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功能方法:一个分析框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9711250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融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功能方法:一个分析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金融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功能方法:一个分析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金融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功能方法:一个分析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金融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功能方法:一个分析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功能方法:一个分析框架(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4年第3期东部经济评论No.3, 2004第2卷Eastern Economic ReviewVol.2金融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功能方法:一个分析框架 本文是在我的博士论文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基于功能视角的考察基础上修改而成,在此对我的导师曾康霖教授深表谢意。徐良平(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lpxu)摘要:金融的功能观点最早由默顿和博迪以及皮尔士提出,它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现实和理论背景。本文对有关金融经济关系研究功能范式的分析框架和内容体系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探讨,包括金融功能的内涵和分类、金融功能的实现机制和实现效应等。最后,本文对功能范式进行现实应用,从金融业发展的功能取向、金融业发展

2、模式和金融稳定与监管模式这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未来金融发展和稳定战略。关键词:金融与经济关系研究;功能观点;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号:1金融经济关系功能研究方法的提出:背景与文献述评1.1 历史与现实背景金融经济关系功能研究方法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从历史和现实看,以下背景值得关注:一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市场和技术约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强,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日益增加,相应地,如何规避、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各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课题;二是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的金融形态如电子货币、网络银行以及网上证券交易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3、三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旨在通过金融深化改革实行赶超战略的金融自由化实践由于货币、债务和金融危机(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而宣告失败;四是美国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风险投资支撑下出现了110多月持续的所谓“新经济”。在上述背景下,金融创新速度不断加快,金融形态、组织和制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整合和重组,其结果,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和金融呈现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出现了传统金融经济理论可能无法解释的新金融经济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机制,但各国金融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机制和效应各不相同。而在另一方面,货币金融危机发生的周期比以往缩短了,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最后,金融监管和稳定也由于金融创

4、新而面临新的挑战。这样在新的背景下,金融经济关系变得更加扑溯迷离,由此提出的基本问题包括:如何重新审视金融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金融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为何不同国家却有着不同的金融发展道路?同样的金融发展模式却表现出不同的金融绩效?从各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决定金融从其产生到如今演化出千姿百态的金融形态的基本力量是什么?要对上述现象和问题进行解释就必须舍掉具体的金融形态而回到金融经济的基本关系研究上来,深入剖析金融的功能及其本质。唯如此才能弄清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演化的变迁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对新的金融现象提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从而为各国尤其是经济转轨国家金融体制

5、改革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保持金融与经济间的良性协调发展。1.2 理论背景与文献的简要述评从理论背景看,功能方法是在传统金融和经济理论不能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出现新的金融经济现象和问题提供有效解释的条件下提出的。关于金融经济关系的研究源远流长,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一是1973年以前;二是1973年至20世纪80年代;三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从第一阶段看,值得注意的金融经济关系学说主要有重商主义的货币财富观、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和信用媒介论、魏克塞尔创立的货币经济理论、熊比特的信用创造论以及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格利和肖、帕特里克(H.T.Patrick

6、)、希克斯(J.Hicks)和戈德史密斯(R.W.Goldsmith)所做的研究。综观这一时期金融经济关系的研究,由于受当时经济和市场等条件的限制,先哲们主要是从金融的某一功能方面对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加以认识的。如亚当斯密强调金融的媒介功能,熊彼特从金融的信用创造功能,格利和肖是从金融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功能,帕特里克从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而希克斯则强调金融在提供流动性以分散风险方面的功能等。因而对现代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新的金融现象和金融经济关系无法提供有效的解释。然而,这些研究为后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第二阶段的研究以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于1973年分别出版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

7、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为标志,开创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历史,并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虽然将货币理论与发展理论融而为一,既克服了主流货币理论忽略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特征的缺陷,又弥补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忽略货币金融因素的不足,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货币金融政策、推行货币金融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由于他们在研究方法上仍然采用的是一般均衡理论方法,其分析框架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上,因而其提出的金融自由化政策主张在实践中遭致失败也是必然的。其后虽然许多经济学家对此理论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各种金融抑制模型,并研究了从金融抑制到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动态规律,但由于他们仍然囿于麦金农肖的分

8、析框架,这就注定了其理论以及由其理论提出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建议摆脱不了与麦氏同样的命运。第三阶段的研究是在吸收70、8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以及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垄断竞争理论研究成果,并以80年代发展起来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作为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即金融体系的内生生成、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以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这方面的文献述评详见徐泰玲、笑天成,2002)。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其研究范式存在的内在缺陷也是明显的,表现为:第一,在探讨金融与经济关系时所遵循的分析范式主要是从金融视角看金融对经济增长应发挥何种作用,至

