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原理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6229479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7.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子对抗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电子对抗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电子对抗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电子对抗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对抗原理(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子对抗原理课程辅导提纲第一章 雷达对抗概述一、内容提要1、电子对抗基本概念。电子战(电子对抗)和雷达对抗的基本概念及含义。现代电子对抗信号环境 雷达对抗技术特点和要求。2、雷达侦察概述。 雷达侦察的任务及其分类。雷达侦察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特点。3、雷达干扰概述。 雷达干扰的特点、分类及其强度等级。雷达干扰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二、重点内容电子对抗与雷达对抗的概念、分类、作用。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 军事上为、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 综合措施,称为电子对抗。就其内容 来讲,电子对 抗包 括:、和。答案:削弱、破坏、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电子防御(2)

2、电子战的实质是 、电磁信息的与利用。 答案:电磁频谱、占有(3) 现代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具有以下特点:、和。答案:密集、复杂 、 交错 、 多变。(4) 雷达侦察的目的是从雷达发射的信号中有用信息,并与其它手段获取信息相综合,引导我方作出正确反应。答案:敌方、检测(5) 在雷达对抗中,是基础,为与雷达反干扰提供情报和数据。答案:电子战支援侦察、雷达干扰。(6) 现代雷达侦察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其基础是功能完善的综合雷达侦察系统和传感器组网技术。答案:分布式、单平台、多平台(7) 实施有效的雷达干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干扰在、和极化上对准雷达,具有和。答案:频率上 、 方向上 、 时间上,合适的

3、干扰样式 、 足够的干扰功率 。(8) 从战术使用上,电子对抗可分为:、随队掩护干扰、和外置干扰等。答案:远距离支援干扰、自卫干扰、相互配合干扰(9 )雷达对抗是、敌方雷达的使用效能和己方雷达使用效能的正常发挥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答案:削弱、破坏、保护2、判断题(1) 电子战的实质是电磁频谱、电磁信息的占有与利用。“(2) 电子战在军事上定义为: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 X (3) 电子战在军事上定义为:电子战支援侦察、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J (4) 从电子对抗所占据的频域来分类,可分为射频对抗、光学对抗和声学对抗。“(5) 雷达对抗属于射频对抗,其工作频段跨米波至毫米波四个波段。J 雷

4、达对抗的发展趋势是:从“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心战”。“(7) 网络雷达对抗的基础是功能完善的单平台雷达对抗设备和多平台传感器组网技 术。“(8) 具有统计特性的最简单流是平稳流、普遍流,并满足后效性。 X (9) 信号在频域上的密集度和调制的多样性常用于定性描述电子信息信号环境复杂 性。 X (10) 在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中,低空及地面的信号密度大。 X 3、选择题(1) 在军事使用上,电子战是指: A. 电子战支援侦察B.电子战反支援侦察C.电子反对抗D.ABC都是。答案:D(2) 按电子设备的类型和用途区分,电子对抗包括:A. 雷达、通信、光电、声纳对抗 B. 通信对抗 C. 光电对抗

5、 D. 声纳对抗。 答案: A(3) 光电对抗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激光对抗 B. 红外对抗 C. 可见光对抗 D. 紫外对抗。答案: D(4) 雷达对抗属于射频对抗,其工作频段包括: A. 米波-毫米波 B. 分米波-毫米波 C. 厘米波-毫米波 D. 毫米波。答案: A(5) 雷达对抗侦察的基本类型是:A.雷达对抗情报侦察,B.引导火力摧毁侦察,C.引导干扰侦察,D.引导雷达电 子防御侦察。答案: A4、简答题(1) 简述电子战的概念。答:电子战是指组织和管理各种电子战理论和技术方法,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破坏 敌方武器系统对电磁频谱、电磁信息的利用或对敌武器装备和人员进行攻击和杀 伤,同时

6、保障已方武器装备效能的正常发挥和人员安全。(2) 简述雷达对抗侦察的概念及基本类型。答:雷达对抗侦察是电子对抗侦察的组成部分,是指运用雷达对抗侦察设备搜索、 截获、分析和识别敌方雷达发射的信号,查明其战术技术要素的侦察行动。目的是 为组织实施雷达干扰、雷达电子防了御以及其他军事行动提供情报。雷达对抗侦察的基本类型通常分为:雷达对抗情报侦察、雷达对抗支援侦察、 雷达寻的和告警、引导干扰、辐射源定位和引导杀伤武器。5、综合分析题(1)试论述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概念、特点及信号特性。 参考答案:雷达对抗信号环境是指雷达对抗设备在其工作环境中所能收到的各种辐 射源在该处所形成的信号的总体。雷达对抗信号环

7、境的特点是:密集、复杂、交错和多变。雷达对抗信号环境中的信号包含两类信息:电子信息和通信信息。雷达对抗检 测和处理的是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的信号类型主要是脉冲信号,信号呈现为由众多 雷达信号随机迭加的随机信号流。它具有统计特性,是最简单流,具有平稳流、普 通流和无后效性特征。用来定量描述电子信息信号环境的主要参数有:信号密度及其分布、辐射源数 量、频率范围、信号形式及参数范围、威胁等级等等。(2)试论述雷达对抗侦察设备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参考答案:现代雷达对抗侦察设备面临着密集、复杂、交错和多变的信号环境,它 必须采用先进的信号接收系统和性能优良的信号处理系统。为保证全概率信号截获,信号接收系统

