源于电子的自旋 磁矩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规则可知,在原子的同 一能 级轨道上可以有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自旋会产生一个沿自旋轴方向的磁 场,而 两个在同一轨道上的自旋相反的电子产生的磁 场会相互抵 消。原则上原子中电

4、子自旋磁矩的总和决定于原子中 未成 对的电子数,未成对电子数越多,则原子的磁性 越强。凡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中电子都已自旋成对的物 质, 作为一个整体不表现出磁性。但是并不是所有含未成对电子的原子都会显示出 磁性 要看处于不同原子间的未成对电子是否进行有 效的相互交 换作用,原子间的交换作用是物质具有的 磁性的根本原因, 它指的是近邻原子的电子相互交换 位置所引起的静电作用。所以原子内存在未成对电子只是物质具有磁性的 必要 条件,原子间电子有效的交换作用才是充分条件V第二节 物质的宏观磁性为了说明宏观物体的磁性强弱,以单位体积的磁 矩 M 称为磁化强度。将物体放在磁场中时,可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

5、 获得 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物质的磁化。物质的磁化强 度 M 和磁 场强度H有一定的关系:M=XmH式中常数 Xm 称为物质的磁化率,表示在单位磁 场下, 物质所具有的磁化强度,也就是物质在磁场作 用下磁化强弱 的程度。各种物质的磁性不同,磁化率 Xm 是鉴别物质的 根据磁化率的大小,可将物质分为抗磁性,顺磁 性和 铁磁性等几类。1、抗磁性物质M 和 H 的方向相反的物质称为抗磁性物质。稀有 气体,许多有机化合物及某些金属元素如 Zn、Cu、 Ag、Au、Bi 等 和非金属元素,如Si、P、S、卤素等 都是常见的抗磁性物 质。有些抗磁性物质如稀有气体,其原子的电子层结 构全 充满,原子的磁性等于

6、零。另一些抗磁性物质如 有机 化合物及Bi、P、S、卤素等非金属,虽然原子的磁矩 不等于零,但是组成的分子总磁矩等于零。一 切物质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电子的轨道运动都要产生 一个附 加运动,出现一个与外加磁场 H 方向相反,但 数值很 小的感应磁矩。所以抗磁性来源于原子中电子 轨道状 态的变化。抗磁性物质的抗磁性一般很弱,磁化率 X 一般约 为-10-5 为负值。抗磁性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抗磁性物质的磁化率和磁场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无关 陶瓷材料的大多数原子是抗磁性的,周期表中前18 个元素主要表现为抗磁性,这些元素构成了陶瓷材 料中 几乎所有的阴离子,如 O2-、F-、Cl-、S2-、S

7、O42-、 CO32-、N3-、 OH-等,在这些阴离子中,电子填满壳层,自旋磁矩平衡。2、顺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的主要特征是,不论外加磁场是否存 在, 原子内部存在永久磁矩。但在无外加磁场时,由于顺磁物质的原子作无规 则的 热运动,各原子磁矩的方向是混乱的,会相互抵消,宏观来 看,没有磁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大多数原子磁矩处于顺着外 磁场 的方向,比较规则的取向宏观上就显示出很弱的 磁性,或者 说,物质磁化了。磁化强度 M 与外磁场方向一致, M 为正,而且 M 严格的与外磁场 H 成正比。除少数顺磁性物质,如碱金属钠、钾的磁化率与 温度 无关外,大多数顺磁性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磁化 率下降。X

8、=C/T式中,C称为居里常数,取决于顺磁物质的 磁化强度和磁矩大小。原子磁矩取向混乱大都是由热运动引起的,温度 越高 原子的热运动能量越大,要使原子磁矩转向外磁 场方向越困 难, Xm 也越小;反之,温度越低, Xm 就 越大。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一般也很小, 室温下 X 约为10-5-10-3 数量级。一般含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电子未填满 壳层 的原子或离子,如过渡金属,稀土元素,锕系元 素,还有铝、 铂、碱金属、氧气等,都属于顺磁性物 质。3、铁磁性物质铁磁性物质 Xm 0 ( 105-103 数量级)具有极高 的 磁化率,磁化容易达到饱和的物质,称为铁磁性物 质。这类物质包括 Fe、

