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711080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09 大小:153.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xx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xx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资源描述:

《xx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20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咨询/xx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xx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报告说明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43.3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88.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69%;建设期利息9.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1%;流动资金545.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60%。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589.06万元,净利润961.4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54.44%,财务净现值2962.1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6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此

2、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项目绪论8一、 项目概述8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8三、 资金筹措方案8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9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9六、 研究结论9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主

3、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第二章 发展规划12一、 公司发展规划12二、 保障措施16第三章 市场分析19一、 智能网联汽车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19二、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20三、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22四、 智能汽车的特点23五、 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25六、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26七、 智能网联汽车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28八、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30九、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32十、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33十一、 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35十二、 智能汽车的特点41十三、 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43十四、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44十五、 营销调研的步

4、骤46十六、 市场需求测量48十七、 组织市场的特点51十八、 竞争者识别55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61一、 基于不同维度的绩效考评指标设计61二、 绩效考评周期及其影响因素64三、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67四、 组织岗位劳动安全教育72五、 人员录用评估73六、 实施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原则74第五章 运营管理模式76一、 公司经营宗旨7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6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77四、 财务会计制度80第六章 SWOT分析84一、 优势分析(S)84二、 劣势分析(W)86三、 机会分析(O)86四、 威胁分析(T)87第七章 经营战略管理95一、 市场营销战略决策的内容95二

5、、 资本运营战略的类型96三、 资本运营风险的管理101四、 技术来源类的技术创新战略103五、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实现途径107六、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系统110第八章 企业文化分析112一、 培养名牌员工112二、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117三、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127四、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136五、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146六、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149七、 企业文化的整合167第九章 财务管理173一、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73二、 现金的日常管理176三、 短期融资的概念和特征181四、 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183五、 计划与预算185六、 流动资金

6、的概念187七、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88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9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9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9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9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93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9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95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97四、 偿债能力分析19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98五、 经济评价结论199第十一章 项目投资分析200一、 建设投资估算200建设投资估算表201二、 建设期利息20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202三、 流动资金203流动资金估算表203四、 项目总投资20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204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20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

7、措一览表205第一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xx智能汽车创新体系构建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待定)5、项目联系人:曹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43.3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88.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69%;建设期利息9.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1%;流动资金545.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60%。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343

8、.31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952.56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390.75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9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589.0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61.45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4.44%。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6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705.40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

9、六、 研究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343.311.1建设投资万元788.381.1.1工程费用万元512.651.1.2其他费用万元256.361.1.3预备费万元19.371.2建设期

10、利息万元9.571.3流动资金万元545.362资金筹措万元1343.312.1自筹资金万元952.562.2银行贷款万元390.753营业收入万元59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4589.065利润总额万元1281.946净利润万元961.457所得税万元320.498增值税万元241.729税金及附加万元29.0010纳税总额万元591.2111盈亏平衡点万元1705.40产值12回收期年3.6513内部收益率54.44%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962.17所得税后第二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

11、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将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类别,加大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以及市场地位。(二)扩产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相关领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产能瓶颈日益显现。因此,产能提升计划是实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公司将以全球行业持续发展及逐渐向中国转移为依托,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

12、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影响力。在产品拓展方面,公司计划在扩宽现有产品应用领域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持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三)技术研发计划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技术研发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中心功能,规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流程,引进先进的设计、测试等软硬件设备,提高公司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公司将本着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研发中心

13、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人、财、物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确保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四)技术研发计划公司将以新建研发中心为契机,在对现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满足客户对产品差异化需求的同时,顺应行业技术发展,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自动化程度,在充分满足下游领域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强化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公司技术的行业先进地位,强化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公司今后持续发展的关键。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保

14、障,公司未来三年将重点关注专利的保护,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盈利水平。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量引进或培养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以培养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内容,建立一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公司将采用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科技人员。包括: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实行对口培训等形式,强化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行就地取才、内部挖掘和面向社会广揽人才相结合。确保公司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产、学

15、、研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并举的方式,持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公司对重大项目的攻克能力,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五)市场开发规划公司根据自身技术特点与销售经验,制定了如下市场开发规划:首先,公司将以现有客户为基础,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以求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不断增加现有客户订单;其次,公司将在稳定与现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同时,凭借公司成熟的业务能力及优质的产品质量逐步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挖掘新的销售市场;最后,公司将不断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提升公司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实现

