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9724772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析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试析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试析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试析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1Abstract.1绪论2一、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内涵3(一)忠贞爱情的代表3(二)灵魂与死亡的象征.4(三)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的精神.6(四)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生的苦闷的哀叹8二、唐人蝴蝶意象的审美趣向成因.9(一)前代文人对唐代诗人的蝴蝶意象的濡染.9(二)传统审美文化心理对唐人的影响10结语11参考文献11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I摘要在中国诗文中,蝴蝶这一文学意象自庄周提出的“蝴蝶梦之后,便广泛的运 用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特别是在唐代,凭着唐代诗人对蝴蝶文化的汲取与继 承并延伸扩展,使忠贞爱情的代表,灵魂与死亡的象征,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生的苦闷等成为蝴蝶意象的基

2、本内核,本文将通过前代文 人对蝴蝶意象内涵的濡染和传统审美文化心理对唐人的影响来分析唐人对蝴蝶 意象的审美趣向成因。关键词:唐诗;蝴蝶;意象;审美情趣AbstractIn China prose, after the butterfly as special image from a butterfly dream,widely used in the poets poetry. Especially in Tang Dynasty, with the poets of the Tang Dynasty butterfly culture and inherit and extended, o

3、n behalf of the faithful love, the soul and the symbol of death, desire and pursuit of freedom, sad and life ephemeral world, become the basic kernel butterfly image, investigate its reason, the former literati to butterfly image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ality to the unders

4、tanding of Chinese aesthetic interest.Keywords : Tang Poetry; Butterfly; Image; Aesthetic taste绪论意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意象”对心的强调和关 照,使我国古代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从而刺激了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和 理论的发展。蝴蝶一直为中国艺术长河中绵延不绝的一个唯美意象。蝴蝶与中 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蝴蝶意象在外国作品中则很少见到,自 庄子提出的“梦蝶”后,经过发展与演变使蝴蝶意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色。国内的研究大多偏向蝴蝶意象的情感蕴含和蝴蝶意象的产生,也

5、就是从蝴 蝶的形体与生命形式来解释蝴蝶意象的产生与情感蕴含。例如蒋向艳的蝴蝶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两个文化涵义,而庄子最初的蝴蝶意象至今还是学者的重 点研究对象,例如刘文英的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仅次于庄子的便是李商隐以 “爱情”为主的蝴蝶意象的研究以及唐代与近代诗人作品中蝴蝶意象的研究。例如 吴晶的论蝴蝶意象在李商隐诗中的多重涵义和张新的新诗中的蝴蝶意象, 还有不可忽视的,就是从对蝴蝶意象的分析来折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历史文 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思想。本论文主要对唐诗中出现的蝴蝶意象进行分类,整理出在唐代诗人对蝴蝶 赋予的主要意象,从而理解唐代盛行的蝴蝶意象对至今的影响与蝴蝶某些意象 的固化。在中国

6、文学史中,蝴蝶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而广受诗人们的喜爱。 在诗中蝴蝶超越了作为昆虫本身的含义,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诗意存在, 也就是成为了特定的象征符号。经文人长期的渲染和文化积淀,至唐朝,蝴蝶 意象成为特定的情感载体的运用达到了一个顶峰,承载着更丰富的情感和意蕴。意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古诗词中的一个范畴; 从艺术角度而言,古典诗词中的蕴含就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所谓的意象就有 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结合了形象和感情意蕴。蝴蝶一直为中国文学长河中 绵延不绝的一个唯美意象。蝴蝶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庄 子提出的“梦蝶”后,蝴蝶意象便在古诗文中隐匿

