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导游词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9742041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3.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师园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网师园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网师园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网师园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师园导游词(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网师园导游词网师园导游词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好用性,涉及的学问非常广泛。那么写导游词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网师园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网师园导游词1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711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

2、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网师园现面积约1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亩余(另两资料:约333平方米、约40平方米)。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改变,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致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精致,结构紧凑,以建筑精致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全园清爽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陈从

3、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闻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网师园按石质分区运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衬托,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澄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

4、的景色改变。所以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绕池一周,可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花影移墙,峰峦当窗,犹如自然图画,所以并不觉其园小。夜游网师园除了能品尝园林夜景,还能观赏到评弹、昆曲等节目。 西部为内园(风园),占地约亩。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音:,楼阁旁边的小屋,多用做书斋的名称)”。旧时以盛植芍药著名。“殿春簃”旧为书斋,为明代古朴爽洁之建筑。轩北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由红林镶边的长方形窗枉框松成的框景,满目青竹,青翠挺立,翠四周的傲腊梅、红色天竹子和奇峰迭起的假山石,仿佛是雅致的国画小品,人在到内,似在室外,富有诗情画意。轩西侧套室原为闻名画家张大千及其兄弟张

5、善子的画室“大风堂”。张氏兄弟曾在园中饲养一虎,今堂南天井西墙嵌碎石一方,镌刻“先仲兄善子所豢虎儿之墓”,为闻名画家张大千先生书于台北,寄来立碑。庭院假山,采纳周边假山布局,东墙峰洞假山围成弧形花台,松枫参差。南面曲折蜿蜒的花台,穿插峰石,借白粉墙的衬托而富情趣,与“殿春簃”互成对景。花台西南为自然泉水“涵碧泉”。洞容幽深,寒气逼人,与主园大池水脉贯穿,此一眼泉水如蛟龙吐,使无水的“殿春簃”不偏离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北半亭“冷泉亭”因“涵碧泉”而得名。亭中置巨大的灵壁石,形似展翅欲飞的苍鹰,乌黑光润,叩之铮琮如金玉,是灵壁石中的珍品。在亭中“坐石可品茗,凭栏可观花”,令人赏心悦目。1980

6、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因仿殿春簃建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轩”而名播海外。网师园导游词2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巡游的就是世界著名的网师园。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闻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林一书中指出:“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风光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1万贯(贯为1000枚铜币)。80年后的今日,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如牛,开价12亿美元购买此园,见园方无意商榷,连声说“这是你们的国宝!无价之宝!”由此可见,网师

7、园的殿春?作为第一件出口海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蓝本绝不是偶然的。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要说:“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乃憾事也”。挚友,或许你的心早已飞进了网师团,且慢,请跟我走进苏州古城东南带城桥路,拐弯进人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脚踩石子路,往东行。这样曲曲折折5分钟走到小巷深处,才见到网师园。这长长的羊肠小巷,如同抒情诗中的一串含蕴丰富的省略号,它表示富者我不攀,贵者我不顾,它显示了主子卑视利禄,清高雅逸的情操。那么,主子是谁?为何取名网师园呢?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

8、苏州,于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 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子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1785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闻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慧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当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今,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事实上,宋宗元自比渔人,

9、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1号,座北朝南,前有照壁,壁间设栓马环成行,左右各植盘槐一株,设有东西巷门,东侧还设便门,大门为两扇对开,下面是二尺五寸高闸板,均为黑色油漆,大门两旁置抱鼓石,上面是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装阀阅。阀阅,俗称门档,又称门簪,是封建社会中门第名贵的标记,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的左右柱,常用来榜贴功状,在左称阀,在右称阅。唐宋以后,官宦人家就在大门外特做两柱,称为乌头阀阅,这种装饰,表现了园主地位的显赫。 网师园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入门厅,首先要经过可装可拔的门

10、槛,遥想00年前这门槛有多劳碌-贵宾来了,仆人们忙劳碌碌地拔下门槛,贵宾走了,又忙劳碌碌地装上。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进门后厅内左右安放着两条长长的赖凳,也有用长椅的,这种作对称式陈放两旁的凳,一进门就给人一种整齐端庄的视觉效果。轿厅旧时是来宾主子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闻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和竹子做成的,轿子上有许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华蜜欢乐。轿厅正面设隔扇门,棕色油漆,厅后顶部有

11、砖砌家堂,供奉祖先牌位,砖雕已有700年历史。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 大厅又称积善堂,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无声语言告知人们,主子不愧是书香门第,不仅家藏万卷书,而且两旁挂张辛稼的对联“紫苒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雪”。大厅面阔五间,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来宾的主要场所。若三代同堂,正中位置为祖父、祖母,东边为父母,两边为儿女;若来客,依据东为贵的习惯,客人坐东边,主子坐西边。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在自然几上陈设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子的文化素

