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9680353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特吉巴欧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南太平洋中的岛国新喀里多尼亚的首都努美阿,设计者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阿诺。这个作品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建 于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建于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是现代技术和当地 传统文化间高度协调统一的典范。、背景与地理气候1. 历史背景新喀里多尼亚原是法国属地,当地的卡纳克人和外来统治者冲突不断。随着斐 济等地的独立,卡纳克人也爆发了一次次的独立运动。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法国政府 不愿放弃该属地,于是双方在1988年达成妥协的协议,推迟独立,共同成立“卡纳克文 化发展委员会”,旨在振兴卡纳克文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法国帮助建设一座卡纳 克文化中心。1991年,法

2、国政府举行国际设计竞赛,皮阿诺的作品以其地域、生态的完美统一, 从170个作品中脱颖而出。特吉巴欧文化中心于1998年落成,皮阿诺也因此作品获 得当年的普利策建筑奖。2. 地理位置与气候新喀里多尼亚岛为一狭长岛屿,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少平地,气候 温和,12月3月为雨季,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3笆。所在区域气候炎热潮湿,常年温差较小,盛行稳定的东南信风,另外,11月 3月会盛行一些飓风。建筑的基地选择在位于新喀里多尼亚首都努美亚东部的 Tma半岛。文化中心(见图1正好处在一个被热带仙人掌覆盖着的山甲上。而这个山甲正好位于一个咸水湖 (环礁湖和海洋收稿日期:2007-09-14作

3、者简介:付瑶(1971,女,四川万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导师。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特吉巴欧文化中心浅析摘要:皮阿诺设计的特吉巴欧文化中心,设计者通过考察当地的历史文脉,挖掘、 利用当地的传统建筑样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用现代技术表达传统意象,设计出 极具象征性的建筑作品。同时,采用一系列的通风等高技术手段,达到与自然生态的 平衡,创造出集传统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建筑。如何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表现传统建 筑,这个作品会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关键词:特吉巴欧;现代技术;传统意象:高技术;生态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沈阳110168付瑶,管飞吉文章编号:1

4、673-1387(200801-0014-05第10卷第1期2008年1月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inal of Shenyang Jiaiizliu Umveisity (SocialScience Jan.2008Vo!.10,No.l图1特吉巴欧文化中心环境俯视图环礁湖太平洋(太平洋之间。二、对本土文化的重新诠释1. 传统形式的再创造卡纳克人习惯于群居生活,棚屋(见图2则是他们主要的居住场所,栖风避雨,在 这岛上生活了几千年。当地的棚屋的木肋是由棕梧1树枝做成,外表面再覆盖上树叶 作为覆层。岛上气候炎热、空气潮湿,棚屋既能有效通风又能抵御岛上炎热的气候, 充分体现了卡纳克人的

5、聪明才智。但棚屋并非完美无缺:建造“棚屋”的棕桐树枝不 耐腐,无法持久,隔几年就需要重建。在设计之初,皮阿诺就和人类学家南太洋文化专家阿尔邦本萨,共同探讨卡纳 克文化的精髓后又对卡纳克民族的生活进行了仔细的考察,观察到卡纳克人通常在 棚屋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见图3,认为“棚屋”是最能代表其民族的建筑形式。从 当地的棚屋得到启发,设计师在现场作出了第一幅草图(见图4,随着构思方案的深化, 设计者提炼出其中的精华所在一木肋结构(见图5。卡纳克人喜欢群居,设计师借鉴了卡纳克传图2各种形式的棚屋图3棚屋旁的祭祀活动图4方案构思草图图5棚屋的木肋 骨架统村庄的布局形式,文化中心由10个大小不同的“棚屋

6、”一个多功能的群体的空 间(见图6。这些棚屋被称为“容器”,这些“容器”有3种尺寸:3个28in,3个22m,4个20m,形成三组村落(village。功能分别是永久展厅、咖啡 厅、媒体图书馆、会议中心。同廊西侧是临时展厅,400个座图6文化中心的平面图位的报告厅和办公用房。公共空间靠近入口,限制公众进入的部分则放在较远 的端部。需要相对安静的部分被放在走廊靠近礁湖的一侧,这样使他们可以不受到 来自海洋的波涛声和持续季风的干扰。此地部分季节盛行飓风,飓风对建筑的影响十分显著。皮阿诺的作品,技术处理 在设计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此建筑设计也不例外,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通过计算机模 拟当地的风速并在风洞

7、中进行试验,对棚屋外形进行设计优化完善、而优化出来的新 “棚屋”与老“棚屋”的形式不完全一样。“弯曲的木肋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由于技术处理的要求,棚屋的最终形象同设 计者在竞标第1期15付瑶等: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的时候略有不同。我决定在棚屋与降低高度、增强空间开放性之间达成调 和.”结果木肋不再像最初设想得那样交于顶部。但这一妥协却恰恰使文化中心 产生了更大的反响,形态更加开放自然,更具有浪漫性,达到了“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 境界(见图7。2. 延续当地历史文脉建筑群的西面是蜿蜒于树林之中的一条曲径,是建筑师在当地著名的人类学家 阿尔邦本萨帮助下完成的,它以树木、花草、水塘、石头等表现了当

8、地传说的四 个阶段:创始、农耕、栖居、死亡。卡纳克人的“棚屋”有木状连接,房内铺着草垫,墙 基由石头组成,用来防潮。等棚屋主人死去以后,人们在外面挂起丝带。告诉周围的 人们,这是一个禁忌空间,任何人不得入内。随着时间流逝,棚屋倒塌,生命完全结束, 最后只剩下圆堆形石头,以及在石堆不远处的榕树。空间的隐喻在该建筑的设计中 得到充分的体现,文化中心的空间布局上形成了“点”“线”模式,10个圆形“棚屋涟成 线,隐喻卡纳克之路。据说文化中心建成之后,卡纳克的一位长者对其评价:“它已 经不再是我们的了,但它仍然是我们的”。设计者用现代的语汇及建筑手法,成功地构 建一个体现本土精神的建筑形象。三、现代技术

