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9668329 上传时间:2021-0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安丘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安丘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安丘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安丘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安丘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省安丘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4分)1. (1分) (2017高一上洛阳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绯红(fi) 浸渍(z) 箕踞以骂(j) 殒身不恤(yn)B . 拜谒(y) 戌守(sh) 和霭可亲(i) 目眩良久(xun)C . 酝酿(yn) 忤视(w) 绿草如茵(yn) 忸怩不安(ni)D . 谄媚(xin) 颓圮(p) 以药淬之(cu) 长歌当哭(dng)2. (2分) (2017德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相题并论的。仔细寻思后

2、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涤荡/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 , 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_的合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独特/独到)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关照/观照)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那么,审美人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审美意义上的人生,一方面是指主体以自然的感性生命为基

3、础,又不滞于感性生命,由切身感悟和内省体验而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的体道境界;另一方面,主体还以人的社会特质为基础,又不滞于人的社会特质,从心灵中获得精神自由的境界。这种体道的境界与精神自由的境界在审美思维方式上的贯通合一 , 即审美的人生境界,这是对现实人生的积极_。(1) 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抚(f) 合谐B . 寓(y) 相题并论C . 栖(x) 思绪D . 省(xng) 贯通合一(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涤荡 独到 观照B . 激荡 独特 观照C . 涤荡 独特 关照D . 激荡 独到 关照(3) 在文中两处横线

4、上依次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物我统一,情景交融 提升、拓展与超越B . 物我统一,情景交融 拓展、提升与超越C . 情景交融、物我统一 拓展、提升与超越D . 情景交融、物我统一 提升、拓展与超越。3. (1分)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 .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C . 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是由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5、而相应改善所致。D . 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3分)4. (1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全面普及,年轻人热衷自我调侃、自我解嘲的文化氛围的形成,一些流行热词也在不断刷新词库。最近新鲜出炉的热词是“隐形贫困人口”。他们买得起戴森吸尘器;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他们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因为他们并不是曾经我们口头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们往往

6、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高等脑力工作,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收入平均值,但是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块钱买一台iPhone X。于是,每次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刻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因为他们把钱花光了,正在眼泪巴巴地啃着馒头,刷着iphone,盼望着老板早点发工资。(1) 请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不超过25个字。 (2) 针对“隐形贫困人口”这一现象,写出你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 5. (2分) (2018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各题。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

7、几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员带他到仓库去挑。面对这过分的要求 ,售货员说:“_”(1) 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不行!商场里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B . 真对不起,我们经理宣布过,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商品。C . 开玩笑吧,我能带你去?难道你不知道“仓库重地,闲人免进”吗?D . 就你特殊!我私自带着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时要被罚一个月奖金的。(2) 就在上面的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不得体的,并分析其不得体的原因。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6. (3分) (2017高三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8、题。在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意识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语周语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灵王之子晋劝阻其父雍塞谷水,按照周太子晋的理解,不毁高山,不填沼泽,不堵江河,不决湖泊,这是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先秦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处处强调“仁民爱物”。要想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首先要节制人类的欲望,按照大自然的节奏、万物生长的节律来安排人类行为。论语记载孔子“弋不射宿,钓而不纲”,不捕射归巢的鸟,不用网将大小鱼捞尽,而是只钓鱼,意思是说要有节制地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说的一段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9、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礼记月令则明确要求要根据动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适时的砍伐和田猎。由此可见,传统儒家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有机整体中的重要一分子,应遵循自然规律,“以时禁发”,唯有如此,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儒家的这种生态伦理思想也广泛存在于传统乡规民约中。各地乡村纷纷成立了封山会、禁山会、青苗会等民间组织,普遍制定和实施了严禁砍伐林木的制度。以文堂乡约家法产生地徽州的文堂村为例,该村山林资源丰富,规定:“本都远近山场栽植松杉竹木,毋许盗砍盗卖。诸凡樵采人止取杂木。如违,鸣众惩治。”传统乡约不仅充分认识到了山地

10、林木的重要作用,还看到了破坏林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明末清初源头李氏族人于1828年订立“输山碑”规约指出:“募修岭路,挨路上下之山,必先禁止开种,庶免沙土泻流壅塞。斯为尽善乐助,有功兹幸。众山主矢志好善,自岭头至岭脚,凡崎岖之处,不论公私,永远抛荒;平坦处,挨路,上输三丈、下输二丈,永禁开挖。”这些材料证明,传统乡民们已经注意到森林植被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分、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清咸丰元年(1851年),今贵阳市乌当区金花镇下铺村的村民在回龙寺前共同竖立了一块“禁止碑”,规定,“凉亭内不准挖泥;小山坡不准开石,挖泥,割柴叶、茨草;贵州坡不准开石、挖泥;大石板及敲邦候不准开山、挖泥、看牛、