9、于为何发挥这种作用则研究较少。这就必须从经济增长对金融功能要求的角度重新审视金融经济的关系。第二从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看,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以工业化时代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市场条件为背景,因而对金融功能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围绕其如何加速资本形成,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进行的。而对后工业社会、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则研究不够。第三,从经济增长的市场背景看,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隐含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市场状况,探讨在这一市场条件下如何利用金融媒介手段增加总供给。但随着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越来越强,从而探讨如何运用金融媒介刺激总需求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关键

10、.虽然凯恩斯开创了利用政府掌握的财政金融手段增加总需求调节经济的理论和方法,但在经济金融化、市场化和一体化成为制约经济增长重要因素的今天,政府对需求管制让位于金融对供求的市场调节和创造则是大势所趋,而恰恰在如何利用金融媒介推动和拉动供求方面尤其是需求方面,现有的研究显得很不够。第四,原有的理论只注重于对金融功能作用的经济基础,对于其推动或拉动经济增长的非经济基础,包括文化、道德以及人们的经济社会理念等,其研究则更为薄弱。如果不从经济增长的福利含义和人类价值目标出发认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则我们对金融的认识,包括金融媒介的功能、作用的对象和范围以及作用的程度和效应的评价必将是肤浅的。国内关于金融经

11、济关系的研究在90年代以前基本上停留于宏观层面的分析 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江其务,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1990);周晓寒,金融经济论(1988);贝多广,宏观金融论(1989);李弘、张岗、王巍主编,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1988)。,并且从其研究体系和内容方面看,基本上还是货币银行学的翻版,因而其研究也没有完全摆脱货币银行学的理论范式。之后的研究则主要是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对国内金融经济关系进行实证性检验(王开国,1999;谈儒勇,2000;郑江淮等,2000;赵志君,2000)。此外,曾康霖教授较早敏锐地感觉到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价值,并进行了相对超前的系统研究,在其专著经济金融分析导

12、论(2000)中,已经对金融经济关系的各个层面进行了较有前瞻性的探索。由于目前人们进行金融经济关系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内在缺陷使其对金融经济关系理论缺乏整体把握,因而对金融创新导致的金融制度变迁和现代经济增长中新的金融经济关系的解释力是有限的。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学家开始了新的分析范式的尝试,这就产生了金融经济关系功能分析方法。1.3 功能观点和功能范式的提出从所掌握的现有文献看,功能观点最早由默顿和博迪以及皮尔士提出并将其应用于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和管制的分析(Merton, R. C. and Z. Bodie,1993; Pierce, J. L.,1993),同时还用于对金融中介运作和管制

13、的分析(Merton, R. C.,1993)。在此之后,经济学家开始将这一方法又运用于对全球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与监管的分析(Merton, R. C.,1995;Crane, D, et al.,1995),并逐步将研究的侧重点集中到从对资源配置的角度对金融功能本身的研究,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家R列文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所做的文献综述中将金融功能概括为五项,即动员储蓄、配置资源、监督经理与实施对公司的控制、风险管理以及推动商品和服务的交易(Ross Levine,1997),博迪和莫顿则将其概括为六项基本的核心功能,即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管理风险、清算和支付结算、储备资源和分割股份、

14、提供信息和解决激励问题(博迪、默顿,2000)。应该说,对金融功能本身的研究意味着对金融经济关系已向功能分析范式迈出了一大步。虽然如此,他们对金融经济关系的研究并没有真正转到功能分析的范式上来,这是由于上述研究仅仅从功能发挥作用的表象上对金融功能进行简单的分类,而未从方法论的角度将其功能分析的思想具体化为分析方法。事实上,从方法论来讲,功能分析首先需要解决金融为何具有这些功能、怎样才能具备这些功能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恰恰在这些基本问题上目前还没有进行专门研究。2. 金融经济关系研究的机构范式和功能范式从分析范式来看,长期以来,人们对金融经济关系的研究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叫做机构分析的范式,简称为机构

15、范式(institutional paradigm),具体表现为结构功能行为绩效的研究思路。依此思路,金融要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功能必须在现有的金融结构框架下进行,根据现有的金融结构赋予其相应的功能,并通过其行为绩效判断其功能实现的效应。就中国银行体制改革来说,这一思路的局限性就在于,它仅仅着眼于既有银行结构内部的所谓改革,这样,银行改革的举措可能不少,但银行固有的问题却总得不到有效解决,同时还可能造成现实中对某些金融功能的需求由于没有相应的功能实现手段而得不到满足,另一些功能需求却由于存在过度集中于某一手段来实现使得这些功能可能会发挥过度,其结果可能会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例如,在中国广大的农村

16、地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业务基本上在收缩,而农村合作基金会现在又已经清理撤并,农村合作信用社本来是发放三农贷款的最主要的机构,但现在已经基本失去其合作金融的性质。从而农民现有的金融服务需求事实上不能通过现有的正式金融机构的服务得到满足。应该说,这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成功之处。所以,如果依照机构观点指导中国的银行和信用体制改革,则必然忽略对银行和信贷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它们到底应承担何种功能等基本问题的回答。而在对这些基本问题不能正确回答的基础上盲目进行金融改革必然给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隐患。为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范式来重新认识金融经济的关系,以此指导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更好促进金融