16、整体业务的协同及平衡发展。(六)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公司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培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潜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公司将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评估机制,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公司将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有针对性的招聘专业化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将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需要招聘行业内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技术方面,公司将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公司核心技术储备,并加速成

17、果转化,确保公司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将建立人才梯队,以培养管理和技术骨干为重点,有计划地吸纳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公司,形成高、中、初级人才的塔式人才结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未来公司将强化现有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及员工的发展意愿,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将采用内部交流课程、外聘专家授课及先进企业考察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员工技能。人才培训的强化将大幅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队伍进一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步伐。公司将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潜

18、力挖掘的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及贡献,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二、 保障措施(一)开展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微信、微博等)广泛宣传产业政策。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与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二)做好人才引进服务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基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管理、技术和蓝领人才队伍。加强与海内外人才合作,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专家,形成一批产业领军人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研究

19、生工作站,为企业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三)强化政策导向作用研究制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业政策,引导企业优化现有存量,调整产品结构,培养新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要引导企业善于从全球视野、国民经济全局、产业链上下游去发现甚至发掘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寻求行业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商机,使得行业发展实现从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轨道上来。积极组织、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上各种科技资源的合作,重点加强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增强行业管理职能,加

20、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实现行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五)激活市场需求选择部分重点领域,统筹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六)加强督导检查有关部门要将本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年度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制定责任清单、目标清单、措施清单,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协调、调度、督导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要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第三章 市场分析一、 智能网联汽车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一)智能网联汽车重新定义汽车概念智能网联汽车因具有智能化与网联化

21、,不仅能实现人们对交通行驶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要求,而且能够实现人们对车辆管理、道路信息管理、自动驾驶、资讯娱乐、健康等多种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不仅具备传统意义上汽车应具备的功能,而且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实现定制化、人车交互,提升用户体验与创造使用价值。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技术创新集成体,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加高效的移动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二)智能网联汽车重塑汽车产业结构传统汽车产业结构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可控制的系统。其结构是一级供应商根据汽车整车生产商的要求和指示来设计和供应部件。其次,汽车生产商通过装配和运输将车辆送至经销商,最后车辆通过经销商进入销售市场。智能网联汽

22、车延伸了传统汽车产业链,产业链上游是芯片、传感器、车载软件研发与设计。智能设备与车联网融合,推动了产业链下游车辆运营维护、信息内容服务等一系列数字化服务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速了传统汽车产业结构重塑。新的汽车产业将会是一个更开放、更多层次、更注重数字服务而非具体产品的全新生态系统。在这样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中,新车和二手车的销售将会降低,而汽车租赁和汽车共享服务将会加快发展,跨品牌的服务平台日益增多。(三)智能网联汽车将引领汽车产业升级作为产业创新载体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了新材料新能源及信息通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调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加快资源整合,建立跨产业技术

23、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联合攻关共性核心技术,重点攻克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在传感器、控制芯片、车载通信操作系统等产业链重点薄弱环节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形成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加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引领产业升级。二、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催生了新型的商业模式,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产品特点,迎合了当今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正快速融入人们的出行生活之中。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参与者们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了传统汽车企业的固有打法,自成一套商业体系。它们以打造智能出行产品为纽带,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24、与用户形成强连接,以此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同时积极构建软件等核心竞争力,以产业投资的方式打造朋友圈,形成智慧出行的生态圈,融入智慧交通的建设中,彰显自我的产业价值,夯实商业发展的基础。亿欧智库认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具备五大特点。(一)以智能出行产品为载体智能出行产品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连接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要纽带,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玩家们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工具。(二)可提供完善的用户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理念,如通过打造用户社区、建设直营门店,通过互联网手段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为用户提供完善健全的服务,以提升用户黏度,维系品牌的长期发展。(三)塑

25、造软件核心竞争力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软件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生态价值,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重要竞争维度,打造硬核软件实力将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四)积极布局产业投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参与者们已经意识到产业正在融合发展,各自为战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产业投资的方式聚集优质资源,将成为构建自身护城河的重要手段。(五)构建生态闭环智能电动汽车的出现,革新了传统意义的出行方式,已成为人们新型的出行伙伴。智能电动汽车的推广,将推动智能交通的建设与完善,构建一个智慧出行的生态闭环。三、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一)L2级自动驾驶技术进入企业规模化量产L3级成为下一个发展目