12、养和情趣。你看该正厅是方梁弯椽,梁上雕有花卉装饰图案。前廊为鹅颈长椽,廊下一排18扇落地长窗。厅堂正面设一排18扇白漆门,这白色屏板不仅与墙面色调统一,增加了室内的明度,对大厅陈设的家具和物品也能起到衬托作用,而大厅前面两根立柱的白底隶书联牌更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总之整个大厅平面广袤,立面高大,整体形象宏伟庄重。该大厅的陈设在手法上仍保持了左右完全对称的格局,突出大厅中心正面的自然几、供桌和方桌、太师椅,正面居中的匾额、堂对、楹联也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空间悬挂宫灯、壁画,系挂云石镶嵌条屏,形体方正,工艺探究的红木仿明家具,使大厅的氛围更加安详、静穆、庄重。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

13、两株,寓意玉堂富贵。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玉兰,早春便开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闻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厅南的对景是一座雕镂精致、巧夺天工的砖刻门楼,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历史人物活灵活现,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长,扩散不断,人们寄予它茂密、许久的祥瑞寓意。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是水草,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

14、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你看,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爱可亲;八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郭子仪活了八十四岁,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是朝中命官,可谓大贤大德,所以这幅郭子仪上寿砖刻表示“福寿双全”之意。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你看,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是描写周文王访姜子牙的场景。文王以大德著称,姜子牙以大贤闻名,所以文王访贤比方德贤齐备。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福为五福临门,禄为

15、高官厚禄,寿为长命百岁。 穿过大厅是面宽五间带厢内厅,俗称女厅。梁架下大匾系绿色底黑色字,名曰“撷秀楼”,这是晚清闻名学者俞樾写的。撷是采撷,撷取的意思,撷秀就是揽取秀色之意。古时,苏州的房屋比较矮,绝大部分房屋仅有一层,因此,当你登上撷秀楼,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天平山、灵岩山、上方山塔尖、瑞光塔等隐现窗前。女厅内,陈设除椅子茶几之类的家具之外,中心摆着一套精致新颖的红木回台圆凳,使陈设显现出一番新的景象。正面纱?内放置的那张镶大理石炕床,下置脚踏,有着深厚的家庭生活气息,厅内装饰精致,落地罩挂落窗格上雕刻花鸟虫图案。楼前天井东西对植桂花二株,东为金桂,西为银桂,秋天清香袭人,有九里香

16、之称。金桂为金色,银桂为白色,古代神话传闻月宫中有玉桂树。我国古时候考中状元被誉为蟾宫折桂。桂花香气袭人,清雅高洁,自有仙友、仙客之称,桂花可谓“芳香不与群芳并,世上无花敢斗香”。女厅是晚清光绪时候建立的(186年),它体量小,楼不高,是园主起居之所,后通小花园,是一个比较含蓄、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陈设富有旧时女眷活动的特色。庭院北面,有一小轩,名梯云室。梯云室庭前西墙一座湖石叠成的峰洞假山,有登道曲折而上,可以通往书楼。这里借梯云取月之意。此室是二层楼建筑,原是园主子女的内室。轩内南北各设落地花窗六扇,花窗裙板上刻有花卉山水和摆什景图案,当中有一座落地飞罩,雕刻双面鹊梅图,形象逼真,

17、制作精致。喜鹊是报春的祥瑞鸟,喜鹊叫,喜事到,喻喜事,梅是报春之花,梅花与喜事连在一起,表示喜上眉(梅)梢。院中植春梅、垂丝海棠、花石榴、腊梅、翠竹、黑松、紫薇等欣赏花木,凹凸错落,四季悦目。特殊是那棵亭亭玉立的鸟不宿,四季常青,小花果艳丽夺目,耐人寻味。再看铺地,这里尽是荷花和鱼网的图案,一是弥补了东部没有水的缺憾,二是点题网师园,这里另有蝙蝠和松鹤的图案,蝙蝠因为与华蜜谐音,所以蝙蝠表示华蜜,我们现在所见的是翱翔的蝙蝠与云纹在一起的形式,这表达了人们祈求华蜜亦像蝙蝠一样自天而降的美妙愿望。古语说千岁鹤,不老松,因此松鹤表示恒久年轻长寿。现在我们已经巡游完了网师园的住宅区。大家知道,住宅是园

18、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封建社会,其格局受儒家“三纲五常”制约,以中轴对称为主,突出尊位,把尊位放在中心地位,位卑和从属者列于两侧或位居其后。不是吗?你看,同师园前后三进厅堂,由门厅入内为轿厅,原为园主及来宾落轿之地;其次进为大厅,清能早达,面南居中,显居尊位,立面高大,令人肃然起敬,这里是从前园主喜庆宴请,家族议事及接待来宾的主要场所;第三进为内厅,从前为内眷燕集之所。女厅后庭院为梯云室,位于南北轴线的延长线上,居北,位最低,为园主子女内室。宅园正居部分均衡规则,三进敞厅及后庭院依次在同一中轴线上,对称协调,强调了等级和尊卑,中庸平和,这种对称的秩序井然的布局,赐予人们视觉以平衡、匀称、齐整,最终