17、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就是功能范式(functional paradigm)。最后,从功能观点出发还能收到以下三方面的功效:一是有助于认识和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体制差异;二是有助于预测金融媒介的演化趋势;三是为政策制定者更有效地改革金融组织结构和体制指明方向(Z. 博迪,2000)。那么,如何运用功能方法具体分析金融经济关系呢?这就需要相应的功能分析框架。3. 金融经济关系研究的功能范式:分析框架与内容体系3.1 功能分析的概念性框架既然功能范式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功能关系出发研究系统应具备的功能,那么研究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功能方法就应首先从系统环境出发,分析系统环境对系统提出了哪些功能要求,这些功能之

18、间的关系如何,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求实现功能的最佳形态,这样,从系统环境到金融功能再到金融功能实现的形态就构成了研究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从这一基础出发,接下来要解决金融功能实现的机制以及金融功能实现的效应两个问题。金融功能的效应反映为经济增长和稳定,这种效应是既可以通过资本形成和技术创新机制得以实现,也可以通过其它刺激需求的机制得以实现,同时这种效应又反过来改变了金融经济相互作用的初始条件,而新的外部环境又促使金融功能及其组合以及功能最佳实现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就形成了系统环境的功能要求、功能实现效应与金融功能之间螺旋式的动态运动过程。依据这一研究思路,本文功能分析的概念性框架可图1表

19、示如下: 系统的外部环境 提出金融功能需求 金 融 功 能 金融功能的实现形态 功能实现的机制 经济条件 基本功能 按功能划分 交易和支付清算 市场条件 辅助功能 按机构划分 资本形成 技术条件 创新 制度条件 . 功能效应的现 经济稳定 经济增长图1 功能分析的概念性框架依据功能分析的概念性框架,金融经济关系的功能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金融功能的基础性研究,表现为对金融功能及其与实现形态关系的探讨和金融媒介的发生学研究;二是金融功能实现机制的研究;三是金融功能实现效应及其条件的研究。32 金融功能的基础性研究运用功能分析范式研究金融经济关系要求对金融功能本身进行基础性研究,包括金融功能的

20、内含、特征和结构是什么、金融功能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金融功能与功能实现形态之间的关系怎样等内容。321 金融功能的内含和性质由于功能确定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指运动着的系统,而非指运动本身的后果,二是指这些运动与有机体的某种需要之间相应的关系。所以,功能反映了系统与其相应需要之间的相关性。同样地,金融功能是由金融系统与其外部需要的相关性所决定的,是适应外部环境对其功能需求的结果,反映了金融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功能藕合关系。据此可概括出金融功能的基本性质,表现为:1金融功能的适应性,它表明金融功能应适应经济增长和市场发展的需要。2金融功能的动态性、创新性和替代性,它表明金融功能随着经济成长和市场发展的阶

21、段性变化以及制度的变革而发生功能变迁和创新。由此而言,金融创新的实质就是金融在功能上的创新和扩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新的金融功能将有可能替代旧的功能,因而又使金融功能具有了替代性特征。这种替代性就宏观层面看,是指功能效应的替代,而非指原有功能的消失。而从微观层面看,其发挥的功能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有可能发生新的功能对旧功能的完全替代,其结果导致金融机构原有功能的丧失。3金融功能的层次性和稳定性。它表明金融可以具备许多其关系不平等的功能,这就使得金融功能具有层次性。另一方面,金融存在一些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基本功能,这又使金融功能具有相对稳定性。4金融功能的互补性或协调性。它表明同一层次的各功能

22、之间应互为功能和条件,以形成各子系统功能之间的耦合。5金融功能具有自我调节性。这一特性意味着当金融系统受到外部冲击而使其功能受到损害时,金融系统排除外在干扰的自组织能力可使损害的功能得以恢复。6金融功能发挥效应的条件性或有限性。它表明金融功能发挥其效应由于受到金融系统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在客观上存在一个边界。322 金融功能的结构和分类为了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金融可以有多项功能,但从功能间的关系看,由于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就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不同层次和结构的功能体系。图2依据每项功能发挥作用的不同,将功能划分为基础类功能和辅助类功能,但基础类功能与服务于基础类功能的辅助类功能并

23、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事实上,辅助功能可能同时服务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功能,如提供流动性功 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功能效应 提出功能要求 金融功能 便利交易和稳定 动员储蓄 资源配置 创新 基本功能区 交 支 资 清 融 股 信 价 风 提 监 辅 易 付 金 算 通 权 息 格 险 供 督 助 媒 功 中 功 资 细 揭 发 管 流 与 功 介 能 介 能 金 分 示 现 理 动 实 能 性 施 区图2 金融系统的功能结构 能既可能服务于交易稳定的功能,也可能服务于资源配置的功能等。但从整个金融体系来说,其服务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功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功能结构则是肯定的。323 金融功能与金融形态之