7、去了,这一隐就隐去了八百多年。 直到南宋的鲍照,才重新又关注到蝴蝶意象。而蝴蝶意象出现最多的是在唐代 时期,最具代表的诗人是李商隐,他在锦瑟一诗中直接化入庄周梦蝶的典 故,和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庄子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呼应。至此,蝴蝶的意象在中 国唐代诗文中得到了延伸和升华,也就是说,蝴蝶意象在唐代的诗人和诗文中 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展示。而在唐代诗人对蝴蝶意象的运用中,“爱情”、“灵魂”、 “自由”、“人生感叹”这些意象成为了常用的蝴蝶意象。经过发展与演变使蝴蝶意 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色。一、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内涵蝴蝶意象的运用最鼎盛时期是唐朝。在我粗略考略中,大唐诗人中涉及蝴 蝶或体现蝴蝶意象

8、的有479首代表性的诗作,蝴蝶意象多彩纷呈,从蝴蝶意象所 体现的内涵来看,唐诗中的蝴蝶意象有如下几类:(一)忠贞爱情的代表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人们对事物总追求着一种永恒与一份执着,也是对 沈鸿.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J.文学教育(上),2008:56.忠贞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而蝴蝶便成全了人们的这一向往。因为在人们的观念 中,蝶是美好的,能带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 双宿双飞直至死亡,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这种一生的坚持与不变是一种 执着,以致这一属性暗合的文人的心理,故生发成独特的意象固化下来,代表着 纯洁忠贞的爱情。李白现存的诗作中,涉及蝴蝶的共有五首,其中李白长干

9、行 二首其二(郎骑竹马来)一诗中“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 红颜老。”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妻子见到青苔、秋叶、蝴蝶而触景生情,忧 思不断,颜容憔悴,渴望丈夫早日归来;这里用蝴蝶的双宿双飞的特质来映射 出妻子渴望与丈夫如蝴蝶般双宿双飞的愿望,也反映出妻子为丈夫“坐等红颜老” 的忠贞爱情。还要指出擅长爱情诗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他很多流传千古的名作 中运用的蝴蝶意象大多与爱情有关,如:李商隐的蜂诗中“青陵粉蝶休离恨, 长定相逢二月中。”用“青陵粉蝶”喻妻子王氏,嘱咐其不必离恨重重,期望在二 月春暖花开之日,彼此重逢,以此诠释彼此间真挚的爱情。刘希夷的公子行 诗中“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

10、颜红粉妆。花际徘徊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 诗人把蝴蝶和鸳鸯引入诗中,用昆虫与水鸟的结合来比喻公子和艺伎的相爱, 双方互相对爱情的盟誓,愿像蝴蝶般双宿双飞,像千年古树般永不变心,这誓 言是坚贞的。自李商隐后,蝴蝶成为爱情的专用意象的代表更为确定了。(二)灵魂与死亡的象征在许多作品中的人死后变化成为蝴蝶,蝴蝶之所以可以象征死亡,一个原 因是蝴蝶轻盈又会飞翔,非常符合人们心目中灵魂的特点,蝴蝶是灵魂的象征,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26.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539.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82.是中国普遍

11、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蝴蝶意象在中国古文中最早出现于庄子.内 篇齐物论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 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里,蝴蝶成了梦幻的象征,充满了迷离奇幻、飘然 灵动的色彩,这是庄周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对死亡的领悟;在庄周心目电 活着 未必胜过死亡,死亡是一种对肉体和现实束缚的解脱,显然蝴蝶是最适合表达这 一意象的意思。由于庄子开创“蝴蝶梦”这一意象的典型性,使得后世诗人在作品 中常常借鉴。有受庄子影响的武元衡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中“空馀蝴蝶梦, 迢递故山归。”这里的“蝴蝶梦也借鉴了庄子

