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694276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饲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饲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饲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饲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饲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一、 饲料行业发展情况饲料是指能提供动物所需营养素,促进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且合理使用下安全、有效的可饲用物质。根据饲料营养成分和使用比例,饲料主要分为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提高消化率、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方面存在明显效果。根据功能划分,饲料添加剂可以分为维生素及类维生素、矿物元素及其络(螯)合物、酶制剂、微生物、抗氧化剂、着色剂等13大类。奥特奇发布的全球饲料调查显

2、示,全球饲料总产量2011年至2020年间复合增长率为351%,2020年为1188亿吨,比上年增长了543%。矿物元素分为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占体重001%以上,如钙、镁、磷、钾、钠、碳、氢、氧、氮、硫、氯等;微量元素占体重001%以下,如铁、铜、锰、锌、碘、钴、硒、铬、钼、氟、镍等,其作用是参与生化反应过程,转化其它营养素,改善生命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因矿物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均引起的疾病。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产量占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的4980%,占比最大;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产量占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的2658%;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产量占饲

3、料添加剂总产量的1153%。二、 基础化工供需格局向好,高景气有望延续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生物基材料有望获得高速成长窗口。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实现在生物制造规模化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同时国内新材料进程加速,通过加强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高通量研发设施建设,选择有相对竞争力、前瞻性、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的项目进行系统性重点研发,未来将成为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合成生物学项目获政府大力支持,行业科研成果不断推进。近日,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4、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根据2022年度申报指南的介绍,本次的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将围绕人工基因组合成与高版本底盘细胞、人工元器件与基因回路、特定功能的合成生物系统等3个任务进行部署,拟支持8个项目,其中包括2个部市联动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146亿元。同时,本次专项还拟支持10个青年科学家项目,其中包括4个部市联动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4000万元,每个项目400万元。即总计18个项目,国拨经费186亿元。此次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项目范围涵盖研究系统(单细胞、多细胞、无细胞),技术维度(功能元件、基因回路、生命体系)及应用场景(制造、医疗、食品、农业等)多层次内容

5、,以期实现针对人工合成生物创建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物质转化、生态环境保护、医疗水平提高、农业增产等重大需求,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基本科学问题,构建几个实用性的重大人工生物体系,创新合成生物前沿技术,为促进生物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绿色增长等做出重大科技支撑的总体目标。三、 石油化工:基本面触底,静待需求复苏短期来看,高石油价格和需求下滑使得烯烃和芳烃产业链均处于历史的极差水平。截至9月2日,产品价格方面,C2产品普遍来到最低历史分位,聚乙烯/环氧乙烷/聚醚大单体/乙二醇价格历史分位分别为149%/27%/109%/76%;C3产品处于1/3的历史分位上,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聚丙烯价格历史分位分别为27

6、9%/365%/234%。产品价差方面,C2产品普遍来到极差的稀释分位,聚乙烯-乙烯/环氧乙烷-乙烯/乙二醇-乙烯/苯乙烯-纯苯-乙烯价差历史分位分别为20%/11%/09%/40%;此外,PDH价差也来到09%的历史最低分位。为今年来,受局部战争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动荡,原油价格持续高位上行,叠加下游需求放缓,导致部分产品价差收窄,石油炼化板块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中国历来有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尽管在绝大多数化工产品都已经实现了纯中国制造,但作为最上游的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度超过70%。绝大部分化工品来源于乙烯和丙烯,是真正的化工之母。由于资源型国家有原料的成本优势,我国的乙烯、丙烯、聚乙烯、

7、聚丙烯等产品时至今日仍有供需缺口。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导致:1)乙烯和丙烯生产目前仍有进口替代空间(进口通常以聚烯烃或其他下游的形式),2021年乙烯当量自给率仅64%,丙烯当量自给率接近80%。结合全球烯烃亿吨级的容量,烯烃赛道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2)与资源禀赋型国家不同,在中国多种原料路线竞争长期存在,构成了长期多元竞争的局面。对于乙烯、丙烯这类大宗商品而言,成本竞争力是核心因素。对于下游产业链来说,乙烯、丙烯的原料成本占比很高。因此一体化原料配套对于烯烃产业链来说无疑是核心优势,分析相关行业公司的成本竞争力即是研究其生产乙烯、丙烯的成本竞争力。全球主流工艺路线按照原

8、料分为油头、煤头、气头,分别对应石脑油裂解(以炼化一体化为代表)、煤制烯烃(CTO/MTO)、轻烃裂解(乙烷裂解、丙烷脱氢、丙烷裂解)。多种路线并举保证了烯烃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全球烯烃行业的多样性。民营企业在芳烃-聚酯-化纤行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需求消化能力强于国营企业。2021年PX、PTA、聚酯瓶片各环节民营企业产能占比分别为4762%、8580%、7430%,已占据主导地位。民营大炼化在PTA-聚酯产业链已经建立了足够的优势,有能力消化大规模的PX产能,因而有能力上更大的重整装置,进而达到多产化学品的目的。从技术角度来看,除新风鸣用BP的技术之外,新增PTA装置均