24、间的关系金融功能与其实现形态的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1)从体系层面看,为了使一国金融体系更好地履行其经济功能,必须具备与这一功能目标相适应的产品形态结构、机构形态结构和市场形态结构;(2)从机构层面看,金融机构形态履行何种功能不应由政府当局人为地划定某类金融机构的功能,并确定其从事的金融业务,限制来自其它机构或市场的竞争,而应由市场和这一机构的核心优势来决定,可能执行一项或多项功能。同时,某项金融功能并不一定要由同类金融机构来承担,如何将金融机构与金融功能之间进行有效的匹配以提高金融效率是任何国家规划金融战略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3)从经营层面看,某一金融活动经常是几种金融功能的组合体。当然

25、,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某类金融业务出现功能性分化或功能重新组合应属于合理的正常现象;(4)从产品层面看,同一金融功能可以由不同的产品形态来执行。总之,一项金融功能可以有不同的金融形态来执行,同样,一种金融形态也可以同时执行几项金融功能。一项金融功能还可以通过对其分解由不同的金融形态来履行,同样,一种金融形态也可以通过拆分使每一金融亚形态来专门行使某一功能。这样,各种金融形态之间可能存在金融功能上的交叉,各种金融功能之间也存在形态上的交错。上述关系可以以美国机构形态承担的功能为例并通过表1加以说明。表1 金融功能与金融形态的关系 功能 资金中介 支付服务 提供流动性 风险转移 机构形态 直接 间

26、接 储蓄机构 证券企业 契约性中介 证券交易 衍生交易 说明: 表示机构传统上执行的功能, 表示机构新执行的功能这里的储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专门满足个体或家庭消费者储蓄和贷款需要的信贷协会或储蓄信贷协会(S&L);证券企业指证券经纪人、做市商和投资银行家;契约性中介包括信托公司、年金管理者、人寿保险公司、互助基金和封闭式投资公司以及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证券交易包括证券交易所或证券交易商协会;衍生交易包括类似芝加哥贸易委员会(the Chicago Board of Trade)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the 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进行的交易.从表21中可

27、以看出,储蓄机构和证券企业从执行的功能来看,传统执行的功能至少有二项,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是履行了许多新的功能。另外,从功能来看,每一项功能除了风险转移外,事实上都至少有两类机构来承担,从而形成了金融机构在金融功能上的竞争,以保证金融效率的提高,更好地发挥金融的功能效应。同时从中还能看到金融机构在执行功能上的演化过程以及储蓄机构与证券机构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趋势。但金融功能与金融形态之间也存在差异,表现为金融功能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金融形态随着金融发展的初始条件(如经济发展的水平、货币化程度、市场化程度、金融化程度以及制度和技术条件等)和环境的不同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导致金融功能

28、发挥作用的方式、绩效和行使基本功能的机构主体的性质和组织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发达国家在发挥金融媒介的资源配置功能时,其实现这一功能的金融形态就与发展中国家不同,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形态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可能比传统金融中介在这一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更大,而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利用银行等金融中介发挥其资源的资源配置的功能,以此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但它们在金融功能发挥的效应方面却可能相同,当然也可能不同。如同属是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日本,由于现实条件的差异导致其功能绩效方面的不同。在美国,风险投资基金与股票市场在为新创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方面发挥比其它国家更大的作用。在日本,较长时

29、期实行的主办银行制度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确保了企业迅速扩张对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的满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成为金融发挥其创新功能效应的障碍。其结果,银行不良资产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日本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桎梏。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本国经济,主要由政府集中整个社会的金融资源并由政府负责将这些资源分配到产品生产的投资领域,由此资源配置功能主要由财政来承担。后来,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随之下降,导致财政职能的弱化,继而政府财政的动员储蓄和资源配置功能转而由政府控制下的金融部门(主要是银行金融机构)来承担,但随着经济货币化和市场化的发展,

30、由政府通过金融部门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又转而逐步由市场来执行资源配置功能,这样,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金融功能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的绩效也在不断提高。从中国经济增长中不同金融形态在履行资源配置功能方面发挥作用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金融的一些基本功能很少随外界条件而发生变化,但执行这一功能的金融形态却可能经济增长和市场化条件的改变而在不断变化。这样,某一金融基本功能的实现由于具体条件的差异就形成了各具形态的金融媒介。从这一意义上说,金融形态事实上就是在具体条件下实现某一金融基本功能的产物,其变迁也就反映为系统环境变化的过程,由此从环境变化可以反衬出金融形态的内生性特征。但在另一方面,金

