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023.doc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9719082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0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0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0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0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023.doc(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东坡传1000字2023他是道地的中国文人气质。佛家否认人生,儒家正视人生,道家简化人生,这位诗人从他的心灵见识中产生了他混合的人生观。而这位诗人就是林语堂先生笔下的人物苏轼。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福建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当他在1936年全家赴美的时候,他带上了许多记载了苏轼的文献以及苏东坡先生本人的亲笔。他心中早已就想写下此书,来纪念苏轼。可见苏轼在他心中的魅力。 林语堂笔下的苏轼生性是急躁的,如蝇在食,方吐为快;是大度的,君子相决,恶言不出。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番性格使他结交了许多好友。在乌台诗案中,苏轼大难临头。皇太后,太皇太后,都纷纷为他求情。那时太皇太后身患重病,神宗

2、想向天下祈福,而太皇太后却回绝了。她说:我不需要你祈福,只要你放了苏轼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太皇太后对苏轼的眷顾。可当时北宋正处于变法关键时期,而变法也是为了大宋提振经济,神宗不敢与发起者王安石挑起事端,只能放了苏东坡但却贬了他的官职去了黄州。可苏东坡没有因此畏惧,他一向乐天的精神使他愈挫愈勇。这便是苏轼啊!苏轼的文章至情至性,有血有肉。他告诉了我,一篇文章的好坏并不在于它的辞藻是否华美,句式是否优雅,而是在于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这点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林语堂笔下的苏轼也是一位非常真实的人。他用感化女鬼,用文字乞求上苍。他一生好道,从小就受其影响,还有记载说他幼年时与老子在梦中相遇。在他游历四

3、方时,他还为各道馆撰文。他与百姓一起共赴天灾,受百姓爱戴。苏轼并不迷恋官职,他只是希望为国家出一份力罢了。杜甫,辛弃疾,陆游多少爱国诗人用笔宣泄情感,写下沉郁忧愁的文字。可苏轼不同,他不是愤世嫉俗的,他在处事中发现了人生繁复的种种。秉承坚韧的性格,使他有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势。有人说,黄州是苏轼的终点,却也是苏东坡的起点。苏轼是属于宋朝朝廷的,而苏东坡是属于他自己的。正是因为他明白了那些令人心寒的道理,所以他才会一鼓作气,满腔热血。他写词,只是为了将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他写文章,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看法;他写书法,我书造意本无法;他绘竹,竹即为他,在逆境中拼搏,不屈。这就是苏东坡啊!我曾认为苏轼是

4、一位卖弄风骚的墨客。只会为国家大事哀怨,为儿女情长不知所云。可我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后,让我从东坡的每一个字眼中看到了积极向上,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而这千千万万份力量,会聚成了一位大写的东坡居士!【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扩展阅读苏东坡传1100字2023苏东坡传读罢,意犹未尽,于是提笔写点文字,也以此为乐。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让步此人,使之出人头地。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苏东坡,便以清新洒脱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打动了文坛领袖欧阳修。东坡作品果真能使读者快乐,以此为乐者,远非林语堂一人。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诗尊词卑格局的,是苏东坡。他不仅写传统的情词,更冲破专写男女恋情和离

5、愁别绪的狭窄题材,直接在词中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他从政的远大抱负,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有深沉的怀古之情都深深感动着每个喜欢他的读者。将热诚的豪情壮志寄托在满月般的雕弓中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充满对昔日英雄的无限思念和敬仰之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饱含着对妻子深情思念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用典使事浓缩叙事,曲折委婉抒发感情,我们读之了然于心,产生共鸣,引发由观念的暗示与观念的联想而来的快乐。 苏轼乐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历,从客观事物中悟出人生哲理。他一生宦海浮沉,阅历丰富,随xing旷达。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就转化为理xing

