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光谱法及分子荧光光谱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6763622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紫外吸收光谱法及分子荧光光谱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紫外吸收光谱法及分子荧光光谱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紫外吸收光谱法及分子荧光光谱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紫外吸收光谱法及分子荧光光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吸收光谱法及分子荧光光谱(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UV)概概 述述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吸收紫外辐射能后引起价电子跃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吸收紫外辐射能后引起价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可用于无机和有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迁所产生的,可用于无机和有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紫外可见波长范围:紫外可见波长范围:100-800 100-800 nm.nm.(1)(1)远紫外光区远紫外光区(真空紫外区真空紫外区):):100-200nm (2)(2)近紫外光区近紫外光区:200-400

2、nm(3)(3)可见光区可见光区:400-800nm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带状光谱。紫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一起统称为分子光谱。紫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一起统称为分子光谱。概概 述述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E=E2 -E1=h 量子化;选择性吸收。吸收曲线用吸光度A与吸收波长 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概概 述述吸收曲线的特点:吸收曲线的特点: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对应的波长称为最

3、大吸收波长最大吸收波长maxmax同一种物质不同浓度同一种物质不同浓度的的吸收曲线形状相似吸收曲线形状相似,maxmax不变。而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maxmax则不同。则不同。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析的依据之一。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A 有差异,有差异,在在maxmax处吸光度处吸光度A 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的依据。在

4、在max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概概 述述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1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2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3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5、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分子的内能分子的内能E:电子能量:电子能量Ee、振动能量、振动能量Ev、转动能量、转动能量Er 即即:EEe+Ev+Er evr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能级跃迁能级跃迁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转动能级间的跃迁。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呈现宽谱带谱线而呈现宽谱带。(1 1)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r r:0.0050.0050.050eV

6、0.050eV,跃迁产,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2 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振动能级的能量差v v约为:约为:0.050.05eVeV,跃迁产生,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3 3)电子能级的能量差电子能级的能量差e e较大较大1 12020eVeV。电子跃迁产生。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光谱;光谱;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4 4)吸收光谱

7、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的依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的依据;据;(5 5)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尔吸光系数尔吸光系数max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不同物质的maxmax有时可有时可能相同,但能相同,但maxmax不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6 6)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

8、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定)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定量分析的依据。量分析的依据。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谱带系,谱带和谱线谱带系,谱带和谱线通常情况下,分子处于基态振动能级上,当有入射光照射通常情况下,分子处于基态振动能级上,当有入射光照射的时候,一个分子可以从一定的电子能级和振动、转动能的时候,一个分子可以从一定的电子能级和振动、转动能级激发到某一激发态的电子能级。电子光谱含有若干谱带级激发到某一激发态的电子能级。电子光谱含有若干谱带系,每个谱带系由若干谱带和谱线组成。系,每个谱带系由若干谱带和谱线组成。谱带系谱带系:由同一电子能级跃迁形成的。一个谱带系含

9、有若:由同一电子能级跃迁形成的。一个谱带系含有若干个谱带。干个谱带。谱带谱带:同一电子能级内不同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的。:同一电子能级内不同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的。同一谱带内含有许多谱线。同一谱带内含有许多谱线。谱线谱线:同一电子能级内转动能级间跃迁而形成的。:同一电子能级内转动能级间跃迁而形成的。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一般吸收光谱以光强为纵坐标对吸收波长一般吸收光谱以光强为纵坐标对吸收波长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一吸收曲线。一吸收曲线。光强表示方法:光强表示方法:透光率透光率T T(%)T=T=(I/II/I0 0)100%1

10、00%吸光度吸光度A A A=A=(I I0 0/I/I)=-=-T T 吸收率吸收率A A(%)A A(%)=1-T=1-T(%)吸光系数吸光系数 =A/cL =A/cL 单位:单位:L molL mol-1-1 cm cm-1-1 c c(mol/L);L mol/L);L(cmcm)10104 4 强吸收,强吸收,10103 3-10-104 4 较强吸收较强吸收 10102 2-10-103 3 较弱吸收较弱吸收,10102 2 弱吸收弱吸收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紫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电子、电子、电子电子

11、、n n电子。电子。COHnp ps sHs sp p *s s*RKE,Bnp p E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从基态向激发态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四种跃迁所需能量所需能量大小顺序大小顺序为:为:n n n n 吸收带吸收带:R R 吸收带吸收带:化合物中化合物中n n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跃迁产生的吸收带,一般一般maxmax在在270270nm以上以上,跃迁几率小跃迁几率小,强度弱(强度弱(10010104 4).K).K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随共轭体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随共轭体系增长系增长,K,K带向长波方向移动