26、标。智能网联车已经进入人们生活,技术储备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是如何实现业务模型。(二)自动驾驶作为大批量生产的切入点围绕着更高级的自动驾驶,一些特定的场景可能会落地,比如停车问题,这一直是欧洲和亚洲的痛点。现在驾驶辅助技术已经成熟,下一步就是进入自动驾驶停车服务阶段,基本上不需要人进入停车场。(三)出行服务市场成为企业竞争焦点在市场落地方面,L3级以下是市场普及和L3级以上是技术创新不断迭代的问题。美国的技术成熟度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无论是客流还是物流都有相应的布局。(四)基于人工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时代发展即将到来5G/V2X和云计算的应用带来了汽车应用、商业模式或新技术的机遇。在模块、产品、市

27、场应用等方面都有相应的突破。(五)智能汽车特有的新安全问题成为核心关注的问题四个现代化都是手段,最终目标是解决交通运输中的一些痛点。目前我国最大的痛点是安全。过去,交通事故涉及从碰撞到汽车稳定性的安全问题。现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在智能汽车出现,信息安全是智能汽车最大的隐患,全世界的工程师都面临着这一挑战。目前有一些好的解决方案,很多技术可供参考,但是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出来。(六)产业合作、跨境协调是必然趋势不仅是汽车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是华为与汽车公司之间的跨界合作。四、 智能汽车的特点(一)高科技智能汽车是一种正在研制的新型高科技汽车,这种汽车不需要人去驾驶,人只舒服地坐在车上享受这高

28、科技的成果就行了。因为这种汽车上装有相当于汽车的眼睛、大脑和脚的电视摄像机、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操纵系统之类的装置,这些装置都装有非常复杂的电脑程序,所以这种汽车能和人一样会思考、判断、行走,可以自动启动、加速、刹车,可以自动绕过地面障碍物。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它的大脑能随机应变,自动选择最佳方案,指挥汽车正常、顺利地行驶。智能汽车的眼睛是装在汽车右前方、上下相隔50厘米处的两台电视摄像机,摄像机内有一个发光装置,可同时发出一条光束,交汇于一定距离,物体的图像只有在这个距离才能被摄取而重叠。眼睛能识别车前520米之间的台形平面、高度为10厘米以上的障碍物。如果前方有障碍物,眼睛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

29、大脑根据信号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通过、绕道、减速或紧急制动和停车,并选择最佳方案,然后以电信号的方式,指令汽车的脚进行停车、后退或减速。智能汽车的脚就是控制汽车行驶的转向器、制动器。(二)重要标志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将是新世纪汽车技术飞跃发展的重要标志。可喜的是,智能汽车已从设想走向实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都可以领略到智能汽车的风采。所以,智能汽车实际上是智能汽车和智能公路组成的系统,主要是智能公路的条件还不具备,而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解决。在智能汽车的目标实现之前,实际上已经出现许多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汽车上,如智能雨刷,可以自动感应雨水及雨量,自动开启和停止;

30、自动前照灯,在黄昏光线不足时可以自动打开;智能空调,通过检测人皮肤的温度来控制空调风量和温度;智能悬架,也称主动悬架,自动根据路面情况来控制悬架行程,减少颠簸;防打瞌睡系统,用监测驾驶员的眨眼情况,来确定是否很疲劳,必要时停车报警等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汽车的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五、 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汽车市场销量约为1亿辆,自动汽车驾驶市场渗透率率为10%,每辆智能汽车均价为16万元,则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约为1万亿。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测算,无人驾驶汽车创造的市场价值将达到420亿美元;2035年前,全球将有1800万辆汽车拥有部分无人驾驶功能,1200万辆汽车成为完

31、全无人驾驶汽车,而中国将是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一)在汽车产业方面我国总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日渐完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在网络通信方面我国互联网、信息通信等领域涌现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运营服务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也为智能汽车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随着智能汽车、智能驾驶乃至智能交通的全面发展,我国交通也将逐渐实现智能化管理,而拥堵、停车难、排放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将大为改善。(三)智能汽车水平现状中国品牌表现抢眼、但产品改善空间大、安全驾驶亟待提

32、升。各品牌车型在iV-RATING测试中平均得分664分。其中,中国品牌车型表现抢眼。iV-RATING是汽车之家设计的智能汽车评价体系,从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维度进行专业评测,包含8项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维度,测试严格遵循36大项严苛标准、75项细分评价标准。整体来看,智能汽车在产品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间。截至2021年末,参与测试的18款主流智能汽车平均总分仅664分;65分以下车型占比高达445%。智能汽车涉及产业众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半导体、信息通讯等高端制造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大国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国政策已逐步从原来的设定目标、制定规范方面,向引导落地实施、搭建基础设施以及网络