6、的反思。他以艺术意象启迪人生哲理,让无数读者满心欢喜,雪泥鸿爪不识庐山真面目早已流行为熟语,耳熟能详了。苏东坡是个秉xing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林语堂把苏东坡的一生形容为人生的盛宴,身为基督教徒的林语堂毫不掩饰对苏东坡与民同乐的激赏。陕西旱象出现,苏东坡以自己雄辩滔滔的奇才,为百姓祈求普降甘霖。求雨成功后,快乐的诗人将自己后花园的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写下喜雨亭记。苏东坡传告诉我们,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逮捕、审讯、入狱、被贬、攻击、批评苏东坡的一生可谓艰辛而又惊险,即使这样,但他恨邪恶之事,却不恨邪恶之人。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

7、,忧患降临,一笑置之,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安心做自己。这不就是现代社会提倡的积极入世、乐观应对的生活态度吗?(星辰ww)林语堂用苏东坡的人生告诉我们:不完美的时代,也可以有几近完美的人格,可以有几近完美的人生。同样有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xing情,同样因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同样因天真而遭受磨难,林语堂和苏东坡个xing、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苏东坡传是一个真挚有趣的人写另一个真挚有趣的人,读苏东坡就是赏林语堂,真真其乐无穷梦醒之时,已然千年之后。突然四周灯光乍泄,万籁俱静。眼前出现了一条黑长的甬道,吾跂而望之,只见远处豁然开朗,仿佛听到了一阵爽朗的笑声,穿越千年,直击心弦。苏东

8、坡传1000字篇一:苏东坡传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光阴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苏东坡永远是一个谜。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彷徨者而这并缺乏以道出他的全部。苏东坡一生坎坷,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

9、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林语堂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降临,一笑置之。”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沉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凄婉哀伤。他热爱生活,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更是留下

10、了“东坡肉”以传后世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照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但是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仍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

11、,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篇二: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场考虑人生,考虑命运。 世界瞬息万变,人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无需去争夺,去奔波劳碌,争取虚幻的浮名。同时,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让这珍贵的生命做了奸诈小人,受人唾骂。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更何况人呢?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是坚持自我的一生。林语堂称她为“大自然的顽童”,我认为很贴切,儿童最真,率性而为,而“顽”又带着倔,正是这股率性和倔劲,让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拥有一颗快乐、平静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

12、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装在木箱里,抛到海上,随海浪起起伏伏,官场似海,他的性格决定了必然被抛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调侃挖苦,让政敌们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美交融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无视的原因。第一,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

13、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他像一株散发着特殊气质的君子兰,吸引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记得初中看到一句话,谓之“人不痴,不可与之交”,大概有痴气的人一旦与之相交,便可长久。这些朋友给予苏东坡极大的精神抚慰和鼓励。第三,那么是情趣广泛,脑中总有这么一个印象。但凡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百折不饶。民间有很多苏东坡的传奇佳话,有很多是关于他的兴趣爱好,像东坡肉,研制药方,听说曾经还配了制墨秘方,差点把房子烧毁,这时,他更像一个顽童了。兴趣广了,才有做不完

14、的事,即使被炒鱿鱼,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乐乎。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荒漠化,人们抱怨、烦躁。也许我们没有那时免费的无限风光可以游览排遣,也没有妙笔生花的文笔抒写,但可以拥有苏东坡式的心态,坦然达观,安之假设素,不必媚上,不必假装。 篇三:苏东坡传20世纪四大传记(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以及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读来风格各异,但最酣畅淋漓的莫过于苏东坡传。我一直觉得,虽然远隔千年,在文人气质上,林语堂与苏东坡的同声相求,却丝毫不因光阴的阻隔而淡去。中华文化传承的穿透力,由此可见一斑。 我对苏东坡的偏爱,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场的,豪放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深情如

15、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豁达如赤壁赋,闲雅如记承天寺夜游从文字而想见其为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苏东坡的一生,起伏跌宕,几经沉福他少年得志,鲜衣怒马,文章遍行天下,上至九五之尊宋仁宗,朝堂领袖欧阳修,下至庶民,对他无一不欣赏推崇,保护有加;他为政一方,造福一地,千年之后,杭州的苏堤,仍在见证和诉说着对苏东坡的留恋。向太后当政期间,他得到重用,位居龙图阁大学士,奔波于四方,纾解新政给百姓带来的疾苦。 然而政坛多风雨,假如说王安石的改革派与苏东坡之间的分歧,仅仅是政见之不同,那么王安石之后,所谓“改革派”的章停之流,对待异己者的迫害,已经远远超出王安石的“流放”,他们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制造“乌台诗

