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养护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6216917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3.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资源描述: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养护技术PPT课件(1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路面养护路面养护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l 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养护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一、路面养护的目的一、路面养护的目的l 路面保持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使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抗疲劳强度以及抗老化形变累积的能力,确保其耐久性,并使路面平整、完好,路拱适度,排水畅通,行车顺适、安全;提高高其技术状况。二、路面养护的要求 l(1)处治病害l(2)提高平整度和抗滑能力。l(3)确保路面的耐久性。l(4)防止环境污染。公路技术状况评价(MQ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基状况评价(SCI)三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桥隧构造物状况评价(BCI)沿线设施状况评价(TCI

2、)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前言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的关键技术是评价模型构造的科学性、模型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和评价方法的适应性。为了提高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充分考虑我国现实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检测手段、装备条件和发展方向情况下,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吸收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的研究成果,引进了基于新型检测技术及装备的评价模型和评定方法。评价模型的参数选取,参考了我国重要的科研成果和公路实验结果,考虑了不同公路等级、路面类型、地区条件和装备水平等因素差异,力图通过模型结构的科学性和模型参数的合理性设计,使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模型能适应我国不同省市、不同公路的技术状况评定工作。公路技术状况评价(

3、MQI)wPQI路面使用性能PQI,权重70%;wSCI路基技术状况SCI,权重8%;wBCI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BCI,权重12%;wTCI沿线设施技术状况TCI,权重10%TCIBCISCIPQIMQITCIBCISCIPQIwwww公路技术状况评价(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包含路面使用性能、路基技术状况、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和沿线设施技术状况四部分内容。上述四部分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属性上都有本质的差别,将属性不同的四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用一个指标表示,完全出于管理上对公路技术状况整体评价的需要。公路技术状况评价(MQI)利用MQI评价公路技术状况的基础是基本评定单元或路段。标准规定MQI

4、基本评定单元为1000m,取1000是为了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与我国各级公路较为完善的里程桩系统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定位资源,使MQI数据检测与技术状况评定有可靠的参照系统。公路技术状况评价(MQI)我国许多省市的国省道,尤其是高速公路已经使用了路面管理系统(CPMS)。为了节省管理资源,把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工作与CPMS 公路养护决策工作有效衔接,应将 MQI评定路段的长度与 CPMS管理路段划分结合起来。在确定MQI路段长度时,应处理好路面类型、交通量、路面宽度和养管单位变化处的非整桩号路段,在上述因素的变化处,MQI基本评定单元的长度不受1000m限制,但路段长度应遵守一般不小于100m

5、、不大于2000m的管理规定。公路技术状况评价(MQI)路面是公路技术状况评价的核心内容,而且也只有路面部分的各项技术指标能被快速、准确和自动化地采集。路面在国外许多国家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占有70%以上的比重,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主要兴趣是对不断发展的路面检测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公路技术状况评价(MQI)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将路面使用性能PQI比重确定为70%也是基于上述各种因素决定的。将路基状况SCI、桥隧构造物状况BCI和沿线设施状况TCI的权重分别设为8%、12%和10%的依据是国内外文献分析、国内道路实验和专家调查结果。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的使用性能,用路面表面损

6、坏状况、路面修补状况、道路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抗滑性能、表面纹理深度和路面结构强度等多项技术指标综合表述。一项指标很难全面地描述路面的使用性能,但是从检评工作的效率、效益和部分指标间的关联性考虑,没有必要检测与评价所有可能的技术指标。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标准对不同类型的路面,规定了不同的技术指标。其中,沥青路面采用了路面损坏、道路平整度、路面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项技术指标;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了路面损坏、道路平整度和抗滑性能三项技术指标;砂石路面只采用了路面损坏一项技术指标 所有指标通过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反映路面的整体使用性能:wPCI路面损坏(PCI)的权重;wRQI道路

7、平整度(行驶质量,RQI)的权重;wRDI路面车辙(RDI)的权重;wSRI路面抗滑性能(SRI)的权重。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SRIRDIRQIPCIPQISRIRDIRQIPCIwwww 标准规定,将路面结构强度定为抽样评定指标,单独计算与评定,评定范围根据路面大中修养护需求、路基的地质条件等因素由公路管理部门自行确定。路面抗滑性能对路面行车安全的影响历来都是受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没有成熟的路面抗滑性能与路面纹理深度的关系模型,PQI 采用了基于横向力系数的(SFC)的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横向力系数(SFC)要利用大型检测设备独立检测,由于不能与路面表