31、融形态的变化又促使金融系统环境发生改变,这样,通过具体条件与金融形态的相互作用,推动了金融功能的实现进程。324 金融功能的内生性和金融形态的演化从金融功能的产生来看,它内生于分工和交易的产生和发展。这点可从产品交易、生产要素交易和市场约束下经济增长的要求及相应的交易制度变革中看出金融功能的演进过程。如图3,在市场约束条件较弱的情况下,产品交易过程中,随着交易制度方式的变革,金融功能主要体现为便利和促进交易以及稳定交易的功能,而在生产要素交易下,金融则主要执行动员储蓄和资源配置等基本功能。表2: 交易活动、交易方式与金融功能 交易活动 交易方式的变革 金融功能 产品交易 定期集市、货币化、专业

32、商人、 媒介交易 商人企业、大型商业企业 稳定交易 个人企业、合伙制有限合伙、公 便利交易 生产要素交易 司法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动员储蓄 个人金融家、商业银行、股票市场、 分散风险 联行制度、中央银行 提供流动性 单位交易费用的长期下降 说明:为企业组织形态;为要素交易(一般化为货币)的市场组织或制度在市场约束主导的经济增长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生产要素投入到满足市场需求并具有更高效率的项目中去的问题。这种情况产生了两个更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风险与流动性问题。与前一种情况相比,风险的内容和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已经发生了改变。二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成为更为突出的问题。上述两个

33、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提出了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和创新的功能要求。正是在这一功能要求下产生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世界范围内最具革命性的交易制度变革即金融制度创新,并相应地产生了用来专门规避和转移风险、增加流动性的金融衍生工具、专门经营风险的各种专业金融机构和专门从事风险交易的市场组织,同时还产生了旨在购买力创造和产品创新的新的信贷制度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的风险资本市场或创业板市场制度,通过上述金融制度的变革,一方面满足了风险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提供了技术项目的筛选、监督机制,可将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项目孵化出来,以此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源泉(徐良平,2000)。所以,从金融功能的产生和变迁的过程看,

34、金融是随着市场交易的产生而产生并在交易深化过程中变迁的一种交易制度,其功能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而是体现了市场分工和交易的内在要求。事实上,从交易产生的那天起,金融的这些功能就已经蕴含于交易的胚胎里了,因而,金融功能内生于交易。当然,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条件和市场条件下,金融执行的功能可能存在交叉现象。随着金融功能的变化,金融功能实现的形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而且无论从历史还是从逻辑上看,金融形态的变迁都可以看成是货币金融功能分工和外化的结果。就影响金融形态产生和演化的因素来说,金融形态的产生和演化取决于分工专业化、信息和交易费用、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经济增长的水平等基本因素。这种演化的内在逻辑在于金融

35、媒介的演化是货币形式的对称性破缺所隐含的内在矛盾运动导致货币功能的不断外化的结果,其演化的客观要求在于风险、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其演化的现实条件在于制度和技术(笑天成,徐泰玲,2002)。33 金融功能实现机制的研究金融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借助于一定的金融形态,而且还必须通过相应的机制。从经济增长的一般过程来看,金融形态实现其功能的机制主要包括交易和支付清算机制、资本形成机制和创新机制。331 交易和支付清算机制虽然20世纪70年代以降金融创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但货币支付和清算系统仍是经济稳定所必需的。因为它为金融进行衍生交易进而为金融实现其资源配置和创新功能提供了平台,没有这个平台,所有的金融

36、活动终将无法开展,这必然会限制金融的活动规模和范围,弱化金融的经济功能,降低了金融的功能效应,从而又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从这一意义说,货币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间接融资的中介功能是难以完全抛弃的(黄达,2001)。恰恰在这一功能方面,传统银行可能具有比其它金融机构更大的功能优势,这一优势为传统银行在现代金融业竞争中留下了生存空间。所以,交易和支付清算机制一方面为金融的功能发挥提供稳定环境,为金融功能的实现提供基础性的平台,另一方面,其效率的提高也带来了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费用的降低,因而支付和清算系统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同时又刺激了经济增长。332 资本形成机制资本形成对于金融功能的实现之所以重要就在

37、于没有资本的形成,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资本形成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差异就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政策导致其资本形成的不足造成的,其结果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普遍落后,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资本不能有效地分配到追逐利润的企业家手中,抑制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发挥,同时抑制了技术创新,形成金融抑制下“贫困陷阱”。资本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储蓄供给机制、投资需求机制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储蓄供给代表着可用于投资的实际资源,因而决定了资本形成的潜力。储蓄率较高的国家一般是经济增长率较快的国家,反之则反是。但储蓄能否形成资本以推

38、动经济增长还取决于投资需求以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投资需求决定了对资本的需求,在不考虑资本供给的情况下,它决定了储蓄要不要转化为投资,转化多少的问题。就中国来说,中国经济增长中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融资机制正在从直接方式为主的财政机制向间接方式的金融机制为主转化的过程。从长期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金融功能将更有效地通过资本形成机制发挥出来。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两种,与直接转化相比,间接转化可以使个人的投资机会与其拥有的资金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从而可以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有利于储蓄的充分动员,使资本形成的速度得以加快。但这种方