12、梦蝶的虚幻梦境,正如“人事等浮 游,朝暮不自由,打破世界蝴蝶梦价格休。”比喻虚幻之事、迷离之事。张祜 在题真娘墓(在虎丘西寺内)里有“佛地葬罗衣,孤魂此时归。舞为蝴蝶梦, 歌谢伯劳飞。翠发朝云在,青娥夜月微。伤心一花落,无复怨春辉。”借用了 庄子的经典“蝴蝶梦表达自己对生死的感慨,相对于庄子少了几分洒脱,更多的 是一种感伤与哀叹。白居易的秋蝶中“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朝生夕俱 死,气类各相从。傍晚的凉风吹散了美好的景象,瑟瑟秋风,不仅“吹”落了秋 花,也“吹”落了蝴蝶,这是一种伤感的画面,也是一种对生命的顿悟;潮生夕 俱死,气类各相从。不见千年鹤,多栖白丈松。”世间万物各有其主,也各适 其天

13、。秋蝶有秋蝶的归处,仙鹤有仙鹤的栖居。这是对死亡的顿悟。 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M.四川:巴蜀书社,1998:15.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316. 张兵.五百种明清小说博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5.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510.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431.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431.人死后,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或者其他的东西,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十分 普通的轮回观念,特别是当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观念就越来越深入人心。之所 以把蝴蝶与灵魂联系在一起,也与蝴

14、蝶的生理特征有关;蝴蝶属于完全变态昆 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次蜕变,每次蜕变都是一次重生和撕心裂 肺的疼痛。世人感叹蝴蝶展翅翩跹的美丽,实际上是从蝴蝶破茧而出、振翼飞 翔的大痛快、大超脱中找到抵御生死的信念,在痛苦生命边缘一旦进入再生的 循环,便可获得重生。或许蝴蝶由蛹成蝶,由蠕动到飞翔陨落的一生经历让古代 人感到好奇并怦然心动,由此认为翩跹的蝴蝶与人们所相信不死的灵魂转世投 胎后的永恒飘摇有极相似之处,从而形成形象互渗和物化。也可以代表着一种超 脱、唯美、而脆弱的性格。这种化蝶的文化意识在古代就十分流行,是一种轮 回观念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精神上

15、 的寄托,而这种寄托表达人们所崇尚灵魂不死的“永恒”。(三)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的精神蝴蝶栖息于花丛、草木之间,随风飞扬,闻香而至,饿即食、累即歇,自 由蹁跹,无拘无束,使人体味到回归大自然的逍遥自在。也可能是蝴蝶扇动羽 翅乘风而飞的轻柔姿态与悠然神态,使人觉得对蝴蝶的悠游自在是渴慕而不可 及的,人们会从这里得到某种联想,特别是当感情受到压制时,对蝴蝶无拘无 束的行为更加的向往。于是诗人托蝶抒怀,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如:杜甫的曲 江二首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此句写蝴蝶和蜻蜓在江头自 由游走的样子,从曲江二首可看出诗人不想因纷繁世事而错过眼前美景, 让自己在美景中忘却现实烦恼,自由自在

16、。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225. 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在描绘的一幅春色满园的美景,彩蝶绕着花 瓣流连忘返,它们随性的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花旁的小路上,还有清脆啼鸣 的黄莺,“自在”是黄莺的状态,也是是诗人的内心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景色还是 诗人都给人一种怡然自得、自由闲适的情境。钱起的衡门春夜写道:“不厌 晴林下,微风度葛巾。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丛筱轻新暑,孤花占晚春。 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其中诗人与清风、明月一样,无忧无虑得就如庄周 梦中之蝶,率性天真,无拘无束,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还有钱起的题崔逸人山亭有“药

17、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羡君花下洒,蝴蝶梦中飞。”一 条幽径上长满了红藓,映衬着窗外的满眼的翠绿,人生美事也不过美景配美酒, 不一会便化成了蝴蝶梦中飞舞,这般惬意也只有真正体悟到庄子梦中蝶的乐趣。 冯延巳的阮郎归“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暮春时节已近,青梅已 结子,子长得颗颗小豆,柳条细长得像画上眉,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 在花间飞舞,好一幅闹春图画,此诗写仲春景色,人物踏青的慵困心情,这何 尝不是一种雍容蕴籍而自由自在的姿态。蝴蝶的生存空间是美好的、自在的、赏心悦目的,蝴蝶给人的感觉是灵动 的、纯洁的,斑斓多情而又自由感性,呈示的是一种美好的生存状态。这些诗作 描绘的画面色彩艳丽,

