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我的自画像”的分析观察记录文案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9641194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关幼儿“我的自画像”的分析观察记录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关幼儿“我的自画像”的分析观察记录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关幼儿“我的自画像”的分析观察记录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有关幼儿“我的自画像”的分析观察记录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幼儿“我的自画像”的分析观察记录文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有关幼儿“我的自画像”的分析-观察记录-文案- 自画像是幼儿对自己形象的描画,他们画自己认为的样子而不是真实的样子。因而,幼儿的自画像反映他们情感中的一个自我形象,是内在(深层人格、被压抑的渴望、各种情结等)与外在(别人对自己的评判、对镜中自我的看法等)的结合。本次自画像创作中,我使用的指导语非常简单“请画出你自己,并结合自我描述法,逐一与幼儿交流他们的自画像。我根据日常对幼儿的察看,从当选出有代表性的四幅自画像来解析幼儿眼中的自我。 一、我喜欢画画自信的我对话:“这是什么呀“这是画架,我最喜欢画画,这是我画的花(指着画架上的花)!“你的心情怎么样“我在公园画画,我很开心。分析:小作者的线条流

2、畅,颜色明快,人物完整且情节清晰。对自己的爱好与能力有很好的认识,能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喜好能客观评价,表现自我意识分明,自我整合良好,属于自我接受型幼儿。二、我太胖了自卑的我对话:“这是我!我不快乐!“为什么“我不能加入鼓乐队!“为什么不能加入呢“因为我太胖了,穿不进去衣服!分析:周围人对自己外貌的反馈、看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对自己身体的称心程度,并最终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小作者虽然把自己画得“顶天立地,但却透露出无力感,原因在于自己“太胖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体的发现、了解和认同程度。这种“顶天立地是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防御机制。他把自己的眼睛画得很大,说明在通

3、过视觉惶恐不安地获得外界对自己体形的评价。作品中很突出自己的耳朵,说明他很在意别人对他体貌的评价,几乎到达了敏感的程度。总之,他因为自己的胖而使得自我概念变得相对较差,自己无力承受胖的体形带来的压力,呈现出低自尊感。三、我最漂亮自恋的我对话:“这是谁呀(教师指着左边的人物)“这是我自己。“能向我介绍一下你自己吗“这是我的小辫,这是我的大耳环,这是我的花裙子,还有高跟鞋!我嘴巴上还涂了口红!“这又是谁呢(教师指着右边的人物)“这是我妈妈!我妈妈说我最漂亮了!“你漂亮,还是妈妈漂亮“我漂亮!分析:小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精力旺盛、善于交际,易于冲动。分析这幅自画像,她对自己的描绘以红色、黄色、橙色

4、、粉色为主,展现出其活跃外向的一面。家庭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影响来自多方面,包括父母自身的个性特点、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等。生活中小作者的妈妈比拟注重自己的表面装扮,其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表面的追求。画面中小作者对自己的头发、口红、耳环、裙子、高跟鞋进行了精心的刻画,而现实中的她并没有梳小辫,也没有耳环、高跟鞋之类的装饰,这很鲜明地反映出她内心对完美时尚表面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她把自己画得画面非常大,甚至比妈妈还要大,相比之下,妈妈都显得相形见绌,表现出其情绪化,对自己向往的表面过于自信,自我评价偏高,以梦想的我代替了真实的我,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稍有一点自恋、躁动的倾向。四、我不知道含糊的

5、我对话:“这是你吗“是,我不想画!“你画的这个小人在干什么呢“我不知道!“这个小人在想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分析:让孩子们创作自画像时,该小作者迟疑着,不愿意画。在“你觉得你自己什么样就画什么的激励下,他才不情愿地开始画画。画好自画像后,他却一直用手遮掩着自己的画,很难为情的样子。该幼儿由于刚转入一个新的班集体,新环境中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困难期,从而影响幼儿对自我的真实认知能力的评价,产生了“我非我“我不知我的别离感觉。我们察看到该幼儿的自画像中画面非常小,表现出其拘谨、害怕、退缩的倾向。把整个人涂黑涂暗,表叫其在新环境中想要隐藏自己,自我意识变得含糊混乱,不足平安感,

6、出现了情绪焦虑。但小作者并没有涂擦耳朵,表现了他在小心翼翼地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我们都知道,依靠成人的评价是幼儿自我意识开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成人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成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会使幼儿产生不恰当的自我概念,并影响到自我意识的其它方面,如自信心、自尊心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等。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成人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正确的评价,使幼儿充斥自信,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开展。同时,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一位幼儿,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别,进而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教育。当然,这些作品只能表明小作者当时的自我意识情况,而不是一种永久性的心理状况,它会随着各种互动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