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重头戏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658312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英语重头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重头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重头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重头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重头戏(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英语重头戏阅读理解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是由阅读短文后的试题组成的。阅读理解短文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往往涉及到日常生活、人物传记、国内外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史地科技、自然现象、新闻报道、体育活动、广告说明、书信通知、目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文体多采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及应用文等。年年来,高考阅读理解题都由五篇短文组成,一般分易、中、难三种难易程度。掌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题型特点及考试要求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应侧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材料的选取原则为:(1)阅读量不少

2、于1000个单词。近三年超过2000字篇数为5篇,读速要求为44.2,44.6和46.3wpm。(2)题材多样化,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史地、经济、新闻报道乃至广告说明。(3)体裁避免单一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二试题要求(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5)能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正确判断生词的含义。三基本能力(1)能迅速看准每句的结构,抓住主句的

3、主语、谓语、宾语。(2)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辨词能力。(3)能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根据句中的某个词迅速断定真假、语态和时态等。(4)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5)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边看边加工所得到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和综合。(6)有平时大量阅读作基础,有一定的语感和相当的阅读速度。四题型分析与解题策略提要: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占40分,是试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取得英语好成绩的关键在。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已被广大英语教师和考生所共同认识。本文要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和出题方法;(2)熟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1

4、/ 9关键词:阅读理解、题型分析、解题策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的分值要占高考英语总分的40/150,是所有题型中占分比例最大的一道题,在阅读理解上是否得高分,是能否取得高考英语好成绩的关键。考试说明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考生以下能力: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2、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3、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5、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6、正确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鉴于此,本文将讨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针对以上情况设计的题型,帮助考生熟悉常见题型,掌

5、握解题策略和技巧。一、主旨题考分辨和提纲挈领的能力主旨题是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测试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掌握所读材料的率是和大意。这种题型考查学生在语言水平上对文章的把握:能否分辨主题和细节、是否具备提纲挈领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可以运用如下方法:、把握文章逻辑结构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对于做主旨题很朋帮助,因为文章主题出现的位置对应于文章逻辑结构中的一个部分。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结构有: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说明某一理论的发展,或某一研究成果由过去至现在的情况。属于这种结构的主题通常在首段或末段。2)一般, 一般。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

6、题在首段。3)具体 一般。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主题在末段。4)对比。进行对比的各事物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或差异为主题。5)分类。分类说明的各大项相加为主题。、抓主题句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它句子均围绕它进行说明或议论。它在文章中的通常位置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末句等地方。所以阅读时对这些地方要特别关注。、概括段落大意、根据论述详略确定通常与主题有关的部分有较详尽的论述,而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的部分论述较简略。主旨题除了上述形式之外,还有如下变体:1、标题问标题的题也是一种主旨题,与主旨题的解题主法和技巧完全一样。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于选项的形式:主旨题的答案通常以一句话表示,而问标题的

7、答案大多为一个名词词组。2、写作目的写作目的与文章主题不同,但与它关系密切,所以也可以算作主旨题的一种变全体。二者的异同可以从下面的对比中看出:文章主旨问中心思想、文章大意,而写作目的则阐述文章为何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等于文章大意论述方法(或作者口吻)。文章大意可以根据前面所述的方法找到。3、作者态度解作者态度(attitude)或语气(tone)题,关键在于把握作者对全文主体事物(与主题有关)或某一具全事物的态度。表达作者态度褒义、中性和贬义的手段主要有1)加入形容词定语;2)加入副词状语;3)特殊动词。英语中有些动词也表明说话者的正负态度,如:fail(未能)、ignore(忽视)、over

8、estimate(估计过高)等动词表示一种负态度。由上可知,确定作者态度,可以有两种思路:问全文主体事物的(包括主题),可以根据阐述主题或有关主体事物的相关句中的形容词、副词或动词确定作者的态度;如果问的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态度,则可以定位到具体相关句,然后确定答案。二、细节题多种多样,细心对待所谓细节题,是指原文提到了某事物、现象或理论,题于针对原文具体叙述本身发问。这类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妨总结如下:1、是非题出题形式:三正一误(三项正确,只有一项不符合原文内容):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

9、s mentioned except三误一正(三项错误,只有一项符合原文内容):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解题方法:1)定位法。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词回原文,找到相关句,与选项相比较确定答案。2)固定思路。这种做题方法主要与三正一误的下列问法相联系:Which of the following mentioned excep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这种问题的正确选项所包含的信息通常连续出现在同一段,而且往往无列举标志词,如first,second,third等。做题时只需阅读有关段落,根据一个选项中

10、的关键词在其前后找其他两个正确先项,剩下一个原文中未提到的,为正确答案。2、例证题。例子为高考阅读理解的常见考点之一,这类题的基本结构为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或Paragraph)an example in order to意思是问文中举出某现象或例子的目的。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是说明文和议论文,文章中举出一些例子无非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道理。如果例子与段落主题有关,就例证段落主题,则答案为段落主题句;此外,答案为例子前后总结说明性的话。3、其他形式的具体题1)定义定义可以分为两种:a.与主题有关的篇章定义,理解它有助于做主旨题。b.具体定义对中某个现象或术语加以