11、割柴叶、茨草;官塘不准担水,外面骑马与抬轿,不准进堡过道。以上五条如若不遵,罚银四两六钱是实。”这五条,有四条与保护环境有关,涉及植被、水资源等方面保护。正是由于传统乡规民约的禁规严密、惩治苛刻,在客观上培养了乡民种植和保护林木的习俗,提升了乡民们守住绿水青山的意识。(摘编自中华书局出版的好规矩共遵守乡规民约代代传)(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的祖先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B . 传统儒家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人类只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时禁发”,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C . 儒家关于人

12、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古代传统的乡规民约之中广泛存在,代代相传。D . 乡民种植和保护林木的习俗得到了传统乡规民约的保护,在客观上也提升了乡民们守住绿水青山的意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主要从儒家言论和乡规民约这两个视角,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地方民间的举措。B . 文章用大量乡规民约的原文,证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落实到了行动之中。C . 文章用论语孟子礼记中的原文,来证明人类如果要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就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欲望。D .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其中的引用既有直接引用,也有间接引用,以直接

13、引用为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认为,不毁高山,不填沼泽,不堵江河,不决湖泊,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B . 传统乡约充分认识到了保护山地林木的重要作用,也注意到了破坏森林植被对水土流失、涵养水分等产生的严重后果。C . 徽州的文堂村山林资源丰富,其乡约规定,所有林木禁止盗砍盗卖,对违犯者将进行严惩。D . 下铺村村民在回龙寺前竖立的“禁止碑”是一部完整的乡规民约,每一条款都涉及环境保护。7. (4分) (2017高三上新余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百年震柳梁衡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约在百年前,1920年12月16日晚8时

14、,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海原大地震是地球的印度洋版块与太平洋版块相互挤压所致,与近年来的汶川大地震同出一因。有案可查,1982年国家地震局曾在当地开深槽验土,探得6千年来,在海原地区这两个版块就有6次因较劲失手而引发地震。第六次即海原大地震。这次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

15、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

16、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

17、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于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

18、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

19、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采用衬托的方法介绍海原大地震,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比较,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B . 文章第段巧妙使用动词和比喻

20、修辞,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把大地震横摧一切的气势写了出来,反衬了震柳顽强的意志。C . 文章第段采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柳树柔弱又刚强、适应性强等特征,对柳树进行了热情的赞美。D . 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2)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3) “百年震柳”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7分)8. (5分) (2015高二上河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程千里列传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

21、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

22、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

23、,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B . 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C . 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D . 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宝,唐玄宗年号。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

24、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B . 诏,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C .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的常用词语,一般指降职,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左迁”、 “迁谪”等。D . 大赦: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B . 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

25、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C . 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D . 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9. (2分) (2017高一上应县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

26、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

27、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B . 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防御工事C . 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D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边疆(2) 以下句子中,全都属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组是(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阙秦以利晋秦伯说,与郑人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 B . C . D . (3)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请简

28、要回答。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0. (2分) (2017高一下南昌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小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 , 但觉秋风发上生。【注】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黄华:菊花。(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B . 颔联言近意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

29、次的思乡梦。C . 颈联虚写,说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D . 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E . 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诗人病后思归之情,遥想故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回乡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2) 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月考) 默写_,谈笑间,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东篱把酒黄昏后,_ 。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

30、清照醉花阴)想当年,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夫以秦王之威,_,辱其群臣。相如虽驽,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2. (1分) (2017高二上南昌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1月20日,浙江省苍南县树人中学在高一家长会上,给中考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发放800万奖学金。网帖爆料,当天现场发放了280万元,部分10万元、5万元、4万元的奖学金获得者是现场收到现金,其余奖学金将通过银行打款给学生。网帖还附上家长会现场的多张图片和现金的照片。该消息一经发出,就被疯狂转发,也引来网友热议。很多网友称,学校肯下血本做教育,有

31、这样大的奖励,哪个学生不努力。也有网友评论,教育过分功利化会误导学生读书。还有网友吐槽,家长会直接开成“分红会”,学校真是土豪。对此,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4分)1-1、2-1、2-2、2-3、3-1、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3分)4-1、4-2、5-1、5-2、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6-1、6-2、6-3、7-1、7-2、7-3、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7分)8-1、8-2、8-3、8-4、9-1、9-2、9-3、9-4、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0-1、10-2、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