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行业技术及人才壁垒分析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688577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车内饰行业技术及人才壁垒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汽车内饰行业技术及人才壁垒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汽车内饰行业技术及人才壁垒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汽车内饰行业技术及人才壁垒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内饰行业技术及人才壁垒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汽车内饰行业技术及人才壁垒分析一、 汽车内饰行业技术及人才壁垒随着如今汽车行业面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市场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整车厂的重视,部分整车厂为了加快新车型的开发速度和降低开发成本,在进行新车型开发时,同步将汽车内饰件的部分开发设计任务转移给内饰件供应商,并要求内饰件供应商配合整车开发的计划和框架实施内饰件的开发设计。拥有同步开发设计和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的内饰件厂商,可以根据客户产品的图纸、质量及成本要求、整车厂对车型的市场定位设计出经济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基于不同材质优化组合的内饰件系统,同时通过工艺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最优的性价比,为客户及终端用户创造价值。

2、因此整车厂在对合格供应商的考量中,将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同步设计开发能力。拥有同步设计开发及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能为整车厂降低成本的供应商也将更受整车厂亲睐。同步设计开发能力相应成为内饰件厂商能够持续取得下游厂商订单的越发重要的保障;而对新进入者而言,其较少的行业产品生产及设计经验,较少的与整车厂的合作经验,使其在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上较难获得整车厂的肯定,这也会对新进入者造成较大的阻碍。内饰件厂商的产品设计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秀的研发团队及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这需要经过企业长时间的积累及较大的投入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对于新进入企业而言,企业对产品研发设计经验积累的不足,不利于研发设计人才的

3、培养。对新进入者,人才培养难度大以及对经验丰富人才较低的吸引力,成为内饰件行业企业增强自身研发设计能力的主要障碍。二、 汽车内饰行业前景分析随着国家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增加将推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促进汽车市场的消费。汽车消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汽车内饰件产品的需求,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百花齐放,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趋势的确立,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纷纷开启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已经步入行业发展快车道,这也带动了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汽车内饰行业将呈现出更多的科技感和未来感。汽车产业在保持环保化、轻量化发展的同时,开始往电动化、网联化和

4、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持续推动汽车内饰件向轻量化、舒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924亿元。汽车内饰件作为组成汽车的主要基本单元之一,涉及产品众多、技术广泛,是影响汽车美观度、舒适性和驾乘体验的重要因素。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不断提速的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入发展,各类具备科技感的内饰产品将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汽车内饰件的舒适化、智能化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内饰件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通过触屏或语音控制的隐藏式部件,既保证了功能部件的实用性,又提升部件应用的科技感,同时部件不使用时可置于隐藏状态也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内饰环境的整

5、体协调性和美观性。我国汽车内饰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随着我国民众出行需求与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以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汽车需求仍存在提升空间,从而相应带动汽车内饰件的需求。未来汽车内外饰件制作工艺除了逐步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外,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汽车内饰设计已不再停留于对单一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而是从整体内饰系统进行集成设计;二是逐步适应客户个性化订制需求,提供DIY式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将成为以后汽车内饰制造工艺必须适应的潮流和趋势。内饰件并不是简单地起到装饰作用,它们还承担起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功能,对轿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国外针对汽车内饰件的理化性能

6、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比较,我国标准在个别项目上制定了自己的国家/行业标准,其它很多具体的理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都是参照国外著名汽车厂商的内控要求,产品标准化不可避免的有着相当程度的滞后。三、 产业链情况经历三十多年发展,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这新四化开始成为公认的未来趋势,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而汽车饰件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形,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每个整车厂通常都由一个庞大的汽车内饰团队,来完成与内饰相关的大量工程工作。汽车

7、饰件上游主要原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皮革、合成纤维等,中游是汽车饰件生产厂商,下游应用场景主要是汽车整车产业。四、 中游分析汽车饰件的中游为汽车内外饰件的生产制造。从近年来我国汽车饰件行业市场规模来看,内饰件的市场规模要大于外饰件,外饰件和内饰件的市场规模分别从2016年的701亿元和981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873亿和1078亿元。需求方面,汽车内饰件广泛应用于下游众多车型,其市场规模和未来需求主要受下游汽车行业发展状况、消费趋势、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汽车人均保有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较大市场潜力可供挖掘。同时,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与人均汽车保有量关联度较高。随着国家经

8、济实现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增加将推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促进汽车市场的消费。2013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1080元增长至35,12800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48%。汽车消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汽车内饰件产品的需求,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供给方面,国内汽车内饰件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岱美股份等公司,但因汽车内饰件具有种类繁多、不同产品差异化大、除车灯和座椅外的产品单件价值量小等特点,汽车内饰件行业单一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散、集中度较低,存在中低端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等现象。高端汽车内饰件产品领域中,国内汽车内饰件企业平均技术水平与外资、合资企业相比有一定差

9、距,但部分细分高端产品市场竞争中,有较强产品研发实力的本土企业近年发展迅速,产销规模与技术水平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五、 汽车内饰件产品类别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随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发展初期,由于产量低、市场面窄、产业分工不明确等原因,汽车内饰件主要由整车厂负责研发和生产,且产品主要倾向于功能性,对舒适性、材质以及安全性的研究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汽车内饰件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常熟汽饰、岱美股份、宁波华翔等公司,但因汽车内饰件具有种类繁多、不同产品差异化大、除车灯和座椅外的产品单件价值量小等特点,汽车内饰件行业单一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散、集中度较低,存在中低端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等

10、现象。高端汽车内饰件产品领域中,国内汽车内饰件企业平均技术水平与外资、合资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但部分细分高端产品市场竞争中,有较强产品研发实力的本土企业近年发展迅速,产销规模与技术水平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随着国家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增加将推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促进汽车市场的消费。汽车消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汽车内饰件产品的需求,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市场规模方面,以一辆价格为15万元的汽车为例,以常见内饰件的价格及价值量进行统计,汽车内饰件(不含座椅)的价值量大约在3500-4600元区间,取4000元为汽车内饰件的平均单车配套价值量,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我国汽车销量

11、数据对汽车内饰件的市场规模进行测算,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53110万辆,对应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为101244亿元。六、 国内汽车内饰面料市场竞争汽车内饰材料的发展也经历了三次变革。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广泛使用的是乙烯基聚合物(PVC)、早期的人造革作为汽车内饰面料,阻燃性、透气性、抗老化性差,气味较大,色彩单调且加工过程污染大。后来,富于改革的法国人利用高收缩的聚氯乙烯长丝,采用棉毛结构,生产一种起绒汽车用布,受到极大欢迎,Volvo公司最先生产聚酰胺织物和聚酯织物,也获得了极大的效益。上世纪70年代,国外采用纺织品代替乙烯基聚合物作为汽车内部装饰材料。至80年代,乙烯基聚合物的用量逐渐减少,有的部位已完全由纺织品代替了乳烯基聚合物。90年代,纺织品在汽车内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汽车内饰面料的运用逐渐向高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及聚合材料的方向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纺织品的一大买主。七、 中国汽车内饰件市场竞争格局汽车内饰件是覆盖在汽车内部的装饰件,是与驾乘人员密切接触的重要汽车零部件,其在具备美观性的同时,还承担着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功能性,产品类别主要包括仪表板、顶棚、门内护板、座椅、地毯等表面覆饰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