9、Co、Ni 及它们的合金和某些 化合物, 以及 Cr、Mn 的一些合金。铁磁性物质和顺磁性物质的主要差异在于:即使 在较 弱的磁场内,前者也可得到极高的磁化强度,而且当外磁场 移去后,仍可保持极强的磁性。铁磁性物质的原子磁矩和顺磁性物质的原子磁矩并无 本质差别。例如,表现为铁磁性的Fe、Co Ni和表现为顺磁 性的 Cr、Mn原子内的3d电子都是没有充满的壳层,它们的原子 都有一定的磁矩。物质是否具有铁磁性,关键不在于组成物质的原子所 具有的磁矩的大小,而在于形成宏观物质,原子之间相互作 用的强弱不同。铁磁性物质中临近原子由于相互作用较强,内部的原 子磁矩在没有外磁场作用时,就形成有序排列的现

10、象,原子 磁矩互相平行,达到一定程度的磁化,这种现象称自发磁化铁磁性物质的自发磁化是分小区域的,在每一个小区 域中,原子磁矩按同一方向平行排列,这些小区域称为磁畴 每个磁畴大约有1015 个原子。这些原子的磁矩沿同一个方向排列,使每个磁畴自动 磁化达到饱和状态,这种自生的磁化强度叫自发磁化强度 由于它的存在,铁磁性物质能在弱磁场下强烈地磁化。因此自发磁化是铁磁性物质的基本特征,也是铁 磁性 和顺磁性物质的区别所在。在物体内部,各个磁畴的自发磁 化取向是各不相同的,对外效果互相抵消,因而整个物体对 外不呈现出磁性。当加上外磁场时,各个磁畴的磁矩都转向 外磁场方向,所以只要一个不太强的磁场,就可以

11、使铁磁性 物质得到很高的磁化强度。而且在外磁场移去后,仍可保留 很强的磁性,若经过磁中性化过程,则对外不呈现磁性。顺磁性物质中原子间的距离较大,原子间的电子交换 作用较弱,因此没有外磁场作用时,原子磁矩不表现出定向 排列。当温度升高时,由于热运动加剧,会破坏原子磁矩的 整齐排列,使磁性物质自发磁化的程度降低。当升高到某一 温度以上时,不再存在自发磁化,这时铁磁性物质的磁性就 消失了,转化为顺磁性物质。使铁磁性物质转化为顺磁性物质的温度称为居里化温 度或居里点Tc。在居里点以上,材料表现为强顺磁性,其 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居里外斯定律:X=C/(T-Tc)式中C为居里常数。由此可见,物质是否具

12、有铁磁性并非绝对,矛盾是可 以相互转化的。室温下是铁磁性物质的Fe、Co Ni加热到居 里化温度时,就转变成顺磁性物质。金属Mn Sb及As等是顺磁性物质,但当它们组成合金 MnAs MnSt时却成为铁磁性物质。第三节 铁氧体铁氧体是含铁酸盐的陶瓷磁性材料。 铁氧体磁性与铁磁性相同之处在于有自发磁化强 度和 磁畴。因此有时也被统称为铁磁性物质。其和铁磁性物质不同点在于:铁氧体一般都是多种金属的氧化物复合而成,因 此铁 氧体磁性来自两种不同的磁矩。一种磁矩在一个 方向相互排列整齐;另一种磁矩在相反的方向排列。这两种磁矩方向相反, 大小不等, 两个磁矩之差, 就 产生了自发磁化现象。因此铁氧体磁性

13、又称为亚铁 磁性。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用途和品种,随着生产的发展 已越 来越多。根据应用情况,铁氧体可分为软磁、硬 磁、旋磁、 矩磁和压磁等几类。一、软磁材料软磁材料是指在较弱的磁场下,易磁化也易退磁 的一 种铁氧体材料 。软磁铁氧体的晶体结构一般都是立方晶系尖晶石 型。 这类材料要求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大,电 阻高, 损耗低,稳定性好等。这是目前各种铁氧体中用途较广、数 量较大、品种较多、产值较高的一种材料,主要用于电感元 件(线圈) ,小型变压器,中频变 压器等的磁芯,以及天 线棒磁芯、录音磁头、录象磁头、电视偏转磁轭,磁放大器 等。典型代表有M+0 Fe3+2Q其中M+是二价金属离子,如