8、多采用组合式宽频带、圆极化、全向接 收天线和综合接收机体制,既为快速分析密集信号环境提供了全向、宽带、瞬时信 号截获功能,又能以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提供窄带信号检测功能。信号处理系统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以及“雷达指纹识 别”技术,具有高密度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自适应、高速信息综合一体化处理能力, 通过对信号的检测、瞬时参数测量、分选、可信度计算与识别,实现雷达对抗侦察 目标特征识别及战场雷达对抗态势分析。信号处理系统必须具有威胁信息记录功能,完成雷达对抗侦察任务。 信号处理系统必须具有快速技术更新能力,以适应现代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要 求。第二章 雷达载频测量一、内容提要 1、对测

9、频的主要要求与测频方法。 雷达信号频率测量的必要性、对测频系统的基本要求。测频技术分类。2、频率搜索法测频。频率搜索法测频原理。搜索法测频接收机组成及工作过程。3、多波道测频和信道化测频。 多波道测频和信道化测频原理。4、压缩接收机。压缩接收机工作原理。5、瞬时测频接收机和声光接收机。 瞬时测频接收机和声光接收机原理。二、重点内容测频方法及基本原理。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 测频接收机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对同时到达信号的检测能力、满足需求的测频精度与频率分辨力。答案:具有高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信号探测能力、检测与处理多类型及窄信号的能 力,实时测量能力(2 )频率分辨力是指测频系统能分开

10、两个同时到达信号的;同时到达信号的检测能力是指测频系统具有分辨的能力,同时到达信号通常分为一和。答案:最小频率差、同时到达信号、第一类同时到达信号、第二类同时到达信号。(3) 现代测频技术通常分为二类:测频技术和测频技术。答案:频域取样法、变换域法(4) 射频调谐晶体视放接收机、和信道化接收机均采用测频技术。答案:超外差接收机、频域取样法(5 ) 、声光接收机和均采用测频技术。答案:压缩接收机、瞬时测频接收机、变换域法(6) 频率搜索是指测频接收机以一定的侦察频段内反复进行,以接收处于侦察波段中不同频率信号的过程。答案:带宽、调谐2、判断题( 1)雷达的用途决定了其工作频段,雷达信号的射频值是

11、识别雷达的重要参数。“( 2)频率测量的基本要求是:宽带信号实时测量、高测频精度与高频率分辨力。“(3) 侦察设备测量频率误差的大小称为测频精度。J (4) 测频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及最大误差三种。J (5) 频率分辨力是指测频系统能分开两个同时到达信号的最小频率差。J ( 6)信号频率截获时间是指测频接收机达到规定信号频率截获概率所需的时间。“(7) 信号频率截获概率是指在给定时间内测频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与雷达发射信号频率重合的概率。J ( 8)测频接收机信号频率截获时间只与规定的信号频率截获概率有关。 X ( 9)现代测频技术通常分为二类:频域取样法测频技术和变换域法测频技术。“(

12、 10)在频域取样法测频技术中,取样方式有两种:顺序取样与同时取样。“3、选择题( 1)瞬时测频接收机采用的测频技术是:A.频域顺序取样测频技术B.频域同时取样测频技术C.采用傅氏变换的变换域测频技术D.采用相关器的变换域测频技术。答案:D(2)瞬时测频接收机采用变换域测频技术,其实质是: A.频率-相位变换,通过测相测频B.频率-时间变换,通过测时测频C. 频率-空间角度变换,通过测角测频 D. 频率-幅度变换,测幅测频。答案:D(3)在保证测频精度条件下的宽带测频能力,瞬时测频接收机采用的措施是: A. 多路相关器并行结构,长延时线相关器满足测频范围要求,B. 多路相关器并行结构,短延时线

13、相关器满足测频范围要求,C. 多路相关器并行结构,长延时线相关器采用高量化比特数方法,D. 多路相关器并行结构,短延时线相关器采用高量化比特数方法。答案: B(4) 信道化接收机采用的测频技术是:A. 频域顺序取样测频技术B. 频域同时取样测频技术C. 采用傅氏变换的变换域测频技术 D. 采用相关器的变换域测频技术。答案: B(5) 压缩接收机采用变换域测频技术,其实质是:A. 频率-相位变换,通过测相完成测频,B. 频率-时间变换,通过测时完成测频,C. 频率-空间角度变换,通过测角完成测频,D. 频率-幅度变换,通过幅测完成测频。答案: B4、简答题(1)简述频率搜索法测频及频率慢速可靠搜