19、是和谐的美感。不知大家留意到了没有,在各个厅堂之间总有一个天井。为什么要设置天井呢?一是便于采光,古时候没有电,遇到阴雨天,室内较暗。二是便于排水,天井中有数个阴沟,因此,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不易积水。三是有利于厅内的人呼吸到簇新空气,香气袭人。苏州住宅,房屋屋脊高,进深大,墙身薄,出檐深,建筑外观朴实雅致。白墙灰瓦与黑褐墨绿等色木构架相互协作,倒映于绿水中,构成有明快格调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从撷秀楼后庭院西侧的小门朝西看,颇有一番“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受。朝西迈进便见一处独立的庭院,此处为南宋园主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面宽五间,书屋旧时为园主藏书读书处,楼上为读画楼,该书屋相对的天井,东西方向较

20、宽,前为撷秀楼北墙,造园者以高墙为粉本,叠放了一座造型奇妙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主子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游人又把这山看为云岗余脉,给人以美的联想。五峰书屋室内宽敞光明,南面仅设矮墙,上半部分为大窗,一是增加室内采光,二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峰石。庭前假山旁有一株高大的玉兰树,春来花满庭,特殊宝贵的是,花坛中还有一株山茶绝品名叫“十三太保”。这棵山茶盛开时,同时绽放1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有红、粉、白等,这在苏州园林中是一绝。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它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这一偏大有讲究,它把彩霞池北的建筑

21、和东部住宅区过渡性地连接起来。五峰书屋为两层楼宇,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杆,两处门户都很小,一是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二是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杆的整体封闭性,不使这两处景点产生“漏气”。 五峰书屋西边紧挨着的便是三开间的楼堂,取名集虚斋,这里是园主修心养性读书的场所。集虚极富道家思想色调,“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清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也就是说必需心志统一,解除杂念,对外界的事不用耳听,而专心听,甚至用“气”听,庄子用此宣扬他虚无、顺物的处世哲学。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表现其憧憬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集虚斋

22、室内陈设雅致,以竹为题的书画满楹,与竹外一枝杆相呼应,站在天井中间,用月洞门套住竹外一枝杆,可出现一幅外圆内方的云岗立体画,集虚斋其上有楼,登楼远眺,园中景色历历在目。难怪,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从192年4月15日至1994年2月21日的近1次谈判都在网师园集虚斋小姐楼上进行。李光耀携夫人来过两次。一位作家写道:网师园对谈判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巨大或是微妙,无人得知。当时的市长在谈判的间隙说过:“网师园为工业园区谈判顺当进行作出了贡献。” 从集虚斋朝南看,彩霞池明朗,竹外一枝杆略暗;小天井明朗,集虚斋本身略暗,这种忽明忽暗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加了园景的层次感。 走出集虚斋,穿过小天井,便来到了临水

23、而筑的竹外一枝轩和半亭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在此读书,白天可见飘渺云彩,夜间则是秀美的月亮。竹外一枝轩额取自宋代苏轼“红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一枝”指梅花,“暗”指枝叶茂密。这座小轩原是封闭式的斜轩,190年何亚农买此园后,对庭园进行整修,才改为敞轩,宽三间,玲珑剔透,外似船厅。竹外一枝轩与南岸小山丛桂轩遥相呼应,一临水,一离岸,也成一条主轴线,从彩霞池南岸望来,轩像灵巧的船舫,与高大的二层楼集虚斋,一前一后,造成参差错落,富有改变。西面墙上有一空窗,构成大框景,窗下垂丝海棠婆娑起舞,稍远处石板曲桥,一波三折,白皮古松探身飞亭游廊,你若不留意,还误以为

24、一幅山水画。这种有空窗(又称月洞)的墙面,使内外景物既有分割,又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轩前斜出水上的那株黑松,犹如黄山迎客松,倒映池中,若隐若现,生动而有气魄,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竹外一枝轩和处于西南对角线上的濯缨水阁也组成了一组对景,濯缨水阁架空水上;竹外一枝轩面临水边,前者为虚,后者为实。濯缨水阁三面墙体,一面木栏,为实;竹外一枝轩空间开敞,不设门户,为虚。两者虚实对比,相互转换,美不胜收。另外,因五峰书屋和集虚斋等楼房体量较大,玲珑剔透的竹外一枝轩和射鸭廊与楼房形成一组凹凸参差、错落有致的组群,这一轩一廊不但造型简洁明快,大小凹凸亲切宜人,而且构成中景增加了景物的层次,使人感到楼房后

25、退了,并增加彩霞池的开阔感。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项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改变出来的坐椅,呈现出姿态美丽的曲线,形无定制的造型和具有流淌美、动态美、伸展自如的线条,都给人一种逍遥自在、自由自在的心理美感。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南临空亭,东倚山墙,西凌绿波。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意。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游戏之事,盛行上千年。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这条短短米多的小廊,北接竹外一枝轩,南连空亭,与曲折长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内部看,亭、廊、轩如一整体,从外面看,亭则亭,廊则廊,轩则轩,各具特色,极为分明,这是园林建筑中参差曲折,

