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9695475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物体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力。通过高程及地形校正后,再减去该地区的理论重力值,得出的值如为正值,称正异常,表明地下有密度较大的物质分布;如为负值,称负异常。 地壳上每加深100米,温度升高3左右。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其表现方式有地

2、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地壳运动:组成地壳的物质(岩体)不断运动,改变他们的相对位置和内部构造。 岩浆运动: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岩浆作用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1) 喷出作用:喷出作用是指岩浆直接喷出地表。(2) 侵入作用:灼热熔融的岩浆并不一定能上升到达地面,往往由于热力和上升力量的不足,在上升过程就会把热传给与它相接触的岩石,而逐渐在地下冷却凝固。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的形象,在基本保持固态的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

3、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可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三种。(1) 接触变质作用。(2) 动力变质作用。(3) 区域变质作用。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由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引起的。(二)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量所产生的地质作用。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以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地球的重力能等,其作用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风化作用:在常温常压下,由于温度、H2O、O2、CO2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组成地壳表层的岩石发生崩裂、分解等变化,以适应新环境的作用。剥蚀作用:将风化产物从岩石上剥离下来,

4、同时也对未风化的岩石进行破坏,不断改变着岩石的面貌,这种作用称为剥蚀作用。a. 下蚀作用。河流冲刷底部岩石使河床降低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b. 侧蚀作用。由于河道弯曲,水流惯性力和水内环流的作用,凹岸不断被侵蚀后退的过程,称为侧蚀作用。搬运作用:在地质营力的作用下,风化剥蚀的产物离开母岩区,经过长距离搬运,到达沉积区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a. 拖拽搬运。b. 悬浮搬运。c. 溶解搬运。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经过一定距离之后,由于搬运介质搬运能力(风速或流速)的减弱,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或在生物作用下,从风或流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a.机械沉积作用。b.

5、化学沉积作用。c.生物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使松散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a.压固作用。b.胶结作用。c.重结晶作用。.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从而有一定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它们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晶质体:晶质体内部质点(质子、离子或分子)都是按规律排列的。非晶质体:内部质点的排列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外表就不具有固定的几何形体。矿物集合体的形态(1) 晶簇状。(2) 粒状。(3) 鳞片状。(4) 纤维状和放射状。(5) 结核状。(6) 钟乳状。(7) 树枝状。(8) 土

6、状。矿物的物理性质(1) 颜色: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所引起的。根据矿物颜色产生的原因,可将颜色分为自色、他色、假色三种。(2)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3) 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称为光泽。光泽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4) 透明度:矿物透光的程度称为透明度。透明度可以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级。(5) 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摩式硬度计硬度矿物硬度矿物1滑石6正长石2石膏7石英3方解石8黄晶4萤石9刚玉5磷灰石10金刚石(6) 解理:很多晶质体在受到打击后,常沿着一定的反向裂开,这种特性称为解理。根据解理面的

7、完善程度,可将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和不完全解理。(7)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沿任意方向发生不规则的断裂,其凹凸不平的断裂面称为断口。(8) 密度和相对密度.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称为结构。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结合体与岩石的气体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以及充填方式称为构造。组成地壳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是内力地质作用的产物,系地壳深处的岩浆沿地壳裂隙上升,冷凝而成。分类:超基性岩(SiO265%)。沉积岩:由

8、沉积物经过压固、脱水、胶结及重结晶作用变成的坚硬岩石。沉积岩的分类简表类别岩石名称物质来源结构沉积作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火山喷发的碎屑产物火山碎屑结构以机械沉积作用为主正常碎屑岩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母岩机械破坏的碎屑产物沉积碎屑结构黏土岩黏土泥岩页岩母岩化学分解过程中形成的新生矿物及少量细碎屑泥质结构机械沉积和胶体沉积作用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母岩化学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溶液和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胶体结构,结晶结构和生物碎屑结构化学,胶体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来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成分渗入的影响,在固体的状态下,发生剧烈

9、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变质岩分类简表类别岩石名称构造变质作用区域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混合岩片理区域变质块状片理混合岩化作用接触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页岩矽卡岩块状热力变质接触交代动力变质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角砾状条带或眼球状动力变质三大岩石区分简表特性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均为原生矿石,其成分复杂,但较稳定,常见的有:石英,长石,角闪石,橄榄石和黑云母等次生矿物占相当数量,矿物成分简单,但一般多不固定,常见的有:石英,正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等除具有原岩的矿物成分以外,尚有典型的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透辉石,矽线石,蓝晶石,十字石,红柱石,阳起石等结构以粒状、斑