8、面损坏指标一起检测,由此增加了路面检测装备配置与检测的成本。为了控制横向力系数(SFC)的检评成本,标准规定仅检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并且将检测周期定为二年一次。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损坏包括裂缝、坑槽、沉陷和松散等各种表面破坏和损伤。路面表面各种类型的损坏通过其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加权累积计算换算损坏面积,换算损坏面积与调查面积之比(路面破损率),可直接用来衡量路面的损坏状态,也可通过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来评价路面表面的技术状况。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损坏状况评价(PCI)DR路面破损率(Pavement Distress Ratio),为各种损坏的折合损坏面积之

9、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Ai第i类路面损坏的面积(m2);A调查的路面面积(m2)。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1DR100PCI0aaAAwiiii01100DR+路面损坏状况评价(PCI)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和权重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类型和权重 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砂石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模型(PCI)具有相同的模型结构和变量(DR),但是采用了不同的模型参数。不同类型的路面有不同的损坏类型、不同的模型参数及由此产生的不同路面损坏状况评价结果。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损坏状况评价(PCI)路面损坏可用传统的方法人工调查,也可以通过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CiCS)设备自动检测。

10、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设备检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损坏时,从效率和效益角度考虑,必须使用如路面损坏识别系统(CiAS)等的机器自动识别技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损坏状况评价(PCI)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能,可通过道路平整度指标评价,在研究路面管理系统时,研究人员建立了道路平整度与行驶舒适性的关系,提出了行驶质量指数(RQI)模型。+路面行驶质量评价(RQ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IRI国际道路平整度指数(m/km);a0高速和一级,其他公路;a1高速和一级,其他公路。IRI011100RQIaeaIRI011100RQIaea+路面行驶质量评价(RQ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

11、)公路的用户对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行驶舒适性要求和期望。根据公路实验和统计数据,标准分别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普通公路确定了不同的RQI模型参数。+路面行驶质量评价(RQ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中,和 分别被定义为优和良。随着我国公路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公路养护技术能力的逐渐提高,标准将优和良对应的道路平整度分别提高到和(高速一级公路)和和(普通公路)。+路面行驶质量评价(RQ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调整后的行驶质量评价模型(RQ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公路路面铺筑技术的进步和公路用户对道路整度期望水平的提高。+路面行驶质量评价(RQI)路面使用性能

12、评价(PQI)RQI与IRI对应关系。RD路面车辙深度(Rutting Depth,mm);RDa路面车辙深度参数,采用20 mm;RDb路面车辙深度限值,采用35 mm。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车辙评价(RDI))RDRD(0)RDRDRD()RDRD(60)RDRD(RD100RDI10bbaaaaa路面车辙评价模型。为了应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不断出现的路面车辙问题,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将路面车辙列为独立的检测指标,路面车辙用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评价。与此同时,在实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时,路面车辙损坏不再重复计算。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车辙评价(

13、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与路面车辙深度(RD)的特征数据对应关系。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车辙评价(RDI)路面抗滑性能用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评价。SFC横向力系数(Side-way Force Coefficient);SRImin 标定参数,采用。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抗滑性能评价(SRI)minSFC0minSRI1SRI100SRI1aea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模型。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与横向力系数(SFC)的特征数据对应关系。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抗滑性能评价(SRI)路面弯沉是路面结构强度的函数,路面结构强度通过路面回弹弯沉用路面结构强度

14、指数(PSSI)评价。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结构强度评价(PSSI)SSI011100PSSIaea0SSIlld路面结构强度评价模型。标准规定,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评定路面结构强度。抽样评定的主要依据是交通部 沥青路面快速检测及养护技术的研究科研成果之一,即路面结构强度概率预测方法及模型。另外,不同省市的装备条件及检测能力有很大差异,全面、大规模的路面弯沉检测在同一个最不利季节内实施也有一定的技术困难。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路面结构强度评价(PSSI)路基技术状况用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CI)评价。GDiSCI 第i类路基损坏的总扣分(Global Deduction),最高分值为