26、错落疏密的多变艺术效果。射鸭廊对着月到风来亭是一条东西向的副轴线,轴线两边的布局,是极胜利的不对称均衡构图。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观赏春景之处。从竹外一枝轩右拐,步行数步便来到了看松读画轩。此轩面宽四间,三面雕花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持,故采光特佳。此轩建筑利用了良好的朝向,多留空地,留出了更多的欣赏活动空间,因此轩体量较重,故与彩霞池隔以庭院,树木、花台,既增加园景层次和深度,又不使轩逼压水面。此轩与濯缨水阁遥遥相对,一离岸,一临水;一灵巧,一厚重,是一条轴线上的对景,冬季在此赏雪,最为合适。看松读画轩在网师园众多亭榭轩阁中有其独特品位和意趣。其特征是雅古,先说雅,你

27、看,看松读画轩内的家具一律为明式风格,红木制成,造型简洁大方,色泽素雅。正中为一圆桌,东西各两把椅子,椅子间放桌几,桌椅几凳造型大方、流畅,落地罩,窗格裙板上刻摆十景花蓝图案,半窗夹堂板刻三国志人物。因此,你一踏进轩来,便有一种古雅安静的韵味。再看该轩和庭柱有一幅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到处寻寻找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联顺读、反读都合韵律,字通意顺,自然流利,文字用十四对叠字组成,声声悦耳,极富音乐感。上联意思是风吹落叶,雨打芭蕉,春暖冬寒之际皆有无限之景,可让人去寻幽觅芳;下联意思是,在此尽可男欢女爱,卿卿我我。全联描绘出了看松读画轩前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更好玩的是此联

28、语所用叠字,是从人们熟识的诗文中出来的,很简单让人想起这些诗文与有关的韵事,如“寻寻找觅”出自李清照声声慢词,“莺莺燕燕”出自杜牧为人题赠,“卿卿”是晋王戎妻对王戎的爱称,“暮暮朝朝”出自宋玉的高唐赋。再说说看松读画轩的“古”字。你看轩前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它干枝横斜,好象一位迟暮美人,正临水照鬟。二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国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似飞龙在空中翱翔。松柏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园中的亭榭轩阁,毁而复原,已非旧物,惟有古树,不能仿建,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当我们摩挲着这棵阅尽同师

29、园苍桑变迁的苍老古柏,怎能不油然产生思古之幽情呢?轩东边天井内,还有一棵上百年树龄的木瓜树,树身虽有枯朽之感,但每年春天,仍绽出新绿。深秋时,枝上结出颗颗木瓜形如葫芦,不过要说真正的古木还得算轩内的硅化木了。轩内圆桌之北为一高几,几上是一灵壁石,形态靖瘦,若以金属物叩之,有回声,灵壁石两旁的几案上有两段高约二尺,直径一尺多的灰色柱形圆石,形态酷似树干,细致视察,可见一圈圈的年轮,一个个结节,一条条纤维纵纹。用手一摸。质地坚硬,与顽石没有区分,这就是典型的硅化木。这是一种一亿五千万年以前,陆地上广泛分布的常绿乔木的化石,这种历经亿万年的硅化木化石,成为时代永久的象征,所以封建统治者把它看作政权万

30、世稳固的象征,人民群众把它视为坚贞不屈精神的化身。据本草纲目记载:硅化木石还是一种医治男女相思病的灵丹妙药,我想,这是外形与内质的综合了,人们给予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形体本身的特征,从而产生的无穷的内在魅力。看松读画轩南太湖石花台内,植古柏、黑松、白皮松、罗汉松、海棠、牡丹、桂花等,因此,坐轩内可四季尽情品赏静观的妙处,春赏牡丹,夏听蝉赏水,秋闻桂香,冬赏雪。一年四季皆是画,尤其是冬天,松竹之青碧衬于一片粉妆玉砌的雪景,真可谓画意满园了,这便是轩名中读画二字所指。从主园曲桥朝西走,有一小门,上有砖额“潭西渔隐”。“潭西”即地西,“渔隐”是史正志万卷堂的旧号。穿过小门顿觉别有洞天,此处是一处书房

31、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外,名殿春?又称内园。“殿春”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意。“殿春”指春末,“?”指阁楼旁的小屋。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软、雅谈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园中有精雅书房两间,为旧时书斋。小院曾是芍药圃,清嘉定年间,网师园以种植芍药著名于世。现在芍药圃中植芍药八株,都是珍贵品种,芍药花其形多变,其色明丽,诗经中作为男女赠别之花。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泉名取自宋朝朱熹诗“一水方涵碧”之意。据考证,此地旧有根树井,在古柏根下后来古柏枯死。井也被埋没,15年整修时,挖出一块湖石,上镌“涵碧泉”三字,深挖其下,果真冒泉,殿春?一院无水,有了这

32、眼清泉和全园水脉贯穿,真是绝处逢生,再次呼应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此亭建于1958年,此亭倚墙而筑,体量小,与小院格局很相像,其飞檐翘角特别灵巧,将人的视线引向上空,扩大了空间,丰富了景观。亭中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因颜色乌灰,像展翅欲飞的苍鹰,俗称“鹰石”,相传此石原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遗物。殿春?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间,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网师园导游词3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巡游的就是世界著名的网师园。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

