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697660 上传时间:2021-0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教育经费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高校办学社会捐赠现状,剖析高校社会捐赠存在着分布不均、占比偏低、规模小、数量少、潛力大的问题,并从学校、政府及社会三方面详细分析了社会捐赠存在问题的原因。充分挖掘社会捐赠潜力,完善教育捐赠机制,对于破解教育经费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完善成本分担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应从学校、政府及社会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高校的社会捐赠水平。关键词 成本分担;社会捐赠;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 G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009-6043(2018)03-0186-03继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后,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共有137所高校入围,在高校中引起积极反响。“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推动高校提升办学实力的重大举措。而“双一流”的建设工作中,教育经费充足是其必要保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经费过度依赖政府拨款。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庞大的经费需求及不断递增的教育成本,却是政府无法独自承担的,因此高等教育成本应由政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担机

3、制,打开成本分担的突破口,实现多元化筹资,是解决教育经费重要且迫切的问题。一、我国高校成本分担的政策分析美国经济学家D约翰斯通在1986年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应建立成本分担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受益者付费的原则,高等教育成本应由政府、学生及家庭、高校、企业团体以及社会等受益方承担。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高校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长期以来,政府几乎是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唯一承担者。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受经费所限,发展速度迟缓。继约翰斯通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后,1989年,原国家教委、国家物价局和财政部联合颁布文件关于普通

4、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允许高等学校收费,开启了我国教育成本分担的步伐。此后,国务院、国家相关部委又相继出台了的实施意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办法,对学费标准的制定提出了纲领性要求。1999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及家庭在教育成本中所应有的分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

5、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也进一步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鼓励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按照平稳有序、逐步推进原则,合理调整高校学费标准,进一步健全成本分担机制。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高校社会捐赠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提高社会捐赠水平在健全成本分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一)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

6、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高等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分担者。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量虽然逐年增长,但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的关于“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规定,来自于政府的教育拨款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会更多一些,而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将会相对减少。由于僧多粥少,仅仅依靠政府拨款远远满足不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要。(二)学杂费收入学生及其家庭交纳的学杂费收入是高校除政府拨款之外的另一主要收入来源

7、。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核心内容。为了解决贫困家庭的受教育问题,高校按国家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大力推行“奖、贷、助、免、补”等多元化资助方式。自2000年至今,我国高校的教育成本随着物价的上涨也水涨船高,学生和家庭承担一部分上涨成本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存在不公开、不透明、标准界定不明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提高学生缴费标准,让学生和家长为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成本增长埋单,既有悖于受教育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也会使贫困家庭负担雪上加霜。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费标准仍然维持在2000年的水平。(三)民办教育投入与捐赠收入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成本分担中

8、的占比较小。(四)其它教育经费在高校的经费来源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教育成本分担中的配角地位。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教育经费虽然已建立了政府拨款、学杂费、社会捐赠以及其它教育经费等多元化筹资渠道,但在各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社会捐赠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时机已经成熟,近年来社会捐赠已呈现出活跃态势,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必将成为我国高校社会成本分担中的重要主体。三、我国高等学校社会捐赠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高校社会捐赠分布不均,差异明显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数额因高校所处地域、学校层级、综合办学实力、归属部门等不

9、同而差异非常明显。高校捐款主要集中在南方经济发达省份和国内著名高校。据艾瑞深2017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行榜显示(見下表),1980年至2016年,全国高校累计接收国内外社会捐赠(不含软件捐赠)总额高达676亿,其中50亿以上的有2所,20亿以上的有9所,10亿以上的有13所。从上榜高校所在地区来看,累计社会捐赠总额10亿以上的地区有8个,北方地区除北京高校受赠较多外,其余受赠高校多集中在上海、广东、湖北、江苏、浙江、福建等南方高校。排名前20的高校,有14所在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列,均为中央所属高校。另6所为地方高校。如2011年,61所中央直属院校与其它250

10、0所地方高校所收到的社会捐赠经费分别约为24.48亿元和18.98亿元,相差悬殊。(二)社会捐赠在高校教育成本分担中比例偏低,捐赠规模小、数量少、潜力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社会捐赠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比例偏低。2014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高等院校总收入中仅有0.54%来自于社会捐赠收入。即使是获得社会捐赠收入最多的清华大学社会捐赠收入占比也不足2%,从1980年至今30多年的时间里,清华大学累计接收社会捐赠(不含软件捐赠)总额为93.57亿元。而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已建立了成熟的社会捐赠体系,社会捐赠是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如在英国高校经费来源中,捐款所占比例一般

