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9748353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摘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一道繁琐而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围绕灌 注水下混凝土这一工作的准备工作、施工注意事项等发表一些看法和心得。关键词:水下混凝土灌注细心准备精心施工Abstract: Underwater concrete perfusion is a complicated and important work,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work of underwater concrete perfusion preparation work, construction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

2、n and published some of the views and experiences.Key Words: Underwater concrete; Perfusion; Careful preparation; Construction work引言桩基础是桥梁的根,桩基础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大桥是否能够屹立于大江大河 中,经狂风大浪而不到,变天堑为通途。灌注桥梁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是一道非常 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并最终影响到桩基础的质量和整个桥梁工程的最终质量和施 工进度。水下混凝土的灌注主要有施工前的准备,混凝土灌注的全过程监控与灌 注后的检查清理等工作。1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前的准备工

3、作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一项连续的工作,一般整个灌注施工过程必须在首灌混 凝土终凝前(一般不超过4小时)完成。为此,必须根据实际灌注工程的大小做 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人员和材料全部到位,确保所有机械设备运转正常并有 足够的备用材料和设备。(1)根据成孔孔底标高与混凝土灌注顶标高(设计桩顶标高加0.51m)计 算实际灌注深度H,测量得到实际孔径D,则实际灌注混凝土方量V为:V=0.785D2H。(2)检查到场水泥、砂、石等材料数量及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并根据材料 含水量调整现场配合比。(3)计算首批混凝土的用量,也就是导管上端漏斗的容量。灌注水下混凝 土时,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

4、1m)的需要。其计算可 参考下式:V00.785d2h1+0.785D2Hch1=YwHw/yCHc = h2+ h3式中:V 一首批混凝土所需方量,m3;d导管内径,m;D成孔直径,m;hl首批混凝土下注后,导管内外混凝土高差,m;Hc首批混凝土下注后,导管外混凝土高度,m;yw孑L内水或泥浆的容重,kN/ m3;Hw首批混凝土下注后,混凝土面以上水或泥浆的深度,m;YC混凝土的容重,kN/ m3;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h3导管底端至孔底距离,取0.4米。(4)检查孔内泥浆比重是否符合指标,并检查下沉钢筋笼的孔底沉淀层厚 度,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要重新清孔,直至满足要求。开始灌注前,从孔底取

5、出一 桶泥浆,检测其含砂率及泥浆比重。含砂率4%,泥浆比重1.051.20g/cm3,含砂 量过大时,应使泥浆比重接近上限,以防砂子沉淀过快,反之,应接近下限。同 时,要注意坍孔。(5)核定搅拌和输送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容量,必须保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 内灌注完毕。同时要有备用的设备和发电机组,并组织足够的劳动力,以保证灌 注的连续性。(6)对有外加剂的混凝土要提前分袋称量好每次拌和混凝土所需外加剂的 重量,以保证施工时的准确、及时,进一步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7)导管采用25cm至30cm的钢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不宜小于4米, 中间节为2到3米,另配2到3节50cm短管作为调整节。导管内部应光滑

6、、平 顺、无明显凹凸。导管使用前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下导管前对导管进行编 号,对法兰盘、橡胶垫圈、连接螺栓、阀门做认真检查,确保导管拼装后密封。 下导管时应顺序下放,并记录好每一节导管的长度,以便适时拆管。2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只有在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能开始水下混凝土的灌注。为保证灌注质量,在 灌注的全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和负责。(1)到场混凝土,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无显 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为180220mm。 过干的混凝土流动性差,容易造成塞管,影响灌注的顺利进行。过稀的混凝土将 导致成品桩的强度偏底。(2)当孔底沉渣、泥浆性能等都满

7、足规范要求时,可以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首先用塞子将灌浆斗底部封住(注意确保拔塞钢丝绳外露),将混凝土卸入灌浆 斗中直至装满浆斗,迅速拔掉塞子,确保混凝土充满导管连续稳定下灌,并及时 补充浆斗内混凝土,注意不要让导管内形成真空,影响混凝土下灌。首批混凝土 下落后,应保证灌注的连续性。(3)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是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 孔内水头。(4)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6m。必须经常探测孔内混 凝土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置深度,及时迅速拆除多余导管。拆管后,可以适 度抖动提升导管,以防发生埋管事故。拆管时,应注意检查导管有无漏水,并根 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5)

8、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0.51m,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对 清水桩,取下限。对于泥浆含砂率较大的,应取上限,并注意区分测量所探测到 的是混凝土还是浮渣,以避免发生短桩。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注 数量,以确定所测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6)使用全护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当混凝土面进入护筒后,护筒底部始 终应在混凝土面以下,随导管的提升,逐步上拔护筒,护筒内混凝土的高度,不 仅要考虑导管和护筒将提升的高度,还要考虑因上拔护筒而引起的混凝土面的降 低,以保证导管的埋置深度和护筒地面低于混凝土面。要边灌注、边排水,保持 护筒内水位稳定,不致过高,造成反穿孔。(7)桩身混凝土灌注结束后,处于

9、地面及桩顶以下井孔口的整体式钢护筒 应立即拔出;处于地面以上并能拆卸的护筒,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 拆除。3常见事故处理在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如卡管、堵管、坍孔、 埋管、浮笼等现象。(1)卡管灌注中出现导管卡住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导管埋置过深,被钢筋笼挂住、灌 注时间过长等原因造成。针对上述原因,在灌注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a、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m-6m,做到勤量测,勤拆管。不能盲目以 为埋管越深越好,当导管埋置深度超过9米时,导管基本就拔不动了。另外,埋 管太深也不利于混凝土的下注。b、下钢筋笼时要保持轴线竖直,确保钢筋笼不变形,避免导管挂到钢筋笼。

10、 对于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为加固钢筋笼而另加的一些辅助钢筋,在下钢筋笼时最 好予以拆除。c、缩短混凝土灌注时间,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宜勤上下活动。混凝土灌注必 须在首灌混凝土终凝前结束。另外,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是因为特殊原因暂时中 断要多抖动导管。导管埋在混凝土中长时间不动时,导管与混凝土之间的附着力 迅速增大,最后导致导管被混凝土“咬死”。(2)堵管灌注过程中堵管,主要由于混凝土和易性太差、离析;石子粒径过大或有大 异物(如受潮水泥结块等);埋管太深;导管直径过小;灌注时间过长所致。当 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抖动导管,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 少,导管很容易提出水面,导致断桩。故现

11、场要勤量测,避免导管提升幅度过大。(3)钢筋笼上浮当灌注混凝土到钢筋笼底部时,应尽量减慢放料速度,同时减小埋管深度,从 而终降低混凝土对钢筋笼的冲力。4结语水下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桩基础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整体质量和进 度。而影响水下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合理组织,认真 检查,严格管理,根据现场情况,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果断的进行处理,避 免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 刘吉士、张俊义、陈亚军.桥梁施工百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72. 黄绳武.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 杨文元、徐犇.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