33、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闻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林一书中指出:“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风光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 0万贯( 贯为 10枚铜币)。x年后的今日,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网师园导游词南宋绍兴年间,侍郎史正志因反对张浚北伐而被劾罢官,南宋淳熙初年(117年18年)退居姑苏时筑园,因府中列书4厨,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名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宅售与常州丁姓,仅得一万五千缗。后被占为百万仓籴场。 清乾隆时(公元176年前后)曾官光禄寺少卿的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作归老计(一说为奉母养亲之所),初名“网

34、师小筑”,后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沈德潜作网师园图记。乾隆二十三年,彭启丰来园参与元宵张灯宴乐并赋诗。 宗元死后园大半倾圮,至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一说瞿远春)购得,瞿增建亭宇,叠石种树,半易网师旧观,有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云冈诸胜。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园照旧名,人又称瞿园、蘧园,园布局即奠定于此时,至今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乾隆六十年,钱大昕作记。当时园中盛植牡丹芍药,嘉庆时范来宗有“看花车马声如沸”之句。但瞿氏有园不过三十年,即转归天都吴氏(童寯江南园

35、林志谓系吴嘉道)。同治初年为江苏按察使李鸿裔(四川中江人)全部,七年,李辞官徙居园中,因在苏舜钦始建的宋代名园沧浪亭之东,李氏自称苏邻,名园为苏东邻或苏邻小筑。李能诗画,积书数万卷,兼蓄金石碑版、书法名画。 光绪三十三年(97年)园归退居苏州的清光绪朝将军达桂(长白人),再加修葺,乃复旧观。民国元年,已有冯姓居此。 民国六年(1917年),军阀张作霖以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作为礼物赠予其师,前清奉天将军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张为钱塘人,晚清任奉天将军时招抚张作霖,且能诗,但未至此园。时有萝月亭、荷花池、殿春簃诸胜,尤以十二生肖叠石形象为别处罕见。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

36、淞沪抗战,暨南高校附中部迁苏,部主任曹聚仁居此园。同年,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因与锡銮子师黄友善,借寓于此,与叶恭绰同住一园近年。善孖养幼虎一只,常以虎姿入画。园景幽雅娴静,但闻翠竹摇动,流莺酬答。抗日斗争爆发前,张氏兄弟先后离去,园主家境中落,仍赁与他人。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文物保藏家何亚农(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保藏文物书画甚富)购得此园,费时3年,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充溢古玩书画。复用“网师园”旧名。何氏一家另在南园有住宅,此园平常闭门不纳游人。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946年),何病故,园由妻王季珊继承。190年王暴卒,其子女何怡贞、何泽明等将园献交国家。 195年左右曾

37、驻军。958年部队撤离,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占用大部,曾拟毁园办厂。同年,国家文物局、同济高校陈从周与市园林管理处同来调查,力主修复。4月,归园林管理处接管,迁出医院与8户居民,拨款4万元抢修。10月动工重修月到风来亭,新建梯云室及该处庭院,以墙分隔西部内院,增辟涵碧泉、冷泉亭等,配置家具陈设。东邻圆通寺法乳堂也归该园运用。 59年9月开放巡游。“XX”初,园被易名友情公园并一度关闭,家具陈设、匾额对联遭遇破坏,1974年稍经修理后重又开放并复旧名。1981年将法乳堂及庭院扩建为“云窟”。网师园导游词5 网师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宋淳熙初

38、年(公元117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清乾隆年间(公元165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网师园位于苏州葑门旁边的带城桥南阔家头巷1号,后门面对苏州古城东南之十全街,至今几易其主,围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绽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97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令人流连忘返。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

39、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内花园占地亩,水池7平方米。总面积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改变,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致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全园清爽有韵味,网师园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

40、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网师园导游词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巡游的就是世界著名的网师园。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着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林一书中指出:“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风光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10万贯(贯为100枚铜币)。8年后的今日,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如牛,开价1亿美元购买此园,

41、见园方无意商榷,连声说“这是你们的国宝!无价之宝!”由此可见,网师园的殿春簃作为第一件出口海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蓝本绝不是偶然的。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要说:“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乃憾事也”。 挚友,或许你的心早已飞进了网师团,且慢,请跟我走进苏州古城东南带城桥路,拐弯进人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脚踩石子路,往东行。这样曲曲折折5分钟走到小巷深处,才见到网师园。这长长的.羊肠小巷,如同抒情诗中的一串含蕴丰富的省略号,它表示富者我不攀,贵者我不顾,它显示了主子卑视利禄,清高雅逸的情操。 那么,主子是谁?为何取名网师园呢?南宋淳熙年间(11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

42、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子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78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闻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慧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当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

43、”给花园命名,从今,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事实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11号,座北朝南,前有照壁,壁间设栓马环成行,左右各植盘槐一株,设有东西巷门,东侧还设便门,大门为两扇对开,下面是二尺五寸高闸板,均为黑色油漆,大门两旁置抱鼓石,上面是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装阀阅。阀阅,俗称门档,又称门簪,是封建社会中门第名贵的标记,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的左右柱,常用来榜贴功状,在左称阀,在右称阅。唐宋以后,官宦人家就在大门外特做两柱,称为乌头阀阅,这种装饰,表现了园主地位的显