11、在7%左右。在美国私立高校中“捐赠和投资回报”是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36.3%,也是公立高校的第三大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18.4%。哈佛大学2015年公布的收入来源60%来自项目支持,30%来自学费,剩下10%全部来自捐赠。美国大学募集的社会捐赠资金数量大,范围广,如哥伦比亚大学,仅2009年该校获得的社会捐赠收入比2008-2009年的财政目标超出了50多万美元,创造了1.46千万美元的记录,2008-2011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13.5%以上。目前,我国的慈善捐款基本保持在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GDP的比重仅为0.17%,而美国的捐款在2013年是3000亿美元,占其GDP的2

12、.2%。我国作为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社会捐赠水平明显偏低,挖掘潜力巨大。(三)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存在的问题解析如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企业效益好转,富人群体增多,但社会捐赠仍未走出低迷的窘境,究其原因,存在着学校、政府及社会等层面的问题。一是从高校层面看,对社会捐赠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募集资金的主动性;学校办学实力不强,对社会捐赠的吸引力不足。高校领导普遍偏重于争取财政拨款或银行贷款,而忽视社会捐赠。虽然很多高校都已设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但多数都没有积极主动开展募捐工作,或者募捐过度依赖校友捐赠,筹集资金量少。从艾瑞深连续多年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学校获得社

13、会捐赠多少与办学实力、知名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马太效应”。二是从政府层面看,法律法规不完善,税收激励动力不足。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捐赠税前扣除适用范围小、扣除比例低,而且企业捐赠必须通过国家规定的非营利性机构或国家机关才有效,手续繁杂,影响了企业、公众的捐赠热情。三是从社会层面看,民众社会捐赠意识不强。长期以来的小私有制观念,中国民众普遍存在着积攒财富是为了代际传承的心理,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对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个人价值实现也缺乏认识。四、完善高校成本分担机制,积极争取社会捐赠社会捐赠对于高校的发展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完善成本分担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应采取

14、多种措施,切实提高高校的社会捐赠水平。一是从学校层面,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培养能力,加强财务管理,强化学校领导募集资金的责任意识。高校应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专业,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提高学校声誉和社会认可度,藉以吸引社会捐赠。只有高水平的学校,才会赢得公众捐赠意愿。高校应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增进感情交流,学校培养的学生越优秀,将来回馈母校的机率才会越大,校友捐赠才会越多。高校应健全财务管理,捐赠资金的使用应该公开透明,规范管理,接受捐赠者及社会监督。利用网络平台,向公众公开捐赠资金的来源、金额、用途、支付情况等,确保捐赠资金在“阳光下”运行。高校

15、领导应加强对社会捐赠工作的责任担当,把社会捐赠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主动出击,扩大联络,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只有领导重视,高校的社会捐赠工作才可能做好。二是从政府层面,要改进激励机制,加快出台教育捐赠鼓励政策,健全税收优惠法律体系,提高教育捐赠条文的可操作性。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随后浙江省、深圳市和湖北省等省市相继颁布了地方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黑龙江省也于2017年发布了财政配套政策,落实了财政配比资金,取得了可喜效果。但仍有些省份还未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需要加快政策力度,发挥杠杆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2017年,企业所得

16、税法修正草案将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修改为: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而现行所得税法对于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不准当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也没有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扣除。表明企业的大额捐赠比现行所得税法享有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更有助于鼓励企业的捐赠行为。但是,除了税前扣除的年限问题外,还应扩大享有税前扣除的非营利组织范围,改变实物捐赠依然被视同销售不能免税的政策,捐赠扣税程序化繁为简,以充分发挥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三是从社会层面,要营造社会捐赠氛

17、围,培养民众捐赠意识。媒体应承担弘扬捐赠文化的社会责任,通过引导舆论建立对捐赠者进行声誉回馈的社会风尚,激发先富者对“捐资助学”的热情,将慈善捐赠融入生活之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参考文献1张辉,洪成文.“双一流”建设的社会成本分担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3):56-60.2刘炜.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3孙涛,董双慧.高校慈善捐赠的重要性、可能性及其路径选择J.教育学术月刊,2008(5):50-51+56.4朱洁义.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果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J.教育学术月刊,2011(1):31-35.5李爱芬.完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及成本分

18、担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12):42-43.6黎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7甘朝霞,战秀芬,刘冰.社会捐赠在黑龙江省高校办学成本分担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7(11):71-74.8王文龙,万颖.中国高校社会捐赠问题研究J.高教探索,2012(5):44-48.9徐水晶.社会公平视角下拓展高校社会捐赠的政府责任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5):87-92.10高玮玮.中西方比较视角下西方高校捐赠工作成功的原因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2-14.11王跃建.清华北大学费低得不可思议N.中国科学报,2017-7-17(2).12叶建军.高校应大幅增加学费N.中国科学报,2017-7-17(2).13李明阳.公立大学涨学费,时机不成熟N.中国科学报,2017-7-17(2).责任编辑:高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