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察设计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655948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道路勘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道路勘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道路勘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道路勘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察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章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 有哪些特点?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 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 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 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 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 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

2、 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四、参考答案1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 方式组成。其中 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 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 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 输; 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 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适应性强,

3、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 运输。 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 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22. 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 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 道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4、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3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 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 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 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 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 4答: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 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 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 5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 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 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5、二章 平面设计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驾驶员便于操作方向盘:使加宽超高段过渡;减小离 心力变化提高乘客舒适度;与圆曲线协调结合增加线形美观 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控制离心加速度的变化,满足舒适度要求;满足方向盘操作 时间;使超高渐变率适中;与线形协调使视线平顺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答:超高是为了抵消汽车行驶产生的离心力,将路基外侧边缘抬高与 内侧路面形成单向横坡。原因:路面的单向横坡可以产生一个汽车重 力的分力与其离心力相抵消,增加排水和行车安全。条件:曲线半径 小于不设超最小半径时。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6、 答:见下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答:如下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 的规定。答:行车视距的种类: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构成: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组成 会车视距由:是2倍停车视距,超车视距:由加速行驶距离、超 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 距离。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满足停车视距要求, 2 、 3、 4级公路 满足会车视距要求。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8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答:在地形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用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一般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

7、4 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地形条件限制时尽量采用接近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地形条件十分困难时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曲线的半径不超过10000米。9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答:基本型: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组合形式;S 型两个反向圆曲线利用回旋线连接起来的组合线形;卵型:一个回 旋曲线连接两个同向的圆曲线的组合线形;C型两个回旋曲线曲线 在曲率为0处径向连接;凸型:两个同向回旋曲线不插入圆曲线而 径向衔接的线形;组合型:多个同向回旋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 接的线形。31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 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完成超高和加宽

8、的过渡;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 答: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 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 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 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3. 答: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 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设置超高的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 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 设置超高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6.答: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 其构成为: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构成; 会车视距:

9、由停车视距的二倍组成;超车视距:由加速行驶距离、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 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等四部分组成。 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 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7答: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方法与步骤如下: 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缘(包括路面加宽 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路中线及距加宽前路面内侧边缘1.5 m 的行车轨迹线(有缓 和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 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方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S长度, 定出 O 点; 从0点向平曲线方

10、向沿轨迹线把0至曲线中点的轨迹距离分成若 干等份(一般分10等份)得1、2、3、.各点; 从0、1、2、3、.分别沿轨迹方向量取设计视距S,定出各相应点0、1、2、3 ,贝U00; 1 1;2 2 ; 33和对称的00; 1 1; 2 2 ; 33 , 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S的要求。 用直线分别连 , ,和对称的 , ,各线段互相交叉。 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内切曲线就是 视距包络线。 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线之间的部 分,就是应该清除障碍物的范围。8.答: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 高的最小半径;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

11、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 4%的圆曲线半径; 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 径;5 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 极限最小半径; 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9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主要有: 基本型:按直线一回旋线一圆曲线一回旋线一直线的顺序组合; 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起来的组合线形; 复曲线:(A) 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一圆曲线R1 圆曲线R2 直线的顺序组 合构成。(B) 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一回旋线A1 圆曲线R1 圆曲线R2 回 旋线A2 -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C)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

12、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型,按直 线一回旋线A1 圆曲线R1 回旋线圆曲线R2 回旋线A2 直线顺序组合构成。 凸型: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线形; 复合型: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 式; C 型:同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即连接处曲 率为0,R=8 )的形式。三章 纵断面设计 1在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答:最大纵坡:汽车的动力特性,满足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 条件;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越大纵坡越缓;自然因素,考虑地形 地质路基含水情况对汽车行驶的影响。最小纵坡的因素:路面横向排 水,和路面横纵向排水的要求。

13、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 有何规定?答:作用是为缓解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上陡坡带来的机械不利,和汽 车下坡时的安全保障;规定:在连续的最大纵坡间设坡度不大于3%, 长度为最小纵坡长度的缓和坡段。3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答:凸形:缓和冲击;经行时间不宜过短;满足视距要求 凹形:缓和冲击;经行时间不宜过短;车灯照射距离要求; 满足跨线桥下面视距要求。4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答:应能在视觉上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线连续性;平面 和纵面的技术指标悬殊不能太大,要在心理和视觉上相协调;选择 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排水和行车安全;线形与自然环境

14、和 景观相协调。5纵断面设计时怎样考虑标高控制?答:平原地区:保证路基的最小填筑高度所控制;丘陵地区:用 路基填挖方量相协调来控制;山岭地区:用平均坡度和最大坡长来 控制,同时要考虑延线的填挖方量平衡,以是降低工程造价;沿溪 线:路线的高度高于设计洪水位线0.5米保证不受洪水冲刷。考虑 与铁路的路线相互影响;考虑路线的起终点,及沿线的隧道桥梁涵 洞的位置、地质影响。6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答:尽量使挖填方量最小,线形最理想;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 限制坡长满足相关的规定;处理好平、纵面的线形搭配协调;为 方便设计及计算一般设置与10米的整核桩。7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