14、索的概念。 答:频率搜索是指测频接收机以一定的带宽在侦察频段内反复进行调谐,以接收处 于侦察波段中不同频率信号的过程。频率搜索的形式有两种:连续式搜索与步进式 搜索。频率慢速可靠搜索是指在脉冲群宽度(T “)内,测频接收机测频带宽要扫过 整个测频频段,且在其扫过一个测频带宽的时间(tf)内所接收的脉冲数应满足信 号处理需求。( 2)参照下图,简述射频调谐晶体视频接收机的测频原理。图 射频调谐晶体视频接收机原理图答:在射频调谐晶体视频接收机中,YIG滤波器以瞬时带宽(Af )在整个测频频r段内调谐。当输入信号频率落在 YIG 滤波器选频范围内时, YIG 滤波器输出信号。 它经检波视放处理,输至

15、信号处理机。信号处理机一旦检测到信号,立即测量 YIG 滤波器调谐信号参数,获取 YIG 滤波器选频频率(频带),实现对输入信号频率的 测量。5、综合分析题( 1)参照下图,试论述瞬时测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答:相关器对输入信号(A e jst)进行自相关处理,得自相关函数:mU= KA 2 cos帖wT = 2冗Tf(T:鉴相器延时时间)因此,信号的频率信息转换(线性)为相位信息。对自相关函数进行幅度极性量化, 通过对信号幅度极性码的确定,获得信号相位信息,进而实现测频。又因: = 2nTf= = 2冗T(f - f )= 2兀max 2 1 2 1则:纣=I,阡二业丄2兀T所以瞬时测频接收机

16、采用多路相关器并行结构,长延时线相关器支路用于满足测频 精度要求,短延时线相关器支路用于满足测频范围要求。因为自相关函数的幅度与输入信号的输入功率(A2)成正比,为消除输入信号 幅度对量化误差的影响,在相关器之前必须对信号限幅。采样控制电路采用信号保宽技术,满足测频的瞬时性和准确性要求。 编码校正电路进的频率码编码和校准,形成准确的频率码,输住信号处理电路。立采样信号处理机图 瞬时测频接收机原理图2)参照下图,试论述信道化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检波视放编码器比较器1 -*最大值电路比较器m忖编码器检波视放本振组逻辑判决电路图 信道化接收机原理图答:在信道化接收机中,频分器将接收机的测频范围分成m路

17、。信号经频分处理, 按其频率所处频段,从相应通道输出。各频段信号经混频后变换为中频信号,再经 中放、检波与视放处理,附带频率信息的视频信号输至逻辑判决电路。在本振组中,各本振频率不等,保证各中频频率、带宽相等,以利于实现各通 道后继电路的模块化设计。逻辑判决电路应用“质心判决”准则,形成正确表征信号频率的数字码。 在逻辑判决电路中,各通道视频信号一路输至比较器,一路输至最大值电路。最大值电路将m路信号中最大信号幅度取出,分别送到各通道比较器。在比较器中, 如果两个信号幅度相等,则比较器有输出。该信号经编码器编码后输至信号处理机。由于在m个信号中,只有一个幅度最大信号,因此,确保了一个雷达信号只

18、有一个 确定的频率码与之对应,消除了测频模糊。信号处理机通过对信号频率码的检测,完成对信号频率的测量。第三章 雷达方位测量与定位一、内容提要1、测向的目的、意义和方法。雷达测向的目的、方法。2、搜索法测向搜索法测向的基本原理。3、全向比幅测向技术 全向比幅法测向的概念及实现。4、数字式相位干涉仪测向技术 数字相位干涉仪原理、测向组成、原理。5、多模园阵测向技术多模园阵测向的基本原理。6、宽角透镜馈电波束阵测向技术 宽角透镜馈电波束阵测向原理。7、对雷达定位 雷达定位的概念、定位方法。二、重点内容搜索法测向和全向比幅测向技术原理。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 一般情况下,雷达侦察机是以方式进行工

19、作的,只能直接测量目标的方向,不能直接测量出雷达的。答案:无源、距离按时域分类,测向方法可分为: 和;按到达角信息形成分类,测向方法可分为:和。答案:顺序测向法、同时测向法,振幅法、相位法雷达的方向可由方位角和 确定,雷达的位置可由方位角、俯仰角和三参数确定。答案:俯仰角、距离(4) 顺序测向是通过定向天线在给定的空域内,测量雷达所在方位。答案:窄波束、连续搜索(5) 同时测向是采用覆盖给定的空域,不需进行搜索即可同时侦收雷达信号,测量雷达所在方位。答案:多个独立波束、转动天线2、判断题(1) 在雷达对抗中,测量雷达信号的方向可用于雷达侦察中的信号识别与雷达干扰中的无源干扰引导。 X (2)

20、在雷达对抗中,测量雷达信号的方向可用于雷达侦察中的信号分选与雷达干扰中的有源干扰引导。“(3) 雷达信号的方向测量包括方位角测量和俯仰角测量。J (4) 雷达信号的方向测量是指雷达信号的方位角测量。 X (5) 雷达方向测量的物理基础是电磁波的等速直线传播性和反射性。 X (6) 雷达方向的测量是通过测量雷达辐射的电磁波等相位波前的到达角实现的。“(7) 雷达方向测量的前提是测向天线方向图与雷达天线方向图对准。J (8) 雷达方向测量的前提是测向天线极化特性与雷达天线极化特性对准。“(9) 在雷达对抗侦察中,测向系统应具备全向瞬时测量能力与较高的测量精度及分 辨力。“(10) 测向系统只要具备

