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智慧规划研究展望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9622293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0.8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未来城市智慧规划研究展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未来城市智慧规划研究展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未来城市智慧规划研究展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未来城市智慧规划研究展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城市智慧规划研究展望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未来城市:智慧规划研究展望 龙瀛、张恩嘉23 智慧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数字城市智慧城市Digital City Smart City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中国制造2025”日本“社会5.0”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智慧社会”强调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智能化的变革将深入社会各个领域。智慧城市概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4 颠覆性技术的影响AIARCloudIoTAV5GReboticsBig D

2、ataHyperloop参考叶嘉安院士关于智慧城市的讲座5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转型循证设计Evidence Based Design 数据驱动设计 Data Driven Design 数据增强设计 Data Augmented Design 全数字化城市设计 All-digital Urban Design 国外国内数据增强设计与智慧规划 1)数据增强设计概念、流程及特点 2)数据增强设计的三种应用形式 3)数据增强设计框架下的智慧规划 数据增强设计概念、流程及特点 7 数据增强设计(龙瀛和沈尧,2015)定义:DAD是在新的数据环境下,通过定量城市分析驱动的规划设计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建模、

3、预测等手段,为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提供调研、分析、方案设计、评价、追踪等支持工具,以数据实证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并激发规划设计人员的创造力。DAD中的“设计”,对应规划和设计,比如总规、控规和城市设计等 大规模数据,不限于大数据(big data)。充分获取和分析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数据,以支持对当下城市的全面认知 充分认识数据背后的城市生活,厘清城市空间组织、运行方式及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关注新兴技术对城市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影响 两个核心面向未来的规划设计干预,不局限于对城市生活和城市空间的刻画,还强调数据在城市规划设计及评估方面的重要作用 数据增强设计的三种应用形式 8数据增强设计框架下的智

4、慧规划 9完善数据来源,强化城市感知认知城市生活与空间的特征及变化推动基于新数据与新方法的规划设计响应三个核心工作数据增强设计框架下的智慧规划的五方面研究展望增加ICT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建设,强化城市感知系统的构建 应认识新时代下人的需求与行为转变,推动环境行为学的深入研究 研究新兴技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探索城市空间的未来转型方式 推动数据增强设计在传统规划中的应用,开拓更新视角的规划与设计方法 关注人本尺度的城市研究与设计,注重更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建设 数据来源方面 城市生活与空间认知方面 规划设计响应方面 01增加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建设,强化城市感知系统的构建 注重对城市系统的感知 1

5、2各类新数据之间的融合性较少,数据的有偏性问题逐渐凸显,数据精度在支持设计方面还存在差距。传统的统计数据等实效性较弱,无法真实刻画城市的实时动态。新数据环境传统统计数据5G时代 万物互联、数字孪生 信息通讯基础设施ICT infrastructures 完善城市ICT基础设施建设的框架及流程 13城市信息物理系统作为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城市信息物理系统城市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 Physical System)生态环

6、境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人类行为人类行为(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建成环境建成环境(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强感知强感知弱干预弱干预强感知强感知中干预中干预强感知强感知强干预强干预地表环境要素地表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交通轨迹与出行交通轨迹与出行(强调流量与轨迹强调流量与轨迹)活动活动(强调类型及分布强调类型及分布)活力活力(强调质量与强度强调质量与强度)地表建成环境地表建成环境(场地要素)(场地要素)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市政设施)(市政设施)完善城市ICT基础设施建设的框架及流程 14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水大气生物阳光土壤岩石实时数据反馈异常监测与预警地

7、表环境要素地表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强感知强感知弱干预弱干预环境监测智慧化监测对象监测对象监测要素监测要素要素细分要素细分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实施手段实施手段完善城市ICT基础设施建设的框架及流程 15人类行为人类行为(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交通轨迹与出行交通轨迹与出行(强调流量与轨迹强调流量与轨迹)活动活动(强调类型及分布强调类型及分布)活力活力(强调质量与强度强调质量与强度)工作就业居住生活医疗养老文化教育体育休闲商业服务交通出行行政管理经济活力社会活力私家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共享单车出行步行基于空间的流量基于人群的轨迹活动类型活动分布基于空间的流量基于人群的心情强感知强感知中干预

