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材料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7318513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陶瓷膜材料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陶瓷膜材料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陶瓷膜材料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陶瓷膜材料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膜材料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陶瓷膜材料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一、 机陶瓷膜行业发展趋势陶瓷膜也被称为无机陶瓷膜,是以氧化铝(Al2O3)、氧化锆(ZrO2)和氧化钛(TiO2)等粉体为原材料,采用特殊工艺制备而形成的非对称膜。陶瓷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耐碱性、机械强度大、耐高温、分离率高等优良特征,在食品工业、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石油化工、冶金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陶瓷膜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在发展初期无法与国外产品竞争,但经过多年发展,国产陶瓷膜企业凭借价格竞争力、产品适用性及全过程服务等优势开始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与其他膜产品相比,陶瓷膜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陶瓷膜凭借着良好的产品性能受到下游用户的欢迎,

2、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陶瓷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因为产品的机械强度高以及耐高温耐酸碱的特性免去膜组件的高频率更换;另一方面,陶瓷膜的膜通量比普通有机膜高近五倍,具备很高的处理效率。二、 中国膜材料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汉代时期,人们发明了用铅作助溶剂的低温铅釉。到了唐宋时代,中国人的彩釉工艺达到了顶峰。釉涂层不仅是漂亮的装饰层,而且增加了陶瓷器的机械强度,还使其不易污染,便于清洗。我国现代化膜材料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集中在有机分离膜材料的研究上。1958年,中国化学研究所研发出我国第一张现代化膜材料聚乙烯醇离子交换膜。20世纪初,中国海洋大学闵学颐教授

3、和中科院化学所朱秀昌先生带领的研究小组开始探索研究反渗透膜,经1967年全国海水淡化会战,首次制备出我国的反渗透(RO)膜醋酸纤维素膜,为我国现代化膜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国膜材料技术进入了早期发展阶段,膜材料与膜材料相关产业得到初步发展,如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和微滤等。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步入繁荣期,新的膜材料不断涌现,新的应用领域持续拓展。膜法水处理技术被投入使用,如海水淡化、纯水生产、液体提纯和浓缩等。同时,气体分离膜也得到较快发展,富氧和N2/H2分离膜工艺进入工程化阶段。渗透汽化、膜蒸馏、无机膜和膜反应器也进入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膜材料

4、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膜材料与膜工程展开了大量研究。其中,无机膜的开发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被成功应用于传统化工产业及生物工程等各个行业。近年来,我国膜材料市场发展迅速,膜材料在电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饮料和环保等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甚至日常生活如保鲜膜、购物袋、纯净水、工业生产、生物医药处处都有膜材料的踪影。目前中国已有一批膜技术应用开发的技术力量和专业化公司,如中国蓝星集团环境工程公司、深圳金达莱公司、北京碧水源公司、厦门威士邦公司等。三、 陶瓷膜行业应用领域现阶段我国对于以陶瓷膜为核心的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在对传统过滤分离技术的替代以及对过滤分离相关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且该技术尤其适

5、用于过程工业及特种水处理等苛刻环境或复杂条件下的膜分离应用。陶瓷膜材料具有亲水憎油特性,有利于防止有机类物质的污染;陶瓷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清洗剂进行清洗再生;陶瓷膜材料的机械强度高,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和清洗;陶瓷膜过滤出水的水质稳定,可完全满足油田回注用水的水质要求。以陶瓷膜为核心的膜分离技术在过程分离领域中较为成熟的应用行业主要包括生物与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其中生物与医药、化工行业的应用规模相对较大。四、 膜材料医疗行业产业链分析据中国市场调查网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膜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及市场投资监测报告医疗行业膜材料按照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功能

6、性膜材料和选择性膜材料两大类,其中功能性膜材料主要应用在医用包装领域,选择性膜材料应用在医疗器械领域。医疗行业膜材料上游为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高分子树脂、切片供应商,下游为医药包装企业和人工肾、人工肺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一)选择性膜材料具有选择渗透的分离膜,在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相对与水处理膜材料,尽管医用膜材料的规模比较小,但是附加值高,涉及到制药、细胞分离、人工脏器等医疗行业的众多方面。现代医学领域已临床应用的物质分离膜,主要有人工脏器用的血液透析膜、血液过滤膜,血浆交换用的血浆分离膜和人工肺用膜等。医用膜材料常分为人工肾用和人工肺用两类。人工肾用膜材料主要有铜氨法再生纤

