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乾金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685136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姜乾金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姜乾金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姜乾金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姜乾金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乾金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应激与应对深入(shnr)研究的例子: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床2010 武汉浙江大学医学院 姜乾金第一页,共三十七页。(应激与应对(yngdu)研究)应激概念应激理论(lln)应激因素应激评估应激临床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fngsh)社会支持人格特点应激反应升华祈祷否认转移求助幽默健康心理临床心理康复心理心身机制(冠心病)提 要第二页,共三十七页。一、从应激模型到应对方式(fngsh)人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应激多因素模型包涵了这些因素。应对方式则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第三页,共三十七页。1990年代,在各种应激多因素理论模型基础上,我们设想的心理应激多因素“作用作用(zuyng

2、)过程过程”模型,并反映在各种医学心理学教材中。(一)应激过程(guchng)模型(process-based model of stress)健康(jinkng)疾病 应激反应 应激源 各种影响变量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心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生理反应认知评价认知评价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第四页,共三十七页。近30年来(ninli),我们对应激有关因素(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应激反应等)与健康的关系作了大量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应激不是简单的从生活事件到应激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系统”。健康(jinkn

3、g)疾病生活生活(shnghu)事事件件认知评价认知评价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心身反应心身反应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二)应激系统论模型(system-based model of stress)(1)第五页,共三十七页。应激系统论模型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应激反应”处于系统的第一层次;“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社会(shhu)支持”处于系统的第二层次;人格特征处于核心层次。应激系统论模型(mxng)(2)健康(jinkng)疾病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心身反应第六页,共三十七页。应激系统论模型(mxng)(3):人 格观念观念、习惯(xgu

4、n)、脾气 生活事件工作(gngzu)、人际人际、婚姻、经济 认知评价视角、自动思维自动思维 应激反应精神、躯体、行为行为社会支持家庭内家庭内、家庭外家庭外 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积极积极的、消极消极的多因素系统附: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第七页,共三十七页。二、从应对方式到否认机制人类(rnli)的应对活动包含多种应对策略。其中“否认”就是一种应对机制第八页,共三十七页。(过程)(过程)应对应对(yngdu)方式方式再评价(pngji)否认否认祈祷幻想合理化求助倾诉计划回避面对(m i n du)升华幽默淡化自控忍受发泄退化转移屈服生活事件社会支持 生理反应认知评价 情绪反应问题关注应对情绪关注应对(人

5、格基础)放松烟酒服药(一)应对方式种类 2002年医学心理学七年制规划教材中,我们将国际上多种量表中的应对因子,按“过程应对”模型排列。“否认否认”是其中之一第九页,共三十七页。(二)“否认(furn)”概念 所谓否认否认(denial)(denial),原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fn y j zh),潜意识心理冲突可诱发焦虑,否认机制则在潜意识里就加以否定,而避免意识层面的焦虑。意 识前意识潜意识精神分析简单示意本 我自 我超我第十页,共三十七页。近年来应对(应对(copingcoping)研究显示,否认否认也可以在一定(ydng)程度上是意识性的,是重要的应对方式之一。目

6、前特指个体通过认识的或者潜意识的途径,否定、漠视、淡化和回避应激事件或者淡化心理冲突,从而否定应激事件的存在或其严重性。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三)“否认”的影响(yngxing)因素 人格中的特质性否认倾向人格中的特质性否认倾向 有研究认为,否认否认人格特质来自于儿童发展时期父母行为模式方面的过于严谨、批判性和不安全感。或者成人时期长期的工作压力和从事低控制性的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经历、期望等环境、社会支持、经历、期望等 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三、从否认(furn)机制到冠心病临床研究证明:否认机制中的某些类型有益于心血管健康,有些则是有害的;否认机制对疾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第十三页,共

7、三十七页。心理社会因素(个性、行为方式、社会环境、否认机制否认机制)植物神经系统猝死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 情绪(焦虑、愤怒、抑郁等)心率心律血 压 血小板血液凝固冠状A代谢因素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理生物学过程示意图(一)否认机制是冠心病临床心理(xnl)社会因素之一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二)否认机制与冠心病预防 不利于冠心病的预防不利于冠心病的预防 “否认否认”机制影响生活方式、影响对行为习惯危害的认识、影响对疾病的态度。Sirous(1992)认为否认否认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长远的负面影响。延误延误MI及时就诊及时就诊 资料显示仅1/3病人开始(kish)就想到MI。多数病人虽能感觉到先兆症状,但