44、赫。网师园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入门厅,首先要经过可装可拔的门槛,遥想8_年前这门槛有多劳碌-贵宾来了,仆人们忙劳碌碌地拔下门槛,贵宾走了,又忙劳碌碌地装上。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进门后厅内左右安放着两条长长的赖凳,也有用长椅的,这种作对称式陈放两旁的凳,一进门就给人一种整齐端庄的视觉效果。轿厅旧时是来宾主子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着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和竹子做成的,轿子上有许

45、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华蜜欢乐。轿厅正面设隔扇门,棕色油漆,厅后顶部有砖砌家堂,供奉祖先牌位,砖雕已有7_年历史。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大厅又称积善堂,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无声语言告知人们,主子不愧是书香门第,不仅家藏万卷书,而且两旁挂张辛稼的对联“紫苒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雪”。大厅面阔五间,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来宾的主要场所。若三代同堂,正中位置为祖父、祖母,东边为父母,两边为儿女;若来客,依据东为贵的习惯,客人坐东边,主子坐西边。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在

46、自然几上陈设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子的文化素养和情趣。你看该正厅是方梁弯椽,梁上雕有花卉装饰图案。前廊为鹅颈长椽,廊下一排8扇落地长窗。厅堂正面设一排18扇白漆门,这白色屏板不仅与墙面色调统一,增加了室内的明度,对大厅陈设的家具和物品也能起到衬托作用,而大厅前面两根立柱的白底隶书联牌更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总之整个大厅平面广袤,立面高大,整体形象宏伟庄重。该大厅的陈设在手法上仍保持了左右完全对称的格局,突出大厅中心正面的自然几、供桌和方桌、太师椅,正面居中的匾额、堂对、楹联也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空间悬挂宫灯、壁画,系挂云石镶嵌条屏,形体方正,工艺探究的红木仿明家具,使大

47、厅的氛围更加安详、静穆、庄重。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玉兰,早春便开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着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厅南的对景是一座雕镂精致、巧夺天工的砖刻门楼,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历史人物活灵活现,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长,扩散不断,人们寄予它茂密、许久的祥瑞寓意。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是水草

48、,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你看,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爱可亲;八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郭子仪活了八十四岁,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是朝中命官,可谓大贤大德,所以这幅郭子仪上寿砖刻表示“福寿双全”之意。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你看,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是描写周文王访姜子牙的场景。文王以大德着称,姜子牙以大贤着名,所以文王访贤比方德贤齐备。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

49、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墙为粉本,叠放了一座造型奇妙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主子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游人又把这山看为云岗余脉,给人以美的联想。五峰书屋室内宽敞光明,南面仅设矮墙,上半部分为大窗,一是增加室内采光,二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峰石。庭前假山旁有一株高大的玉兰树,春来花满庭,特殊宝贵的是,花坛中还有一株山茶绝品名叫“十三太保”。这棵山茶盛开时,同时绽放3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有红、粉、白等,这在苏州园林中是一绝。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它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这一偏大有讲究,它把彩霞池北

50、的建筑和东部住宅区过渡性地连接起来。五峰书屋为两层楼宇,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杆,两处门户都很小,一是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二是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杆的整体封闭性,不使这两处景点产生“漏气”。五峰书屋西边紧挨着的便是三开间的楼堂,取名集虚斋,这里是园主修心养性读书的场所。集虚极富道家思想色调,“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清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也就是说必需心志统一,解除杂念,对外界的事不用耳听,而专心听,甚至用“气”听,庄子用此宣扬他虚无、顺物的处世哲学。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表现其憧憬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集虚

51、斋室内陈设雅致,以竹为题的书画满楹,与竹外一枝杆相呼应,站在天井中间,用月洞门套住竹外一枝杆,可出现一幅外圆内方的云岗立体画,集虚斋其上有楼,登楼远眺,园中景色历历在目。难怪,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从1992年4月日至1994年月21日的近1次谈判都在网师园集虚斋小姐楼上进行。李光耀携夫人来过两次。一位作家写道:网师园对谈判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巨大或是微妙,无人得知。当时的市长在谈判的间隙说过:“网师园为工业园区谈判顺当进行作出了贡献。”从集虚斋朝南看,彩霞池明朗,竹外一枝杆略暗;小天井明朗,集虚斋本身略暗,这种忽明忽暗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加了园景的层次感。 走出集虚斋,穿过小天井,便来到了临水而筑

52、的竹外一枝轩和半亭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在此读书,白天可见飘渺云彩,夜间则是秀美的月亮。竹外一枝轩额取自宋代苏轼“红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一枝”指梅花,“暗”指枝叶茂密。这座小轩原是封闭式的斜轩,10年何亚农买此园后,对庭园进行整修,才改为敞轩,宽三间,玲珑剔透,外似船厅。竹外一枝轩与南岸小山丛桂轩遥相呼应,一临水,一离岸,也成一条主轴线,从彩霞池南岸望来,轩像灵巧的船舫,与高大的二层楼集虚斋,一前一后,造成参差错落,富有改变。西面墙上有一空窗,构成大框景,窗下垂丝海棠婆娑起舞,稍远处石板曲桥,一波三折,白皮古松探身飞亭游廊,你若不留意,还误以为一幅山

