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9624949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负任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瘘治疗中的应用岑川;王运成;翟刚【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痿治疗中的效果.方 法方便选取2010年12月一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痿患者 18例,均应用VSD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低位肠痿患者经 VSD治疗740 d后肠痿愈合拔管才拆除VSD装置;1例患者经治疗痿口反复不愈 合,半年后再次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94.4%.结论VSD在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痿治疗 上安全有效,可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

2、3页(P62-64)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腹部手术;低位肠痿 【作者】岑川;王运成;翟刚【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二区,广西百色533000;广西百色市人 民医院普通外科二区广西百色533000;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二区广西百 色 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6腹部手术后肠痿占所有肠痿的90%以上,是腹部外科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可达15%20%1-3。常规处理方法为营养支持、腹腔及全身感染控制、充 分腹腔引流、切口换药及手术治疗。常规治疗愈合时间长,患者痛苦,腹腔及切口 反复感染、并发症多,医护人员工作量大。肠痿又有高位、低位之分。低位肠痿

3、是 指距Treiz韧带100 cm以下的肠段发生痿,虽然低位肠痿不像高位肠痿会在短时 间内因病理生理的改变而危及生命,但如果处理不当产生的后果亦可致命4。该 院于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痿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收治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痿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 例,女性8例;年龄23-78岁,平均(53.88.1)岁。原发病:直肠癌5例, 结肠癌3例,腹部夕M方结直肠损伤3例,低位较窄性肠梗阻2例,阑尾周围脓肿 1例,腹股沟疝并回肠嵌顿坏死1例,

4、小肠扭转坏死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 例,克罗恩病1例。出现肠痿时间为术后28 d。18例患者一般资料详情见表1。 1.2诊断及治疗方法1.2.1诊断腹部手术后患者出现腹膜炎症状、不明原因发热或切口、引流管有粪水 样液溢出,应考虑肠痿可能5。应进行全面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 查,如CT、消化道造影等。CT检查前可口服泛影葡胺、碘海醇溶液,阅片时注意 观察吻合口(金属缝合钉附近),腹腔各间隙有无积液。如CT不能明确痿口有 无,可使用造影剂经口、胃管、造痿口、皮肤痿口、肛门、引流管注入,明确有无 肠痿及痿口位置6。1.2.2治疗方法确诊肠痿后,即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生长抑素、

5、谷 氨酰胺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部分患者根据病情转为肠内营养。18例低位肠痿患 者均行VSD,患者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根据肠痿位置,从原引流管或拆除 切口缝线,置入VSD套管于痿口附近,将VSD泡沫敷料修建创口大小形状填塞 于切口内,擦干净创缘皮肤,生物半透薄膜严密封闭周围皮肤5 cm以上,硅胶引 流管连接床旁中心负压引流瓶做持续负压引流,负压维持在-125 mmHg,每日接 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保证引流通畅,防止敷料内小孔和引流管堵塞。根据情况 710 d更换VSD装置,根据引流及愈合情况拔管。该组17例肠痿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740 d后,痿口平均愈合时间 (21.57.3)d,

6、肠痿愈合,拆除VSD装置,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1例患者为克罗恩病,行回盲部切除术后肠痿,痿口反复不愈合,半年 后再次手术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痿传统治疗措施包括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肠内外 营养、夕卜科手术等综合治疗7。患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经历反复换药、手术 的痛苦,患者不理解和潜在医疗纠纷等,肠痿对外科医生来讲是个棘手的问题。较 之于高位肠痿,低位肠痿具有以下特点,低位空肠、回肠痿流出的肠液中胰酶的 活性相对较小,刺激性较轻,但易引起大量细菌的繁殖及产生腹膜炎、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等;结肠痿引流量较小,不易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不良,少量的粪 便可经引流

7、管排除,肠梗阻等并发症较少,且易于局限;直肠痿发生的感染较重, 但对内稳态、营养状况等无直接影响8。因此相对于高位肠痿,VSD技术更适应 用于低位肠痿。VSD应用于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痿治疗,具有以下优势:持续负压冲洗引流保证 了引流的高效性,持续负压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手术闭合和痿口、创面的愈合,缩 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 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减少了因换药导致的交叉感染的几率;避免了再 次手术,减少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该技术 操作较简单,易于临床推广。VSD技术在我国目前主要应用于预防切口感染,有研究表明对直肠癌

8、患者手术切 口使用VSD技术,其伤口愈合率为98.0%,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8 d左右,要显 著优于传统方法9;且研究发现VSD技术应用于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的治疗 中,总有效率为100.0%,总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6 d10;说明VSD技术在 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治伤口感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该研究将该技术应用于腹部手术 后低位肠痿的治疗,结果显示:痿口平均愈合时间(21.57.3)d,肠痿愈合,拆 除VSD装置,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1例患者为克罗恩病, 行回盲部切除术后肠痿,痿口反复不愈合,半年后再次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应用VSD技术治疗低位肠痿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保持创面密

9、封,妥 善固定引流装置并保证通畅;因低位肠痿流出多为粘稠物、粪渣等易堵管,早期应 以肠外营养为主,后期或痿口较小的可进流质饮食,减少粪渣的形成,并用生理盐 水持续冲管或定期更换引流管,避免VSD装置阻塞;保持恒定的负压(-125- 450 mmHg ),根据创面组织致密性选择负压设置,创面较致密时选择较高负压, 创面较疏松选择较低负压;负压过大、过小均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及血运11;经 常观察负压及敷料情况,连续负压封闭5-15 d更换1次,避免装置松脱、扭曲、 打折;注意观察、记录引流量及其性质,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选择合适抗生 素;如引流量大时需注意加强营养,因每天吸引出的肠液、引流液中含大

10、量蛋白质、 防止负氮平衡10;创面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皮疹,提示患者对生物半透 膜过敏,应及时停用;注意观察腹膜炎、感染症状有无加重,如使用VSD技术 治疗3周后,如病情无改善,需积极寻找原因及其他治疗方法。综上所述,VSD技术对腹部手术后低位肠痿的治疗安全有效,加快痿口愈合,减 轻患者痛苦,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相关文献】1 刘晖,韩振魁,斯坎德尔,等.腹部术后肠痿的夕卜科处理J.中国现代普通夕卜科进展,2012,15(1):70-71.2 Guanning L I,Junle L I.The therapeutic analysis of intestinal fistula A

11、fter abdominal surgery(A report of 24 cases)J.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2008(2):99-102.3 Pares D.Medical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enterocutaneous fistula and intestinal failure:The case for specialised functional unitsJ.Gastroenterologia Y Hepatologia,2016.4 薛利军,尹路林谋斌,等.腹部手术

12、后肠痿的诊疗体会J .腹部外科,2010,23 (4) :227-229.5 颜璟,杨映弘,吴艳军,等.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小肠痿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0):1315- 1317.6 钱洪军,易伟,陈范昶.影像学检查在肠痿诊治中的指导作用J .江西学报,2007,4(4) :70-72.7 李卫斌,何若冲.腹部手术后肠痿20例治疗效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2):1325-1327.8 谭博,毛成银,田权威,等.腹部术后肠痿43例诊治经验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2):103- 104.9 贾会文,宋展,王文胜,等.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预防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 感染学杂志,2016,26(4):867-869.10 谭建志,曾连华,陈喜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 师,2014,30 (31):36-36.11 杨帆,白祥军.负压封闭引流(VSD )技术在各类创面的应用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 志,2010,13(1):82-8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