10、状结构为其特征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结构为其特征以变晶、变余、压碎结构为其特征构造具流纹、气孔及块状构造多具层理构造多具片理构造产状多具侵入体出现,少数喷出呈不规则形状产出层状或大透镜状随原岩的产状而定分布以花岗岩、玄武岩分布最广黏土岩分布最广,其次为砂岩,在此为石灰岩以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法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地层的上下层序、地层中的化石、岩性以及地层的接触关系等。(1) 地层层序法。(2) 古生物比较法。(3) 标准地层对比法。(4) 地层接触关系法。a. 整合接触b. 平行不整合接触c. 角度不整合接触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法:它是根据岩石中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它的蜕

11、变产物稳定同位素的相对含量来测定的。 常用地质年代表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Q)第三纪(R)新第三纪(N)老第三纪(E)中生代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元古宙新元古代震旦纪(Z)地质构造:是指地质体(岩层、岩体或矿体等)存在的空间形式、状态及相互关系,是地层作用(特别是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岩石(或矿体)变形、变位等现象。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它们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裂(断层、节理、劈理)等。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该岩层的走向线

12、,走向线所指的方向叫走向。倾向:在层面上垂直岩石走向线的直线称为岩层的倾向线,倾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倾向线,倾向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倾角:倾斜线和倾向线的夹角,称为岩层的倾角。褶皱构造:层状的岩石经过变形后,形成弯弯曲曲的形态,但是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基本没有受到破坏,这种构造称为褶皱构造。向斜:核部为相对较新的岩层,两翼则为相对较老的岩层。背斜:核部为相对较老的岩层,而两翼则为相对较新的岩层。褶曲的要素:核部、翼部、轴面、轴、转折端、枢纽。褶曲的分类:(1) 按轴面和两翼产状的分类:a.直立褶曲;b.斜歪褶曲;c.倒转褶曲;d.平卧褶曲;e.翻卷褶曲。(2) 按枢纽产状的分类:a.

13、水平褶曲;b.倾伏褶曲;c.倾竖褶曲。(3) 按褶曲的平面形态的分类:a.线状褶曲;b.短轴褶曲;c.穹窿;d.构造盆地。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后发生形变并达到一定程度,使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受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面,岩石在破裂变形阶段产生的构造统称为断裂构造。节理: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断层: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裂。1) 正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2) 逆断层:是沿断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矿床:是地壳内部及表面由地壳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矿物资源的质和量达到工业要求,在一定

14、的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矿体:是矿床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达到工业要求的含矿地质体,又是开采的直接对象。它具有一定的大小、形状和产状。围岩:是矿体周围暂无经济价值的岩石。母岩:提供矿体中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称为母岩。矿体的形状:(1) 等轴状矿体。(2) 板状矿体。a. 矿脉:是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热液成因的板状矿体。b.矿层:是与层状围岩产状相一致的沉积成因或沉积变质成因的板状矿体。(3) 柱状矿体。矿体的产状:包括 矿体的产状要素、矿体与围岩的关系、矿体与侵入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矿体埋藏情况、矿体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矿石: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供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

15、的天然矿物集合体。矿石中的矿物通常包括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矿石的品位:是指矿石中有用元素、组分或矿物的含量。金属矿石品位是指其中的金属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非金属矿石品位是指其中非金属元素或可利用矿物的含量。成矿作用:就是导致地壳和上地幔中一种或多种有用组分(元素或化合物)被分离出来集中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成矿作用可分为三大类: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矿床成因分类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岩浆矿床早期岩浆矿床风化矿床残积、坡积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受变质矿床晚期岩浆矿床残余矿床熔离矿床淋积矿床变成矿床伟晶岩矿床沉积矿床机械沉积矿床区域变质矿床受变质矿床气液矿床矽卡岩矿床真溶液沉积矿床热液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火山成因矿床火山岩浆矿床生物-生物化学沉积矿床变成矿床火山-次火山气液矿床火山-沉积矿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