18、动静结合,或是观蝶成趣,或是蜂蝶成群、结伴飞行,或 是蝶恋花、花引蝶,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的美好的景象,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自 由自在的氛围、美好的生存形态以及诗人对自由的美好理想的无限向往。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227.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237.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239.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898.(四)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生的苦闷的哀叹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上发现人们的常常在最为低谷、失意、痛苦时寻找发 泄口而创作出旷世之作。所以人生的苦闷、迷茫、失落、感伤自古以

19、来就是失 意文人咏叹的主题。在唐代古诗里,“蝴蝶”往往用于失意、感伤等情绪的代表, 正如蝴蝶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引起人们的恰惜和哀叹,从另一层面传达出诗人 独特的情思。如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的“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诗中布幔闲卷,舟中寂寥,蝴蝶翩跹,穿 空而过,这里的蝴蝶的运用突出了诗人年迈孤独的失落之感,就因蝶鸥往来自 如的景色,引发出困居舟中的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之情。李商隐的偶成转韵 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一诗中“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此以庄周自 喻,写怀才不遇的失意与感伤;和他的属疾中“秋蝶无端丽,寒花更不香” 悲叹蝴蝶绚丽人生的短暂,香消蝶

20、殒,“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又 增添了几分悲怜之情,借蝶惜花来影射出自己知音难觅,无人赏识、爱怜的苦 闷哀叹。王驾的雨晴诗中“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飞来过 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写骤雨方晴后,诗人来到春花残落的小园里,看着 蜂蝶纷纷离去而引发惜春的迷惘与惆怅和时光已逝的伤感。李贺恼公中“肠 攒非束竹,弦急是张弓。晚树迷新蝶,惨蜕忆断虹。”写出了傍晚树影与归来 的蝴蝶之间依依不舍的情状,花期短暂,蝶命微簿,以致发出“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的悲伤与哀叹。崔涂的春夕诗里有“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233. 中华

21、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541.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539.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690.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391.诗人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后,自己依旧孤眠异乡,这只 不过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乘风翩飞,超脱于世,但梦毕竟虚幻而短暂, 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家园依旧远在万里之外,这种空虚、 失望、惆怅又笼罩心头,思乡之情愈浓!蝴蝶因生理的特征迎合了诗人对生命 短暂与人生苦闷的情感需求,使得唐诗中“这一”蝴蝶意象常为出现。综上述,唐诗中

22、的蝴蝶意象具有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对真挚情感的永恒向 往;对灵魂与死亡轮回的态度;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对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 生的苦闷等。这些意象内涵在唐人的审美趣向中随着前代文人的渲染与时间的 堆积而渐渐固化下来,形成对这一意象的集体文化认识。二、唐人蝴蝶意象的审美趣向成因(一)前代文人对唐代诗人的蝴蝶意象的濡染“意象”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与秦国两汉时期,也是最早由王充在哲学范畴内讨 论;将“意象”这一概念引入文艺美学中的是魏晋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 一书中提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此盖驭问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 肯定了意象这一概念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也为后来的意象艺术创作上 开拓了

23、新领域与思考方式。而在中华文化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对“蝴蝶”这一意象的涉及如:列子、庄 子、古今注、报朴子、搜神记、列异传、荆楚岁时记、 南方草木状等。在中国诗文里,蝴蝶这个意象,不得不提的是庄周“蝴蝶梦” 开启了中国蝶文化之先河。其典故经常被唐诗人用于各种梦境之中,并得以延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679. 缪俊杰.文心雕龙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38.伸,借以传达独特而深邃的情思。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唐 诗中对“蝴蝶”意象的诠释与运用离不开对前代文人创作的典籍诗文的继承、加 工、再创造。南北朝文人作品中亦不乏蝴蝶的倩影,如晋代干宝的搜