21、全向测量能力与较高的测量精度及分辨力,即可满足测向需 求。 X 3、选择题(1) 搜索测向系统以单波束(Or)在空域搜索时,其测向角度分辨力等于: 答案: A(2) 最大信号法测向用于: A. 搜索法测向 B. 非搜索法测向 C. 跟踪辐射源 D. 瞬时测向。 答案:A(3) 全向比幅测向技术采用的测向方法是: A. 最小振幅法 B. 最大振幅法 C. 振幅比较法 D. 等信号法。答案:C(4) 在全向比幅测向系统中,测向天线越多,相应地: A. 测角精度和分辨力越高 B. 测角精度越高、分辨力不变C. 分辨力越高、测角精度不变 D. 测角精度和分辨力不变。答案:A(5) 相位干涉仪测角技术的

22、实质是将测向问题转换为: A. 频差测量 B. 相差测量 C. 时差测量 D. 幅差测量。 答案:B(6) 相位干涉仪测向系统对于不同的雷达信号,具有: A. 相同的测向范围与测向精度 B. 不同的测向范围与测向精度,C. 相同的测向范围、不同的测向精度 D. 相同的测向精度、不同的测向范围。 答案:B(7) 利用测向-交叉定位法定位时,减小虚假定位的措施有: A. 采用高精度的测向设备,B. 观测点尽量靠近目标,C. 合理配臵侦察站,D. 多站多次观测。答案:D4、简答题(1) 简述雷达方向测量的意义。 答:雷达方向是确定雷达的重要参数。通过雷达方向测量,不仅可以进行威胁源特 征识别和雷达对

23、抗态势感知,而且可以为雷达干扰系统提供干扰方向引导信息,实现有效干扰。同时,雷达方向测量是实现威胁源定位的基础,并为精确攻击系统提 供雷达的准确角度信息,实现对敌防空摧毁。(2) 简述振幅法测向与相位法测向的基本概念。答:按到达角信息形式分类,测向方法可分为振幅法测向与相位法测向。振幅法测向是指根据测向系统接收到的信号幅度相对大小来判断信号到达角。相位法又称为相位比较法测向,是利用两个相邻天线来测量同一信号在两个天 线通道中产生的相位差来确定信号的到达角。5、综合分析题(1) 参照下图,分析四天线全向比幅测向系统的基本原理。x图 四天线全向覆盖 答:在四天线体制的全向比幅测向系统中,天线正交分

24、布,每个天线覆盖 90范 围,四个天线覆盖 360范围。四个天线波束与坐标轴将 360空域分成四个等区 域。测向天线通常采用宽带螺旋天线。全向比幅测向技术采用振幅比较法和同时测向法测向。测向过程分为粗测向与 精测向。 粗测向测向系统定性比较天线I与天线III、天线II与天线IV接收信号幅度,形成信号 方位区域码,确定信号方向区域。方位区域判断准则方位区域码Ig(*)g (e), g (e) g (e)132400IIG1U) G4()01IIIG1U) G3U),G2U) G3U),G2U) U (t)时,检测门限输出控制信号,从时间计T“T数器中读取当前的时间t送入锁存器,产生本次TOA的测

25、量值。在信号到达时间测量前,应预先进行信号方位和频率的滤波处理,降低S (t) a/在时域参数测量时的信号重合概率,克服信号时域重合对到达时间(TOA)检测和测量的不良影响。(2) 参照下图,简述脉冲宽度的测量原理。门限检测rUTT参数输出PW .Q 丰 用脉宽计数器卜Ht 一参数锁存TPWTXpJ读出脉7心后沿微分触发器电路触发器U (t)(门限)时,检测门限输出控制信号,启动脉宽计数器对时钟信号T计数,当s (t)U (t)时,计数器停止计数。信号的后沿使读出脉冲触发器/T产生锁存信号,将脉宽计数值存入TPW参数锁存器。信号的后沿微分信号使 脉宽计数器重新清零,以便进行下一个脉冲的脉宽测量

26、。T/直由工珊参数锁存器输 出。通常Tpw测量的频率时钟频率较高,以获得较高的宽度测量精度。(3) 参照下图,简述脉冲幅度的测量原理。S (t) A/D变换器-+A参数锁存1U (t)(门限)时,门限检测输出信号。信号经 /T迟延(T)获得信号,启动采样-保持电路和A/D变换器。A/D变换器完成信号 模/数转换后,发出读出允许信号。信号经前沿微分变换为信号,将A/D变 换的数据存入Ap参数锁存器。读出允许信号一般保持到下一个启动信号的前沿时 刻。迟延t的目的是为了使A/D变换器的采样时刻更接近于被取样的输入信号脉冲 的顶部(一般情况下,门限检测的时刻先于脉冲顶部的出现时间)。5、综合分析题(1