14、J7Fe2+Ni2+Mg+等,也可混合离子。Mn-ZnFeQ锰锌铁氧体和Ni-ZnFe?。镍锌铁氧体.二、硬磁材料硬磁材料是指磁化后不易退磁能长期保留 磁性的一种铁氧体材料,因此也可称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这类材料主要用于磁路系统中作永磁以产生恒稳 磁场 如扬声器、微音器、拾音器、助听器、录音磁头、磁强计、 示波器以及各种控制设备。同时要求对温度、时间、振动和 其它干扰的稳定性要好。硬磁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大都是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其 典型代表是钡铁氧体BaFei2Oi9,它是一种性能较好,成本 较低而又适合工业生产的铁氧体材料。三、旋磁材料磁性材料的旋磁性是指在两个相互垂直 的直流磁场和电磁波磁场的

15、作用下,平面偏振的电磁波在材 料内部按一定方向的传播过程中,其偏振面会不断绕传播 方向旋转的现象。具有旋磁性的铁氧体材料称为旋磁材料。旋磁现象实际应用于微波波段,因而旋磁铁氧体材料 又称为微波铁氧体。常用的微波铁氧体有镁锰铁氧体Mg-M nFeO镍铜铁氧7体Ni-CuFe O及稀土石榴石型铁氧体3Me 0、5Fq Q (Me2 4 2 3 Q为三价稀土金属离子,如Y Snm+ Gd等)。旋磁材料大都 与输送微波的波导管或传输线等组成各种微波器件,主要用 于雷达、通讯、导航、遥测、遥控等电子设备中。四、矩磁材料 一些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接近于矩形,这种性质称为 矩磁性。H磁滞回线由于这种材料具有近

16、于矩形的磁滞回线,所以经过磁化以后的剩磁状态(即外磁场再为零状态)仍保留着接近于磁化时的最大磁化强度,而且根据磁化场的方向不同,可以 得到两种不同的稳定的剩磁状态(正或负) ,其后者如果再 受一定方向和大小的磁场作用时,便可根据磁通量的改变所 引起的感应电压的大小来判断它原来是处在正或负的剩磁 状态。这样磁矩材料便可以用作需要两种易于保存和辨别物 理状态的元件。例如,二进位元件计算机的“ 1”和“0” 两种状态,以及逻辑系统的“是”和“否”两种状态等。利用矩磁材料做成的元件具有可靠性高、体积小、速 度快、寿命长、维修简单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这些是利用电 子管、晶体管超导体或其它材料不能兼顾的。因

17、此,各种矩 磁材料在 50 年代后获得迅速发展, 在电 子计算机、自动 控制、遥控等尖端科学技术中有着非 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 除少数几种石榴石以外,有矩形磁滞回线的铁氧 体材 料都是尖晶石结构。矩形磁滞回线,一类是自发地出现,另一类是需 经磁 场退火后才出现。自发矩磁铁铁氧体主要是 Mg-Mn 铁氧体,在MgO-MnO-F0 三元系统中有一个形成矩磁铁氧体材料 的宽广 范围( 12-56%MgO,7-46%MnO,28-50% FO e)。23为了改善性能,还可适量加入少许其他氧化物,如ZnOCaO等。经磁场退火感生矩形回线的铁氧体有:Co-Fe、Ni-Zn-Co 、Co-Zn-Fe 等系统,

18、其组成、磁场 退火的温度、 制度等都对材料的矩磁性有影响。五、压磁材料 压磁材料是指磁化时能在磁场方向作 机械伸长或 缩短(磁致伸缩)的铁氧体材料。目前应用最多的 是 镍锌铁氧体、镍铜铁氧体和镍镁铁氧体等。压磁材料主要用于电磁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超 声和 水声器件、磁声器件以及电讯器件,水下电视,电子计算机 和自动控制器件等。除了上面按用途分类外,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 铁氧 体又可分为镍锌、锰锌、铜锌等,同一化学成分的铁氧体由 于配方和工艺上的改变可以有不同的用 途,如镍锌铁氧体既 可做软磁材料,又可做压磁或旋 磁材料。STM第四节 磁的应用一、磁流体的发电二、磁性探矿三、磁性武器工程材料与化学 ,冯文麒,姚中栋,高等教育 出 版社, 1999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关振铎,张中太,清华大 学 出版社, 199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