12、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红移).).B B 吸收带吸收带:苯环本身振动及闭合环状共轭双键苯环本身振动及闭合环状共轭双键 跃迁产生的跃迁产生的,是芳是芳香族的主要结构香族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在特点是在230-270230-270nm呈现宽峰呈现宽峰,且具有精细结构且具有精细结构,吸收弱吸收弱(在在200200左右)左右),在极性溶剂中精细结构消失在极性溶剂中精细结构消失.E E 吸收带吸收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可以认为是苯环内三个乙烯基可以认为是苯环内三个乙烯基共轭发生的共轭发生的跃迁所发生的跃迁所发生的.分为分为E E1 1和和E E2 2二个二个,E E1 1

13、大约在大约在180180nm处处,E E2 2大约在大约在200200nm处处,都是强吸收都是强吸收.当苯环上有当苯环上有发色基团发色基团且与苯环共轭时且与苯环共轭时,E E2 2带带常与常与K K带合并带合并,吸收峰红移吸收峰红移.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1 1跃迁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所需能量最大;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吸收波长200 nm200 nm;例:甲烷的例:甲烷的maxm

14、ax为为125nm,125nm,乙烷乙烷maxmax为为135135nm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作为溶剂使用;作为溶剂使用;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2 2nn跃迁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吸收波长为150150250nm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均呈现n n*跃迁。跃迁。600215CH3NH2365258CH3I200173CH3CL1501

15、84CH3OH1480167H2Omaxmax(nm)化合物3 3 跃迁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maxmax一般在一般在10104 4 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以上,属于强吸收。(1 1)不饱和烃不饱和烃*跃迁跃迁乙烯乙烯*跃迁的跃迁的maxmax为为162 162 nmnm,maxmax为为:1:110104 4 L Lmolmol-1-1cmcm1 1 C=C 发色基团,发色基团,但但 p p p p*200nm。ccHHHH max=162nm 助色基团取代助色基团取代 p p p p

16、*(K带带)发生红移发生红移。取代基-SR-NR2-OR-Cl CH3 红移距离 45(nm)40(nm)30(nm)5(nm)5(nm)(2 2)共轭烯烃中的)共轭烯烃中的 p p p p*165nm 217nm p p p p p p p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p p p p*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伍德沃伍德沃德德菲泽菲泽 规则估算。规则估算。max=基基+ni i 基基-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无环、非稠环二烯母体:无环、非稠环二烯母体:max=217 nm异环(稠环)二烯母体:异环(稠环

17、)二烯母体:max=214 nm同环(非稠环或稠环)二烯母体:同环(非稠环或稠环)二烯母体:max=253 nmni I :由双键上取代基种类和个数决定的校正项由双键上取代基种类和个数决定的校正项(1)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2)环外双键环外双键 +5(3)双键上取代基:双键上取代基:酰基(-OCOR)0 卤素(-Cl,-Br)+5烷基(-R)+5 烷氧基(-OR)+6(3 3)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 p p p p*OCRY Y=H,R n s s*180-190nm p p p p*150-160nm n p p*275-295nmY=-NH2,

18、-OH,-OR 等助色基团等助色基团 K 带红移,带红移,R 带兰移;带兰移;R带带 max=205nm;10-100 不饱和醛酮不饱和醛酮 K带红移:带红移:165250nm R 带红移带红移:290310nmK K R R ppp n p p n 165nm p Ocp p ppppn cOcc(4 4)芳香烃及其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及其杂环化合物 苯:苯:E1带带180 184nm;=47000E2带带200 204 nm =7000苯环上三个共扼双键的苯环上三个共扼双键的p pp p*跃迁特征吸收带;跃迁特征吸收带;B带带230-270 nm =200 p p p p*与与苯环振动引起;苯

19、环振动引起;含取代基时,含取代基时,B带简化,红移带简化,红移 max(nm)max苯254200甲苯261300间二甲苯2633001,3,5-三甲苯266305六甲苯272300乙酰苯紫外光谱图乙酰苯紫外光谱图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K带强;苯的带强;苯的E2带与带与K带合并带合并,红移;,红移;取代基使取代基使B带简化;带简化;氧上的孤对电子:氧上的孤对电子:R带,跃迁禁阻,弱;带,跃迁禁阻,弱;CC H3On p;R带p p;K带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CCHHCCHH顺式:顺式:m

