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摄像头行业发展概况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197099100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能驾驶摄像头行业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智能驾驶摄像头行业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智能驾驶摄像头行业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智能驾驶摄像头行业发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驾驶摄像头行业发展概况(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智能驾驶摄像头行业发展概况一、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一)我国汽车产业供需两端稳步向好,新四化带来行业发展新机遇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整个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汽车总销量从2001年的237万辆增长到2021年的2,62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8%。2021年,国内车市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态势,重拾正增长,销量同比增长38%,据中汽协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2,750万辆,同比增长46%。随着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的深刻变革,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汽车产品正在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新四化正不断

2、为汽车行业贡献新的增长点,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中汽协的预测,当前中国市场处于普及初期向普及后期过渡阶段,新车销售由增量市场逐步转向存量市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二)我国乘用车市场仍存较大增长空间2006年至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从518万辆增长至2,14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95%。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及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刺激了乘用车消费市场的发展。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65%,我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七年年销量超过2,000万辆。随着经济逐渐复苏,经济内循环、促进国内消费政

3、策的出台、芯片短缺问题逐步缓解等,中国乘用车销售依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据中汽协预测,2022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将达2,300万辆,同比增长7%左右。(三)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提升,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及国家和各省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激励,外加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对传统燃油车的号牌管制,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21年为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的元年,整体销量表现远超预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50万辆,同比

4、增长将近16倍,渗透率达到134%,为2020年的2倍之多。未来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实现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拉动车市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0%。汽车电动化为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技术端底层、产品端差异化、用户端体验需求决定了电动车是汽车智能化的最佳载体,电动化、智能化相互融合的智能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势。首先,从底层架构来看,新能源汽车设计之初即采用新型的汽车电子架构,相较于燃油车依靠机械部件实现传动,搭载的蓄电池容量有限,新能源汽车以电力作为驱动,机械结构大幅简化,可以实现更精确

5、的控制和更快的反馈,且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电力,直接可来源于动力电池,新能源车天生具备智能化发展基础,能够更好地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愈发复杂的智能化配置提供底层支持。其次,从产品端差异化来看,电动车相较于燃油车,动力总成从传统内燃机向三电系统转换,汽车本身硬件性能的差异逐渐缩小,驱动电动车企不断寻求软件层面新的差异化,更加追求汽车作为除手机之外的移动出行第三空间带来的新的智能化交互体验。最后,从用户端体验来看,不同于传统汽车驾驶员与车辆之间机械式的交流,电动车更强调用户体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角色,因此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在功能多样性方面竞争力更强,在智能驾驶操控配置、多媒体配置、智能硬件等

6、方面功能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持续的OTA升级服务也能够很好满足用户对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汽车智能化功能的需求,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新鲜感。(四)国产品牌汽车竞争力逐步增强,智能化推动国产品牌汽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家推出政策以支持国产品牌汽车发展,2022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持续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形象,加强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品牌宣传,持续做好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提升国产汽车品牌竞争力。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加快核心技术的开发,努力实现汽车核心技术的掌握和零部件质量技术的突破。国产品牌汽车凭借其过硬

7、的技术、优越的性能、丰富的配置、较高的性价比,获得众多消费者青睐,在国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销量不断增长。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占汽车总销量的444%,创下近十年来历史新高,销量超过50万辆的品牌包含上汽、长安、吉利、长城、东风、奇瑞、一汽、北汽和比亚迪。我国汽车企业积极孕育国产品牌,在国产汽车高端化已形成趋势的情况下,众多国产品牌以智能化作为高端化的突破口,打造智能、高端品牌汽车,推动国内品牌汽车的高质量发展。二、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发展概况(一)智能驾驶的基本概念与产业结构实现智能驾驶的硬件和软件所共同组成的系统被称为驾驶自动化系统,指车辆通过不同类

8、型的传感器实现对周边道路、行人、障碍物、路侧单元及其他车辆的感知,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车辆安全、自主驾驶,是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融合应用的重要方向。有别于传统人工驾驶车辆,智能驾驶车辆最大特点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其驾驶过程是机器不断收集驾驶信息并进行信息分析和自我学习从而达到自动驾驶的系统工程。伴随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将从过去的封闭转向开放,融入到联网的平台中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智能驾驶产业链与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的成熟产业链分工基本一致,主要由后服务市场、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及其他上游原材料、设备供应商等构成,专业化分工有序,形成竞争加合作的产业链生态。产业链上游主要由各