7、维素、皂化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碳酸脂、聚砜,以及聚乙烯、聚丙烯等。人工肺用膜材料主要是硅橡胶,其氧气、二氧化碳透过性好,但其断裂强度低。用白炭黑、聚乙烯,聚酰胺、玻璃纤维增强的硅橡胶膜,其机械强度和透过性均有提高。(二)功能性膜材料医药包装是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医药包装占药品价值的30%,而在我国只有10%。在医药包装产品之中,医用塑料包装薄膜是重要组成部分,其用途十分广泛,不仅可用于片剂、粉剂、颗粒状药品包装,也可用于膏状、液体以及药品纸盒包装的内衬以及医疗器械等的包装。而高阻隔膜包装属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尤其在输液包装

8、领域,因其不使用粘合剂,由多层聚烯烃材料同时熔融交联共挤出,既消除了粘合剂带来的不稳定性,同时又提升了膜材的性能,使其更安全、有效。五、 陶瓷膜行业竞争格局国内陶瓷膜行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且陶瓷膜行业在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方面具有较高壁垒,国内仅有极少数具备较高综合实力的企业能够建立完整的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业务体系。现阶段,国内陶瓷膜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为陶瓷膜企业与传统过滤分离工艺企业之间的技术替代竞争、国内企业面对国外先进企业的进口替代竞争,以及以有机膜为核心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企业竞争。以陶瓷膜为核心的膜分离技术目前主要作为高效分离工艺在过程工业以及特种水处理领域中的过滤分离、浓缩提纯、净化除

9、杂等工艺环节用于替代传统过滤分离技术。而在以上领域中,传统过滤分离工艺经过多年应用,工艺技术已较成熟,设备通用性较强,市场也相对较为成熟。膜分离技术企业与传统过滤分离工艺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的替代竞争,即在具体应用环境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性的竞争。与传统过滤分离工艺相比,膜分离技术工艺因设备技术含量高、专用性强、通常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等因素,初始投资可能相对较高。但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和分离精度高、能耗低、产品质量高等优势,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苛刻环境和复杂工艺条件,因而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通常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性。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市场认知度的提高,膜分离技术对传统过滤分离

10、技术的替代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一)陶瓷膜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国内目前从事陶瓷膜业务的规模化企业仍较少,多数企业的业务范围仅限于采购陶瓷膜材料及组件进行成套设备加工和工程安装,仅有极少数企业具备自主研发、设计、生产陶瓷膜材料、膜组件与成套设备并以此为基础向客户提供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业务体系。现阶段国内陶瓷膜行业内的竞争主要是国内企业面对国外先进企业的进口替代竞争。国外陶瓷膜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我国陶瓷膜行业发展初期,国外先进企业凭借其技术和产品优势,在我国陶瓷膜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随着国内陶瓷膜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外先进企业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国内领先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之

11、间的技术、产品差距被迅速拉近,并且凭借价格竞争力、产品适用性及全过程服务等优势已在国内陶瓷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外先进企业的积极投入,带动了国内陶瓷膜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规模的扩大,但也将加剧国内陶瓷膜行业的市场竞争,对国内企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压力。(二)陶瓷膜行业与以有机膜为核心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企业竞争根据膜材质的不同,膜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其中有机膜是以有机聚合物加工而成,开发应用较早,且孔径更细、过滤精度更高,成本相对较低。相比较而言,陶瓷膜具有耐高温的优势,并且对酸、碱和有机溶剂的承受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物理结构稳定性、耐久性好。随着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对膜的使用条件提出了越来越

12、高的要求,陶瓷膜克服了有机膜在耐高温、耐酸碱、耐有机溶剂、机械强度等方面的不足,尤其适用于过程工业及特种水处理等苛刻环境或复杂条件下的膜分离应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综上,陶瓷膜和有机膜拥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但总体而言,陶瓷膜机械强度高,也更加能够适应高温、强酸碱、有机溶剂含量高等苛刻环境或复杂条件下的流体过滤与物质分离。但随着有机膜生产厂家不断提升有机膜的技术工艺,提高有机膜的各项技术指标,未来企业仍面临着以有机膜为核心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企业的竞争压力。六、 全球膜材料行业发展趋势(一)技术方面膜材料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推广应用领域包括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处理微污染水,保证饮水安全;实现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资源化;进军新能源电池隔膜挑战性领域;提升医疗用膜和医用检测膜水准;加强重大技术设备的核心膜开发。与此相适应,未来各国将开发适用于重点应用领域的高性能膜的规模化制造技术,实现膜组器的优化和革新,建设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处理工程。(二)产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