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9650495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老子的无为思想(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老子的无为思想Comment on Lao Zis govern by non-interference thought学“老子哲学”后有感辅导老师:周开明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01班姓名:潘辰学号:20097268文章摘要: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髓。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无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老子的无为是指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让万事万物自由地发展,最后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我们不仅要认真了解老子,学习道德经,也要客正确地理解“无为”思想,仔细领悟“无为”思想的深刻内涵。因为它不仅在当时及历朝历代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现在的社会及个人修

2、养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要吸取老子无为思想的精髓,并把它很好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关键词:老子 无为思想 历史 运用keyword: Lao Zi govern by non-interference history apply一绪论:1.历史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先秦时代是中国学术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许多学者与思想家莫不提出自己的主张,企图改变政治与社会现状。在这众多学者中,老子与其他学派有不同之处,他力求以柔性的方式去改变社会,以无为手段,达成无不为的目的。2.老子其人 茫茫宇宙中,

3、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那,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繁衍生息。可惜的是,长久以来,我们人类一直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只是到了大约2500多年以前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抬起头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宇宙,思索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思索人生,走向成熟。当时,在西方产生了柏拉图、弗洛伊德、亚里斯多德等著名的思想家。 这些西方的哲学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相互争霸,人民流离失所。连年的战乱,残酷的现实,促使有文化知识的士人贵族开始对社会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引发了一场思想

4、的大爆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时期。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著名的人物,就诞生在这个时候。因为老子生活的年代距今非常久远,又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因此,关于老子的生平,人们只有根据史料上星星点点的记录,再加上当今学者的考查进行推测。据有关资料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说古有“老”姓,“子”是人们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公元前571年,老子诞生在涡河北岸的宋国相地(史记中说生于楚国、陈国)。他的父亲早亡,出生以后没有名字,邻居们根据他的耳朵比较大的特点,给他取名“聃”,也就是耳漫、大耳垂的意思。有的书上说他一出生就是两耳垂肩,满头的白发,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又因为他出生的那一年是庚

5、寅年,也就是“虎”年,在江淮之间把老虎称作“李耳”,他的老家曲仁里一带也把老虎称为“狸儿”、“李耳”(通雅卷四十六:“虎,或曰狸儿,转为李耳”),因此,乡亲们便根据他的属相把他叫做“李耳、李聃”了。据说,老子的几代祖先都是贵族,曾担任过各朝的史官。这样的家庭背景,对老子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了老子这一代,他的家境已经很衰落了。在族人的帮助下,他得以拜商容为师。后来,他做了东周的史官,阅读大量的书籍。老子从小就聪颖好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再加上饱读诗书,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奠定了基础。二.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及意蕴 1、“无为”的含义 “无为”二字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

6、为,不违反自然规律而为。“无为”的这个含义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经典中也有表述。比如:国语吴:“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智矣。”这里“无为”二字是表示遵循自然法则的意思。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这里充分肯定舜按照民意而治理国家的原则。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不先物为”就是事物发展尚未到某一步,人切莫先加干预。如揠苗助长、杀鸡取卵、秋收未到先征租税、孩子尚小急于催补。“因物”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违反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因物之所为就是顺应规律的作为,这样做事就会见成效。因此,“无为”是“不违

7、反事物固有的发展规律、不凭主观意志为所欲为”的缩写或特指。切不可用现代汉语去生套,错误理解为“不作为”。 老子提出“无为”不是叫人不作为,也不是自己不作为。对于该做的事情,老子是主张要做的。对此,老子在多个章节做了深刻的阐述。比如:德篇第十七章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这就是说,要建设道德社会,道德精神的普及和修养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么再好的理论和行政措施都难以得到实施。而道德教化和道德修养是一项及其艰苦的工程,要从自身做起,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亲友,然后再扩大到社会。这是艰苦的系统工程,要大批道德精英进行长期

8、的努力,怎么能够说是不作为呢?德篇第二十六章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主张在祸患发生之前预先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杜绝祸患的发生。这不比祸患已经发生了,才手忙脚乱的乱搞一通强上百倍吗?这不是很积极吗?德篇第十一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在求学上力求天天有增益,肯下功夫;在追求真理和修德上,能不断革除偏见和恶性,更肯下功夫。这是先有为而后上升至无为,最后又达于“无不为”。老子一生在学业、事业、著述、功成身退、养生等上都体现了对“为”与“无为”的辨正关系。2、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东周末年,以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

9、展的需要,新兴的地主阶级迫切要求登上政治舞台。以周天子为首的奴隶主统治阶级,已无法控制整个社会局势,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武装割据,争夺土地的战争频频爆发。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冲击、碰撞,重新组合,产生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实力雄厚的诸侯国。他们虎视眈眈,都想逐鹿中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老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四分五裂,战乱频仍的年代。当时以孔子为首的儒学思想,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用礼仪约束自己的言行,以适应统治者。但是,那些诸侯列强,周朝的大贵族、大官僚,只是把礼仪作为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遮羞布,疯狂地掠夺、兼并土地,剥削人民,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儒家思想,在社会