9、类传感器、芯片、软件算法、高精地图等产业组成。随着我国芯片产业不断成熟,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技术突破。与此同时我国涌现一批专注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在智能驾驶技术及解决方案上实现突破。处于中游的整车厂商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研发的方式不断开发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并制定智能驾驶车辆研发计划。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及智能驾驶车辆的运营衍生出了下游服务市场,车辆逐渐拥有更加自主化的驾驶能力,无人配送车、无人网约车运营及工程车辆的运营和改装将帮助企业在运输环节降本增效。(二)智能驾驶的分级标准与技术体系目前,世界各国对驾驶自动化技术理解和分类基本一致,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40429-2021

10、)将驾驶自动化分为L0L5五级。L0级别系统仅提供预警类功能,车辆控制完全由驾驶员掌控,因此不属于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范围。L1L2级别系统可接管少部分的、不连续的车辆控制任务,属于辅助驾驶范围。而L3L5级别系统可以在激活后的一定情况下执行连续性的驾驶任务,因此属于自动驾驶范围。L0级别的预警功能和L1、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作为转向自动驾驶的过渡产品,以主动安全功能为主,是汽车自动化、智能化的初级阶段,需要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目前在市场中处于快速普及期,同时展现出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不断渗透的特点。L4级别功能在特殊场景、特殊条件下可体现在特定场景和路段的自动驾驶,如自主代客泊车功能等。L

11、5级别自动驾驶则不区分具体功能和产品形态,可完成在全速、全域、全场景下的完全无人驾驶,尚需要法规、伦理、技术方面的配合才可实现。在技术体系方面,智能驾驶系统按照功能架构可以进一步划分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感知层负责实现车辆对环境感知的功能,解决我在哪的问题。智能驾驶车辆通过各类传感器,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获取车辆周边信息,产生图片数据、视频数据、点云图像、电磁波等信息为后续综合决策提供数据支出,智能驾驶系统去除无效信息后利用不同类型数据形成冗余的同时提升感知精度。对于不同级别智能驾驶汽车和驾驶任务而言,所需的传感器类型和性能也有所区别。因此在量产车辆当中,感知传感器

12、及方案的配置需要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感知方案的组合,实现功能、效用和成本之间的最优解。决策层基于环境感知的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和分析,判断应当执行操作并制定相应的轨迹规划方案,解决要去哪的问题。决策层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判断,选择适合的工作模型,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替代人类做出驾驶行为。同时这部分功能也具有预测任务,例如在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车距保持,障碍物警告等系统中,需要预测本车与其他车辆、车道、行人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执行层接收决策层数据,通过驱动、制动、转向等达成车辆的横向及纵向控制,使汽车精准地按照决策规划实现有效的避让、减速、车距保持、转向等动作,解决

13、怎么去的问题。控制执行技术主要分为车辆的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大部分。横向控制即转向控制,保证汽车在规划的路线上正常行驶,在不同车速、路况条件下保证转弯的有效性和乘坐舒适度。纵向控制可以对危险情况做出紧急处理,最大程度上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缩短与前车的距离,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三)智能驾驶渗透率逐年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潜在市场空间较大随着辅助驾驶功能逐步量产,乘用车中除了已大量普及的L0级的辅助功能外,L1-L2级的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也逐步成为行业标配,渗透率逐年提升,智能驾驶有着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目前,全球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处于从L1-L2级向L3级衍进的过程中。根据艾瑞

14、咨询的数据,2020年我国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约32%左右,其中L1级别车辆占比约20%左右,L2级别车辆占比约12%。目前L1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并未发挥出车辆硬件的最大效用,加之L2级的快速渗透和成本的降低,预计仅搭载L1级别功能的乘用车将逐渐减少,未来L2级别功能将逐渐取而代之,预计2025年我国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或达到65%。同时随着智能驾驶相关上路法规的不断完善,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乘用车有望在2023年开始逐步落地。(四)智能泊车作为典型应用场景具备快速落地的潜力,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泊车系统是智能驾驶的典型应用,提高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了新手

15、司机驾驶车辆的难度,为推动智能驾驶的普及打下了基础。政策方面也对智能泊车辅助的发展给予了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和出行服务企业共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自主代客泊车技术发展及应用。随着整车厂商对于辅助泊车的加速量产和升级迭代,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统计,预计到2025年,国内全自动泊车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4亿元,未来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近50%。早期辅助泊车系统以单一倒车雷达形式为主,主要提供倒车预警功能;后逐渐发展为AVM系统,结合车载大屏为驾驶员提供360全景影像。而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APA、RPA、HPP和AVP逐渐量产装车,泊

