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义务教育管理创新行动行动计划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709816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施义务教育管理创新行动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实施义务教育管理创新行动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实施义务教育管理创新行动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实施义务教育管理创新行动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义务教育管理创新行动行动计划(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施义务教育管理创新行动行动计划一、 实施义务教育管理创新行动(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推进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组建联合体或教育集团,分步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发挥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优质学校带动普通学校全面提速发展,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带动辖区内相同学段集团内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努力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指引,积极创建义务教

2、育现代化学校,并按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三)规范义务教育办学的管理行为一是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优化小学入学和小升初招生办法,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根据我市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破解影响入学机会公平的体制机制问题。二是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十项严禁纪律要求和省教育厅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相关规定,严禁义务教育学校组织入学考试、严禁办重点校、严禁编重点班、严禁违规补课、严禁违规收费、严禁下达升学指标。三是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市教育局统

3、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严肃查处民办学校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掐尖选择学生的行为。四是全面推行依法治校,完善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健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大力构建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完善中小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健全校内涉法纠纷预防与调解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校园矛盾,依法保护师生身心健康。五是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和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综合运用人防、技防、物防等手段提升校园安全防范和处理能力。六是多渠道、多维度向全体学生、家长解读双减政策,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落

4、实。七是全面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学责任区督学、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作用,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各方面全过程,坚决治理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健康成长。(四)推动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学校教学数字化差距。依托粤教翔云教育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按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的要求,构建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打造智慧校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5、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和家校之间的高速互联互通,以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二、 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一)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因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经济基础中的重要元素,而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间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已成为中国国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东部地区生产力较发达,因而经济

6、、社会发展快,产业梯度也较高;而西部地区生产力则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产业梯度也较低;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也大。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支出的能力,其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二)义务教育的制度性不平等制度性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需求不断增长,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庞大的受教育人口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然而针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当前的配置并未体现出注意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

7、大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的发展要求,而相反的是教育资源明显向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倾斜,从而愈发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包括教育政策之中,并致使国家的公共政策往往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普通学校不加重视投入不够,就会直接导致校际差距。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使各个学校之间、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之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被明显忽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造使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各区域之间、民族之间

8、、城乡之间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念、办学条件以及人口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教育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贫因地区,计划生育不但得不到落实,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且优生优育也难以保证。大量早婚、近亲结婚的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口生育的质量,致使低能或身心发育不全儿童大量产生,也对我国普及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增加了负担。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导致教学要求、水平也不同,导致教育发展速度不平衡。还有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很低,父母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文化要求也不高,导致有些学生辍学或没有入学,而且贫困地区交通也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不仅增加了办学布局和学生就学的难度,而且也造成

9、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封闭性。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一)义务教育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1、义务教育要坚持就近入学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基本追求。就近入学是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有效政策,脱离就近入学政策,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距离、区域外的竞争而无学可上,保障所有人有学可上,必须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不动摇;在制订招生计划时必须坚持就近原则,保障区域内所有学生上学距离最近,并设定最大上学距离限制。2、义务教育要科学合理划片在优化就近入学政策时,增加划片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建立多方参与的听证会制度,保证划片规划公开透明,超越简单的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标准,根据学校类型、特色采用分类复合划片,既保证

10、可选数量,也保证可选类型。3、义务教育要创新学区规划超越传统的距离模型,引入随机机制,采用概率分布描述入学机会,将入学机会公平定义为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将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问题转换为多维空间内概率分布向量的距离最小化问题,构建包含最大距离约束和学校容量约束的概率分布相似最大化就近随机学区规划模型。4、义务教育要优化招生程序,保证程序公正加大招生信息公开力度,利用多种信息公开途径,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实时向社会、家长公布招生信息、招生过程和招生结果,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家长和学生知悉招生信息、招生流程;优化招生流程,简化报名程序,规范资格审查;引入第三方机构,科学论证

11、监测招生程序,保证招生在阳光下进行。(二)义务教育要扩大优质教育机会均衡1、义务教育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规划优质教育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核心追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规划,将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学校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对接和互融;完善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机制,建立学校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科学测算人口变化,解决学校布局和学龄人口分布不匹配的问题;保障足够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校学位扩容增位,形成科学的学校规划。2、统筹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县域内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学校联盟、合作教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共

12、享,逐步实现课程共享、教师流动和联合招生,推动县域教育优势互补发展。引进优质学校,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扩散机制,提升区域内学校的整体质量。3、建立义务教育统筹制度,协调区域招生各级牵头组建招生委员会,统筹区域内的中小学招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招生名额,平衡优质校与薄弱校的招生指标,严禁盲目扩张学校规模;建立区域间统筹协调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跨区域入学合理合法,严格审核入学资格,保障入学机会,同时严禁无序流动择校。切实解决随迁子女上好学难题,有序推进随迁子女就近进入优质学校。4、义务教育要扩展特殊群体优质教育机会补齐短板,重点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条件,加大财政支持、政策倾