10、现实面前,到处碰壁。这些,促使老子对社会、人生及宇宙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它无处不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老子所说的“道”,似乎应该指客观存在的规律。它是无声、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老子认为,它是世界的本源,“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大概就是“无中生有”一词的本意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是由于“道”的运行,产生了宇宙和万物。社会的发展也有“道”,顺道而行,社会就昌盛发达;

11、逆道而行,社会就会倒退,甚至发生战乱。因此,他主张统治者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 “道”,进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地干扰老百姓的生活。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河上公主: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又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又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乃也)。犹兮其贵言(贵言,不轻易其言也。所谓“行不言之教”是也),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也运行于人本身,顺道而行,人就会身体康健,否则,就会发生疾病。人们要乐知天命,与世无争,修养其身,这样就会

12、没有烦恼,社会也就就会相安无事,保持太平。老子对于哲学的贡献,还在于他最早提出了“名”与“实”的概念:“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意思是说,物质世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然后,我们才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它,认识它的本质。每种事物,都有整体和个体的区分。有时,虽然它的某个个体不存在了,但是这类事物还存在。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些事物的呢?就是根据存在于这些事物中的共性的东西。可见,老子已认识到了事物的整体与个体,事物的表征与本质的关系,也就是“名”与“实”的关系。老子之前,中国的哲学思想还

13、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人们关于宇宙、自然的看法只是很零散地见于诗经等文学著作中。人们对于事物范围的划分,也还十分的模糊,以至于老子在提出“道”的概念时,也无法准确地把它表述清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意识是说,有一种东西,在天地还没有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并不因为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它自身,在天地间循环往复地运行,没有停止的时候,这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我不知道应该叫它什么,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道”,勉强给他起名字叫做“大”。和孔子的学说不同,孔子要求人们严格地要求自己,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礼教的要求,要眼观乎

14、心。老子要求人们不要限于俗世那么多的约束,追求真性情、真自我,追求自然,要节制自己的欲望,清净无为,自然就会抛开所有的烦恼,心胸怡然了。儒家的学说,是从外部的行为上来约束自己,而老子的道家学说,则主张修身养性,实现心灵的净化。三.“无为思想”的光辉历史 “无为”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被统治者用于治世,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唐代的“贞观之治”就是有力的证明。 据史载,文帝犹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为心,而与民休养生息。汉惠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囿、车马和服饰,在刘邦为帝的基础上一点都没有增加,凡是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有一次汉文帝想建造一座露台,找来工匠

15、一计算,需要上百斤黄金。汉文帝说:“这相当于十户人家的产业,实在是太贵了”,就没有动工修建。每当有天灾人祸、边境不宁的时候,文帝就反思自己的道德心性,进行忏悔祈祷。他废止了肉刑和诽谤朝廷的罪名,招贤纳谏。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还下诏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 文帝之子景帝继位之后,在窦太后的督责下,依然持守黄老学说规范心

16、身而治国。当时人心纯朴,天下丰裕。到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时,社会和国家都已经比较富庶。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由此可见,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确实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因此,史家称这段以黄老学说治世而带来的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为“文景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尊崇老子的“无为”思想治理国家,创造了“大唐盛世”。一部贞观政要,记下了李世民尊天顺道、大治天下的宝贵经验。 有一次,魏征上奏李世民:“君王被神所器重,掌国中之大权,受到极天一般的尊崇,所

17、以一定要居安思危,远离奢侈,以简朴为本。君臣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引老子),何必劳神苦思,生很多事,管很多事,用尽聪明能事,却背离了无为之大道呢?”。李世民答曰:“真是好啊!我读你的奏章,通宵达旦,忘了疲倦。”(贞观政要君道) 唐太宗贞观二年,有公卿启奏说:“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陛下为自己建一楼阁以居之。”太宗回答说:“朕的身体确实不宜居住在卑湿之地,但是若是答应了你们的请求,花费又太大了。当年汉文帝要起露台之时,因珍惜物力而没有动工,朕的德行不如汉文帝,而花费却比他还多,我看还是算了吧。”公卿启奏再三,唐太宗最终还是没有答应。 据史所载,当时:“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18、,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最为历史家所称赞。西方的汉学家对中国的皇帝从来批评的多,但对于唐太宗李世民,几乎都是一致地褒扬。633年,纵狱囚应死者390人归家,命令他们秋后自来就死,至期皆至,如是全部赦免。白居易曾写诗歌颂太宗德政:“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杜甫也有诗曰:“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四. “无为而治”的现实意义(一)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前提,也是个人得以生存的前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有了表达思想语言的物质媒介,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沟通、理解和交往,这样就逐步形成了社会。人类的自我认