15、100;wi 第i类路基损坏的权重。路基状况评价(SCI))GD100SCI81iSCIiiw(路基损坏扣分标准 为反映不同类型损坏的影响程度,标准在路基(沿线设施)中引进了权重参数。SCI(BCI 和 TCI)损坏扣分值确定的主要依据是抽样调查和专家调查。路基状况评价(SCI)桥梁、隧道和涵洞技术状况用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BCI)评价。GDiBCI 第i类构造物损坏的总扣分,最高分值100;i 构造物类型(桥梁、隧道或涵洞)。桥隧构造物状况评价(BCI))GD100min(BCIiBCI桥隧构造物扣分标准。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评定内容包括桥梁、隧道和涵洞,所需数据为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和公路隧

16、道养护技术规范评定的技术等级。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BCI)评定的前提是桥梁、隧道和涵洞技术等级评定数据有效且准确。桥隧构造物状况评价(BCI)如果桥梁、隧道和涵洞技术等级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明显差别,或定期检测数据(13年)不能反映当前的技术状况,BCI评定数据应按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和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规定方法,重新检测,更新评定结果,然后再作BCI评定。桥隧构造物状况评价(BCI)沿线设施技术状况用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TCI)评价。GDiTCI第i类设施损坏的总扣分,最高分值为100;wi 第i类设施损坏的权重;i设施的损坏类型。沿线设施状况评价(TCI)51iTCIi)GD(100TCI

17、iw沿线设施扣分标准。沿线设施状况评价(TCI)评价标准和评价等级是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的关键。标准值及与评价等级的关系涉及许多因素,既有管理上使用的方便性要求,也需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标准将公路技术状况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并给出MQI及各级分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和对应关系。由于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与经济条件及养护费用的充足程度有直接关系,理论上每一个省市都应该有自己的适合标准,比如东部地区的评价标准为PCI 95(优),则西部地区应该不高于PCI 90(优)。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评定路段技术状况MQI时,对非整公里的路段,为了使评定结果具有可比性,除PQI外,其

18、余的SCI、BCI和TCI三项指标实际扣分均应换算成整公里值(扣分基本评定单元长度/实际路段长度),然后再计算SCI、BCI和TCI。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桥隧构造物评价结果(BCI)计入桥隧构造物所属路段。存在五类桥梁、危险隧道、危险涵洞的路段,MQI=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第二节第二节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l路面损坏分析l路面损坏分类l损坏机理l现象、原因、预防及治理措施l损坏工程实例l路面维修1 路面损坏分析路面损坏分析l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不断影响下会逐渐出现损坏,其使用性能逐渐恶化。l由于荷载、环境、材料组成、结构层组合、施工和养护等条件的变异,损害形态

19、是多种多样的。l从表象上看,有各式各样的裂缝,如横向或纵向裂缝、块状裂缝和网状裂缝(龟裂)等;也有各种类型的变形,如沉陷、车辙、搓板、推移和拥起等;表层有时可能还有各种露骨、松散、剥落、坑槽和泛油等现象的出现。l上述各种损害现象或单独发生,或同时出现,错综复杂。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着一定的规律性。l各种损害的产生都是行车因素和自然因素同路面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路面工作特性和外界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而变化。2路面损害的分类路面损害的分类 根据路面损害现象的肇因、其危害性以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可以把沥青路面的损害划分为三类:损害类别损害类别沥青路面沥青路面裂缝类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块裂、反

20、射裂缝变形类车辙、波浪、沉陷、隆起、推移表面损坏类泛油、松散、坑槽、磨损、露骨、脱皮3损坏机理损坏机理l沥青及混合料:均匀性,空隙率,粘附性,强度,级配;l结构:过刚的基层导致面层剪应力过大,厚度不够,路基材料;l施工:分层过多,变异性大,压实不足;l排水、防水:设计比较弱;l荷载:轮载与胎压超载;l新的损坏机理。4 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 沉陷沉陷 路基由于水文条件很差或翻浆而过于湿软,通通过路面传给路基的轮载应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过路面传给路基的轮载应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车轮轮带处的路面便出现较大的沉陷变形,并在轮带两侧伴随出现隆起现象。路面结构的变形能力不能适应这样大的弯