11、定义,有时成为词义题的考试内容。2)年代与数字这个考点有几种出题方式,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只要题干问年代与数字,答案就对应于文章中的年代与数字。3)比较比较考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比较级与含有比较意义的词汇手段和句型结构;b.表示绝对意义的字眼:first(第一),least(最不)等;c.表示惟一性的词汇:only,unique等;阅读最最好能圈草表示最高级、惟一性和绝对意义的词汇,便于做题对回原文定位。4)原因这种题的答案在原文通常有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手段提示:1)表示因果关系的名词:result,reason;2)表示因果关系的动词:result in(结果),result fr

12、om(由于,由),baseon(以为基础),be due to (由于);3)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或介词:because,for,why;4)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as a result,consequently等,阅读时对这些提示词应该予以注意。除了上述原文有因果关系提示词的显性原因考点之外,隐性原因(两个句子之间为因果关系,但无有关提示词)也是常见考点。不管是显性原因考点,还是隐性原因考点,原文相关句出现的格式都是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而在题干中通常给出结果,就其原因提问。三、词义题学会推断要做好这类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列出的约2000个词汇与一定数量的短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其

13、次,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也很重要。不过词义题中所考单词的意义通常超出大纲,所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的能力在考试中显得尤其重要。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法加强:1、破解词汇本身的意义如何破解词本身的意义呢?方法之一是掌握构词法的基本知识。不仅平时可以用这个方法记忆大纲中的词汇,考试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推测词汇意义。2、利用一下文线索词义题用得更多的方法是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词义。这里的上下文指该词所在的句子本身,也包括这个句子的上下句或更远的上下文。一般而言,上下文线索所提示的意义与所考词汇的关系要么为同义关系,要么为反义关系。假如二者为同义关系,那么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意思;假如二者为

14、反义关系,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反义。3、利用语法和逻辑有时根据上下文提代的线索或者其他方法,仍然不能得到唯一答案,就可以利用语法和逻辑方面的规则来判断,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的可能为正确答案。4、指代题指代题作为词义题的一种,也是常见题型之一。解这类题,要注意代词批代总的原则就近指代:数(单数或复数)、格(主格或宾格)、逻辑、意义、位置等方面与之接近的名词。就位置而言,如上所述,代词所指代的名词通常在本句或其上句之中;就数而言,单数代词指代单数名词,复数代词指代复数名词,例如:it 指代单数名词(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也可指代一个句子;they指代复数名词主格;them指代复数名词

15、宾格;one指代单可数名词等。除了位置、性、数和格等方面的要求外,逻辑和意义也是衡量的标准。四、推理题考识别能力推理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一定判断和推论,从而得到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推理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文中某一句话,也可是某几句话,但做题的指导思想都是以文字信息为依据,既不能做出在原文中找不到文字根据的推理,也不能根据表面文字信息做多步推理。所以,推理题的答案只能是根据原文表面文字信息一步推出的答案:即对原文某一句话或某几句话所作的同义改写(paraphrase)或综合。推理题的目的是考识别能力,并不涉及复杂的判断和推理。因此,其主要做法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或选

16、项中的线索找到原文的相关句,读懂后,比照选项,对相关句进行同义改写或综合概括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做题时要注意题干的语言形式,如According to the passage,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等,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问有关全文的题,但实际上不用看全篇,仍然只需要根据选项中的线索找到原文中与之相关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然后得出答案。针对推理题的不同形式,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假如题干中有具体线索,根据具体线索找到原文相关句(一句或几句话),然后做出推理;2.假如题干中无线索,如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

17、ge that;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等,先扫一下4个选项,排除不太可能的选项,然后根据最可能的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到原文相关句,做出推理;3.如果一篇文章中其他题都未涉及文章主旨,那么推理题,如infer, conclude题型,可能与文章主旨有关,考生应该定位到文章主题所在位置(如主题句出现处);假如其他题已经涉及文章主旨,那么要求推断出来的内容可能与段落主题有关,如果如此,应该找段落主题所在处;如果不与段落主题有关,有时与全文或段落的重要结论有关,这时可以寻找与这些结论相关的原文叙述。几种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方法归纳概括主题( Tit

18、le and Main Idea )归纳概括中心主旨的题目是高考必考题目,考查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总结归纳,找出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考生必须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既看到树木, 更看到森林;要通读全文,通篇理解。找出主题句(topic sentence) 是一个有用的方法。除常见的提问以外,这种题型的提问方式还有:The passage is about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 领悟文章的隐含意义 (Hidden Meaning) 根据考试说明,高考阅读理解能力测

19、试的第三点要求是:“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由于某种原因,作者不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将其隐含在字里行间,流露于修辞手法之中。读懂这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要求考生有无障碍的阅读能力,“锣鼓听音”的敏锐感觉,合理推断的思维品质。这是阅读测试题中较难的类型,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认真训练。 这种题型的常用提问方式有: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The passage implies, but does not directly state that _.We may conclude from the p

20、assage that _.推理判断( Judgment, Logical Inference )根据考试说明,高考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第四点要求是:“能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并能把握全篇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并能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这类考题旨在测试考生在阅读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所述事件的逻辑关系,对未说明的趋势或结局作出合理的推断;或根据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理论,对文章未涉及的现象,事例给以解释。 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短文,完整了解信息,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这种题型的常用提问方式有:We can infer that _.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The passage implies that _.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 . .总之,阅读理解试题是高考试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学生按上述答题方法去做,再做些适当的练习,一定会在阅读理解试题上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