9、采用INVISTA技术,从技术迭代角度,PX和PTA行业技术的迭代带来单耗和综合能耗的下降,新装置有很明显的后发优势。龙头企业能够靠新增装置来自我迭代,降低平均成本。从规模角度来看,由于新增装置均是龙头企业,前期公用工程等完善,新增装置的边际投资成本极低,同时能够通过新增装置来降低公用工程的分摊成本。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这一变化发生在2007年以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带来大量的天然气资源,同时伴生出大量价格低廉的乙烷和丙烷,可以作为清洁而低成本的烯烃原料。经过十年的发展,全

10、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已从2010年的32%提升到2020年的40%,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龙头价值有望重估。四、 氟化工:三代制冷剂配额争夺接近尾声,看好景气反转带来行业增长制冷剂已经历四代更替,零ODP和低GW

11、P是制冷剂发展方向。目前曾在或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制冷剂包括CFCs、HCFCs、HFCs、HFOs和HCs四代制冷剂,历代制冷剂的差别主要体现在ODP值(大气臭氧消耗潜能值)与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ODP值越小,对臭氧层的破坏性越小,制冷剂的环境特性越好;GWP值越低,该温室气体的CO2当量越小,温室效应越低。三、四代制冷剂对臭氧层已经不具备破坏作用,同时,四代制冷剂的温室效应极低,但安全性存在隐患。二代制冷剂正在加速削减,三代制冷剂即将进入冻结期。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对制冷剂供给端进行了限制。根据协议内容,发达国家于1996年开始冻结二代制冷剂的生产,目前已完全淘汰使用

12、,第5条款国(含中国)对HCFCs的生产和消费已经削减了35%,到2030年实现全面淘汰。发达国家在2019年便开始了对三代制冷剂的削减,目前已经削减了10%的生产配额,计划到2036年削减85%配额;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一组发展中国家计划以2020年-2022年为基准线年于2024年开始对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进行冻结,到2045年累计削减配额80%。预测2025年制冷剂行业将出现46万吨的供需缺口。制冷剂需求主要来自下游空调、车用空调和冰箱的新增需求和维修需求,以及满足海外国家制冷剂使用的出口需求。假设单台空调、车用空调和冰箱的的注氟量分别为09kg、05kg和01kg,据测算,2025年国内制冷

13、剂需求为417万吨。考虑到随着海外发达国家制冷剂配额的削减,出口量会逐步减少,预测2025年出口需求为246万吨,2025年制冷剂总需求将达到662万吨。供给方面,将内用配额记作二代制冷剂的最大供给量,三代制冷剂在配额冻结之前供给量使用产量来代替,进入冻结期之后则使用配额来计算。经测算,到达2025年,制冷剂市场供给约616万吨,将出现45万吨的供需缺口。三代制冷剂价格触底回升在即。三代制冷剂行业接下来会经历短期价格回暖和长期价格趋势上涨两个阶段。短期来看,由于制冷剂仍供过于求,不会出现价格突飞猛涨的局面,但按照2022年市场平均价(截至2022年8月31日)计算,R32价格与成本差额为-64

14、5846元/吨(含其他加工制造费用),R134A价格与成本差额为-407535元/吨(含其他加工制造费用)。市场存在负利润抢占三代制冷剂配额的情况。配额争夺结束后,短期内制冷剂厂商会缩减产量直至市场恢复正常利润水平,假设市场正常毛利率为1274%(根据2018年R32市场行情计算,该计算值假设原材料全部外购,不考虑一体化优势),那么R32存在922643元/吨的涨价空间,R134A存在828390元/吨的涨价空间。短期内三代制冷剂行业迎来业绩修复。长期来看,随着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二代制冷剂配额进一步缩减,制冷剂行业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届时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制冷剂价格迎来景气上涨行情。以下事

15、实能够支撑这一观点:(1)三代制冷剂配额基准线相对较低。新冠疫情贯穿整个三代制冷剂配额基线年,对制冷剂产销量产生一定的影响。(2)四代制冷剂的替代作用不明显。由于第四代制冷剂的原材料成本高昂,加上在专利保护下第四代制冷剂的供给有限,导致四代制冷剂价格高昂,目前售价在60-100万元人民币/吨之间。且四代制冷剂对于三代制冷剂的替代目前主要集中在车用空调,市场空间较小。因此四代制冷剂对三代制冷剂的替代作用较小,三代制冷剂市场将长期维持供不应求局面。2021年氟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发展,2022上半年景气度延续。2021年氟制冷剂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933亿元,同比增长2030%,实现归母净利润1923