15、?答:影响纵断面标高设计的控制点因素有:路线的起终点、越岭垭口 的位置、重要桥涵的桥面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 水位线、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与铁路的相关、其他 必须通过的限制高度的标高。8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答:做好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定纵坡;调整纵坡; 核对;定坡;设计竖曲线;根据转坡点、坡度计算各桩号设计 高程。1. 答:确定最大纵坡因素有: 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 和充分条件来确定; 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 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 自然因素:公路所经过的地形、海拔高度

16、、气温、雨量、湿度和其 它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确定最小纵坡的因素有: 路基的纵向排水; 路面的纵、横向排水。2. 答: 缓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的紧张状 况,避免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对于不同设计速度 的公路,连续上坡(下坡)时应在不大于相应纵坡最大坡长范围内设 置缓和坡段,且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 的规定。3. 答:对于凸形竖曲线应考虑:缓和冲击;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满足视距要求。对于凹形竖曲线应考虑:缓和冲击;前灯照 射距离要求;跨线桥下视距要求;经行时间不宜过短。4

17、. 答: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 性;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 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 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 调。5. 答:纵断面设计时标高控制的考虑是:在平原地区,主要由保证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所控制;在丘陵地区,主要由土石方平衡、降低 工程造价所控制;在山岭区,主要由纵坡度和坡长所控制,但也要 从土石方尽量平衡和路基附属工程合理等方面适当考虑;沿河受水 浸淹、沿水库、大、中桥桥头等地段,路基一般应高出设计频率的计 算水位(并包括雍水和浪高)0.5m以上;当设计公

18、路与铁路平面 交叉时,铁路轨道的标高为控制标高;当设计公路与公路、铁路立 交时,满足跨线净空高度的要求;还应考虑公路起终点、垭口、隧 道、重要桥梁、排灌涵洞、地质不良地段等方面的要求。6. 答: 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 尽可能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线形最理想;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 坡长限制、缓和坡段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处理好平、纵面线形的 相互配合和协调;为方便设计与计算,变坡点的位置一般应设在10 米的整数桩号处。7答: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的主要标高控制点有:路线的起终点、 越岭垭口、重要桥梁涵洞的桥面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 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与铁路交

19、叉点 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8答: 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是:(1) 做好准备工作;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 绘出平面直线与平曲线资料,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将桥梁、涵洞、地质土质等与纵断面设计有关的 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2)标注控制点;( 3)试定纵坡;( 4)调整纵坡;对照技术标准,检查纵坡是否合理,不符合要求时则应调整纵坡线。( 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戴帽”检查。( 6)定坡;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 计算竖

20、曲线要素。(8)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半径,即可计算 出各桩号的设计标高。四章 横断面设计1什么是公路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路线中线法向方向的剖面图;包括横断面设计线和原地面线的组 合。内容是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确 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2简述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怎样确定的答:3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稳定性,在荷载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倾覆,滑动深陷, 塌方;经济性:工程量小,节省资金;规范性满足某些尺寸的规 范要求;兼顾性,兼顾农田的建设,与水利灌溉相结合 4简述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答:采用

21、1: 200的比例绘制路基横断面原地面线;从路基设计表 中抄入路中线的填挖高度,和加宽超高段的尺寸;根据地形地质绘 制出防护支挡构造物的位置和横断面图;根据排水设计绘出路基边 沟,截水沟的位置和断面图;计算各桩号断面的填方面积AT、挖方 面积AW,并标注于图纸上。5简述路基土石方计算的方法与调配原则。答:计算方法(1)根据积距法和坐标法、几何图形法算出各横断面 的面积,在根据平均断面法和棱台公式法求出某路段的挖方量,同理 可算出全线段的土石方量;(2)调配原则:首先考虑先横后纵的 方法,填方应先考虑本桩利用方,减小借方和调运方量;土石方调 运尽量不跨沟,尽量减少运输车辆的上坡距离;根据地形考虑

22、运输 方式,确定经济运距;土石方调配满足“移挖作填原则”减少环境 破坏,和水土流失;回头曲线的土石方调运首先满足的填筑;土 石方调运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性质分类高配,分类 保用。6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任务是什么?土石方调配时如何进行校 核? 答:任务:计算每公里路段土石方量数量和全线总土石方工程数量, 设计挖方的利用,填方的来源及运距,编制工程概算,确定合理的施 工方案,作为计量的依据。1. 答:公路横断面图:公路中线的法线方向剖面图,它是由横断 面设计线和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 公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根据行车对公路的要求,结合当地 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 素,确定横断面的形

23、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2. 答: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填方地段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 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挖方地段为路堑坡 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 的土地范围。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 面交叉、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料场、苗圃 等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在风砂、雪害等特殊地质地带,设 置防护设施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3答:(1)稳定性:在荷载、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倾覆、滑 动、沉陷、塌方。(2)经济性:工程量小

