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古籍中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9666711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药古籍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药古籍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古籍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古籍中(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药古籍中“病”之讳饰作者:于恒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关键词】 疾 讳饰中医药古文献研究人们出于畏惧或嫌恶的心理,对疾病、死亡、不洁事物等不直接表述,而采用委婉 含蓄的词语来代替,称为讳饰。在中医药古籍中有大量“病”的讳饰词,这些词语由于是对 病的委婉表达,往往造成阅读上的障碍,笔者对此进行探析,现总结如下。1用“不豫”“违豫”“负子” “负兹”等词语讳饰疾病“不豫”“违豫”讳饰疾病在中医药古籍中应用较多,主要用于讳饰君王、王后或 太后生病,如医学入门卷首中有:“许希,开封人,以医为业。宋景佑兀年,仁宗不 豫,公为针心胞络之间而愈,命为翰林医官。著神应针经要诀”1又

2、如古今医统大 全卷一介绍冯文智时说:“冯文智,并州人,世以方技为业,太宗召为医官。咸平三年, 太后不豫,文智侍药,既愈。迁尚药御医,赐金紫衣,累迁翰林医正。”2中国医籍考卷 十中有“绍兴间医官王继先,以显仁太后初御慈宁宫,春秋高,每违豫,服其药随愈。赖 是优游东朝,享康宁之福,几二十稔。” 3即是用“违豫”讳饰太后生病。“不豫”“违豫”是天子生病的讳称,诸侯患病称“负子”“负兹”。班固白虎通杂录“天子病 曰不豫,言不复豫政也。诸侯曰负子,诸侯,子民也。言忧民不复子之也。”诸侯患病又称 “负兹”,徐彦解释说:“诸侯称负兹,谓负事繁多,故致疾。”4 一说“兹”有蓐席之义, “负兹”即“负蓐”,有伏

3、枕卧床之义,用以委婉表示患病。2用“负薪之忧”“采薪之忧”“采薪之疾”等词语讳饰疾病古代士自称疾病为“负薪之忧”。礼记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 言曰:某有负薪之忧”。“负薪之忧”就成了疾病的代称。” “采薪之忧”“采薪之疾”也是 自称疾病的婉辞。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采薪之忧” 就是说因为生病不能砍柴了。在中医药古籍中亦可见到用这类词语讳饰疾病。如古今医 鉴卷一有“六脉同等者,喜其勿药;六脉偏盛者,忧其采薪。” 53用“违和”“不和”“不安” “不适”“不快” “违忧”等词语讳饰疾病“违和”“不和” “不安”“不适” “不快”“违忧”等词主要用于普通

4、人生病的讳饰。 儒家主张人们的言行举止应遵循“中和”的原则,论语学而中即有“礼之用,和为贵”, 强调人们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以“和谐”为上。中医学亦重视“和”,认为人体以阴阳气 血和调为顺。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说阴阳保持平衡状态,人就健康 不生病;阴阳气血失和,则生病。因此用“违和”“不和”来婉称生病。如北山医案治 某侯病之案中“愚谓自违和前五六日,邪势甚刚,变症数出。” 6 “不安”“不适”表示 不舒服,“不快”表示不高兴,都可作患病的婉辞。如幼幼新书胎热第一中“第先生 儿生二七日,遍身黄疸肿满,眼不开,作呻吟声。因母胎时,身体不安而服药,儿在胎中受 毒,有此。”7 又如孙

5、文垣医案宜兴治验中“先生初年绩学,心专志一,不知寒暑, 致有塞衄疾。又万历己卯庚辰,郡邑试皆首选,如此者再,而皆不得籍名学宫,益郁然不适。” 8简明医彀急惊中论述抱龙丸的主治、适应症有“抱龙丸,治伤风、寒、暑,发热、 变蒸,惊风痰壅、喘急咳嗽等证。惊后调理,初生至长,微有不快,即宜服。及大人风痰等 证悉效。” 94用“不起”“大渐”“伯牛疾”“伯牛灾”讳饰疾病“不起”表示不能起床,用作讳饰患重病。如钱潢在伤寒溯源集自序中说: “昔以知非之岁,忽犯伤寒,将成不起,续得痛痹,几殒其躯,既得复苏”10 意思是说 作者钱潢在“知非之岁”即五十岁时,患了伤寒,严重得一病不起,接着又得了痛痹,几乎 丧命,

6、后来才康复。“大渐”指病危,渐表示“严重”“加剧”。如续名医类案泄泻中 “王泾亦颇宗继先术,亦有奇验,然用药多孟浪。高宗居北宫,苦脾疾,泾误用泻药,竟至 大渐。” 11文中用“大渐”讳饰宋高宗病危。“伯牛疾”“伯牛灾”用以婉称不治之症。源 于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 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是孔子的弟子,姓冉名耕,因为身患不治的恶疾,孔子拉 着他的手深感惋惜。因此后世用“伯牛疾”“伯牛灾”婉称不治的恶疾。在古医籍中的应用 如:“(蚺蛇)膏主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痛余疾。多入药用,亦疗伯牛疾。” 12由上可以看出,天子、诸侯、士和普通百姓生病

7、都有不同的讳饰用语,也是古人“别 尊卑,异死生”观念的一方面体现,同时表明了对直言“病”的忌讳。中医药古籍中有很多 “病”的讳饰语,掌握这些用语不仅可以加深对医籍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增进对古代语言禁 忌习俗的了解。【参考文献】1明李梃.医学入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5.2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6.3 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39.4 清陈立.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82.5 明龚信,龚廷贤.古今医鉴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6.6 日北山友松.北山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33.7 宋刘昉.幼幼新书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1:319.8 明孙泰来,孙明来.孙文垣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86.9 明孙志宏.简明医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24.10 清钱潢.伤寒溯源集M .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3-4.11 清魏之.续名医类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2.1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50.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