33、及数据安全等方面转移。六、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一)产业发展战略缺失加快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引导,目前我国尚没有公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我国已经公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进步凝聚了社会各界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共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第一次明确了基于产业层面的两横三纵技术总架构,明确提出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技术发展路线图将不仅有力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而且将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不等同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规划,需要在顶层设计上

34、解决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产业布局、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政策等重大问题。为此,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需要确定在中长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施路径、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并拟定近期行动计划,确保工作落实有抓手且有序推进。(二)产业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发挥技术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产业标准体系要先于产业发展,即所谓产业发展,标准先行。为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建设,2017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公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下称指

35、南)指南包含整体要求、构建方法、标准体系和组织实施4个部分。指南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25年,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中还首次界定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等级以及网联化等级。指南将进一步凝练社会各界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共识,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发挥巨大引领和规范作用。但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产业标准不全面。现有产业标准主要集中在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领域,而行业当下急需的标准没有建成或相关研究还未立项。二是产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存在障碍。为了提高产业标准的实

36、用性、指导性,相关部门在指定行业标准时务实地考虑到我国的路况和交通实际,使得产业技术标准具有一定中国特色,这给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与国际产业标准接轨留下障碍。七、 智能网联汽车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一)智能网联汽车重新定义汽车概念智能网联汽车因具有智能化与网联化,不仅能实现人们对交通行驶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要求,而且能够实现人们对车辆管理、道路信息管理、自动驾驶、资讯娱乐、健康等多种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不仅具备传统意义上汽车应具备的功能,而且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实现定制化、人车交互,提升用户体验与创造使用价值。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技术创新集成体,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加高

37、效的移动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二)智能网联汽车重塑汽车产业结构传统汽车产业结构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可控制的系统。其结构是一级供应商根据汽车整车生产商的要求和指示来设计和供应部件。其次,汽车生产商通过装配和运输将车辆送至经销商,最后车辆通过经销商进入销售市场。智能网联汽车延伸了传统汽车产业链,产业链上游是芯片、传感器、车载软件研发与设计。智能设备与车联网融合,推动了产业链下游车辆运营维护、信息内容服务等一系列数字化服务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速了传统汽车产业结构重塑。新的汽车产业将会是一个更开放、更多层次、更注重数字服务而非具体产品的全新生态系统。在这样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中,新车和二手车的销售将会降低

38、,而汽车租赁和汽车共享服务将会加快发展,跨品牌的服务平台日益增多。(三)智能网联汽车将引领汽车产业升级作为产业创新载体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了新材料新能源及信息通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调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加快资源整合,建立跨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联合攻关共性核心技术,重点攻克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在传感器、控制芯片、车载通信操作系统等产业链重点薄弱环节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形成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加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引领产业升级。八、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催生了新型的商业模式,为汽车产业

39、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产品特点,迎合了当今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正快速融入人们的出行生活之中。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参与者们秉持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了传统汽车企业的固有打法,自成一套商业体系。它们以打造智能出行产品为纽带,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与用户形成强连接,以此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同时积极构建软件等核心竞争力,以产业投资的方式打造朋友圈,形成智慧出行的生态圈,融入智慧交通的建设中,彰显自我的产业价值,夯实商业发展的基础。亿欧智库认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具备五大特点。(一)以智能出行产品为载体智能出行产品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连接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

40、要纽带,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玩家们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工具。(二)可提供完善的用户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理念,如通过打造用户社区、建设直营门店,通过互联网手段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为用户提供完善健全的服务,以提升用户黏度,维系品牌的长期发展。(三)塑造软件核心竞争力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软件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生态价值,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重要竞争维度,打造硬核软件实力将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四)积极布局产业投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参与者们已经意识到产业正在融合发展,各自为战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产业投资的方式聚集优质资源,将成为构建自身护城河的重要手

41、段。(五)构建生态闭环智能电动汽车的出现,革新了传统意义的出行方式,已成为人们新型的出行伙伴。智能电动汽车的推广,将推动智能交通的建设与完善,构建一个智慧出行的生态闭环。九、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的内涵整合营销强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把一切企业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各个环节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体化营销。整合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公司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