27、) 参照下图,试论述计算机PRI分选的基本原理。BCBC bC bCBC112234455A12A3A4A5A6A7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t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图 被分选信号的时间序列 参考答案:在信号的PRI分选中,被分选信号是信号处理设备在取样时间内测得的 由各个脉冲的到达时间(TOA )所组成的时间序列。在重频分选中,如果以A脉冲为基准,以A、A之间的时间间隔(PRI = TOA-TOA)112A21为假想脉冲列的PRI,连读地设置窗口,就可以成功地选出脉冲列A的各个脉冲,并 将其从总脉

28、冲流中扣除。同理,在剩下的脉冲流中,以B为基准脉冲,以B、B的1 1 2 间隔进行窗口预置,能再次成功地分选出脉冲列B和脉冲列C。因此,重频分选不仅 能够对随机的信号流去交错,还能够获得表征信号的重要参数PRI,它为信号的分 析与识别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重频分选中,是以假想脉冲列的PRI连续地设置窗口进行信号分选。因此, 信号分选必须确定如下准则和限制条件: 由信号分析与识别所必需的脉冲数5),确定取样时间, 采用可变的窗口宽度(先宽后窄),保证信号分选的可靠捕获与分选精度, 在基准脉冲的选择时,应进行PRI可信度计算,保证分选的可靠实现。( 2)试论述应用“雷达指纹识别”技术实现威胁源识别的

29、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威胁源识别通常包括:辐射源识别、辐射源载体(目标)的识别和威胁 等级确定。“雷达指纹识别”技术原理:选用一组雷达技术参数构成辐射源模式,应用 模式表示方式建造辐射源识别数据库;雷达对抗侦察设备检测待识别雷达有关技术 参数;测量参数与数据库参数在参数容差范围内执行匹配处理;实现雷达识别。“雷达指纹识别”技术的信号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信号参数测量、分选和识别。 信号参数测量的要求是:瞬时精测信号频率、方位,脉冲幅度、宽度及到达时 间测量,脉冲群参数测量等。信号分选的实质是对随机雷达信号流去交迭、去交错。它通常采用多参数分选 模式。在完成辐射源(雷达)识别后,雷达对抗侦察设备应用

30、相关联辐射源文件完成 辐射源载体(目标)的识别。在多威胁源环境下,雷达对抗侦察设备综合分析各威胁目标性能、状态等信息,确定各目标威胁等级,实现威胁告警、雷达情报侦察和雷达干扰及攻击引导。第五章 雷达侦察信号处理一、内容提要1、雷达侦察信号处理的概念。 雷达侦察信号处理的任务、设备的组成,雷达信号参数与雷达性能之间的关 系。2、雷达信号参数分析 示波管脉冲分析、数字脉冲分析。3、雷达信号分选 雷达信号分选的内容和方法。4、雷达信号识别 雷达信号识别的含义、内容、方法,识别系统的构成,软件识别流程。二、重点内容 雷达信号识别。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 雷达侦察设备的灵敏度包括二个层面指标,即和

31、。接收机灵敏度的定义准则包括准则和准则。答案: 接收机灵敏度、系统灵敏度、信噪比、概率(2) 常用的接收机灵敏度包括:、工作灵敏度、和检测灵敏度。最小可辨信号适用于表示信号接收机灵敏度。适用于表示脉冲信号接 收机灵敏度。工作灵敏度和用以表示接收机灵敏度。答案:最小可辨信号、切线灵敏度、连续波、切线灵敏度、检测灵敏度、实用2、判断题(1) 雷达侦察设备的灵敏度表征了保证设备进行正常信号处理对信号最小能量的需求。V (2) 雷达侦察设备的灵敏度包括二个层面指标,即接收机灵敏度和系统灵敏度。V (3) 接收机灵敏度 P 是指当雷达侦察信号处理设备能正常识别雷达信号时,接收 rmin机应输入的最小信号

32、功率。 X (4) 接收机灵敏度的定义准则包括功率准则和检测准则。 X (5) 常用的接收机灵敏度是:最小可辨信号、工作灵敏度、切线灵敏度和检测灵敏 度。 V 3、选择题 (1)雷达侦察设备的灵敏度表征了保证设备进行正常信号处理所需的信号: A. 最小能量 B. 频率范围 C. 方向范围 D. 脉冲宽度范围。答案:A(2) 连续波接收机灵敏度适于采用: A. 最小可辨信号, B. 工作灵敏度, C. 切线灵敏度, D. 检测灵敏 度。答案:A雷达侦察作用距离(R )与雷达作用距离(R )相比,可知:rmax amaxA. R 一定大于 R ,B. R 一定小于 R ,rmax amax rma

33、x amaxC. R 比 R 具有距离优势,D. R 与 R 不具可比性。rmax amax rmax amax答案:C(4) 提高雷达侦察作用距离的有效方法是:A. 提高雷达侦察系统等效灵敏度 B. 增加雷达发射信号功率C. 减小大气衰减对电波影响 D. 消除地面反射电波对雷达信号接收的影响。 答案:A4、简答题(1) 简述雷达侦察系统的灵敏度概念及类型。 答:雷达侦察系统的灵敏度是指满足系统对接收信号正常检测的条件下,在侦察接 收机输入端的最小信号功率。 雷达侦察设备的灵敏度包括二个层面指标,即接收机灵敏度和系统灵敏度。 接收机灵敏度的定义准则包括信噪比准则和概率准则。常用的接收机灵敏度包