16、车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逐步为驾驶员解决泊车痛点。目前APA泊车辅助功能在现阶段可满足大部分消费者需求,其装机量不断提升,同时正在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渗透,未来有望成为智能驾驶汽车的标配。HPP和AVP等L3+泊车方案在使用层面减少了车主停车、取车的时间,常作为高端车型的选装配置或中低端车型的高配版配置,未来市场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度(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新车前装标配搭载APA(包括半自动泊车)上险量为24326万辆,同比增长1764%,前装标配搭载率为1193%,整体呈平稳增长态势。在政策、市场、消费者三重作用的推动下,国内ADAS渗透率保持稳定增长

17、,其中L2级ADAS系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已超过L1级,成为主要的辅助驾驶方案。作为L2级ADAS系统,APA技术逐渐成熟,一方面解放了驾驶员的手和脚,用户体验得到质的提升,大众接受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APA实现量产使得其价格进一步下降,因此APA装配率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从车型来看,APA功能在奔驰、宝马等中高端车型以及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中装配率较高,未来有逐步向低价格区间车型下沉的趋势;从车系来看,APA前装搭载车辆中,欧系车占比最高,其次分别是中系、美系、日系。2021年以后,纯超声波方案的APA市场将逐步萎缩,超声波与视觉融合方案的APA成为自动泊车系统前装主流,并带动自动泊

18、车市场渗透率提升,预计到2025年APA渗透率将达到459%,市场未来仍有巨大空间。根据自动化程度的衍进,智能泊车系统大致可分为6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基于超声波的半智能泊车(L1级别)、基于超声波的全智能泊车(APA,L2级别)、超声波融合环视摄像头的全智能泊车(APA,L2级别)、遥控泊车(RPA,L2级别)、记忆泊车(HPP,L3级别)和自主代客泊车(AVP,L4级别)。随着智能泊车技术的不断迭代,智能泊车功能的实用性也越来越强。由于停车场具有半封闭特性,且泊车速度较低,场景对于远距离传感器的依赖较低,因此AVP系统或将成为乘用车中最快量产落地的L4级别智能驾驶功能。自主代客泊车需要实现更精

19、准的感知,拥有更强大的算力、更先进的智能驾驶算法,当前AVP相关技术有待突破,大部分车型仍处于示范、测试阶段,主要为豪华车型装配自动代客泊车AVP功能。随着APA功能逐渐普及,AVP功能落地则成为诸多车企量产计划中的重点,部分整车厂商已向公众展示了搭载AVP功能的车型,包括一汽红旗E-HS9、威马W6等。AVP系统市场中,欧美国家该功能研发早、技术先进,其占据全球AVP系统市场主要份额。亚太地区AVP系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亚太地区AVP系统市场发展带来巨大增长动力。(五)智能驾驶功能普及带动车载传感器需求大幅上升目前,普通汽车一般安装数十个传感器,而高级

20、轿车则安装多达上百个传感器。全球范围内,智能驾驶技术不断向高阶跃进,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也随之快速攀升。随着智能驾驶功能在汽车应用的普及和多样化发展,汽车传感器市场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不同汽车智能驾驶感知传感器的优点、缺点、适用场景和受限场景不同。不同类型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适用场景、受限场景、优缺点、成本等不同,彼此之间主要形成互补而非简单替代关系。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已逐步作为标配而广泛应用于高、中、低档等各类车型。智能驾驶的冗余和容错要求导致越是高阶的智能驾驶需要装配越多的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所以随着智

21、能驾驶阶段的提升,单车智能驾驶感知所需的各类传感器数量需求预计将同步增加。三、 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需求井喷,智能驾驶企业需要迅速响应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由于各类场景在不同时间区域条件下差别较大,因此智能驾驶技术难度远超预期。高级别智能驾驶的技术难度呈指数增长,对于芯片、传感器、软件、电子电气架构等都有着较高要求,任一环节技术滞后都难以实现智能驾驶的落地,因此企业在更高级别智能驾驶的技术层面也面临较大挑战。另一方面,智能驾驶企业需要在前期投入较大的研发成本和较多的人才投入才能保证智能驾驶功能的更新迭代,其中包含传感器研发、底层算法等,此过程需要企

22、业投入大量资金、周期相对较长且具有一定市场风险。因此,智能驾驶企业将受到资金、创新的双重压力。国际供应商在汽车电子领域深耕多年,拥有较大话语权,在多个领域均掌握核心技术,如控制制动、控制单元、传感器等。以博世、维宁尔、安波福和法雷奥为代表的国际汽车电子供应商的产品结构完善、技术成熟、知名度高,业务在全球范围均有开展。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趋势,国际企业纷纷向智能驾驶所需零部件及解决方案转型,包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传感器、高级别智能驾驶算法等方向。国内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在向高等级智能驾驶系统产品研发及生产转型时存在一定压力,智能驾驶