39、式所带来的问题是,它将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交易、监督和执行等形式的成本外部化了,因而可能提高转化中的交易费用和风险程度,抵消了间接转化的部分收益,不利于金融功能的实现。从转化主体看,财政转化和金融转化是两个重要的媒介机制。作为直接转化形式的财政机制在储蓄-投资转化中的作用是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方式,进而影响储蓄的形成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规模和速度加以体现的。财政机制在储蓄-投资转化中的主导作用一般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时期或国家对于推动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特别有效。间接转化中的金融机制是现代经济增长中储蓄-投资转化的主导性机制,这一机制是通过金融体系的

40、服务(包括金融工具的交易和金融机构的服务)实现储蓄动员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的。在市场化过程中,财政机制与金融机制并非是相互排斥的,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一国的所有储蓄不可能单一地由财政或金融机制转化,其原因在于不管是财政机制亦或是金融机制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优势。就中国来说,中国经济增长中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融资机制经历了“政府财政主导型”、“国有银行主导型”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融资机制。目前,一种以产权明晰为基础的更为有效的“金融市场主导型”融资机制正在形成,这一机制虽然在中国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它已经显示出在信息揭示、监督与实施、风险转移和分散以及提供流动性等方面的功能优势。从长期趋势看,随

41、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金融功能将更有效地通过资本形成机制发挥出来。从金融形态对资本形成的作用来看,金融工具形态对储蓄供给的影响表现在金融工具适应了经济社会中不同经济单位多样化的储蓄需求,同时金融工具形态的差别化及其在期限结构、流动性和风险收益性的不同组合降低了储蓄者的收益风险和投资者的融资风险。金融机构形态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各经济主体能冲破自身的储蓄供给对投资需求的约束,从而使其从低效、小规模的内源型投资活动中解放出来,直接扩大和加速了资本形成的数量,另一方面又通过竞争性的金融市场保证了将储蓄配置给握有投资机会并具备经营才能的人,这又提高了资

42、本形成的质量。金融市场形态在资本形成过程中的功能突出表现为节省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费用。在资本形成过程中,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在一定的条件下各有功能上的比较优势,而且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金融需求的变化,这种功能上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甚至银行和金融市场履行同一功能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具有同样的优势。从这一意义上说,金融的分业与混业发展以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划分都可以解释为金融功能的分解或融合,至于这些功能由什么金融形态来执行已无关紧要。这种功能观点将有助于理解现代金融的发展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323 企业家创新和技术创新机制就企业家创新的金融机制来说

43、,它主要解决企业家筛选和对其进行监控的问题。在市场融资下,这一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筛选和监控企业家具体通过股价机制和接管机制。股价机制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股票价格的高低及其波动情况,反映企业价值并间接反映企业家才能,由此资本市场的实质在于利用由企业家才能为企业定价的机制来监控企业家。但这一机制对企业家筛选和监控的有效性必须以资本市场定价的有效性为前提,在资本市场定价不是有效的情况下,出资人可通过接管机制选择和监控企业家。接管机制是当企业家经营不善导致股本投资人利益受损时,由一个或数个股本出资者联合起来,通过收购股票或投票表决权以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或事实上的控制权的过程

44、。通过这一机制,可约束企业家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股份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于保护出资人的利益和对企业家监督、控制和筛选以保证金融的企业家创新功能的有效实现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信贷市场上,虽然可以通过利率、非价格条件以及长期信用信息和相互交往的关系来筛选和监控企业家,但由于信贷合约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任何信贷合约都无法消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通过信贷市场选择和监控企业家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就中国情况来说,虽然中国经历了从收入融资到债务融资再到市场融资的过程,但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政府融资的性质,这就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在企业家选择和监控方面的功能存在着天然的缺

45、陷。正是国家融资制度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使得通过资本市场的股价机制和接管机制筛选和监控的功能弱化,也使得在信贷市场上,国有银行既没有义务和动力也没有能力去选择和监控企业家,其结果通过金融媒介分配和使用资源的效率十分低下。就技术创新的金融机制而言,金融的技术创新功能是通过风险投资实现的。利用风险资本市场孵化新生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机制面临二个问题,一是如何进行创业资金来源与由创新过程不同阶段的风险特点决定的资金需求之间的匹配;二是如何设计风险资本的运作机制,包括风险管理手段和创业投资风险的收益实现机制和风险资本的退出问题。根据创新过程不同阶段的风险特点,风险资本主要投资于创新期和成长期。而

46、风险收益实现的关键从内部看在于,设计出能够协调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企业家与创新企业之间风险共担、转移和收益实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此必须在创新企业内部建立不同于一般企业制度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这一治理结构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能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足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可以保护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对于成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风险收益是通过风险资本的退出实现的。为了减轻证券市场的风险压力,可设立专门为新生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筹资服务的小盘股市场或二板市场,待其经过小盘股市场的培育后再进入成熟的公共资本市场。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要取得成功离不开位于“后台”的支持体系的