21、曲变形,便会产生裂缝,逐渐发展成网裂。桥台沉陷桥台沉陷沥青路面沉陷(1)沉陷维修的方法:沉陷维修的方法:l对不均匀沉陷,如基层和土基较为密实、稳定,可只修补面层,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补、整平、压实,面积较大时应加铺面层。l对局部因路基有坑洞、沟槽等的沉陷,应采用碎(砾)石,干砌或浆砌片石等重新回填密实,将土基和基层彻底根治后,再铺面层。l对于桥(涵)头路面,因填土不实出现的沉陷,应采取加铺基层,重新作压实处理,再作面层。l对因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的软基或含有机物质的粘性土层,宜采取换土处理,其厚度视软层厚度而定。换填材料宜用碎石土、卵砾土、中粗砂及合格的工业废渣,且要求级配合理。l视情况

22、可采取钻孔注浆加固处理。坑槽坑槽指在行车荷载等外力作用下指在行车荷载等外力作用下使得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深使得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深度大于度大于2.5 cm,2.5 cm,面积大于面积大于平方米平方米的坑的坑洼。洼。坑槽、松散坑槽、松散松散和坑槽形成机理松散和坑槽形成机理:由于面层材料组合不当或施工质量差,结合料含量太少或粘结力不足或外来油的侵蚀及重载情况下,面层混合料的集料间失去粘结而成片散开,面层混合料的集料间失去粘结而成片散开,成为松散成为松散。松散的材料被车轮后的真空吸力以及风和雨等带离路面,便形成大小不等的坑槽。网裂的后期,碎块被行车荷载继续碾碎,并被带离路面,也会形成坑槽形

23、成坑槽。坑槽坑槽坑槽坑槽坑槽坑槽松散现象:松散现象: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松散松散松散松散松散脱皮的处理方法松散脱皮的处理方法 l表层处油石比偏小,或由于油料老化,降低粘结力是松散出现的主要原因,对松散脱皮的处理方法如下:表层松散时,挖补表层;基层或土基松软变形而引起松散,应从土基开始修补;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而造成松散脱皮,要清理后,重铺筑面层;对面层本身油料不匀,骨料重叠而引起的脱皮,要翻修面层。坑槽坑槽治理方法 路基完好,坑槽深度仅涉及下面层的确定所需修补的坑槽范围,一

24、般可根据路面的情况略大于坑槽的面积,修补范围应方正并与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若小面积的坑槽较多或较密时,应将多个小坑槽合并确定修补范围;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修补范围内的面层削去,槽壁与槽底应垂直。槽底面应坚实无松动现象,并使周围好的路面不受影响或松动损害;将槽壁槽底的松动部分、损坏的碎块及杂物清扫干净,然后再槽壁和槽底表面均已涂刷一层粘层沥青,用量为0.3-0.6kg/;将与原面层材料级配基本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填入槽内,摊铺平整,并按槽深倍掌握好松铺系数。摊铺时要特别注意将槽壁四周的原沥青面层边缘压实铺平,用压实机具在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上反复来回碾压至与原路面平齐;如基层已损坏,须先将基层补强或

25、重新铺筑。坑槽修补p横向裂缝横向裂缝p纵向裂缝纵向裂缝p网状裂缝网状裂缝p反射裂缝反射裂缝裂缝横向裂缝横向裂缝 现象: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现象: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的,也有部分路幅的。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结合不良;沥青未达到气候条件和使用条沥青未达到气候条件和使用条件的质量标准;件的质量标准;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缝;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缝;桥梁涵洞两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桥梁涵洞两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或地基沉降。横向裂缝横向裂缝 l轻:

26、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l重: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换算成面积。l1 1现象现象l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l2 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l(1 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l(2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

27、沉陷。量差而发生沉陷。l(3 3)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界处沉降不一。纵向裂缝纵向裂缝纵向裂缝纵向裂缝 l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mm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l重: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纵向裂缝网状裂缝l1现象现象l裂缝纵横交错,缝宽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以上,缝距40cm以下,以下,1m2以上。以上。l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l(1)路面结构中央有软化层或泥灰层,)路面结构

28、中央有软化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l(2)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抗裂性差。l(3)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l3预防措施预防措施l(1)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卧层应认真)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卧层应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粘层沥青。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粘层沥青。网状裂缝网状裂缝网状裂缝网状裂缝网状裂缝网状裂缝裂缝的处理方法裂缝的处理方法 l 对裂缝的处理,