8、“否定否定”其重要性,如将某些心脏症状理解成消化系统症状。有报道50%的病人在先兆症状后24小时才去医院求诊。部分病人甚至在再次出现MI先兆症状时,还会表现出“否认否认”。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三)否认机制与心肌梗死(MI)死亡率 缓解缓解MIMI急性期心身反应,降低死亡率急性期心身反应,降低死亡率 否认否认机制可以减轻情绪(qng x)、行为和躯体反应,有利于心、身的适应。缺乏否认否认机制的病人往往会表现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反应,甚至表现出“自我梗死(ego infarction)”,并影响到病程和病死率。研究显示这种积极作用主要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前面三天后的前面三天。例如,Lev

9、ine的资料显示,“否认否认”与急性MI病人的焦虑、抑郁和心身症状严重度,以及住院时间、房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等动态指标有显著负相关(=-0.35-0.50)。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四)否认机制与心肌梗死康复期 影响康复期的依从性,属非适应性应对策略影响康复期的依从性,属非适应性应对策略 有否认否认倾向的病人,在认知、情感、动机诸方面都影响其服从性,对康复摄生指导、运动锻炼的合理安排和各种不良行为的改造计划等医嘱(yzh),往往不肖一顾。否认否认倾向还会降低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注意。例如,上述Levine资料中,“否认否认”水平与出院后一年内复发住院天数呈现正相关(=

10、0.38)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四、否认的临床评估、干预与研究 自1987年Levine J 发表LDIS以来(yli)至今,有关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床关系的深入研究不少,可供国内心身医学界参照。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一)否认(furn)的临床评估 否认量表否认量表 Levine有一份已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否认量表LDIS,比较简便,含24条目,采用半结构式会谈法,按7级评分(见后)交谈分析交谈分析 在临床上,也可与病人作关于疾病问题的交谈,根据病人回答的内容、主动性和态度等大致判别其否认水平的高低。据报道,经过一定实践,这种判别与使用量表的结果可有相当的一致性。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Levi

11、ne疾病否认量表(LDIS)1.对医疗措施不以为然2.对医生不以为然3.不承认(chngrn)睡眠影响4.将一些症状看成是心脏以外的原因5.淡化自己病情6.缺乏对MI诊断情况的了解7.缺乏对预后的了解8.对深入了解病情无兴趣9.对讨论健康问题无兴趣 第二十页,共三十七页。10.入院时曾有过延误11.情绪(qng x)乐观12.不承认有焦虑13.无焦虑的客观表现14.不承认有抑郁15.不承认对死亡的害怕16.不承认有愤怒或怨恨17.夸大自信心18.专心于其他事情19.不喜欢继续治疗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七页。20.不切实际的乐观21.对目前的治疗不顺从22.没有(mi yu)依赖性23.对疾病持超

12、然态度24.幽默(Levine J,et al.The role of denial in recover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87;49:109-117)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七页。否认量表(LDIS)因子分析Jacobsen等通过对LDIS做统计分析,24个条目的系数0.83(Levine自己报告为0.76)。因素分析获得(hud)五个因子:因子1 对疾病的认知否认 因子2 对前景影响的否认 因子3 对医疗照顾过度期望(仅3个条目,剔除)因子4 对医疗照顾需要的否认 因子5 情感否认4个因子(1、2、4、5

13、)之间互有正相关4个因子(1、2、4、5)与焦虑、抑郁、敌意和状态焦虑均呈现轻度负相关(其中因子5最高,因子4最低)(Jacobsen BS and Lowery BJ.Further analysis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Levine denial of illness scale.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92;54:372-381)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七页。(二)否认机制的临床指导 不同病期、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否认应对指导:不同病期、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否认应对指导:1.为降低“否认否认”而导致MI诊治的延误

14、,需在平时对有否认倾向的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的冠心病知识教育和指导,如告诉他们胸痛(xin tn)是急性MI的最常见前驱症状,遇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恶心、无力、向手臂放射痛等现象时,要及时就医。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七页。2.为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对急性MI病人的不良影响,对缺乏“否认否认”的病人(约占80%),加强应对知识的介绍和诱导(如暗示),帮助减轻或转移对自身的过分关注。3.为降低“否认否认”对MI康复期病人的不利影响,需要在出院及随访过程中,给予(jy)有否认倾向的病人以间断的心理指导。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三)否认与冠心病关系的近期(jn q)研究举例 2008年,Narush