47、配合,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中国的风险投资经过十多年的运作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运作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风险投资具有的政府融资性质;二是对风险投资理念和定位的偏差;三是经济增长的市场环境。要使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真正发挥其推动技术创新的功能,当务之急是要纠正对风险投资认识上的偏误,同时彻底改革政府性质的融资制度,在此前提下,构建一套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支持条件,尤其是尽快着手创业资本市场的建立。34 金融功能实现效应研究341 金融功能效应的内含和表现金融功能实现的效应可从多层面和多视角认识,从对经济增长视看主要表现为结果效应,包括金融功能的水

48、平效应(Level Effect)和增长效应(Growth Effect);从经济增长的过程看,具体表现为储蓄效应、投资效应、投资效率效应和创新效应,另外还包括财富效应、消费效应、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从金融功能表现形态的相互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看,则有金融功能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342 金融功能效应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家对金融中介功能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中介功能的增长效应、资本形成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都较强,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人均收入不同的国家,其效应表现存在差异(King, Robert G., and R. Levine, 1993;Jose De Gregorio and Pabl

49、e E. Guidotti,1995)。对股票市场功能效应的实证分析,虽然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达成共识,但从主流的观点看,股票市场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是主要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并且受到经济增长水平的制约(Demirguc-Kunt, Ash, and Ross Levine,1996)。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和股票市场提供了不同的金融服务,因而形成了对经济增长的功能互补效应。但反映股票市场规模及其与世界股票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指标都与长期经济增长没有稳定的关系,而且所有金融发展指标都与私人储蓄率没有稳定的关系(Levine R. and Sara Zervos,1996

50、),这从另一侧面说明股票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风险分担方面的功能效应较弱。金融经济关系因果方式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因果方式的比较看,还是从同类国家的时间因果方式看,其金融经济关系的因果方向都与经济增长的水平、速度以及经济增长的阶段有关(Patrick, H.,1966;Jung,Woo S.,1986)。对中国转轨时期金融功能的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除存款货币银行对经济增长具有较高的效应以外,总体而言,金融媒介的各种功能效应都相对较弱。从功能的角度看,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媒介的功能特征表现为某些功能如动员储蓄和筹资功能利用过度,而其它功能如资源配置和创新功能等则开发不足,因而功

51、能之间虽然存在微弱的互补和促进关系,但这种关系也较弱(徐良平,2001)。上述结果是由中国转轨时期所特有的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市场基础决定的。从制度基础看,政府融资的性质决定了融资制度(财政、银行或市场融资)无论经历怎样的变迁最终都是服务于国有企业资金需求的,从而中国金融媒介的筹资功能效应发挥有余,因为筹资的成本和风险都由国家承担。但由于中国并未建立起有效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激励相容的约束机制,又使得中国金融的资源配置和创新等其它功能的效应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但从稳定的角度看,虽然人们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彼有微词,但不可否认的是,国有商业银行聚集储蓄的功能对于保证转轨时期的经济稳定和增长以及当

52、时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战略得以成功的基础,但也成为未来改革困境的根源。从经济基础和市场基础看,在经济增长进入创新阶段或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增长就不只是“投钱”的问题,政府性质的融资制度所能提供的功能就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创新需要,从而在客观上提出了对原有的金融体系进行功能重组的要求。343 金融功能效应的实现条件世界各国金融功能效应的差异表明,金融功能效应的实现程度受到了客观存在的外在条件约束,包括金融功能效应实现的制度、市场和技术条件。制度包括正规规则和非正规规则,其功用表述为降低交易成本以减少不确定性,这涉及到信息和人们的风险态度两方面的问题。从而在一定制度下,金

53、融功能效应实现的程度就取决于这一制度在信息提供和人们的风险态度给金融功能效应发挥的空间大小。从信息的提供看,在制度不同的社会或经济中,由于不确定性程度的分布存在着较大差异,由此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样,相应地,对金融的功能需求及其发挥的效应也必然不同。从人们的风险态度来看,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其风险态度也不相同,进而表现出相异的金融行为和功能效应。一般说来,金融在个人主义文化的社会要比保守主义文化的社会更能发挥其企业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功能。对一个社会而言,金融功能对经济增长发挥的效应说到底取决于金融资源掌握在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手中还是掌握在保守主义者手中。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倾向于将金融资源向具

54、有冒险精神的人手中转移,则这个社会的金融媒介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反之则反是。而每一社会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使得金融资源是流向冒险者的人手中还是转移给保守主义者的手中,这又取决于这一社会深层的文化底蕴所决定的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就金融功能效应实现的市场条件看,首先,不同的市场供求格局决定了金融功能效应的差异。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客观上只需要金融的便利交易和稳定的功能。金融的其它功能则没有存在的市场基础。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进入到资本推动阶段,此时金融发挥筹资功能和指示投资方向实现资产增值与利润最大化统一的功能,以及监督投资代理人功能的效应将更大。而当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越发增强