16、亿元,同比35900%,实现毛利率1670%,同比增长557个百分点;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839亿元,同比增长3234%,实现归母净利润1434亿元,同比增长30546%,实现毛利率1887%,同比增长513个百分点。五、 硅化工:上游品类价格预计稳中有增,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用胶需求增速迅猛带动行业业绩增长硅化工行业市场价格稳定,预计下半年价格略有上升。目前硅化工行业主要品类价格稳定,截至9月6日,光伏级三氯氢硅市场均价为20000元/吨,较年初增长1765%,普通级三氯氢硅市场均价为13250元/吨,较年初上涨1042%,金属硅市场价格为19658元/吨,较年初减少378%,有机硅

17、DMC市场价格为19800元/吨,同比减少2326%。随着下半年下游多家企业产能释放,需求增加,有望带动硅化工产品价格小幅上升。中国是全球工业硅产量最大的国家,目前下游有机硅开工率良好。中国的工业硅产量全球占比由2020年的66%提升至2021年的77%,是目前全球工业硅产量最大的国家,根据百川盈孚资讯,截至2021年,工业硅下游有机硅DMC产能为1875万吨,同比增长1194%,产量为14198万吨,同比增长1120%,近几年DMC开工率保持在75%左右。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需求增速迅猛,有望带动上游硅化工企业业绩增长。光伏行业方面,国际层面看,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1年

18、全球光伏报告,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175GW,累计装机容量达942GW,根据CPIA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达330GW,全球光伏市场飞速发展,将带动光伏胶需求同步提升。国内层面看,政策重点支持引导我国光伏行业持续发展带动国内光伏用胶需求增速迅猛,2022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干瓦以上的目标,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2021年中国全年光伏发电量为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国际能源署(IE

19、A)预计2022-202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CAGR为25%,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19531GW,国内光伏胶市场需求也将同步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同比增长5935%。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的发展愿景,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新能

20、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以及汽车轻量化、智能化发展等将带动汽车用胶的需求大幅增长,上游有机硅密封胶企业将集中受益。六、 催化剂:技术革新打破行业壁垒,加速进行国六标准全面实施加速汽车更新迭代,尾气催化剂市场需求广阔。目前全球共形成了欧盟、美国、日本三大汽车排放标准体系,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主要延续了欧盟排放标准框架。国六标准相当于国五向国六的过度标准,而国六标准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六标准,2019年7月1日起,我国重型天然汽车已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a排放标准,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六b排放标准,所有重型汽车将于2023年1月1日前达到国六b标准,所有轻型汽车将在2023年7月1日前达到国六b标准

21、。此外,我国的国六b标准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严苛的排放标准之一,从国内层面看,重卡方面,相对于国五标准,国六标准的限值为460/,相比于国五下降77%,轻卡方面,国六的限值为35/,相比于国五下降42%;从全球层面看,对标国际体系,欧六标准对柴油机排放氮氧化物的限值为80/,松于我国国六标准,美国3对氮氧化物排放的限值为124/,低于我国国六标准近65%。未来未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将逐步退出市场,该部分市场空间将由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承接,因此新增柴油车对分子筛尾气净化催化剂的需求旺盛,总体来看,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空间巨大。尾气催化剂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国际企业垄断市场,国内企业奋力追

22、赶,加速进行。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主要的污染排放控制催化剂厂商包括德国的巴斯夫、英国的庄信万丰、比利时的优美科、日本的科特拉以及我国的贵研铂业子公司贵研催化和中自科技等。全球环保催化剂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三家国际巨头占据了全球超过70%的份额,我国主要涉足环保催化剂的厂商包括中触媒、中自科技、万润股份等。由于环保催化剂技术门槛高,而历史上我国的尾气排放标准落后于美国、日本、欧盟等的排放标准,使得外资巨头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往往领先国内排放标准一代及以上,并且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但随着我国排放法规经过快速升级后由跟随国外先进标准发展成为同

23、步甚至领先于国外先进标准,同时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追赶,国内催化剂厂商的技术、产品与外资巨头的差距已逐渐缩小,部分国内厂商的部分产品的性能已能够比肩甚至超过外资巨头同类产品,并在我国领先的发动机厂商的产品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环保催化剂厂商的市场竞争力逐渐提升,环保催化剂市场的国产化进程将逐渐加快。催化剂行业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快速变化,以及居民日益提升的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认知程度,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去低端产能及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提升催化剂行业的战略地位,鼓励催化剂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2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表)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等产业政策为催化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七、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现状(一)企业数量近年来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6023家,较2020年增加112家。(二)总产值2014至2021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总产值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行业总产值达到294826亿元,同比增长274%。(三)总资产及销售收入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总资产及销售收入近年来均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2021年,我国基

25、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总资产从205753亿元增至272398亿元,CAGR为409%;销售收入从249013亿元增至284397亿元,CAGR为192%。(四)利润总额利润方面,2016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总额达到14361亿元,为近年峰值。2017至2021年,利润总额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总额为16015亿元,同比上升921%。(五)价格指数2021年12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238%,环比下降21%。2021年全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91%,这也是近三年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涨幅首次实现正增长。八、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概述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年修订版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可以分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C261)、肥料制造(C262)、农药制造(C263)等八类。其中,基础化学原料指的是可以用作化工生产原料的化学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