42、,各种营销职能(推销人员、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等)必须彼此协调其次,营销必须使公司其他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他又说:“整合营销一般包括两大主题,分别是:许多不同的营销活动都能够传播和交付价值;在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实现各项营销活动的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营销组合概念强调将市场营销中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重要性,营销整合则与之一脉相承,但更为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它们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在此基础上,整合营销以企业由内向外的战略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重心,要求各种营销要素的作用力统一方向,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的营销目标服务。(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整合营销传播(IMC)

43、,也称整合营销沟通。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整合营销传播定义为,“是一种用来确保产品、服务、组织的顾客或潜在顾客所接收的所有品牌接触都与此人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一致的计划过程”。被誉为“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的唐E.舒尔茨教授认为,IMC不是以一种表情、一种声音,而是更多的要素构成的概念性。IMC是以潜在顾客和现在顾客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多种形态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是在一体化营销的基础上导入了传播概念,但IMC对营销影响很大,人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怎样才能使企业与利益关系者间的有效沟通成为可能。十、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一)L2级自动驾驶技术进入企业规模化量产L3级成为下一个发展目

44、标。智能网联车已经进入人们生活,技术储备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是如何实现业务模型。(二)自动驾驶作为大批量生产的切入点围绕着更高级的自动驾驶,一些特定的场景可能会落地,比如停车问题,这一直是欧洲和亚洲的痛点。现在驾驶辅助技术已经成熟,下一步就是进入自动驾驶停车服务阶段,基本上不需要人进入停车场。(三)出行服务市场成为企业竞争焦点在市场落地方面,L3级以下是市场普及和L3级以上是技术创新不断迭代的问题。美国的技术成熟度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无论是客流还是物流都有相应的布局。(四)基于人工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时代发展即将到来5G/V2X和云计算的应用带来了汽车应用、商业模式或新技术的机遇。在模块、产品、市

45、场应用等方面都有相应的突破。(五)智能汽车特有的新安全问题成为核心关注的问题四个现代化都是手段,最终目标是解决交通运输中的一些痛点。目前我国最大的痛点是安全。过去,交通事故涉及从碰撞到汽车稳定性的安全问题。现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在智能汽车出现,信息安全是智能汽车最大的隐患,全世界的工程师都面临着这一挑战。目前有一些好的解决方案,很多技术可供参考,但是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出来。(六)产业合作、跨境协调是必然趋势不仅是汽车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是华为与汽车公司之间的跨界合作。十一、 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一)品牌更新品牌更新是依据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品牌,塑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品牌补

46、充能量。品牌经过更新(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等),可以赋予它以更富有针对性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意境。因此,品牌更新是品牌运营的阶段性调整。品牌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但这决不意味着经品牌设计而生成的品牌就一定能持续永久。受竞争者品牌逼近(竞争者品牌与本企业品牌定位接近,侵占了本企业品牌的市场份额)和部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改变对本企业品牌的信任,转购竞争者品牌的商品,使本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原因的影响,即使某一品牌在市场上的最初定位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重新定位。当然,若品牌最初的定位不理想,就更应该及时进行品牌更新。一个品牌能否久远,不仅仅取决于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

47、设计,而且还决定于品牌的阶段性调整。适时、适当做法的品牌阶段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Marlboro”正是成功的品牌更新,使其由最初的女性化十足的香烟转变成有“拼搏、挑战、超越自我”的“真男人”形象的香烟,最后成为世界第一烟草大牌。品牌更新也可对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进行更新。联想将“Legend”改成了“Lenovo”。(二)品牌扩展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科学而有效的运营实践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扩展呢?这也是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品牌

48、扩展,也称品牌扩张或品牌延伸,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例如,中国海尔集团成功地推出了海尔冰箱之后,又利用这个品牌及其图样特征,成功地推出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新产品。1、品牌扩展与品牌增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扩展受到西方企业的特别厚爱。许多企业都把品牌扩展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许多跨国公司都采用品牌扩展来拓展市场,如“三菱”“惠普”等。在我国,“海尔”“美的”等一些知名品牌也先后运用品牌扩展策略获得了理想的营销业绩。之所以品牌扩展受到品牌运营企业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是因