24、,节约资金。(3)规范性:断面的某些尺寸必须符合公路规范和设计规范的要求。(4)兼顾性:要兼顾农田基本建设的要求,要与农田改造、水利灌 溉相配合。4.答:按1 : 200的比例绘制横断面地面线; 从“路基设计表”中抄入路基中心填挖高度,对于有超高和加宽的 曲线路段,还应抄入“左高”、“右高”、“左宽”、“右宽”等数 据;根据现场调查所得来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参照“标 准横断面图”设计出各桩号横断面,确定路幅宽度,填或挖的边坡坡 线,在需要各种支挡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地方画出该工程结构的断面示 意图; 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的位置和断 面形式; 分别计算各桩号断面的

25、填方面积(AT)、挖方面积(AW),并标注 于图上。5答:( 1)路基土石方计算的方法:先采用积距法或坐标法分别计 算每一设计横断面的填、挖面积,然后利用平均断面法或棱台体积法 分别计算相邻断面间的填、挖体积数量,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路线 的土石方体积。(2)路基土石方的调配原则:先横向后纵向,填 方优先考虑本桩利用,以减少借方和调运方数量;土石方调配应考 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运输,同时应注意 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根据地形情况和 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土方调配 “移挖作填”应综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不同的

26、 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回头曲线路段,优先考 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6答:(1)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任务是:计算每公里路段的土石数量和全线总土石方工程数量,设计挖方的利用和填方的来源及运 距,为编制工程预(概)算、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计量支付提供 依据。(2)土石方调配校核的关系式为: 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填缺=远运利用+ 借方;挖余=远运利用+废方。(跨公里调入方)+挖方+借方=(跨 公里调出方) +填方+废方。五章 公路选线1公路选线一般应考虑哪些原则?2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1. 答:要考虑:比选原则多方案论证

27、比选,确定最优方案; 安全原则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有大的破坏; 均衡原则功能和指标与造价之间的平衡; 协调原则一一线形的协调;施工的协调;环境与景观的协调; 环保原则减小影响与污染。2. 答: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 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 注意土壤、水文条件(要注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注意利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公路运输相配合; 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工业废料。六章 纸上定线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 1答:纸上定线的步骤如下:( 1)定导向线 拟定路线可能方案,选定合适方案; 纸上放坡;(相邻等高线平距离a=h/i均) 定导向线;将坡度线根据地形情况,移动

28、线位,确定中间控制点, 调整坡度重新放坡所得的折线。10( 2)修正导向线,定平面试线导向线;修正导向线;平面试线;二次导向线;最后线位 (即采用线)。七章1公路定测时分为哪几个作业组? 2.公路外业勘测时内业组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1简述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2简述平面交叉基本设计成果。3简述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成果。1.简述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内涵。2什么是公路透视图?3简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公路测设中的作用。1 答:公路定测时通常分为如下作业组:选线组;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横断面组; 地形组;调查组;桥涵组;内业组。2答:有:复核、检查、整理外业资料;进行纸上定线或移线及局部

29、方案比选;初步拟定各种构造物设计方案,并综合检查定线成果;编制勘测报告及有关图表制作与汇总;逐日复核、检查外业中原始记录资料,如有差错、遗漏,必须及时 纠正或弥补;对于向其他部门搜集资料,应根据测设需要,检查、分析其是否齐全、可靠和适用,做到正 确取用;综合检查、协调路线设计与有关专业及结构物布设的合理性,并进行现场核对。1答:( 1)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 2)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行条件;( 3)合理进行交叉口的立体设计,布置各种排水设施;( 4)合理地处理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的关系;(5)合理地进行交通组织,正确布置各种交通设施。2答:平面交叉基本设计

30、成果有:(1)平面交叉口平面布置图;(2) 纵、横断面设计图;(3)交叉口地形图和竖向设计图以及交叉口的工程数量等资料。3答: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成果有:(1)平面布置图;(2) 纵、横断面设计图;(3)跨线桥设计图;(4)其它构造物设计图;(5)比较方案布置图(含相应设计资 料,若有);(6)立体交叉口的工程数量等资料。1.答:数字地形模型(DTM)就是将地形按照某种数字模型对已知平 面坐标的地形点进行高程计算,是一个表示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的、有许许多多有规则或无规则的数 字阵列,也就是将地形表面用密集的三维地形点坐标(X, Y, Z )组成。2答:某一点(视点)和被视物体的各点(物点)

31、相连的射线(视 线)与画面产生一系列交点,连接这些 交点所产生的被视物体的图像即该物体的透视图。3. 答: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公路中线放样; 公路横、纵断面放样和土石方数量计算; 桥梁结构物放样。 _4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 转形式为: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 分别同时绕外 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 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一般取1-2 米,但不计入 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 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 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 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 整体绕路

32、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 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 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 超高缓和段全长 。5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 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 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 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一般取1-2 米,但不计入 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 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 侧的 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 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 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 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 超高缓和段全长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