53、水画。这种有空窗(又称月洞)的墙面,使内外景物既有分割,又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轩前斜出水上的那株黑松,犹如黄山迎客松,倒映池中,若隐若现,生动而有气魄,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竹外一枝轩和处于西南对角线上的濯缨水阁也组成了一组对景,濯缨水阁架空水上;竹外一枝轩面临水边,前者为虚,后者为实。濯缨水阁三面墙体,一面木栏,为实;竹外一枝轩空间开敞,不设门户,为虚。两者虚实对比,相互转换,美不胜收。另外,因五峰书屋和集虚斋等楼房体量较大,玲珑剔透的竹外一枝轩和射鸭廊与楼房形成一组凹凸参差、错落有致的组群,这一轩一廊不但造型简洁明快,大小凹凸亲切宜人,而且构成中景增加了景物的层次,使人感到楼房后退了,

54、并增加彩霞池的开阔感。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项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改变出来的坐椅,呈现出姿态美丽的曲线,形无定制的造型和具有流淌美、动态美、伸展自如的线条,都给人一种逍遥自在、自由自在的心理美感。 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南临空亭,东倚山墙,西凌绿波。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意。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游戏之事,盛行上千年。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这条短短5米多的小廊,北接竹外一枝轩,南连空亭,与曲折长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内部看,亭、廊、轩如一整体,从外面看,亭则亭,廊则廊,轩则轩,各具特色,极为分明,这是园林建筑中参差曲折,错

55、落疏密的多变艺术效果。射鸭廊对着月到风来亭是一条东西向的副轴线,轴线两边的布局,是极胜利的不对称均衡构图。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观赏春景之处。从竹外一枝轩右拐,步行数步便来到了看松读画轩。此轩面宽四间,三面雕花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持,故采光特佳。此轩建筑利用了良好的朝向,多留空地,留出了更多的欣赏活动空间,因此轩体量较重,故与彩霞池隔以庭院,树木、花台,既增加园景层次和深度,又不使轩逼压水面。此轩与濯缨水阁遥遥相对,一离岸,一临水;一灵巧,一厚重,是一条轴线上的对景,冬季在此赏雪,最为合适。看松读画轩在网师园众多亭榭轩阁中有其独特品位和意趣。其特征是雅古,先说雅,你看

56、,看松读画轩内的家具一律为明式风格,红木制成,造型简洁大方,色泽素雅。正中为一圆桌,东西各两把椅子,椅子间放桌几,桌椅几凳造型大方、流畅,落地罩,窗格裙板上刻摆十景花蓝图案,半窗夹堂板刻三国志人物。因此,你一踏进轩来,便有一种古雅安静的韵味。再看该轩和庭柱有一幅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到处寻寻找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联顺读、反读都合韵律,字通意顺,自然流利,文字用十四对叠字组成,声声悦耳,极富音乐感。上联意思是风吹落叶,雨打芭蕉,春暖冬寒之际皆有无限之景,可让人去寻幽觅芳;下联意思是,在此尽可男欢女爱,卿卿我我。全联描绘出了看松读画轩前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更好玩的是此联语

57、所用叠字,是从人们熟识的诗文中出来的,很简单让人想起这些诗文与有关的韵事,如“寻寻找觅”出自李清照声声慢词,“莺莺燕燕”出自杜牧为人题赠,“卿卿”是晋王戎妻对王戎的爱称,“暮暮朝朝”出自宋玉的高唐赋。再说说看松读画轩的“古”字。你看轩前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它干枝横斜,好象一位迟暮美人,正临水照鬟。二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国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它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似飞龙在空中翱翔。松柏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园中的亭榭轩阁,毁而复原,已非旧物,惟有古树,不能仿建,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当我们摩挲着这棵阅尽同师园苍

58、桑变迁的苍老古柏,怎能不油然产生思古之幽情呢?轩东边天井内,还有一棵上百年树龄的木瓜树,树身虽有枯朽之感,但每年春天,仍绽出新绿。深秋时,枝上结出颗颗木瓜形如葫芦,不过要说真正的古木还得算轩内的硅化木了。轩内圆桌之北为一高几,几上是一灵壁石,形态靖瘦,若以金属物叩之,有回声,灵壁石两旁的几案上有两段高约二尺,直径一尺多的灰色柱形圆石,形态酷似树干,细致视察,可见一圈圈的年轮,一个个结节,一条条纤维纵纹。用手一摸。质地坚硬,与顽石没有区分,这就是典型的硅化木。这是一种一亿五千万年以前,陆地上广泛分布的常绿乔木的化石,这种历经亿万年的硅化木化石,成为时代永久的象征,所以封建统治者把它看作政权万世稳