34、 括:最小可辨信号、工作灵敏度、切线灵敏度和检测灵敏度。(2)简述最小可辨信号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答:最小可辨信号:将连续波信号加进接收机的输入端,当输出功率等于无信号时 噪声功率的两倍时,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功率称为最小可辨信号(P )。MDS 最小可辨信号适于表征连续波信号接收机灵敏度。它通常用于衡量接收机检测 信号能力,而不用于表征接收机实际灵敏度。(3) 简述切线灵敏度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答:切线灵敏度:若在某一输入脉冲功率电平作用下,接收机输出端脉冲上的噪声 底部与基线噪声顶部在一条线上(相切),则称这个输入脉冲信号功率为切线灵敏 度( P )。TSS 切线灵敏度适于表征脉冲信号接收机

35、灵敏度。它通常用于衡量接收机检测信号 能力,而不用于表征接收机实际灵敏度。(4) 简述工作灵敏度和检测灵敏度的概念。 答:工作灵敏度:接收机输入端在脉冲信号作用下,其视频输出信号噪声功率比若 为 14dB 时,则输入脉冲信号功率称为接收机工作灵敏度。检测灵敏度:在给定的虚假概率条件下,获得一定的单个脉冲发现概率而需要 的输入脉冲信号功率称为接收机检测灵敏度。工作灵敏度和检测灵敏度用于表征接收机实际灵敏度。 5综合分析题论试述电波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侦察作用距离的影响。 答:电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将受到地球曲率、大气衰减、地面反射的作用,对雷 达侦察作用距离产生影响。雷达电波在空间直线传播,因地

36、球表面是弯曲的,形成了对电波的遮蔽,影响 了雷达侦察作用距离。雷达电波在空间传播时存在衰减。大气衰减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氧气与水蒸 汽对电波的吸收,大气中水滴对电波的散射与吸收。氧气是非理想介质,其损耗造 成对电波的吸收。大气中水对电波的衰减原因是:水是非理想介质,其损耗造成对 电波的吸收;在水滴中的感应电流的二次辐射(散射),减少了电波传播方向上的 功率密度。大气衰减必将影响雷达侦察作用距离。当地面对电波形成反射时,雷达侦察天线处的电场是直射波与反射波电场的合 成。侦察天线处电场(密度)的改变,必将影响雷达侦察作用距离。第六章 对目标搜索雷达的干扰一、内容提要1、对雷达干扰的方法及干扰效果量

37、度 对搜索雷达的干扰方法,遮盖性干扰的干扰信号样式和干扰效果量度。2、正弦波干扰 正弦波干扰对雷达显示器的作用,对回波信号的遮盖和压制作用。3、射频哭声干扰 射频噪声干扰通过雷达接收机及对雷达的影响,射频噪声干扰参数与干扰效 果之间的关系。4、噪声调幅干扰 正弦调幅与噪声调幅,噪声调幅干扰参数与干扰效果之间的关系。5、噪声调频干扰 调频的基本概念,噪声调频,噪声调频参数与干扰效果之间的关系。6、噪声调幅调频干扰 噪声调幅调频波的特点,干扰对接收机显示器的影响。7、脉冲干扰 非同步脉冲干扰与同步脉冲干扰。二、重点内容对目标搜索雷达干扰的常用方法。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 遮盖性干扰是指用的干

38、扰信号遮盖或淹没信号,阻止雷达检测目标信息。答案: 噪声、雷达回波(2) 遮盖性干扰的预期目的是使信号淹没在干扰之中,增加雷达发现目标的性,降低发现概率,其干扰对象是雷达的信号系统。答案: 不确定、接收(3) 按照干扰频带与雷达接收机频带关系,遮盖性干扰可分为、瞄准式和_干扰三种主要形式。答案:阻塞式、扫频式(4) 遮盖性干扰的效果量度准则通常采用。答案: 功率准则(5) 通常认为,最佳的遮盖性干扰信号是。答案: 正态分布噪声(白噪声)2、判断题(1) 有源干扰就其作用性质可分为遮盖(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2) 遮盖性干扰的目的是通过干扰,增加雷达对目标的检测误差,降低其性能。 X 遮

39、盖性干扰的对象是雷达的信号接收系统。“(4) 遮盖性干扰可分为阻塞式、瞄准式和扫频式干扰三种主要形式。J(5) 通常认为,最佳的遮盖性干扰信号是噪声。 X 3、选择题(1) 遮盖性干扰的预期目的是: A. 增加雷达检测信号的不确定性,B. 降低雷达性能C. 防止雷达对目标的稳定跟踪,D. 摧毁雷达。答案:A(2) 衡量遮盖性干扰效果的准则是: A. 结果准则 B. 战术运用准则 C. 压制准则 D. 功率准则。答案:D(3) 遮盖性干扰的最佳干扰信号样式是: A.噪声调幅信号B.噪声调频信号C.高斯白噪声D.噪声调相信号。答案: C(4) 射频噪声干扰效果近似于: A.雷达接收机内部噪声,B.