23、初创企业切入汽车供应链需要一定的时间。四、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十分乐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几年里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不断扩大,到2020年预计会达到4500亿元。技术更新更快:由于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汽车行业的技术更新更快,以满足市场需求。政策支持更加积极:政府现在正在积极支持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购买意愿增加:随着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也越来越愿意购买智能汽车,这也是智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

24、重要因素。智能汽车行业将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非常乐观的,将为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性。推进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除了政府和企业的努力外,消费者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尊重智能汽车技术,从而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智能汽车技术,需要消费者拥抱技术进步,积极探索新技术,积极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消费者也应遵守智能汽车安全操作规范,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明的智能汽车使用环境。消费者还应积极参与智能汽车行业的研发,提出有效改进意见,以求得更好的发展。五、 智能汽车行业产业链智能汽车产业链上游企业包括感知、控制、通讯系统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芯片、雷达,地图等;中

25、游企业包括执行系统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智能中控屏等;下游主要为开发测试和运营的服务业,科技型企业均能从中找到各自擅长领域作为突破口。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是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高性能计算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以高度智能化方式实现自主环境感知、行驶规划决策和车辆控制功能,是当前全球汽车市场交通出行领域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已成为各国家战略争抢的制高点,它将显著地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智能交通体系。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张。据统计,2016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为218亿美元,2021年增至617亿美元,2016-2021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13%。随

26、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各类互联网行业巨头的涌入,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随着智能物联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智能汽车行业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据数据显示,2016-2021年,国内智能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2021年受汽车芯片价格上升,需求上涨影响,市场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长3129%。从细分市场规模来看,计算、功率电子以及传感器是智能汽车最主要的产品,其中计算部件是第一大细分市场,2021年的市场规模达到3746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3882%,其次是功率电子和传感器。目前智能增量部件技术路线不统一,技术要求高,因此其成本与价格较高,且多应用在中

27、高端车型,价格昂贵,导致智能汽车行业渗透率较低,但总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我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从2016年的267%提升至2021年的95%,2021年中国智能汽车销量约为204万辆,同比增长2216%。六、 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一)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与配套措施推动汽车智能驾驶行业迅速发展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建设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和实现智能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包括构建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科学规范的产品监管体系、全面高效的网络安全体系等六大重点任务。2020年1

28、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目标:到2025年,高级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力争到2035年,高级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实现规模化应用。此外,国家通过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新增自动驾驶相关法规,以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自动驾驶路测相关法规,进一步保障了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密集落地,为中国汽车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地方上,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支持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发展的政策。2022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智能网联

29、汽车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二)汽车市场处于历史高位,智能汽车已逐渐成为消费者核心需求全球汽车市场自2008年以来产销量稳步增长,2018年、2019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同比下滑,但仍保持在年产9,000万辆的较高水平;从国内市场来看,根据中汽协预测,未来5年我国汽车市场有望实现稳步增长态势,到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汽车市场的景气程度为上游汽车电子及汽车智能驾驶行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支撑。目前,智能网

30、联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智能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其实现的功能将更加丰富、提供的服务将更加便捷,下游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促进智能驾驶系统产品渗透率与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汽车智能驾驶行业的持续发展。(三)汽车智能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将迎来发展拐点在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变革中,电子、软件算法等价值将因智能驾驶技术而显著提升,先进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应用在智能驾驶汽车中,推动智能汽车应用的快速发展。随着5G、智慧交通和V2X车路云协同等技术的同步

31、发展,有望为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带来更多红利,使智能驾驶系统达到技术提升、降本增效的效果。目前我国量产的智能汽车正在从L1-L2逐渐向高等级衍进,L3级高速公路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自主代客泊车、矿区自动驾驶和无人末端配送有望在2025年前实现大规模量产落地。随着高级别应用的量产落地,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将在短期内迎来发展拐点。七、 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升对智能汽车的重视程度,通过下发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促进行业发展。其中,2020年2月,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发展智能汽车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到2025年,我国标

32、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督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如何按照车路协同的思路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如何建立面向智能汽车的数据监管系统,怎样打破部门分割、形成高效协同的推进体制,都是当前非常迫切需要推进的任务。八、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智能汽车的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都面临重构。汽车智能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创新。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芯片将占高端汽车物料成本的20%以上,软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则将从目前的15%

33、跃升至60%。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指出,要释放出行消费潜力。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汽车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强调要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建设,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积极稳妥发展车联网。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车联网最大专利产出国。相关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车联网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95%,预测2022年车联网市场规模达2771亿元。伴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提升与市场规模的扩大,给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基础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