9、表达传统,塑造生态建筑卡纳克人的棚屋木肋外面覆盖着树皮编织物,再往外覆盖着多层树叶,既能有效 通风,抵御飓风,又能遮阳。设计者得到启发提出双层表皮的构思,用现代方式表达出 了传统意象。同时,充分利用高技术取得与自然生态的平衡。1.双层维护结构双层的围护结构(见图8,由外层的弯曲木肋和内侧的垂直木肋排列而成,他们均 由叠合木板制作而成。内侧的木肋从地面垂直生起,并高于屋面,作为承重结构不仅 承担屋顶的荷载,而旦也支撑他们之间的窄板。外侧木肋的弯曲程度在底部要比顶 部大的多,在木肋上也同样布置了水平窄板,目的是减小飓风对里层木肋的影响。木制的肋板由钢制基础拉节和固定。肋间又由水平钢索拉接,水平钢索

10、形成了 根根规则排列的水平弧线。整个建筑由木材和金属建成。棚屋的肋板,是由钢制核心外加经过层压的木材 构成的。为了增加强度,每3根水平钢锁间又有钢索将内外层肋板拉接(见图9。其 构件的精细,充分展现了设计者的观察力与表现力,同时体现了建筑的技术美。一个 建筑的好坏,不但要看整体结构,也要看细部。2.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覆盖在外部肋板结构上的水平条板不只是为了装饰,其分布和间距为了引导和 控制自然通风而经过特别的设计。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水平板条,其间距相对较大,而 位于中部的水平板条间距则相对较小。如此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位于底部的水平条 板间距相对较宽,使得气流可以水平通过。在中部,由于水平条板密集,

11、迫使水平流动 受阻的空气在两层肋板之间上升。而顶部水平条图9内外肋间的钢索图7棚屋模型和建成以后的样式图8双层维护结构剖面第10卷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近屋顶的百叶窗被设计为固定打开的,以便平衡室内外的压力差避免屋顶被室 内的高气压托起。而位于底部的百叶窗则被设计为可调节的,它的开闭可根据风力 调节,并受电脑控制。通常情况下,当有主导信风吹过时,可调节式百叶窗打开。微风穿过内外层的水 平板条进入,再经阁墙上百叶窗进入走廊最后通过庭院屋顶上的孔洞排出。当自然风非常微弱的时候,自然通风就依靠热压,形成室内空气的对流,热空气沿 倾斜的屋顶上升并从墙顶部的固定式百叶窗排出。同时,气流的上升又

12、会将室外的 气流引入,平衡室内外的压力差。当风力变大时,屋顶下方的感应器会自动关闭所有位于底部的百叶窗,从而阻止 强风穿过建筑。而当有从海上吹来的飓风时,屋顶下方会形成一个低气压,空气将通 过顶部的百叶窗被迅速吸出单元体从而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完全借助自然通风,在文化中心的一些地方是达不到要求的,还需依赖空调设 备。但是,这种尽可能运用自然通风来达到能量消耗的最小化,在能源短缺的今天是 值得学习的。3. 双层屋顶由于新喀里多尼亚气候炎热,设计者在单体的隔热设计中借鉴了双层表皮原理 以降低太阳辐射对室温的影响。屋面采用了铝板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同时,铝材 吸热迅速,温度升高快,利于热交换。特

13、别是铝板中间留有缝隙,这样可以保证空气的流动(见图Ho空气流动可带走一部分热量,减少向室内的辐射 热。经过测量通常情况下,外屋面的温度要高于50C,而内层屋面上表面温度在 30C以下。四、结语在目前全球化大潮的前提下,建筑失去了个性,成了批量生产的产品。这样的产 品是没有生命力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传统建筑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自己 的历史文化,都流淌着属于自己的文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传统建筑并不是对民俗或者民居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需要建筑师对特殊的文 化背景有充足的认识、体验,建筑师更要具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创 作,而非照猫画虎这种简单的模仿。怎么创造一个地域性和生态性

14、集于一体的建筑, 皮阿诺的这个作品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图11屋顶空气流动图10气流在内外两层间上升第1期17付瑶等: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板间距也相对较宽,其水平空气的流动形成的低气压正好产生了将两层肋板之 间空气向上吸的效果(见图10o内部的垂直肋板上安装有水平的百叶窗。靠Abstract:Renzo Piano ,who designed Tjibaou Culture Center ,paid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tradition andmade a fiill use of the local resouices.He designed the vei

15、y symbolized work .combined the aichitecune with the natiue in ecological balance using modern high- tech methods ,such as the system of passive venti-lation.The center mhented the features of the tiaditional mhabitation with the aichitectuial unage.Tlus work will mspue a new thought into us about l

16、epiesenting the tiaditional image which uses modern meth-ods.Key words :Tjibaou ;modem teclmology traditional unage ;high tech ;ecologyThe peiiect combm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 tuneson Tjibaou Cultural CenterFU Yao ,GUAN Feiji(School of Aichitecuue and Urban Planning ,Shenyang Jiaiizhu Umvei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68参考文献:1 周浩明,张晓东.面向未来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薛恩伦.重视环境、文化传统与生态平衡的高科技术派建筑J.世界建筑,2000(4:28-29.4单军.记忆与忘却之间一奇巴欧文化中心前的随想J.世界建筑,2000(9:73-75.5陈飞.生态意义的理解与表达一从吉巴欧文化艺术中心看待生态建筑的创作J. 建筑师,2005(12:79-81.第10卷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