16、案”,更甚者,将元祐年间复被启用的以苏东坡为首的一批官员,污蔑为国之妖孽,将他们的姓名,镌刻在碑石上,欲将他们生生世世,钉在“耻辱”柱上,是为“元祐党人碑”也。其后苏东坡被一贬再贬,从岭南的惠州,到化外之地的海南,都留下了他年迈而疲惫的身躯。 无论是荣居高位,还是落魄南荒,苏东坡给后人的印象,或潇洒出尘,或安静自守,或童趣未泯。即使是低潮期,当他冥想过去,也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甚至在海南时,居无安身之处,病无可医之药,他仍保持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气魄。短短的六十多年,荣耀时不盛气凌人,艰辛时没有卑躬屈膝,怨天尤人。我对他的情感上的依附,正是来自于精神上的击

17、节和共鸣。 总结而言,苏东坡的气质,有儒家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者无惧,有道家任真自然、骋目游怀的顺从天道,还有佛家“和光同尘,与俗俯仰”的自得。这是文人的理想状态,然而可以真正身体力行者,几千年来,又能有几人? 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反感。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

18、,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的勇者。 篇四:苏东坡传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大量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东坡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理解、喜欢苏东坡,而又能将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东坡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表达。 苏东坡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

19、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假设是水之皮,那么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_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假设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屡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

20、的。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挖苦“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苏东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

21、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呢?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那么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篇五:读苏东坡传有感每个人在心中都有一个梦,或远或近,或大或校我们祖国的梦是蓝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在这个蓝色之梦的羽翼下,是不是每个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梦呢?合上手中的苏东坡传望着窗外,树摇影动,让我想起那个站在大江东畔,高声吟诵着“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伟岸身影。 他,二十岁_赶考,遇上了欧阳修。一个对他欣赏至极的人。他曾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

22、。老夫当让步此人,是指出人头地。京城本就不大,何况是这种文学权威呢?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年轻人,这个注定不能平凡一生的人。当时他的梦或许也只是出人头地吧。踌躇满志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以后的仕途会如此坎坷吧。这时他的梦就像50年代的中国的梦,一腔热忱,满怀抱负。也像小时候的我,梦想着以后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名满天下的政治家,挥毫泼墨的书法家。 随着年岁渐长,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他轻松愉快,壮志凌云,才气纵横而不可抑制,一时骅骝长嘶,奋蹄激地,有随风奔驰,征服四野八荒之势。就像第一个五年方案时期的中国,潇洒自如,有着无与伦比的气势与实力,俯瞰苍生。那是的梦是勇超英国,美国,成为无产阶级强国。也像

23、初中时代的我有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洒脱。那时的梦,是名列前茅,勇创佳绩。 他,四十二岁,乌台诗案成了他连遭被贬的开端。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迫离京。纵满腹经纶,也不得不黯然分开。也有抱怨,也有怨怼,不管怎样他带着教训去往汝州。这时的他就像_期间的中国,无数名人连遭批斗,被迫上山下乡,开场插队的生活。为如今的我们留下了教训与经历。那是的梦,是强国壮民,生活安康幸福。也像初二的我,认为自己可以边学边玩,结果可想而知。也给了我一个教训,就算你再有天赋,不努力也不可能成功。那时的梦,就只是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为自己谋求一个光明的将来。 他,流放岭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成就了洒脱的苏轼。他渐

24、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辛的物质生活,让他体味着自然和生命原始的意味。诗中写道“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他已把万里天涯当做了理想境界。这时的他就像改革开放的中国,找到自己的路。这时的中国梦是解放和开展消费力。也像高一的我,知道了努力奋斗,为自己将来而奋斗。 他的一生困难坎坷,但一直有着自己的坚守。中国,一直在开展,也一直有着自己的坚守。我,一直在成长,也一直有着自己的方向。苏轼之梦,已成矣;中国之梦,可待也;我之梦,亦可待也。 林语堂苏东坡传1000字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迷惘期,喜欢上了苏东坡。他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让我英勇