29、可根据轻重采用不同方法:当缝宽5mm以下时,可直刷灌沥青填塞;当缝宽在5-10mm时,可用沥青石粉填补;若宽度超过10mm时,可用沥青砂或细粒砼修补。反射裂缝反射裂缝 现象: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现象: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层表面,路表裂缝的位置形到沥青层表面,路表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半刚性基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在柔性路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在柔性路面上加罩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面上加罩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取决于下卧层。一,取决于下卧层。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半刚性基层收缩裂

30、缝的反射裂缝;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裂缝;在旧路上加罩沥青面层后原路面在旧路上加罩沥青面层后原路面上已有裂缝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上已有裂缝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反射。接缝反射。车辙车辙车辙车辙沥青路面车撤车辙的维修车辙的维修 l(1)车辙在15mm以上时,可采用铣刨机械清除;l(2)当联结层损坏,应将损坏部位全部挖除,重新修补;l(3)因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修补基层 翻浆翻浆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的厚度;设计时应考虑排水结构。治理方法:治理方法:及时清除雨水进水孔垃圾,确保排水顺畅,;对轻微翻浆路段,挖除面层,清除基层表面软弱层,施设下封层后铺筑沥青面

31、层;严重翻浆路段,将面层基层挖除,如涉及路基,需处理好路基后铺筑良好的半刚性基层,并做好排除内部积水的技术措施。动水头拥包拥包l治理方法:治理方法:(1)拥包峰谷高差不大于拥包峰谷高差不大于15mm时,可采用机械铣刨时,可采用机械铣刨平整;平整;(2)拥包峰谷高差大于拥包峰谷高差大于15mm且面积大于且面积大于2m2时,应时,应采用铣刨机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至少采用铣刨机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至少30mm,清扫干净后,喷洒粘层油,并采用热沥青混,清扫干净后,喷洒粘层油,并采用热沥青混合料重铺面层;合料重铺面层;(3)基础变形形成的拥包,应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基础变形形成的拥包,应

32、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铺面层。重铺面层。沥青路面拥包 铲除拥包搓板(波浪)搓板(波浪)大于修补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的2倍,槽壁与槽底垂直,清除下层表面的碎屑、杂物及粉尘后,喷洒粘层沥青,重新铺装沥青面层;属于基础原因形成的搓板,应对损坏的基层进行修补。波浪与搓板波浪波浪(搓板搓板)的维修的维修 l(1)波浪(搓板)的波峰与波谷高差起伏大于15mm时,应采用铣刨机削平;l(2)当铣刨后的路面露出粗骨料或底面层时,应重铺面层,且厚度应大于30mml(3)当局部强度不足时,应先修补基层,再重铺面层。啃边和脱皮啃边和脱皮 l啃边是指路面边缘材料破损或形成坑洞。由于面层和基层宽度不足,边缘不密实,排水状况

33、不良,辗压不到边不密实引起的病害。l路面保护层或封层脱落,常表现为麻面(路面矿料局部散失、粗细不匀、呈麻点状)、磨耗(骨料棱角磨成圆滑或平滑状态),露骨(较粗的集料也散失,粗骨料外露)。啃边的处理方法啃边的处理方法l啃边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路面车行道宽度与车辆交通性质不适应而导致路面边缘部分受力增大,或路面与路肩衔接处密实不够。处理方法有:由于强度不够引发的啃边,要进行挖补。由于交能增加产生的啃边,除修复外,可对路肩及路缘石进行改善。脱皮的维修脱皮的维修 l(1)封层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松动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层;l(2)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层油,并

34、重铺沥青层。泛油泛油 现象现象:表面处治和贯入式路面的表面基本上被一薄层沥青覆盖,未见或很少看到集料,路表光滑,容易引起行车滑溜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表面处治,贯入式使用沥青标号不当,针入度过大;沥青用量过多或集料洒布量过少;动态施工,面层成型慢,集料散失过多。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施工前须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选定合适的沥青标号;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治理方法:治理方法:在热天气温较高时进行处理最为有效。如轻微泛油,可撒布3-5(8)mm石屑或粗黄砂,撒布量以车轮不粘沥青为度;如泛油较严重,可先撒布5-10(15)mm集料,经行车碾压稳定后再撒布3-5(8)mm石屑或粗黄砂嵌缝。使用过程中,散失的集料须及时回扫,或补撒集料;情节严重进行铣刨加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