49、为品牌扩展可使品牌在利用中获得增值。实践证明,品牌扩展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原品牌的良好声誉和影响,可以对扩展产品产生波及效应,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对扩展产品产生好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某些事物的偏好、好恶具有传递性,即所谓爱屋及乌。对品牌而言,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认可到对品牌产生好感,甚至是忠诚,由此使品牌成为有拉动消费者需求能力的品牌,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这是品牌能成为扩展品牌的重要条件。当某一受消费者欢迎和依赖的、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品牌“放大”或“复制”“克隆”到新产品上,就会使消费者在短期内消

50、除对新产品的排斥、生疏和疑虑心理,进而以较短的时间接受新产品。2、品牌扩展的形式不言而喻,品牌扩展的目的是借势原有品牌实现品牌利益最大化(增值)。如此,品牌扩展有三个维度,一是借助新品类的品牌扩展,二是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三是通过产品线延伸(副品牌)的品牌扩展。在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产品方面,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坚持精品战略,以差异化创新,勇敢打破看似不可能的各项技术极限,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与全球消费者一起以行践言,实现梦想。其实,产品线延伸,既有可能面对不同的市场(人群、区域等),也可能属于同一类但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类似于扩大新品类。至于华为手机从中国扩展到美国则属于第二种品

51、牌扩展形式。同理,三星将手机扩展到中国、美国,苹果手机进入中国、日本都属于依赖新市场的品牌扩展。需说明的是,品牌扩展,无论哪种形式,可以由企业自身努力完成,也可以通过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形式来实现。(三)品牌授权与特许经营1、品牌授权品牌授权是一种契约性书面许可,允许一个品牌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的特定产品。也就是说,品牌授权(或称品牌许可),是指品牌的拥有者(授权方)在一些商定的条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理区域和使用的时间段)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允许被授权方使用授权方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被授权方收取商定数额权利金的营销方式。当然,授权方要给予人员培训

52、、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协助。品牌授权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主题授权等。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取品牌授权。授权方可以直接与零售商、授权代理商、被授权方或者销售促销机构进行交易。品牌授权有利于扩展营销企业的产品组合,提升品牌影响力。显然,通过品牌授权能够给授权方带来新的收入来源,这是品牌授权的最大益处;其二,品牌授权可以借助被授权方的积极努力,扩大原有产品的市场边界;其三,品牌授权可以扩展到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此相对应,被授权方也在品牌授权过程中受益:(1)借势授权方品牌(包括声誉、技术体系、渠道关系等)有助于提升商品销售

53、额和利润率,增强市场竞争力;(2)获得零售商(销售渠道)的认可与接纳,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3)最有效地学习知名品牌的经营模式(包括技术、管理等)来带动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2、特许经营(1)特许经营以品牌为核心。特许经营以运营同一品牌为核心,受许人(加盟者)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使用特许人的品牌及维系品牌的各种专有技术、管理方法或体系等。特许经营作为知识产权的总体转让,实质上说就是一种以契约方式构筑的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借助同一品牌在同一管理制度体系约束下,实现市场拓展进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营销方式。品牌是特许经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认,特许经营是以特许人与受许人双赢为必要条件的一种合作方式,而双赢

54、的基础是品牌。试想,如果没有强势品牌,就不可能实现双赢,因为理智的受许人不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寄托在不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上。只有存在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品牌,品牌所有者和使用者才可能借助该品牌实现双赢或多赢,也才存在特许人和受许人或加盟者。品牌的增值是特许人与受许人的共同目标。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是特许经营成立的客观基础,特许双方的利益也系在了品牌在市场的表现上。若特许双方共用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拉动能力,那么特许双方从中获得的收益就多;相反双方的收益则少。可见,品牌的价值提升是特许经营双方共同的期望,也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2)特许经营是品牌扩展的重要方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麦当劳

55、”和“肯德基”,以其优质的服务、整洁明快的用餐环境、可口的快餐口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他们的成功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都成功地应用了特许经营方式。可以说,没有特许经营,麦当劳和肯德基快餐店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全世界繁衍,也难以成为全球品牌。对特许方来说,特许经营可谓是一种低风险、低成本的市场拓展模式。一方面,特许人可借助他人的财务资源实现品牌扩展和市场拓展。在特许经营方式下,新开设的每一家特许经营分店加盟店都不需要特许人投资而是由受许人(加盟者)出资,受许人对该加盟店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特许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扩展业务、拓展市场而不受资金限制。另一方面,特许经营可使特许人节省人力