25、面对老师资格考试的失利,最后卷土重来,再次大胆追求梦想。读林语堂的苏东坡,开场只是因为喜欢苏东坡,想通过此书欣赏到苏子更多的精彩诗篇。对作者林语堂却是一无所知。没想到,大师林语堂+大师苏东坡,这一结合,简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传世佳作苏东坡传便诞生了。苏东坡传被誉为二十四大传记之一。林语堂在美国用英文完成了这部著作。正本书用白描的手法,介绍了苏东坡的生平点滴,尽管如此,也更是如此,苏子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伟大,更不可捉摸。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苏东坡的无比的仰慕与敬仰。我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向着亮堂那方的金子美玲,才情极高的王国维,可是这几位作家终因只向往美妙,而无法承受

26、现实生活的残酷,自绝于尘世。苏东坡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大起大落,一生的大局部时间都在流放地度过,但是,苏东坡仍然乐天、活得潇洒自在。林语堂天性率真,幽默,多才,与苏东坡极其相似。而且林语堂与苏东坡就连个人情感都极其相似。在书中得知苏东坡一直暗恋他的堂妹,却由于是同属一个姓,有悖常伦,而无法大胆追求自己的所爱,这位大才子,敢于对皇帝说不的苏东坡,在伦理面前低了头,把那一腔的恋情暗暗珍存,直到暮年堂妹去世还倾心为之写诗悼念,痛心不已。林语堂也有一位思恋一辈子的女人,八十岁那年,他在八十岁自述里写道: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我总在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我好友的妹妹。我很想这样来理解这两位才子的私情:但凡

27、大文豪,文艺家,他们都对美尤其怀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他们爱美,追求美,珍念美,美是他们创作的头。徐志摩在对林徽因的极致爱慕下写出了再别康桥,林徽因为徐志摩写出了你是人间四月天,这些不朽佳作美醉了多少后人。林语堂,苏东坡,他们虽放纵不羁,追求超脱,自由,但是他们更是对爱负责人的人!林语堂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理解他。我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苏东坡的奇才并不是单单指他写有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千古名句。苏东坡年少中第,扬名天下,仕途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他的清醒与坚持,导致他被困于党争,频遭贬黜。然而他却在写给弟弟子由

28、的信里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用贬官的经历来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一种超然的自嘲,更是别人生的真实写照。苏东坡跟大多数被贬的诗人不一样,他每次遭贬,总能在被贬地活得有滋有味,被当地的黎民百姓爱戴甚至是崇拜,因为他始终没有唉声叹气,没有抱怨怀才不遇,而是积极投入生活,为百姓排忧解难。在杭州任太守时,短短的一年半,他完成了供水系统、医院等公共安康和卫生方案,疏浚盐道,修整西湖,热心赈灾,造福百姓。在此留下苏堤: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总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比起李白的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不得志是不是更快乐,更有成就感呢?苏东坡绝对还是一个时尚达

29、人!别以为如今练瑜伽,跳广场舞就很时尚,人家苏老早在九百年前就开场琢磨瑜伽术与养生术了。他在被贬地勤练瑜伽。他说他控制呼吸,大约脉搏跳五次算一循环,吸、停、吐的比率是1:2:2。他像一般的瑜伽修炼者,计算自己的呼吸圈,还说自己的有一段时间呼吸控制吸气吐气的比率规那么完全自动化了。这该是一位多么前卫得意的读书人呢!林语堂说:读苏东坡的生平,我们一直在追察一个伟大思想和性灵的人生足迹,而他只是在尘世上偶尔成形,留下了短暂的印记。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段回忆,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快乐,这些都是万古不朽的宝藏。我想说:作为老师的我们,都来读读苏东坡吧,一定会挖掘到你意想不到的宝藏的!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