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文化科普知识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647481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文化科普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文化科普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文化科普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文化科普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文化科普知识(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文化科普知识冬至时间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 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 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 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 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 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 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古人注:阴极之至,阳气 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2、古人认 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 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冬至由来历史典故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全国都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 节”、“长至节”、“亚岁”等。同时也是民间一个大节日,有 “小过年”之俗称。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 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 的一个。时间是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据月令七

3、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 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 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 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 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 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

4、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 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 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 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 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 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在我国古代对冬至非常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 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人们认为: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

5、节气循环的开 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 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从古至今,很多地方都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但全国各 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 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汤圆的习惯。有些地区在冬至这一 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而关于冬至的传说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说 法。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 饺子、汤圆、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 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冬至盘、冬至团、馄饨等。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 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

6、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 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 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小吃。馄饨名号 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 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 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 味着“团圆” “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 了汤圆大一岁”之说,俗称“添岁”。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 可用于互赠亲朋。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 至天。”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

7、, 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 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清明是众所周知的扫墓时节,但奇特的是,泉州山区部分地 方的风俗并不是清明扫墓的,而是在冬至。冬至早上,一家人带 着“丸子”、水果、香烛、纸钱等上山祭扫祖墓。因为冬至节是 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扫墓节,所以扫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阳两节 的更多,寓慎终追远之意。这一风俗究竟流传了多久,至今仍是 一个谜团。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在历的周代冬至是新年 元旦,曾经是个非常热闹的日子,追溯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了。所以说冬至从古至今都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

8、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 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 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 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 年的节日之一。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 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尚书洛诰 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 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 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 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土圭测影“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国的中心)。 这种方法的要义

9、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 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 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测 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 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 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逸周书作雒载: “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 下之大凑。”。“定天保,依天室”,国家社稷(都城、宗庙) 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 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

10、中“日影”最长的一天, 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 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 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 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 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 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 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 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

11、可以说专 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唐诗宋词里的冬至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冬至夜(唐)白居易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己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冬至

12、日遇京使发寄舍弟(唐)杜牧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冬至后招于秀才(唐)王建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唐)皎然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冬至宿斋时郡君南内朝谒因寄(唐)权德舆清斋独向丘园拜,盛服想君兴庆朝。明日一阳生百福,不辞相望阻寒宵。冬至酬刘使君(唐)殷尧藩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渐喜一阳从地复,却怜群泠逐冰消。梅含露蕊知迎腊,柳拂宫袍忆候

13、朝。多少故人承宴赏,五云堆里听箫韶。冬至日祥风应候(唐)穆寂节逢清景至,占气二仪中。独喜登台日,先知应候风。呈祥光舜化,表庆感尧聪。既与乘时叶,还将入律同。微微万井遍,习习九门通。更绕炉烟起,殷勤报岁功。腊中作(唐)李中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劲风吹大野,密雪翳高空。泉冻如顽石,人藏类蛰虫。豪家应不觉,兽炭满炉红。辛酉冬至(宋)陆游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冬至(宋)朱淑真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14、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冬至感怀(宋)梅尧臣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人实嗣其世,衰复一荣。西江月(丙午冬至) (宋)吴文英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点绛唇(冬至)(宋)赵彦端一点青阳,早梅初识春风面。日爰回琼管。斗自东方转。白马青袍,莫作铜驼恋。看宫线。但长相见。爱日如人愿。西江月(宋)张抡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二十四节气冬至的文化科普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