56、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不言而喻,企业扩大经营业务、拓展市场需要大量人力,而特许经营方式的人员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均由受许人承担,如加盟店的员工招聘、培训、激励和管理等都由受许人完成。这就使特许人节约了经营管理成本,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声誉提升等方面。十二、 智能汽车的特点(一)高科技智能汽车是一种正在研制的新型高科技汽车,这种汽车不需要人去驾驶,人只舒服地坐在车上享受这高科技的成果就行了。因为这种汽车上装有相当于汽车的眼睛、大脑和脚的电视摄像机、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操纵系统之类的装置,这些装置都装有非常复杂的电脑程序,所以这种汽车能和人一样会思考、判断、行走,可以自动启动、加速、刹车,可以

57、自动绕过地面障碍物。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它的大脑能随机应变,自动选择最佳方案,指挥汽车正常、顺利地行驶。智能汽车的眼睛是装在汽车右前方、上下相隔50厘米处的两台电视摄像机,摄像机内有一个发光装置,可同时发出一条光束,交汇于一定距离,物体的图像只有在这个距离才能被摄取而重叠。眼睛能识别车前520米之间的台形平面、高度为10厘米以上的障碍物。如果前方有障碍物,眼睛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大脑根据信号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通过、绕道、减速或紧急制动和停车,并选择最佳方案,然后以电信号的方式,指令汽车的脚进行停车、后退或减速。智能汽车的脚就是控制汽车行驶的转向器、制动器。(二)重要标志无人驾驶的智

58、能汽车将是新世纪汽车技术飞跃发展的重要标志。可喜的是,智能汽车已从设想走向实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都可以领略到智能汽车的风采。所以,智能汽车实际上是智能汽车和智能公路组成的系统,主要是智能公路的条件还不具备,而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解决。在智能汽车的目标实现之前,实际上已经出现许多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汽车上,如智能雨刷,可以自动感应雨水及雨量,自动开启和停止;自动前照灯,在黄昏光线不足时可以自动打开;智能空调,通过检测人皮肤的温度来控制空调风量和温度;智能悬架,也称主动悬架,自动根据路面情况来控制悬架行程,减少颠簸;防打瞌睡系统,用监测驾驶员的眨眼情况,来确定是否很疲劳,必

59、要时停车报警等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汽车的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十三、 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汽车市场销量约为1亿辆,自动汽车驾驶市场渗透率率为10%,每辆智能汽车均价为16万元,则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约为1万亿。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测算,无人驾驶汽车创造的市场价值将达到420亿美元;2035年前,全球将有1800万辆汽车拥有部分无人驾驶功能,1200万辆汽车成为完全无人驾驶汽车,而中国将是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一)在汽车产业方面我国总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日渐完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

60、争力,这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在网络通信方面我国互联网、信息通信等领域涌现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运营服务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也为智能汽车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随着智能汽车、智能驾驶乃至智能交通的全面发展,我国交通也将逐渐实现智能化管理,而拥堵、停车难、排放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将大为改善。(三)智能汽车水平现状中国品牌表现抢眼、但产品改善空间大、安全驾驶亟待提升。各品牌车型在iV-RATING测试中平均得分664分。其中,中国品牌车型表现抢眼。iV-RATING是汽车之家设计的智能汽车评价体系,从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维度进行专业评测,包含8项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维度,测试严

61、格遵循36大项严苛标准、75项细分评价标准。整体来看,智能汽车在产品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间。截至2021年末,参与测试的18款主流智能汽车平均总分仅664分;65分以下车型占比高达445%。智能汽车涉及产业众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半导体、信息通讯等高端制造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大国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国政策已逐步从原来的设定目标、制定规范方面,向引导落地实施、搭建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及数据安全等方面转移。十四、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一)产业发展战略缺失加快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引导,目前我国尚没有公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我国已经公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发

62、展路线图,进步凝聚了社会各界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共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第一次明确了基于产业层面的两横三纵技术总架构,明确提出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技术发展路线图将不仅有力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而且将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不等同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规划,需要在顶层设计上解决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产业布局、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政策等重大问题。为此,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需要确定在中长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施路径、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并

63、拟定近期行动计划,确保工作落实有抓手且有序推进。(二)产业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发挥技术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产业标准体系要先于产业发展,即所谓产业发展,标准先行。为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建设,2017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公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指南包含整体要求、构建方法、标准体系和组织实施4个部分。指南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25年,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中还首次界定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等级以及网联化等级。指南将进一步凝练社会各界对智能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