40、噪声调幅干扰,C.噪声调频干扰,D.噪声调相干扰。 答案: A(5) 噪声调幅信号的调制信号是:A. 高频噪声 B. 低频噪声 C. 高斯白噪声 D. 正弦波。答案: B4、综合分析题(1) 简述遮盖性干扰的概念及其干扰对象。答:遮盖性干扰是指用噪声或噪声样的干扰信号遮盖或淹没雷达回波信号,阻止雷 达检测目标信息,它的预期目的是增加雷达发现目标的不确定性,降低雷达发现概 率。遮盖性干扰具有干扰的“广谱性”,能够对各种类型雷达、处于不同状态的雷 达实施干扰,其干扰对象是雷达的信号接收系统。(2) 简述遮盖性干扰的效果量度准则及最佳干扰波形。 答:遮盖性干扰的效果量度准则通常采用功率准则,即各种遮

41、盖性干扰的效果,都 以雷达发现概率Pd (0.10.2 )时的雷达接收机输入端通带内的干扰-信号功率 比作为衡量标准。通常认为正态分布噪声是最佳遮盖性干扰波形,它是随机性最强(不确定性最 大)的波形。第七章 对跟踪雷达的干扰一、内容提要1、对自动跟踪系统的干扰方法对自动跟踪系统的干扰方法,欺骗性干扰的效果量度。2、对圆锥扫描角度自动跟踪系统的干扰 锥扫角跟踪系统的工作特性,对暴露式和隐蔽式锥扫系统的干扰,对自动增 益控制系统的干扰。3、对线性扫描角跟踪系统的干扰 线性扫描角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干扰方法。4、对单脉冲角跟踪系统的干扰 单脉冲角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干扰方法。5、对自动距离跟踪系

42、统的干扰 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欺骗性干扰。6、对自动速度跟踪系统的干扰 自动速度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干扰原理。二、重点内容对距离自动跟踪系统实施欺骗干扰的方法。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 欺骗性干扰是指有意地发射或以、相位、频率进行调制的间断或连续 信号,或迷惑敌方雷达,使之得到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或决定。欺骗性 干扰的对象是雷达的 系统。根据产生欺骗性干扰的方法不同,欺骗性干扰可 分为 和 。按照干扰的对象不同,欺骗性干扰可分为对 、对角度、 对速度自动跟踪系统的干扰和对各自动跟踪系统的综合干扰。答案:转发、幅度、扰乱、虚假、自动跟踪、转发式、应答式、距离7. 实现拖距欺骗干扰的前提

43、是解决问题,拖距的方式有和后拖。影响拖距干扰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和干扰脉冲相对于雷达回波的最小延时。答案:储频、前拖、干扰-信号比 、 拖引速度2、判断题(1)对跟踪雷达进行干扰的目的是使其测量目标坐标精度降低,主要是采用欺骗性 干扰。J (2) 欺骗性干扰只能用于对跟踪雷达进行干扰。 X (3) 根据产生欺骗性干扰的方法不同,欺骗性干扰可分为转发式和应答式。 J (4) 在对现代雷达实施欺骗性干扰时,通常采用综合干扰技术。 J (5) 欺骗性干扰的效果量度准则通常采用功率准则。 J 3、选择题(1) 欺骗性干扰的对象是:A. 搜索雷达, B. 雷达的信号接收系统, C. 跟踪雷达, D. 雷达

44、的自动跟踪 系统。答案:D(2) 欺骗性干扰的预期效果是:A. 降低雷达发现概率,B. 降低雷达性能,C. 降低雷达测量目标坐标精度D. 阻止雷达对信号的处理。答案: C(3) 欺骗性干扰的效果量度准则通常采用: A. 战术准则 B. 信息准则 C. 功率准则 D. 概率准则。答案: C(4) 对距离自动跟踪系统的主要欺骗技术是: A.距离波门拖引干扰B.交叉极化干扰C.非相干干扰材D.相干干扰。 答案: A(5) 实现拖距欺骗干扰的前提是,雷达干扰设备具有: A. 储频能力 B. 载频移频能力 C. 测频能力 D. 频率调制能力。答案: A4、综合分析题(1)简述有源欺骗性干扰的概念及其类型

45、。 参考答案:有源欺骗性干扰是指有意地发射或转发以幅度、相位、频率进行调制的 间断或连续信号, 扰乱或迷惑敌方雷达,使之得到虚假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或 决定。根据产生欺骗性干扰的方法不同,欺骗性干扰可分为转发式和应答式。按照干 扰的对象不同,欺骗性干扰可分为对距离自动跟踪系统、对角度自动跟踪系统、对 速度自动跟踪系统、对AGC控制系统的干扰和对雷达自动跟踪系统的综合干扰。 (2)参照下图,简述距离波门拖引(后拖)干扰的过程。参考答案:距离波门拖引干扰是对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主要欺骗性干扰技术,其干 扰程序包括捕获距离波门、拖引距离波门和关机三个过程。捕获距离波门(停拖):干扰机以最小的迟延放大转

