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1)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637197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系姓 名: 宋凯翔 IC卡号: 018212311109指导教师:班主任: 江巧林日 期: 年 月 日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作者:宋凯翔单位:成都师范学院TEL:18780133173 内容提要:品德不良的学生,指的是经常违反道德准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犯有较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共性:道德认识上无知、盲目;道德情感上缺乏,情绪消极多变;道德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等。矫正这些学生的不良品德,努力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人才,不仅直接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前途,而且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好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品德不良学生、

2、成因、策略。前言:有不少初中学生存在着品德不良现象,这种现象轻则导致道德上的过错行为,重则构成违法犯罪。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环境因素,又有内在的心理因素。对品德不良学生的矫正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积极配合,采取协同一致的教育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那么,不良品德的学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对此笔者做了肤浅的探索。总结出一些结论如下: 1.家庭教育的偏差与缺失。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说法“家庭是儿童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或许孩子们在家里学到的知识比不上在学校所学,但是在道德精神方面毫无疑问的,家庭不仅是儿童最早的教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但是,

3、现阶段我国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水平还很低,有的甚至还与学校教育相抵触。在一些家庭里,家长们百般呵护孩子捧手里怕坏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家长的言语对孩子们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们或许就在家长的层层呵护下养成了自私、任性等不良质量。又或,有些家长有些父母对长辈动辄出言不逊,甚至拳脚相加,又怎能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和,行为不端,甚至家庭破裂,又怎能教育孩子要团结友爱?有些父母整天沉溺在喝酒、抽烟、赌博等恶习中,又如何去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有部分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外出打工,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为留守儿童,从而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空白,缺少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孩子们,很容易就思想品

4、德出现偏差、甚至成为违法犯罪的较大群体。总之,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社会环境的复杂化。自改革开放以后,泥沙俱下,社会变得更加鱼龙混杂,而且还有不少西方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念涌入国门,落后的封建道德残余又死灰复燃,如及时行乐、自由化思潮、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以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等。学校的周边环境也不容乐观。不少见利忘义之徒置国家法律和学生的前途命运于不顾,大发不义之财。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黄色书刊、网吧等如雨后春笋,有些不法分子甚至诱使、胁迫学生参与黄、赌、毒活动。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有限,难分是非,难辨善恶、难明美丑,自身免疫力不强,所以极易受感染。3.学校教育的失

5、误。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尽管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教育的失误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学生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待的时间较长的一个正式的场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有良好素养的公民。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育效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在长期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分数,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是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频繁的考试,“填鸭式”的满堂教学,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强迫学习,滥用惩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缺乏成就感,兴趣和特长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教材的偏难偏重,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相吻合,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多少兴趣;教师不能因材施教,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有的学生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缺少教师的关爱等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之一。那么当面对有不良品德的学生时,教师们该怎么做呢?对此笔者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首先,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同时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自尊心。其次,教师只要弄清情况,了解原因,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一般认为,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和步骤:了解了中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那么,教师在平时的预防和转化过程中,就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1.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相结合。意大利著名教育家亚米契斯在他的爱的教育中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

7、,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热爱学生乃教育之魂,更是转化不良品德学生的关键所在。对品德不良的学生,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切实把他们摆在和优生同等的地位。当然这种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教师要花大力气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要通过班会课、读书演讲会、思想品德课、系列德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辨真假、善恶、美丑,告别恶习。 2.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具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一般比较自卑,人际关系较差,但他们自尊心强。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使他们产生“自新”的愿望,

8、帮助他们树立改变自己的信心。达到这个目的,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2.1消除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品德不良的学生,一般都经常受到家长与教师的训斥和惩罚、同学的指责和嘲笑。他们对教师、家长、同学存在着疑惧的心理、对立的情绪、不信任的态度。家长、教师应该关心爱护他们,改善与他们的人际关系,用诚心、爱心去感化他们,消除情绪对立。2.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自尊心是个人要求得到别人或集体的承认、尊重的情感。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自尊心与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教师还应运用集体的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来影响并教育产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

9、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对训斥已经习以为常,一般的谈话、劝说、批评不大见效。教师要抓住引起他们的内心冲突与情绪波动的事件,触动其心灵的震动,使其感受到舆论与良心的谴责,认识到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促使其醒悟。在此契机上讲究谈话艺术,纠正其模糊、错误的是非观念,增强其是非感,提高其道德认识。 3.说服教育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说服教育与严格要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教育品德不良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坚持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不能把他们“一棍子打死”,而要与他们一道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及这个错误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使他们从道理上懂得犯错误的利害关系,从心底认识其危害性,从而决心改正错误。在他们认识到

10、错误并有悔改之意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并要求他们逐步做到,这样,他们就会感到老师是爱护他们的,从而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4.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要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要通过家访、校长接待日等多种形式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要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使之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土、沃土。 5.抓反复与反复抓相结合。一个学生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有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对于品德不良的学生,教师不能弃之不管,一抓就灵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要做好

11、长期教育的思想准备,反复抓,抓反复。引导他们对自己每次所犯的错误从主观上做出分析,查找原因,然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直到他们改正错误。 6.提高学生成绩与矫正不良品德相结合。经验证明:许多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源于学习成绩差或下滑。教师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同时,一定要花大力气,想方设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谨防学生对诸如初一英语、初二物理、初三化学等起始学科的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下滑。很多品德不良学生在体、音、美、科技制作等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特长,教师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充分肯定,因

12、势利导,用其所长。当他们找回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业成绩开始上升之日,就是其不良品德开始逐渐克服之时。7.加强外部教育与培养自控能力相结合。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对学生来说只是外部教育,它要通过学生的主观接受、自我消化才能起作用。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品德不良学生常常具有诸如情感不良、意志不坚、注意分散、外界诱惑等心理上的障碍,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结论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外部教育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控自律能力,要通过耐挫教育、传统教育、榜样示范等形式锻炼学生意志,教育他们一要坐得住,不受外界干扰,不半途而废,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

13、己,管住自己;二要克服懒惰、拖沓等坏毛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三要意志坚强,不拍挫折,“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要严格约束自己,树立信心,在挫折和厄运中自强不息。参考文献:1 (美)纳什著德性的探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2.12 赵小红 学生品德问题与教育方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10.1Unhealthy moralities students causes and education strategy Abstract: Unhealthy moralities students, refers to the often unlawfulness

14、, the students daily code of conduct or with more serious moral fault students. Their performance has a certain common: moral understanding in ignorance, blind; Lack of moral emotion, mood negative changeful; Moral frailty, lack of self-control, Learning results are generally poor. Rectify these students bad character, make great efforts to train them into social useful talent,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is part of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and future, but also to the entire social atmosphere formation and better has vital significance.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