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风筝》教学设计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729359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风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风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风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风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人教版《风筝》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人教版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是鲁迅先生回顾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惨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惨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上册人教版?风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词义。2明白的主旨。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2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办法。3借鉴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办法。情感目标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

2、、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办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教学难点1理解含蓄深沉的立意。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教学办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可先让学生把不太懂的地方画出来,然后质疑问难,合作讨论。采用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研究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阅读。对少数需要联系特定写作背景来理解的疑难语句,教师宜作必要的引导、讲解。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文字资料课时安顿2课时教

3、学设计思路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在圈点勾画中找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第二课时继续研讨第三、四组问题;在研究一个个部分性问题的根底上,对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和深层探讨;情境写作训练,选择文中精美的句子进行仿写训练,积累语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在温馨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设计(二)家庭中充盈着浓浓的亲情,但有时也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冲突矛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的和时代的内容,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风筝的世界来研究一番其中的是非曲直。设计(三)同学

4、们,你们玩过风筝吗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地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让我们去看个究竟吧。设计(四)多媒体显示:你放飞一个你我放飞一个我蓝天真小呀你看我们快活的姓名正在悄悄靠近它们在说悄悄话呢不信你把耳朵贴在线上听听教师要求学生猜读诗题,学生明确:?放风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这首散文诗。二、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

5、次用笔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加入?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局部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奉献。1936年l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

6、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波折幽晦的象征叙述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叙述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一觉等;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如?影的辞别?死火等;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如?希望?死后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三、朗读课文,读准宇音,读出感情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及词义。教师提示学生积累下列词语。(多媒体显示)(1)给以下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丫杈 可鄙 虐东 笑柄 瑟缩 点缀 宽恕 苦心孤诣 嫌恶 什物(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词语。ju

7、bi( ) dng yng( ) qio cu( ) jng hung( ) hung rn d w( )(3)按要求写成语(或俗语)。叙述愉快心情的:_ 带“苦字的成语,如_(4)解释以下词语,并用这三个词语造句(或写一段话)。尘封肃杀傲然3学生带情感朗读课文。四、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学生读课文,就“这篇散文回顾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这两个问题小组内部交流。五、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对课文作圈点评注的学习办法,学生精读课文,质疑问难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圈点勾画。资料内容如下:对课文作圈点勾画评注的学习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疏通性的圈点勾画,目标是读通课文;二是思考性的圈点评注,目

8、的在于提出质疑,引发思索;三是评论性的圈点评注,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启思自己的见解。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并参照平时通用的读书符号形成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作为圈点勾画的符号,应简洁醒目,意义明确,使用时不应随意变动,以便于对文章的重读与复习。下面的符号系统是不少人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仅供参考。(1)表示描写得精彩或论述得好;(2)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3)表示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4)打算摘录的内容;(5)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6)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7)表示有疑惑需作认真思考之处;(8)表示否认;(9)!表示精辟、赞赏;(10)表示应注意的地方;(11)表示应熟记、背

9、诵的地方;(12) 表示要查考、注解的地方;(13)表示需疏通的生字和生词。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临时设置一些符号。2指导学生对课文圈点勾画,把阅读中的感受、体会或疑问标记出来。3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聚集问题。教师将所有问题归类,按照由浅人深的层次归类,或按部分到总体的方式归类,或按照问题所在的段落分组。4按照问题所在的段落分组,可把问题分为4组,l2段的疑问为一组,34段的疑问为一组,58段的疑问为一组,912段的疑问为一组。5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研究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抽两组向全班汇报,有不同意见,全体同学讨论解决,教师加以评述。六、内容研讨第一组问题。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

10、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痛明确:根据高低文,就可以理解。故土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土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痛,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痛,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土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土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

11、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土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第二组问题。1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相关的句子有:(1)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忽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快乐得跳跃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跃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

12、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2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明确:描述略。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慧伶俐,动手能力强。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懊悔与自我谴责之意。七、学生齐读前四段八、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继续研讨第三、四组问题

13、第三组问题。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明确:联系“惩办一词,就比拟分明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惨重起来,受到惩办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明确: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3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明确: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跃、健康、聪慧,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净

14、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开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明确:“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长进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长进。现在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

15、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构想的补过的办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惨重。第四组问题。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惨重明确: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慨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痛惨重。2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惨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惨重下去,这是

16、怎样的悲痛啊。而这种悲痛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痛,想摆脱而不得。“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痛。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懊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痛的,使人不寒而栗。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在自由研讨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对文章作综合评价和深层探究1提问: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学生思考,答复。明确: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长进的玩

17、艺,甚至十分粗犷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长进,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谈谈对主旨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的主旨含蓄而深邃。选取的是一件在小兄弟的心里早已忘却的儿时琐事,但在“我醒悟到这件事是对小兄弟心灵、精神的残酷虐杀后,强烈的愧疚之情体现的不仅是兄弟间真挚的亲情,还包含着“我善于反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另

18、外文章首尾两次描写的肃杀的冬景,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象征。空中浮动的风筝既是故土春日的象征,更是美好,的理想的象征。一篇短小的散文诗,作者将深厚的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精神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成功地加以结合,体现了含蓄而深沉的立意美。三、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学习揣摩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在比照冲突中表现亲情(或友情)。依据提供的情景,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话。我是向来不爱_,_。然而他最喜欢_,_。教师应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即可。四、课堂小结?风筝用充斥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请向学们再次走进?风筝的世界里(教师播放?风筝朗读磁带,配以山东潍坊风筝节的相关画面)五、布置作业阅读课本P116周粲?满天的风筝,试与课文比拟,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提示:鲁迅的?风筝与周粲的?满天的风筝,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痛,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惨重,想求补过而又不得,心情异常惨重。?漫天的风筝抒发的是小时候跟二哥一起放风筝的高兴,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又满足又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