20、ax=280nm;max=10500反式:反式:max=295.5 nm;max=29000 H3CCH2CCOEtOOH3CCHCCOEtOHO 酮式:酮式:max=204 nm 烯醇式:烯醇式:max=243 nm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COCO非极性非极性 极性极性 n p p p p n n p n pn p*跃迁:兰移;兰移;p p p p*跃迁:跃迁:红移;max(正己烷)max(氯仿)max(甲醇)max(水)pp230238237243np329315309305溶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相关解释:相关解释:这是由于溶剂的极性对轨道的溶剂化

21、作用引起的,由于这是由于溶剂的极性对轨道的溶剂化作用引起的,由于n n,p p*,p p的的极性是逐渐减小的,它们受溶剂化作用不同,轨道极性越大,受溶剂影极性是逐渐减小的,它们受溶剂化作用不同,轨道极性越大,受溶剂影响越大,极易与溶剂形成氢键而被溶剂化稳定,轨道能量下降最多。对响越大,极易与溶剂形成氢键而被溶剂化稳定,轨道能量下降最多。对于于p p p p*跃迁,由于跃迁,由于p p*比比p p 轨道能量下降的更多,因而轨道能量下降的更多,因而 极性溶剂中下降极性溶剂中下降的能量的能量 p小于小于非极性溶剂中所需的能量非极性溶剂中所需的能量 n,从而使吸收峰红移。,从而使吸收峰红移。对对n p

22、 p*,n轨道受溶剂影响比轨道受溶剂影响比p p*大,因而大,因而n轨道的能量比轨道的能量比p p*下降的多,下降的多,所以,此时所以,此时n p p*跃迁在极性溶剂中所需的能量跃迁在极性溶剂中所需的能量 p大于大于在非极性溶在非极性溶剂中跃迁所需能量剂中跃迁所需能量 n。1:乙醚2:水12250300苯酰丙酮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非极性 极性n p*跃迁:兰移;兰移;p p*跃迁:红移;溶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极性溶剂中,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因溶剂化作用而受到限极性溶剂中,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因溶剂化作用而受到限制,精细结构消失,制,精细结构消失,选择溶剂应考虑:选择溶剂应考虑:

23、1 1 溶剂应很好的溶解试样,溶剂对溶质要是惰性的;溶剂应很好的溶解试样,溶剂对溶质要是惰性的;2 2 在溶解度范围内尽量选择极性小的溶剂;在溶解度范围内尽量选择极性小的溶剂;3 3 溶剂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应无明显吸收。溶剂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应无明显吸收。生色团与助色团生色团:生色团:最有用的紫外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可见光谱是由和和n跃迁产生的。这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键的不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

24、、羰基、亚硝基、偶氮基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乙炔基、腈基-CN等。等。助色团:助色团:有一些含有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电子的基团(如如-OH、-OR、-NH、-NHR、-X等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不能吸收200nm的光的光),但当它们与,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色团。红移与蓝移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常有机化

25、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最大吸收波长maxmax和吸收强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度发生变化:max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为红移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为蓝移蓝移 (或紫移或紫移)。吸收强度。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即摩尔吸光系数增大或减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增色效应或或减色效应减色效应,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仪 器一、基本组成一、基本组成 general process光源光源单色器单色器样品室样品室检测器检测器显示器显示器1.1.光源光源(提供能量激发被测物质分子提供能量激发被测物质分子

26、,使之产生电子光使之产生电子光谱谱)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可见光区:钨灯作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可见光区:钨灯作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3203202500 2500 nmnm。紫外区:氢、氘灯。发射紫外区:氢、氘灯。发射180180400 nm400 nm的连续光谱。的连续光谱。2.2.单色器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波段较窄的波段较窄的单色光的光学系统。单色光的光学系统。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

27、入单色器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限制杂散光进入单色器内限制杂散光进入单色器内;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色光聚焦至出射狭缝;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色光聚焦至出射狭缝;出射狭缝出射狭缝。3.3.样品室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的池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在紫外区须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4.4.