13、斜,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品质;同时,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形式,扩大特殊儿童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三)探索适切义务教育机会公平1、义务教育要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探索适切择校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最高追求。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应包括受教育的自由权,而且侧重于权利的自由选择属性。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就是让学生可以选,即政策允许选择,探索县域内学生自主择校+县域宏观调控的模式,在划片招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有选择适切教育的机会。2、义务教育要提供适切择校的条件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专长、职业,让学生能够选,即学生有能力选和有学校可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同时,加快推进区域内学校

14、特色化发展,让学生有校可选。3、健全选择适切义务教育机会的机制健全适切教育的机制就是让学生能选好,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多校联动、家长参与、全程监管,在程序公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切教育。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增进教师、家长、学生的联系,依托家委会和其他机制,帮助家长熟悉孩子在学校的身心状况,促进家长深度了解孩子、学校情况,以便辅助孩子作出合理、适切的教育选择。健全家长深度参与入学规划、入学程序、入学结果监控的机制,改变盲目择校的观念,作出理性选择。4、义务教育要保障阳光招生落到实处在统筹管理、优化程序基础上健全配套机制,保障阳光招生落到实处。健全政策推进机制,为招生政策落实提供必要的制度、经费、行政等资源

15、支持;健全过程监控机制,遵循招生原则,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组建多方参与的招生监督委员会,避免学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健全及时响应机制,畅通实时反馈渠道。四、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在我市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聚焦学位扩容、乡村教育提升、公平保障、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强师兴教等六大行动,加大力度依法保障教育资金优先投入,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推进素质教育内涵提升,强化特色,补齐短板,全面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义务教育实现持续健康协调高质量发展。2031年底前,我市义务教育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

16、均衡发展县(市、区)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五、 义务教育不均衡的解决措施(一)缩小直至拉平城乡间的经济差距,改革分级管理的体制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小直至拉平城乡间的经济差距。调整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促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转换。城乡经济发展均衡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改革义务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那种将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交给地方的分级管理的做法,需要改变。将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责任上升是改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关键。(二)义务教育发展要建立标准化学校由财政统一预算,统一拨款,根据各地人口密度和学龄儿童的数目,建立标准化学校。标准化包括

17、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和教师配备的标准化。例如不但要对学校场地、生均操场、占地面积、实验室、辅助用房、图书、多媒体信息设备及音、体、美、劳器材的装备进行标准化建设和配备,还要对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学水平进行标准化配备,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统一化。这样教师无论身处哪所学校都获得一样的条件和发展,学生无论在哪所学校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就没有择校的必要了。(三)义务教育发展要建立全市教师管理中心建立全市教师管理中心,教师由单位人成为系统人。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择校主要是择师,要使学生不流动,首先教师要流动。要实现城乡教师双向有序的流动,必须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控。这样可以进

18、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师双向有序流动还需几个前提条件。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教师定期流动的政策法规。第二,建立统一的工资标准,实现校际间、城乡间同工同酬。第三,加大农村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教师的特殊补贴制度,使农村地区教师工资高于城市地区,对在农村地区工作达一定年限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子女就业等方面优先考虑。如果上述条件都能实现,人们也就自觉尊守就近入学的原则,不会再择校了,生源的不均衡现象也就不复存在了。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次发展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均衡

19、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次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各级的法定义务。2007年,报告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短短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从部门决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此后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二)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历程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更是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20、。此后,面对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客观情况,国家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等到2012年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印发,更是为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注入了强大动力。用坚持将公平普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依法依规科学推进、强化地方责任落实、以督导为抓手强力推动来定义以2013年5月教育部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为起点开启的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统计显示,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717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927%,有效巩固了两基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明显缩

21、小了义务教育差距,基本形成了一揽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制度安排。这背后,是一组看不见的数字6年来,累计共组织督学和专家4000多人次,进行了149省次督导评估,检查学校25万所,召开座谈会约1万次,对140万人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意见逐县列出问题清单1万余条。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安排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累计41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约30万所,增加3000万个学位,补充教师193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80万人次。(三)实现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社会进步的两大主题。经济发展要与社会相和谐统一、城市要与农村相统一、效率要与公平相统一。这一判断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

22、实现以义务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公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改变着教育格局和生态。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5735%。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汹涌而来的教育人口,给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给输出教育人口的农村教育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以改革创新推动系统化变革,势在必行。其实,早在新世纪之初,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便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差距的新思想。两个会议随即引发了全国教育理论界的大讨论,有关教育平等思想、公平思想、科学发展等一时成为主流理论话题,并引领了一系列推进均衡发

23、展的早期实践。而关于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印发、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这一政策取向下,坚持雪中送炭,着力抬高底部、补齐短板,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成为一种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和一幅壮丽的时代画卷。2016年5月20日,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这份长达6000多字的文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调动了8个部委的力量,充分彰显出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问题的决心和魄力。七、