15、ima K 等研究显示,否认否认机制与中风病人临床过程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有关联。(Narushima K,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Denial of Illness and Executive Function Following Stroke:A Pilot Study.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8;20:96-100)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七页。小结 一、从应激模型到应对方式 人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应激多因素模型包涵了这些因素。应对方式则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二、从应对方式到

16、否认机制 应对活动包含多种应对策略。其中“否认”就是一种应对机制三、从否认机制到冠心病临床 研究证明:否认机制中的某些类型有益于心血管健康,有些则是有害的;否认机制对疾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四、否认的临床评估、干预与研究 自1987年Levine J 发表LDIS以来至今,有关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床关系(gun x)的深入研究不少,可供国内心身医学界参照。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七页。参考书籍1.姜乾金:应激与心身医学。见姜乾金主编:心身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p34-572.姜乾金:压力与健康。见杨志寅主编:行为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姜乾金:心理应激。见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8

17、年制规划教材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王守谦、姜乾金:否认机制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nik)杂志1992;12(6):287-8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谢谢(xi xie)!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七页。主讲:姜乾金 教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编八、七、五年制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2001-2010)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2010)获浙江省教学(jio xu)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学(jio xu)名师奖 研究方向:心理应激理论与应用 心理门诊预约电话:(0571)81938393 电子邮

18、箱:个人网站:第三十页,共三十七页。附: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一 应激是多因素系统应激是多因素系统人生活于多因素系统之中临床心身问题,也往往涉及应激有关(yugun)多种因素 案例1存在生活事件(老师批评、家长失信),心身反应(头痛、焦虑、抑郁、失眠);认知(学习困难);社会支持(不合群、人际冲突);应对(对待批评);性格(固执、钻牛角尖)等多因素问题 案例2也一样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七页。附: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二 应激因素互动应激因素互动应激因素互动的结果可形成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临床心身问题中涉及的应激因素往往存在恶性循环关系 案例1班主任认为该生不合群(社会支持)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应对方式

19、);家长认为孩子怕苦(认知与个性特征);该生本人认为父亲没有兑现购买电脑的奖励承诺(生活事件),致使高中阶段情绪很坏(心理反应(fnyng))。实际上,这些因素都存在,且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案例2也一样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七页。附: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三 人生是应激因素间的动态平衡人生是应激因素间的动态平衡在人生过程中,系统因素之间需维持动态平衡 临床心身问题,也是应激因素之间的失平衡 案例1该生在相对单纯的小学、初中环境中,表现听话、认真,成绩优良,情绪行为积极,家长、老师、同学认同、人际(rn j)关系良好,显示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进入高中后,由于人际(rn j)环境变复杂、竞争内容和方式

20、改变、外界应激加剧(高考)、性发展和性敏感等,容易诱发系统失衡,直至出现临床问题。案例2也一样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七页。感感 受受(自我(zw)评价)(各种症状)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激反应认认 知知(自动思维)人人 格格(观念)应激(压力(yl))多因素系统的动态适应认认 知知自动思自动思维维人人 格格(标准化标准化)甲 颈 头动态(dngti)适应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七页。附: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四 认知评价是关键因素认知评价是关键因素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因素在应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临床心身问题中,认知因素往往起关键作用 案例1、2,患者通过自身的认知活动,报告各种症状和解释其中原因,但往往

21、存在“认知偏差”,导致恶性循环;在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时,不论是心理指导和教育,或者是认知治疗的纠正(jizhng)“认知偏差”,也都需要通过患者的认知加工过程来实现。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七页。附:应激系统论模型要点之五 人格特征是核心因素人格特征是核心因素人格影响各种应激因素,且人格改变困难 临床心身问题中,要特别重视人格因素的作用 例1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听话、认真”和高中的“固执、钻牛角尖(zun ni jio jin)”,其实都反映某种共同人格特质。临床观察,这些人往往存在“求全、完美、标准化”倾向。在系统处于平衡时,该种人格特质可促进系统的良性循环。当系统失衡时,这种人格特质又会加剧恶性

22、循环;例2,慢性疼痛病人常显示疑病和抑郁等人格倾向。这种人格特征可以影响系统中所有因素,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七页。姜乾金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内容(nirng)总结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人格中的特质性否认倾向。否认机制对疾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不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延误MI及时就诊。缓解MI急性期心身反应,降低死亡率。影响康复期的依从性,属非适应性应对策略。不同病期、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否认应对指导:。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学名师奖。在系统处于平衡(pnghng)时,该种人格特质可促进系统的良性循环。这种人格特征可以影响系统中所有因素,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