28、检测器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有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5.5.结果显示记录系统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types of spectrometer1.1.单光束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国产751,722,724 以及Beckman DU-8型都是单光束。特点;价格便宜,光源波动性较大,主要用作定量分析,不适于定性分析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types of spectrome

29、ter2.2.双光束双光束 将通过单色器的光一分为二,一束通过参比溶液,一束通过试样,仪器在不同时刻记载参比信号和样品信号。通过一次测量可测得溶液的吸光度。可消除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仪器复杂,价格较高。国产710,730和740型都是双光束。3.3.双波长双波长 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1、2)快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测出吸光度差A。特点:无需参比池。只用一个待测试样,完全扣除背景,提高了准确度。A=(1-2)cL 优点:不用测量参比溶液,完全扣除了背景,准确度高无需联立方程。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UV一、定性、

30、定量分析一、定性、定量分析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 max:化合物特性参数,可作为定性依据;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是简单而宽的吸收带,没有精细结构,标志性差。反映结构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特性,不完全反映分子特性;用紫外光谱推测分子结构很困难。标准谱图库:46000种化合物紫外光谱的标准谱图 The sadtler standard spectra,Ultraviolet二、有机化合物结构辅助解析二、有机化合物结构辅助解析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1.1 1

31、.1 可获得的结构信息可获得的结构信息(1)200-400nm 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2)270-350 nm有吸收峰(=10-100)醛酮 n*跃迁产生的R 带。(3)250-300 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200-2000),芳环的特征 吸收(具有精细解构的B带)。(4)200-250 nm有强吸收峰(104),表明含有一个共轭体系(K带)。共轭二烯:K带(230 nm);不饱和醛酮:K带230 nm,R带310-330 nm260nm,300 nm,330 nm有强吸收峰,3,4,5个双键的共轭体系1.1.2 2 光谱解析注意事项光谱解析注意事项(1)确认max,并算出,初步

32、估计属于何种吸收带;(2)观察主要吸收带的范围,判断属于何种共轭体系;(3)pH值的影响 加NaOH红移酚类化合物,烯醇。加HCl兰移苯胺类化合物。1.3 1.3 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定义:定义:不饱和度是指分子结构中达到饱和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如:乙烯变成饱和烷烃需要两个氢原子,不饱和度为1。计算:计算:若分子中仅含一,二,三,四价元素(H,O,N,C),则可按下式进行不饱和度的计算:=(2+2n4+n3 n1)/2 n4,n3 ,n1 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元素数目。作用:作用:由分子的不饱和度可以推断分子中含有双键,三键,环,芳环的数目,验证谱图解析的正确性。例

33、:C9H8O2 =(2+29 8)/2=61.4 解析示例 有一化合物C10H16由红外光谱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存在,其紫外光谱 max=231 nm(9000),此化合物加氢只能吸收2mol H2,确定其结构。解:计算不饱和度 =3;两个 双键;max=231 nm,可能的结构 计算 max ABCD max:232 273 268 268 max=非稠环二烯+2 烷基取代+环外双键 =217+25+5=232(231)2.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一)一般定量分析法(一)一般定量分析法单一组分的测定单一组分的测定多组分的测定多组分的测定 A A 各组分吸收曲线不重叠各组分吸收曲线不重叠 B B

34、各组分吸收重叠各组分吸收重叠吸光度加和性吸光度加和性(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课本(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课本P P137137)干扰组分在选定的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要相同 被测组分在该两波长处的吸光度差值要足够大。(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试样中含有A和B两组分,组分B干扰A的测定,采用双波长法可不分离B而直接测定A的含量.12 BAAA2=AA2+AB2 A1=AA1+AB1A =A2-A1 A=(AA2+AB2)-(AA1+AB1)AB2=AB1 A=AA2-AA1 =(A2-A1)bc该式表明所测得的A 与干扰组分无关(三三)光度滴定法光度滴定法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滴定分析终点

35、的分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滴定分析终点的分析方法析方法.在选定的波长处连续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在选定的波长处连续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以以吸光度值吸光度值对加入对加入的的滴定剂体积滴定剂体积作图作图,得到光度滴定曲线得到光度滴定曲线,这条曲线由两条斜率这条曲线由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组成不同的直线组成,将两直线外推得到一交点就是滴定终点将两直线外推得到一交点就是滴定终点.几种典型的吸收曲线见课本几种典型的吸收曲线见课本 P P141141分子荧光光谱法简介分子荧光光谱法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of Molecular Fluorescence基本原理基本原理由分子结构理

36、论,讨论荧光的产生机理。1.1.分子能级与跃迁分子能级与跃迁 分子能级比原子能级复杂;在每个电子能级上,都存在振动、转动能级;基态(S0)激发态(S1、S2、激发态振动能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量子化;跃迁一次到位;激发态基态:多种途径和方式(见能级图);速度最快、激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第一、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 S1、S2;第一、第二、电子激发三重态 T1、T2 ;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M=2S+1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电子成对S=0,电子自旋相反M=1,单重态;S=1,电子自旋平行;M=3 三重态)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洪特规则),三重态能级比相应单重态能级低;大多数有机分子