8、中干预ICT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之一监测对象监测对象监测要素监测要素要素细分要素细分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实施手段实施手段完善城市ICT基础设施建设的框架及流程 16监测对象监测对象监测要素监测要素要素细分要素细分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实施手段实施手段建成环境建成环境(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地表建成环境地表建成环境(场地要素)(场地要素)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市政设施)(市政设施)建筑物与构筑物(点)交通设施(线)绿地及开放空间(面)湿热环境空气品质声环境光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通信工程燃气工程供热工程环卫工程防灾工程实时数据反馈异常监测与预警强感知强感知强干预强干预ICT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之二 02认识新时

9、代下人的需求与行为转变,推动环境行为学的深入研究认识新时代下人的感知、需求及行为的变化18 Online shopping/dinning/facilities/pay/leisure/even sport必需品的追求逐渐降低,对耐用品甚至高品质商品、体验式服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用但不拥有”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共享行为也逐渐成为新时代城市生活的重要标志。当代人的screen time也不断增加,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体现。借助新技术和新方法展开深入的环境行为研究19一方面,新数据环境为认识人群活动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兼具大规模分析和精细化尺度的分析可能。另一方

10、面,基于实验的新工具的应用有利于研究人们感知、需求及行为的变化。03研究新兴技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探索城市空间的未来转型方式关注城市空间的转型方式21网络城市与城市网络城市内与城市间的模糊研究城市空间转型的三大内容22城市边界及形态 土地利用与功能 城市空间要素 网络城市、城市边界、城市群发展、城市中心体系土地利用调整策略、城市功能的细分类别、城市功能的组合方式 建筑、公共空间、道路设施等地表场所要素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宏观层面 中观层面 微观层面 04推动数据增强设计在传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开拓更新视角的规划与设计方法完善数据增强设计在传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式24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

11、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生态与环境规划 城市设计 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住区规划 利用新兴多元数据结合数字化设计手段主要集中于现状调查和分析,研究与设计脱钩面向未来的新城市模型的开发与验证、规划实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及实践较少。完善数据增强设计在传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拓展其在规划设计整体流程中的应用范围,与传统规划设计流程相结合,形成较为规范的方法和流程。城市详细规划 推动数字孪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25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在结合实时数据与数字模型的基础上,使管理人员在实体系统运行的同时能在数字系统中提前预演、控制、管理及验证,从而实现动态化的调整与管理。推动数字孪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12、,增强实体城市与数字系统的耦合,实现数字化的规划实施及管理。重视线上线下活动与城市实体空间的研究与设计响应26线下活动线上活动针对城市空间的评价方式将产生转变 与线上活动匹配的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响应也将产生转变 05关注人本尺度的城市空间研究与设计,注重更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建设加强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测度28来源:龙瀛,叶宇.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测度、效应评估及规划设计响应J.南方建筑,2016(05):41-47.测度对象街道建筑公园绿化测度维度位置尺寸功能密度多样性品质深入城市形态效应评估29来源:龙瀛,叶宇.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测度、效应评估及规划设计响应J.南方建筑,2016(05):41-4

13、7.怎样的城市空间才是一个好的空间?城市运行最适宜的开发强度、功能组织、城市形态是怎样的?不同地区是否有不同的最优解?消费水平生产总值活力健康能耗环境质量绿化经济社会生态提高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模拟与优化30 应充分拥抱不断涌现的新兴技术,加强ICT基础设施对人和环境的感知,从而更好地了解人群的真实需求,并提高空间模拟的时空粒度,实施更精准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利用混合实境等技术,发挥共享设施的优势,满足当下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新需求和新爱好。此外,关注公共空间内人们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的特征,结合线上活动的新形式,匹配相应的实体空间设施建设,增强线上活动与实体空间的联系,提高公共空间的活力。对于数字空

14、间的设计也应该是城市设计应该考虑的一部分。我们调查了五百个人,人日均手机屏幕时间六个半小时,现实虚拟化,虚拟现实化。某在线视频平台显示,线下的一个视频平均得到了线上6750次浏览、点赞、转发和评论。从时间占有角度,手机屏幕对建成环境领域具有极大杀伤力,是不是也削弱了建成环境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总结与讨论增加ICT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建设,强化城市感知系统的构建 应认识新时代下人的需求与行为转变,推动环境行为学的深入研究 研究新兴技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探索城市空间的未来转型方式 推动数据增强设计在传统规划中的应用,开拓更新视角的规划与设计方法 关注人本尺度的城市研究与设计,注重更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建设 数据来源方面 城市生活与空间认知方面 规划设计响应方面 欢迎批评指正!城市规划2018年第8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