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PA66 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723864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改性PA66 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改性PA66 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改性PA66 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改性PA66 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性PA66 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改性PA66 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一、 改性塑料行业发展政策改性塑料作为新材料产品,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为改性塑料技术发展确立方向。改性塑料行业受到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改性塑料尤其是高性能的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将推动改性塑料行业发展持续向好。二、 行业发展前景(一)塑钢比的提高与其他材料相比,塑料得益于生产效率高、密度低等优势,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轻的重量,因此,改性塑料的一个重要使用方向是替代金属材料,塑钢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塑料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塑料工业年鉴(2019)的报告,我国塑料和钢铁应用比例约为30:70,而美国和德国的塑

2、钢比分别达到70:30和63:37,世界平均水平也有50:50。作为汽车、机电产品、家电等产品的制造大国,我国塑钢比明显偏低,未来提升空间大。(二)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随着改性技术的不断提高,改性塑料的阻燃、耐候、合金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宽。如硬质PVC替代木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家具等领域,国外研制出的新型高硬度复合材料已可回收利用,能代替铝合金。一些工程塑料的应用已不再限于航天,而是普及到民用领域,如电子产品、包装材料、汽车等领域。用改性工程塑料制成的人造器官、人工骨关节也已出现在医疗健康等场景。日益严格的节能环保要求更是刺激了改性塑料在汽车及交通行业中的大量使用。随着改性

3、塑料应用范围和应用量的增长,改性塑料市场需求及市场空间也将持续增长。(三)进口替代需求大改性塑料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大型国际化工企业如巴斯夫、陶氏、杜邦、SABIC等,在原料供应、营业规模、技术积累上优势明显,在高性能专用改性塑料的配方研发、加工制造、品牌质量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在高端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而相比之下,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大都是从国内家电和汽车行业发展起来之后才开始兴起,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综合竞争力与国际大型化工企业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高端改性塑料市场仍以进口为主,进口替代需求较大。随着近年来行业内规模内资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大型国际企业的技术差距逐

4、渐缩小,部分企业以研究开发功能化、高性能化产品为抓手,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替代价格高昂的外资产品的市场空间大。三、 改性塑料行业基本发展概况聚酰胺是工业界最早研制出的合成高分子材料。1939年美国杜邦研制成功聚酰胺并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到20世纪50年代聚酰胺突破了纯纤维用途,开始用于生产注塑制品,以取代金属,满足下游工业制品轻量化、降低成本的需求。1976年杜邦研制出超韧PA66,世界各大企业也纷纷开发出新型改性PA产品,到20世纪90年代,改性品种不断增加,形成了一个新的改性工程塑料产业。国内工程塑料起步较晚。1958年我国第一套聚氯乙烯树脂合成装置才在锦溪建成投产。19

5、72年后,我国相继建立了一批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原料生产基地,我国塑料工业才正式开始产业化发展。我国改性塑料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家电、汽车、办公设备、电动工具等产业不断向我国转移,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不断推进,市场对改性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相继涌现出我国第一代改性塑料企业。但因为技术相对落后,国产改性塑料产品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许多中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等跨国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其中汽车及家电产品快速普及,并且人们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促使汽车

6、及家电产品向轻量化、轻薄化方向发展。由于塑料制品对金属等材料替代效应明显,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快速发展。一批国内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不断提升,部分企业在配方设计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一些改性塑料产品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应用于高端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2021年,我国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从4,3609万吨增长到11,039万吨,年复合增速为881%。同期,根据中国塑料工业年鉴(2020)及中商产业研究所、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0-2021年,改性塑料产量从705万吨增长到2,650万吨1,改性化率由2010年162%增长到2021年的24%。四、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7、当前,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竞争格局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大型外资企业、规模内资企业、小型内资企业,大型外资企业在改性塑料高端市场仍占据主要地位。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改性塑料企业总数超过3000家,但产能超过3000吨的企业仅70余家,产能超万吨的规模内资企业较少。对于大多数小型内资企业而言,由于生产规模较小,通常难以进入大型汽车制造及家电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多通过合作或代工的方式获得订单。不过,改性塑料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大型国际化工企业如巴斯夫、陶氏、杜邦、SABIC等。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大都是从国内家电和汽车行业发展起来之后才开始兴起,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综合竞争力与国际大型

8、化工企业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高端改性塑料市场仍以进口为主,进口替代需求较大。不过,近年来,规模内资企业已经开始奋起直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大型国际企业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部分企业以研究开发功能化、高性能化产品为抓手,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上游石油化工企业不断加强产品的自主研发,也带动国内改性塑料行业整体创新速度加快。市场需求在不断加大。据预测,到2025年,仅汽车领域改性塑料需求量将达118024吨,其中新能源汽车改性塑料需求量达23621万吨。在国内以塑代木、以塑带钢、汽车轻量化、家电材料高性能化等趋势的推动下,我国塑料改性化率有着巨大的空间。五、 改性塑料行业上下游关系

9、改性塑料上游为石油化工行业,上游原材料一般是各种合成树脂以及各类添加剂和改性填充材料等,下游则主要覆盖电子电器、汽车、通讯、家用电器、医疗、轨道交通、精密仪器、家居建材、安防、航天航空、等领域。(一)改性塑料行业上游行业改性塑料的上游原材料合成树脂由原油提炼而来,原油作为改性塑料的间接原材料,其价格走势影响改性塑料的生产成本,而产品价格的传导存在时滞,因此原油价格波动使得生产销售改性塑料的价差波动,行业毛利率短期会受到影响。同时,从原油到合成树脂的路径较长,产业链中间环节产品的产能扩张情况不同,对原油价格波动的敏感程度也存在差异,对改性塑料生产企业经营情况的影响不同。以改性工程塑料行业使用较多

10、的原材料PA6和PA66为例,由于PA6的供应已基本国产化,PA6与石油价格价格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基本相同。进入2022年以来国产化进程加快,推动国内PA66产能的释放。国内PA66现有产能约为66万吨,未来在建产能约为29725万吨。供需的变化导致PA66价格的波幅较国际石油价格更大。(二)改性塑料行业下游行业改性塑料的下游行业众多。随着改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下游行业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性能和新型功能化改性塑料逐步取代普通塑料和其他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家电、汽车、机械和工业零部件(泵壳、阀门、轴承、轴套等)、防腐管道、电子电气、办公设备、通讯、家居建材、玩具、电动工具、灯饰、室外公共设施等

11、等民用领域以及国防、航天航空等高端领域。而这些行业的景气程度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改性塑料市场在不断扩大。我国制造业正经历全面产业升级,为改性塑料行业不断提供新的应用领域,而节能环保等因素推动塑钢比不断提高,这些积极因素将刺激我国改性塑料下游行业的需求持续增加。六、 改性塑料和未改性塑料在应用领域的差别改性塑料与未改性塑料的应用行业领域存在一定重合,客户根据不同产品或部件对材料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在材料性能要求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客户通常采用未改性塑料;当未改性塑料因某方面性能不足,或客户寻求降低使用未改性的(特种)工程塑料制件成本的情况下,通常会使用改性塑料。虽然改性塑料与未改性塑料的下游应用行业不存在严格划分界限,但在不同领域中分别占据主导地位。在生活用品、产品包装等行业领域中,目前主要使用未改性塑料作为原材料;而在电子电器、汽车、通讯等使用场景复杂、材料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改性塑料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