59、固的象征,人民群众把它视为坚贞不屈精神的化身。据本草纲目记载:硅化木石还是一种医治男女相思病的灵丹妙药,我想,这是外形与内质的综合了,人们给予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形体本身的特征,从而产生的无穷的内在魅力。看松读画轩南太湖石花台内,植古柏、黑松、白皮松、罗汉松、海棠、牡丹、桂花等,因此,坐轩内可四季尽情品赏静观的妙处,春赏牡丹,夏听蝉赏水,秋闻桂香,冬赏雪。一年四季皆是画,尤其是冬天,松竹之青碧衬于一片粉妆玉砌的雪景,真可谓画意满园了,这便是轩名中读画二字所指。 从主园曲桥朝西走,有一小门,上有砖额“潭西渔隐”。“潭西”即地西,“渔隐”是史 正志万卷堂的旧号。穿过小门顿觉别有洞天,此处是一处书房

60、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外,名殿春簃又称内园。“殿春”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意。“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软、雅谈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园中有精雅书房两间,为旧时书斋。小院曾是芍药圃,清嘉定年间,网师园以种植芍药著名于世。现在芍药圃中植芍药八株,都是珍贵品种,芍药花其形多变,其色明丽,诗经中作为男女赠别之花。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泉名取自宋朝朱熹诗“一水方涵碧”之意。据考证,此地旧有根树井,在古柏根下后来古柏枯死。井也被埋没,198年整修时,挖出一块湖石,上镌“涵碧泉”三字,深挖其下,果真冒泉,殿春簃一院无水,有了

61、这眼清泉和全园水脉贯穿,真是绝处逢生,再次呼应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此亭建于1958年,此亭倚墙而筑,体量小,与小院格局很相像,其飞檐翘角特别灵巧,将人的视线引向上空,扩大了空间,丰富了景观。亭中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因颜色乌灰,像展翅欲飞的苍鹰,俗称“鹰石”,相传此石原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遗物。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间,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正门四扇落地长窗,左右设半窗,北墙用红木精致镶边而成的长方形窗景,奇峰湖石与傲雪腊梅、青翠青竹、阔叶芭蕉、天竹红果相掩映,那静中有动的图案,仿佛

62、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人在室内似在室外,富有诗情画意。宋苏轼与潜僧绿筠轩诗云;“可使食无肉,不行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所以竹成为隐者名士的代名词。居必有竹,竹子四季常青,因为竹叶的取向各异,能把声波的反射相互抵消,因此竹子有肯定的隔音保静功能,竹可使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气,竹子潇酒挺立,宁折不弯,虚心有节,与士大夫文人追求的高尚品德相契合。梅花玉洁冰清,象征着纯净、坚韧和气节,给人以立志奋勉的激励,梅花为报春花,梅花之香,浓而不艳,冷而不淡,清幽宜人,这正是中国文人不同于西方人重色不重香的独特艺术心态。 殿春簃室内陈设的家具,大多为

63、明式。明式家具具有简、线、精、雅的风格特征。简,就是造型简练,轮廓伸展;线,就是线条流畅,挺立取胜;精,就是做工精细,结构合理稳固;雅,就是整体和谐,气韵雅清。殿春簃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为了少占庭院活动面积,又与墙身结合。得到墙面衬托,采纳周边假山布局,取得余脉连绵的情趣,东墙的峰洞假山沿边围成凹凸多变的弧形花台,南面曲折的花台处庭院主轴线上,穿插几快有欣赏价值的峰石与白皮松,青枫相互衬托,并与殿春簃对景欣赏。花台两侧设磴道而上,为近观林可自由闲逛,花台西南为幽泉,不落俗套,并增加无限联想。自冷泉亭沿西墙至西北角假山中间的较低峰石,种桂花、青枫,富有花木假山小品欣赏意趣。殿春簃主体建筑将小

64、院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非常精致。本着主园利用水池为中心的原则,在内园余地全部铺砌与四周山石花木色泽和谐一样的花街铺地,平洁的整片花街铺地与中部主园的浩深淼水成水陆对比,一是以水点石,二是以石点水,使网师园到处有水可依,特殊是用河卵石组成的鱼网图案使人与渔夫联想与该园“渔隐”主题合拍。 9年,国画大师张善子、张大千寓居殿春簃,张善子养乳虎作临本,名虎儿。惋惜后来虎儿病死,葬于园中,张善子于1940年死于重庆。张大千未去世前,曾亲题先仲兄

65、所豢虎儿之墓寄来内地。现在网师园勒碑留念。198年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友好人士来苏州参观,他们对网师园的殿春簃称赞不已,确定仿照殿春簃建立一座古典庭院。由于是按明代建筑艺术特色设计建成,因此定名为明轩。明轩于1979年1月下旬动工,18年4月竣工。明轩全长30米,宽13.米,四周是7米高的封闭山墙。明轩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国门的先河。 走出潭西渔隐右拐,便来到了月到风来亭,此亭六角攒尖型,三面临水。底部以黄石堆砌了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两米,石墩之间临空,好象深潭,亭内设鹅顶靠,供人休息,内为朱色裙板,外贴水磨砖细。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内悬挂“月到风来亭”篆体匾额,取自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月到风来亭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透迤,向南北两翼伸绽开,仿佛亭子张开两臂迎接游人。月到风来亭中一面大镜,将明波若镜的水面,天光山色以及对景射鸭廊、空亭等秀美景色映入镜中,大有人在画中之感。在亭中凭栏静观,池南濯缨水阁与池北看松读画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