46、发雷达脉冲,因干扰脉冲幅度(U )大于回波信号幅度(U ),雷达AGC控制系统调整雷达接收机门限,使其 js只检测干扰脉冲。拖引距离波门:干扰机以逐渐增加的迟延时间放大转发雷达脉冲,使距离波门 随干扰脉冲移动而离开回波脉冲,直至波门偏离目标回波若干个波门宽度。关机:当距离波门被干扰脉冲从目标上拖开足够大距离以后,干扰机关闭一段 时间。对于具有距离记忆功能的雷达,距离波门拖引干扰只包括捕获距离波门和拖引 距离波门两个过程。第八章 干扰方程及有效干扰区一、内容提要1、干扰方程干扰信号功率比与干扰方程。2、最小干扰距离及干扰扇面 有效干扰区,最小干扰距离、干扰扇面、有效干扰扇面。3、干扰机掩护运动目

47、标的有效干扰区 干扰机与雷达位臵均固定,干扰机运动、雷达固定。4、干扰机掩护固定目标及功率配合 干扰机掩护时的有效干扰区,干扰机的掩护角与功率配合。二、重点内容 干扰方程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 雷达干扰机实施干扰有效的条件是干扰在、方向上和对准雷达,具有和足够的干扰功率。基本体制有两种,即:干扰机和干扰机。答案:频率上、极化上、合适的干扰样式、引导式、回答式(2) 干扰方程是反映雷达、和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满足干扰方程的空间,称为,它包括干扰距离和。答案:目标、干扰机、空间、有效干扰区、干扰角度2、判断题(1) 当干扰信号在频率、方向和极化上对准雷达,具有足够的干扰功率时,干扰有 效。

48、X (2) 干扰机的基本体制有两种, 即: 引导式干扰机和回答式干扰机。“(3) 回答式干扰机又称为被动式干扰机,其基本体制有三种,即:转发式、应答式和双模回答式干扰机。“(4) 回答式干扰机应当具有脉冲干扰和连续波干扰两种干扰模式,以进行欺骗性干 扰。 X 3、选择题(1) 能够反映雷达、目标和干扰机之间空间关系的是: A. 侦察方程 B. 干扰方程 C. 压制方程 D. 雷达方程。答案:B(2) 满足干扰方程的空间称为: A. 有效干扰区 B. 干扰区 C. 干扰扇面 D. 有效干扰扇面。答案: B(3) 雷达干扰机实施干扰时,在最小干扰距离上干扰应能压制信号的扇面称: A.干扰扇面B.有

49、效干扰扇面C.最小干扰扇面D.最大干扰扇面。答案: B(4) 数字式射频储频的实现基础是: A. 奈奎斯特时域取样定理, B. 奈奎斯特频域取样定理,C. 信号时域量化准则,D. 信号频域量化准则。答案: A(5) 数字式射频储频精度取定于: A. 本振的频率稳定度, B. 混频影响, C. 量化精度, D. A/D 和 D/A 转 换误差。答案: A4、简答题(1) 简述雷达干扰机实施有效干扰的条件及现代雷达干扰机应具有的基本性能。 答:雷达干扰机实施有效干扰的条件是:干扰在频率上、方向上和极化上对准雷达, 具有合适的干扰样式,具有足够的干扰功率。现代雷达干扰机应具有以下基本性能:宽广的频域

50、和空域覆盖范围,多类型威 胁源干扰能力,干扰的快速自适应引导能力,多威胁源干扰能力。(2) 简述储频技术的概念及数字式储频的基本原理。 答:储频技术是指能够直接将接收到的雷达射频信号的频率储存起来的技术措施。数字式射频储频基于奈奎斯特取样定理,即:如果用取样频率大于等于两倍信号频率,则该样值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后能单值地恢复原信号。数字式储频:数字式储频器对输入信号取样、量化(A/D变换),信号频率信息 以数字码形式存贮在数字存贮器中。当需要输出信号频率信息时,从数字存贮器中 读取数据,经D/A变换和低通滤波器滤波处理,单值恢复原信号。第九章 干扰机构成原理一、内容提要1、干扰的实施过程及对干扰

51、机的主要要求 干扰实施及对干扰机性能的要求。2、干扰机的时间计算 引导时间要求分析,减小干扰引导时间的方法,回答式干扰机的时间延迟与时间压制区。3、干扰机的频率引导 测频法、比较法、综合法频率引导。4、干扰机功率的方法和干扰机波束的控制 增大发射功率的方法和干扰机波束的控制。5、干扰机的收发隔离 收发隔离度的计算,增大隔离度的方法。6、干扰效果监视与储频技术 干扰效果监视的方法及技术,各种储频原理。二、重点内容 对雷达干扰机的主要技术要求。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引导式干扰机又称干扰机,干扰信号在频率上、和干扰样式上都由引导和控制。答案:主动式、方向上 、 雷达侦察机(2) 回答式干扰机在触发下产生干扰信号,可分为、应答式和三种基本工作体制。答案:雷达信号、转发式 、双模回答式(3 )干扰信号在环行显示器荧光屏上打亮的区域称为干扰扇面,是指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