2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未来展望据教育部发布,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一手抓持续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一手抓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提升学校建设标准化水平,更加注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强化统筹,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坚持先行创建、示范带动,鼓励支持各地探索优质均衡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坚持科学规划、分步推进,指导各省各县根据实际、分期分批加快实现县域优质均衡,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义务教育政策将以结构优化为主要动力机制提高质量、促进公

25、平、优化结构是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基调。其中,优化结构是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义务教育也不例外。义务教育政策以结构优化为动力机制,要抓好以下三方面。(1)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合理的财政投入结构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政策要体现出对农村及贫困区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实行财政投入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强化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机制。(2)优化权责结构。义务教育各项政策从框架到落地实施,权责模糊成为其无法有效执行的关键。县乡要积极配合,协调统一,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各级的统筹管理。义务教育政策要明确体现各级的权责,体系完备,责任明确,便于落实。(3)优化政策决策主体的结构。义务教育需要多方利益

26、主体的共同参与,在松散耦合组织结构的搭建过程中将自上而下的权力格局向横向拉伸,形成政策转移的多元主体间横向权力结构。因此,义务教育政策要体现多方合作机制,强化科学化决策机制,促进义务教育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展,为义务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义务教育政策将以公平优先为首要价值取向虽然义务教育政策已经强调均衡发展,逐渐体现出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但由于非均衡发展遗留下诸多历史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可小视。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义务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正确引导。义务教育政策应坚持教育公平,并应进一步以公平优先为价值取向,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将优化义

27、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具体化、明晰化。教育资源是否均衡配置关涉到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相关部门要充分统计、了解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为其政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2)持续重视弱势补偿工作,突出公平优先的导向。目前政策对于弱势倾斜体现较多,而在弱势补偿方面仍有不足。政策应强调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给予补偿性投入,从而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条件差距。(3)强化对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机制。义务教育的公平需要政策多主体互相监督才能得以保障,既要明确问责制度,又要完善激励机制。(三)义务教育政策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全面过程保障要保证政策执行的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才能使其过程得到保障,使政策得以落地

28、生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从制定到每一个环节的全面实施能否得以控制,取决于对影响政策实施过程的各种变量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与控制。在实现普九后,义务教育政策不再强调每个适龄儿童均享有义务教育,而是致力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希冀每个适龄儿童均享有良好的义务教育。未来义务教育政策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全面过程保障,应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1)强化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政策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制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深化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实践。(2)完善师资配置。合理的教师配置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完善教师培训相关政策,制定定期

29、考核标准;完善优秀教师流动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师资的价值。(3)强化特色内涵发展。义务教育政策要引导、鼓励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特色内涵发展,走优质特色化发展道路。(四)义务教育政策将以以人民为本为基本政策话语自由民主等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政策文件中,民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策制定中,尤其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民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条件更加便利,意愿也更加强烈。人的主体地位在执政理念中越发突显,教育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价应当进一步确立人民群众的话语权。以人民为本也将成为义务教育政策的政策话语,具体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1)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在义务教育上的诉求、意见及其实现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政策制

30、定的依据之一。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意见征集等各种方式了解人民的难题和意愿,以便对症下药,实现其利益诉求。(2)积极发挥社会及公众的参与功能。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评估过程,都要让人民参与决策。不论是媒体还是公众,都应在义务教育政策的良性引导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功能,将多方问题及建议及时进行反馈,使义务教育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根据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缩小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教育总体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针对义务教育的均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教育上的平

31、均主义,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接受本应享受到的社会给予的公平教育。(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其实质而言,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为三个层面:在物质层面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在就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和支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机会;在意识层面上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九、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时代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

32、为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作为两种不同的发展策略,或者发展模式,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这两种模式的选择并不是由某个特殊人物或特殊群体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所决定的,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而产生变化。非均衡发展是一种超常规、超速度的跨越式发展,非均衡发展格局最初的确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人们在教育发展快速增长而欣喜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分化、就业问题等困扰。义务教育发展所存在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学校差距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事实表明,非

33、均衡最初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负面作用却愈加突出,这对社会的稳定、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都极为不利。换句话说,义务教育非均衡化的状态和演进已经不适应当代中国发展的形势,必须进行彻底地反思和改革,使义务教育适应当代中国发展的形势和方向。(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

34、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同时,科学的理论内含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支撑科学的理论,这种科学的方法便是统筹兼顾。(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国民的普及性教育,不能人为地扩大差距。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公平是一种观念,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对公平有不同的理解。公平是指权利平等,即不同的人,不分财产、性别和宗教都获得平等的权利;从经济上说,公平可以理解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在教育上,公平是指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在现代社会里,人的基本教育权利,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义务教育是要为每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可能性的过程,义务教育的基本作用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一个扩大向个人提供可能性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