55、时,经济进入到创新发展阶段,此时企业家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为此,金融的创新功能将发挥更大的效应。其次,市场的扩展必然伴随货币金融活动的扩展,而在这一扩展的过程中,其功能也随之扩展。而且金融功能扩展的方式及其效应取决于这一经济所处的由其文化传统决定的制度环境以及在这一环境下市场发育的程度。只有在传统习惯与金融扩展的市场原则之间找到相互兼容之处才能真正最大化地实现金融功能的效应。从技术条件看,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媒介市场交易和扩展的成本。其实质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货币和金融工具形态的改变提供了基本条件,而货币和金融工具形态的变化又导致了市场交易方式的变革,表现为金融分工

56、更加发达,由此使市场的交易链条缩短了,交易成本随之降低,进而经济将得到增长。344 金融功能效应实现的边界无论从金融功能效应实现的单一条件还是各条件间的关系以及依据系统论的观点,金融功能效应客观上存在一个边界。这一边界具有以下性质:(1)金融功能发挥同样大的可能效应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条件组合;(2)从静态的意义上看,一定外部条件组合下的金融系统发挥其功能效应的程度取决于一定金融结构下的各项金融功能的藕合程度。只有当金融结构与功能完全藕合所能产生的效应与外部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效应相一致时,金融功能才能达到最大的可能效应;(3)即使两个金融结构的各项功能都达到完全藕合的程度,但由于两个金融系统所面临

57、的外部条件组合不同,则同样不能保证它们的功能效应是相同的;(4)从动态意义上说,当金融系统所处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必然导致原有的结构以及各项功能的藕合关系发生变化,由此导致金融功能的效应可能放大,也可能使金融功能退化,使其效应缩小。实际效应如何则取决于制度、市场和技术等外部条件互动作用与金融结构功能变动之间的关系。金融功能效应为何存在边界,笔者提出五个基本原理(只是一种理论假说)进行解释,这就是:(1)金融功能的疲劳效应。它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金融功能的效应,应适度使用金融的功能,通过金融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金融功能效应递减规律。这一原理表明,在其它条件不

58、变下,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推动作用是递减的;(3)金融功能效应实现的路径依赖。它表明一个经济的金融功能效应依赖于该经济所处的初始条件和环境涨落的影响;(4)金融功能的引致效应。它表明各国为了发展经济,可通过金融的超前发展深化金融,以充分利用原有的金融功能并挖掘出新的金融功能,从而更快地推动或拉动经济增长;(5)金融功能的对冲、替代和互补效应。它表明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的功能效应,在对金融功能进行配置时,应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目标,从各功能之间客观存在的效应关系出发,具体制定金融的发展战略,使得既有的各项功能之间保持良好的藕合关系,同时新产生的金融功能与原有功能之间也必须保持较高的匹配程度

59、。4未来中国金融发展和稳定战略的功能观点:分析框架的一个应用未来中国金融发展和稳定战略在中国加入WTO后成为政府决策部门以及金融界和学术界关心并急需解决的重要议题。作为功能分析范式的一个应用,本部份将运用功能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围绕相互联系的三方面论题:一是金融业发展的功能取向;二是金融业发展模式;三是金融稳定与监管模式。41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功能取向讨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取向与战略必须基于现代世界金融业的功能演变趋势和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初始条件。 4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功能的演变趋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金融业的功能重组出现了以下趋势:通过许多金融形态对同一金融功能的竞争大大提

60、高了金融功能的效应,金融功能的重组导致金融形态原来执行功能的分解,契约银行的产生使得金融业的分工得到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了金融功能的分拆过程。这一趋势导致了金融发展从机构观点向功能观点的转变。功能观点表明,一家机构从事何种金融业务、供给何种金融产品、供给多少金融产品以执行何种功能、执行多少种功能则取决于其所执行各项功能时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或者说,金融功能应该由谁来承担则取决于各个机构在其执行金融功能时的竞争优势,而非人为设计的结果。同样,在构建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战略时必须转变原来机构观点的改革思路,遵循功能的发展观点,以市场需要为准则,对现有的金融体系功能进行整合。412 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

61、初始条件目前,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初始条件主要有:1经济增长条件。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中国经济目前已经从投资驱动阶段进入到创新阶段,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这样,原来适应于投资驱动阶段特点建立起来的金融媒介体系能够履行的功能将不能适应经济增长对金融的创新功能的要求。同时,由于创新的不确定性很高,因而其面临的各种市场风险也较高,所以,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具备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风险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使风险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收益。否则,将会造成人们的创新激励不足,进而抑制经济增长。2市场化条件。与上述条件相对应,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发展,买方市场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这意味着市场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应地大幅度增加。这样,经济增长的关键就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管理和驾驭风险,二是如何刺激需求、创造需求。3金融条件。经济市场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