24、神记 载有“韩凭化蝶”双飞的典故,此外,北魏温子昇有咏花蝶诗,南朝梁裴子野 有咏雪诗诗,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咏蝶诗诗,南朝梁王僧孺有春闺 怨诗,南朝梁刘勰有文心雕龙指瑕诗等。从庄子和魏晋、南北朝文人的 作品中,可以看出前代文人对唐代诗人的濡染。不同时代文人心理上的认同感, 某种程度上又固化了美的化身蝴蝶在唐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最后也有唐代对六朝诗歌的崇尚与肯定,萧统在文选中提出“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 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这一观点也加深了唐代诗人对蝴 蝶的喜爱。(二)传统审美文化心理对唐人的影响“蝴蝶梦”是中国人的一种梦境,一种与现实对立的梦境,他们只想把希望寄 托在另

25、一个世界,一种梦里的世界,一种幻想中的世界,也可以说是死后超脱 的世界,让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在另一个世界里寻求补偿。而这种意识便是中 国诗人习惯的一种表达方式。孔子有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用心去感受经营自己的内在世界,用曲折的表达方式抒发失落和愤懑之情,寻 找心里上的补偿,中国人在现实世界中遭到打击后,通常采用的一种做法。正 是这样的传统思想造就了蝴蝶这一意象的形成。自古中国传统审美方式:成双成对的适配,浑身上下每处都是均匀对称, 轻盈又会飞翔,以及蝴蝶选择与之相伴的物象是众多植物中最美丽的花,也因 蝶沾附着花的馨香与美丽的高洁,与花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引发 了

26、唐代诗人们相应的心理联想与情绪波动,加上在繁盛的唐朝人们喜欢富贵潇 10洒的风度,因为外交的扩展使得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尚行。使得蝴蝶的生活环 境与生理特征符合了唐代诗人的审美情趣。故而,优美淡雅的蝴蝶无形之中自 然成为了唐代诗人宠爱的对象,在唐诗中大放异彩,得到了世人一致认同。蝴 蝶寄托了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怀,与华夏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结语“中国的诗歌意象传统正极力表达出这样的一种生存的意愿,使得自然界中 的一花一草,一水一山都具有着文化的意义而浓缩为一个个历史的符号。”蝴蝶 意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赏蝶、恋蝶情怀是中国文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 现象,而非个别文人的偏好。蝴蝶文化是中国

27、文人渲染和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晶, 这在唐诗中得到了普遍的反映。唐诗人对蝴蝶意象内蕴的多角度、多层次开掘, 进一步丰富了蝴蝶意象的审美内涵加强了蝴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唐诗中的蝴蝶意象对宋元以及明清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影响到了 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人们思想认识的方方面面,例如现代歌曲吸取和继承 了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借助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是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可看出蝴蝶意象积淀成为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集体无意识。参考文献1 王启兴.校编全唐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2 吴晶.论蝴蝶意象在李商隐诗中的多重涵义J.文学评论,2007(5).3 张新.新诗中的蝴蝶意象J.复旦学报(

28、社会科学版),2001(6).4 池洁.唐人应试诗题与唐代诗歌审美取向J.广西社会科学,2003(5).5 梁一儒,宫承波.民族审美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6 王曼霏.怜我秋斋梦蝴蝶一一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J.科技信 息,2007(10).7 王佳宝.蝴蝶意象与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心理J.云南电大学报,2009(2).8 张嘉佳,孔繁萍.探析我国古代诗文里的蝴蝶意象与其中的中国传统思想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4).9 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0 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M.四川:巴蜀书社,1998 .11 刘文英.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J.文史哲,2003(5).12 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3 蒋向艳.蝴蝶在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两个文化涵义J.现代中文学刊,2001,(2).14 辛然.唐诗中的美丽与哀愁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