37、的基态处于单重态;根 据 光 谱 选 律,S0T1 禁阻跃迁;2.2.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2.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跃迁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跃迁(发光发光)和无辐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传递途径传递途径辐射跃迁荧光延迟荧光磷光内转移外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豫无辐射跃迁激发态停留时间短、返回速度快的途径,发生的几率大,发光强度相对大;荧光荧光:10-710-9 s,第一激发单重态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磷光:磷光:10-410s;第一激发三重态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S2S1S

38、0T1吸吸收收发发射射荧荧光光发发射射磷磷光光系间跨越内转换振动弛豫能量 2 1 3 外转换 2T2内转换振动弛豫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振动弛豫: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10-12 s。内转换:内转换:同多重度电子能级中,等能级间的无辐射能级交换。通过内转换和振动弛豫,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跃回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时间约为10-12 s外转换:外转换:激发分子与溶剂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非辐射跃迁;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系间跨越:系间跨越: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

39、射跃迁。改变电子自旋,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进行。辐射能量传递过程辐射能量传递过程荧光发射: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多为 S1 S0跃迁),发射波长为 2的荧光;10-710-9 s。由图可见,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长长;2 2 1;磷光发射: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T1 S0跃迁);电子由S0进入T1的可能过程:(S0 T1禁阻跃迁)S0 激发振动弛豫内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豫 T1 发光速度很慢:10-4100 s。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荧光荧光光谱光谱的特征的特征a.Stokesa.Stokes位移位移激发光谱与发射

40、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射光谱的波长比激发光谱的长,振动弛豫消耗了能量。b.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荧光分子,可以观察到形状相同的荧光发射光谱。这是由于无论分子被激发到哪一个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及内转换最终回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能级。然后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的荧光。c c.镜像规则镜像规则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成镜像对称关系。镜像规则的解释镜像规则的解释 吸收光谱反映的是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分布,荧光光谱反映的是基态能级分布情况,而基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与第一激发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类似;所以荧光光谱与吸收光谱形状相

41、似。基态上的最低振动能级与第一激发态各振动能级显示的吸收峰中,第一激发态的振动能级越高,二者能级差越大,吸收峰波长越短;与此相反,在相应于第一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降落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而显示的荧光峰中,基态的振动能级越高,两个能级差距越小,荧光波长越长。所以,二者不但形状相似,而且互为镜像。镜像规则的解释镜像规则的解释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1.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1)具有合适的结构(具有大 键结构,供电子取代基的刚性平面结构);(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总的激发态分子数之比。吸收的光量子数发射的光量子

42、数 荧光量子效率与激发态能量释放各过程的速率常数有关,如外转换过程速度快,不出现荧光发射;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1)跃迁类型:p*p的荧光效率高,系间跨越过程的速率常数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并产生红移(3)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和酚酞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酞却没有。(4)取代基效应:芳环上有供电基,使荧光增强。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1.1.溶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 除一般溶剂效应外(溶剂介电常数和折射率等因素的影响),溶剂的极性、氢键、配位键的形成都将

43、使化合物的荧光发生变化;一般地,增大溶剂极性,荧光波长红移。2.2.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 荧光强度对温度变化敏感,温度增加,外转换去活的几率增加,强度减弱。3.溶液溶液pH 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仪仪 器器测量荧光的仪器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激发光源(氙灯)、样品池、单色器系统、检测器。特点:光源、液槽和检测器不在一条直线上。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1.1.特点特点(1 1)灵敏度高)灵敏度高 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检测下限:0.10.001g/cm-3(2 2)选择性强)选择性强 既可依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征吸收光谱;可检测60多种元

44、素。(3 3)试样量少)试样量少 缺点缺点:应用范围小。定量依据与方法定量依据与方法(1)定量依据定量依据 荧光强度荧光强度 If正比于正比于吸收的光强度吸收的光强度Ia和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量子效率 :If=Ia 由朗伯由朗伯-比耳定律:比耳定律:Ia=I0(1-10-l c)If=I0(1-10-l c)=I0(1-e-2.3 l c)浓度很低时,将括号项近似处理后:浓度很低时,将括号项近似处理后:If=2.3 I0 l c =Kc该式表明:浓度很低时(高浓度时,由于自催淬灭和自吸的该式表明:浓度很低时(高浓度时,由于自催淬灭和自吸的影响,不成线性关系),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影响,不成线性关系),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定定量分析的依据量分析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