19、识、发展与完善只能在这种多个人之间发生的这种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中才能完成。马克思说过:“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地进行,这对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良性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刚健进取,鼓励竞争,张扬个性的社会,但单纯的竞争,过分的张扬,不仅使他人紧张,也使自己心力

20、交瘁。在这种情况之下,人的心灵保持冥昧状态更显重要,以虚待物待人,心虚才能妙应万物。现在看来,老子倡导的“守冲”、“不争”、“处下”的古老的生活智慧并没有过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深处日益涌动着按照自然本性去生活以安顿心灵的渴望。我们有必要拾起那古老的人生信条,保持一颗宁静的、虚明的心,谦下礼让,宽厚待人,守柔处弱,不敢为天下先。这对于我们寻求心理的平衡和宁静,化解人际的紧张关系,营造和谐的环境有积极作用。(二)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的启迪无为思想已成为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管理法宝,现代企业应该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管理智慧。一是要坚持科学管理。有学者认为,有效的管理应该是

21、平淡有序,而非轰轰烈烈的。我国有一句成语叫“萧规曹随”。说的是我国三国时期,吴国集团CEO萧何创立的规章制度,在他死后,新任CEO曹参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管理业绩。老子早就有教于后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平淡有序管理的前提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当今世界、本国、本行业、本产业、本企业的客观规律,根据客观规律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措施。切忌朝令夕改、临时抱佛脚的随意妄为。而当前一些企业的现状是,张总挖坑,李总填坑,一朝君子一朝臣,企业因为领导人的频繁更换而陷入困境,丧失机遇。因此,我们要从老子无为效应

22、中汲取智慧,尊重客观规律,注重科学发展。二是要善于授权管理。授权管理是企业发展之后的必然选择,小作坊老板因为管理的人和事都较少,老板具备事必躬亲的客观条件,而当企业规模扩大特别是成为大型集团公司之后,老板从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具备事必躬亲的条件,就必然需要将一部分权力授予别人,请别人代为管理。老板则集中时间和精力主抓发展愿景、人才战略、协调关系、企业文化等大事。对一般事务通过授权实现无为而治。老板授权并非撒手不管,而是要通过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关注过程,考核结果,纠正偏差。现代授权管理理论与老子的无为管理理念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日本松下幸之助说:“我虽然是经理,但是我并不是站在前头拼命工作

23、,而是站在后面由各从业人员来替我做事。”美国国家计算机公司经理帕特森认为,一个高明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是机器的设计者而不是机器的制造者。他有句至理名言:“不要去做可以交给别人做的事情。”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不善于授权管理的案例,如蜀国的CEO诸葛亮一直是人们崇拜的偶像和智慧的化身。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授权管理方面却存在缺陷,大小事情喜欢亲历亲为,因此,常常弄得身心交瘁,以至英年早逝。三是要实施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预算管理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有利于管理者确定可行目标,有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有利于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是促使企业效益

24、最大化的有效管理。五、 道学思想启示录我们学习前人的哲学思想,目的在于吸收古人思想的精华,丰富我们的思想宝库,学习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老子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世界和做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便在这红尘俗世中生活。小时候,我们是那么的天真,表现的是真实的自我,高兴了就笑,痛苦了就哭。星移斗转,我们一天天长大,当我们在为自己的成熟而暗暗欣喜的同时,却突然发现,我们已丢失了真正的自我:每天,我们要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生活,明明高兴,却不敢喜形于色;明明痛苦,却非要强颜欢笑;我们为追逐名利而苦恼,为追求生存而奔波;我们为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而陶

25、醉,却又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一片荒芜而悲哀。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就和为了生存而生存的动物们一样,迷失了人生的坐标,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只是在为了物欲、为了别人而活着。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实自由的空间,却发现自己不得不套上一道又一道世俗的绳索我们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拷问自己:我们到底怎么了?是什么使我们丢失了“真性情”、“真自我”?人都是在名利场中生存的,物质世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但是,我们不能为名利所左右,所异化。面对名利、物欲的诱惑,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看重名利,但不为名利所左右;追求物欲,但不为物欲所异化,追求一种自然恬淡的境界,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宏大、更高远的境界去看待人世间的一切俗物。这样,

26、我们就会抛开尘世的烦恼,找到真实的自我。当然,一个人最难以战胜的是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六. 结论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深刻而又意蕴绵长的,它蕴藏在我们生活之中,时刻都在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体会无为思想的奥妙,能够正确理解老子,理解其无为思想。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要怀有“无为”之心,时刻去领会规律,把握规律,顺应规律,不“不为”,不“妄为”,而以“无为”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最终就会达到“无不为”。参考文献:1曾宪年.老子的无为现代领导学思想探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2 叶建华.老子的无为效应.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2010年5月3 梁海明.老子新译.远方出版社.2002.4 周薇薇 刘宾.试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中国商界(Business china).2010年第1期5 李成德.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大庆师范学院学.2007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