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9619050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环境学一、绪论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2)环境科学的特点: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而客观事物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环境是与中心事物对应发生的,环绕于某个中心事物周围的客观事物,中心事物的不同,则其环境不同。)2、 环境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诞生条件、生存条件、生产生活空间、生活生产资源环境 人废弃物“三废”:物质污染(化学性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两噪”、“一磁”:能量污染(物理污染,具有瞬时性危害可能会变成永久性。)3、不同时期的环境问(1)人类诞生-“第一次

2、浪潮”之前的环境问人类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居住在中低纬的洞穴中,其活 动目的是获得食物,维持生存和繁殖。通过生理代谢与外界环境(物 质)交换能量,对自然环境是只利用环境,但生存受到威胁。(2 ) “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生态平衡失调 标志:新石器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磨制石器如石犁、石锄的使 用,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3 ) “第二次浪潮啲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4 ) “第三次浪潮啲环境问题:污染转移 标志:以电子工程和遗传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出现( 20 世纪60 年代)4、污染转嫁的方式?( 1) 产业转移( 2) 固体废弃物的越域转移 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

3、移 工业废渣的越境转移 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 3) 战争强加污染转移:如贫铀炸弹5、自然环境的结构?( 1) 无机环境(非生物):大气、太阳、水、矿产(矿藏)、地貌( 2) 有机环境(生物):植物(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动物(消费者;异养型生物)、微生物(分解者;异养型生物)(3 )营养级:第I营养级、第II营养级、第川营养级(4) 食物链:草牧食物链(捕食链)和腐屑食物链。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6、食物网的成因:(1)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食性复杂(食草性、食肉性、杂食性)(2)资源共享(被捕食者)7、金字塔型: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量减少,呈数量级递减,称十分之一法则,所以生物量呈金字塔型。(

4、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型, 极不稳定,需要以外境输入(如食物生物量),使其稳定。8、能量流:第一能量流:依附捕食链(太阳能)第二能量流: 依附腐屑食物链(化学能)第三能量流:人为储存和地质矿化作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特点:(1)由集中向分散流动,且不可逆(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某一种能量不能完全转换成另一种能量。第二章大气环境1、对流层及平流层的特点:()对流层特点:(1 )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每100m下降0.69,垂直对流强烈。( 2)空气密度大,占大气总质量的 3/4( 3)杂质、云量大( 4)雷、电、雨等天气现象存在( 5)和人类活动影响大,人类活动主要在此层(6)大气污染

5、主要在此层(二)平流层特点:(1 )随高度的增加气温无变化(30-50km以下),无垂直对流,只有 水平流动,30-35km以上随高度上升气温上升。( 2)密度相对较小( 3)没有水汽和杂质( 4)没有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存在( 5)臭氧层依附于此层2、干洁空气的定义及其成分?( 1)定义: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2)成分: (最多)、。2(最活泼、21%)、Ar(最不活泼)、CO2 (变化幅度 最大、 0.033%)3、大气污染的概念: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 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4、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一)

6、天然来源( 1)火山喷发:排放 SO2 、H2S 、 CO2 、CO、 HF 及火山灰等颗粒物。(2 )森林火灾:排放CO、CO?、SO2、NO2、HC等( 3)自然尘(沙尘暴):风沙、土壤尘等。(二)人为污染源(1) 工业企业排放源:工业企业排放源:污染物种类受企业性质影响,受原材料影响,产品不同则污染物不同。污染物数量受企业的规模、治污程 度影响。(2) 家庭炉灶及取暖设备排放源(3) 交通运输污染源(4) 农业污染源:农业化肥的使用。5、五种主要的污染物质:(1 )气溶胶污染物:直径约从0.002-100pm大小的液滴或固态粒子(2 )硫氧化合物:SO2、SO3(2/3来自于煤炭燃烧、1

7、/5来自于石油燃烧)( 3)氮氧化物: NO 、 NO2、 N2O、 NO3、 N2O4、 N2O5 (来源于石油燃 烧)( 4)碳氧化物: CO 、 CO2( 5)碳氢化合物( HC)6、CO 中毒的原因:CO即煤气:在燃料不无安全燃烧时产生的。煤气中毒:人体正常条件下条件。2 +血红蛋白双氧血红蛋白有 CO 时:CO+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其中CO与血红蛋白结合速度快,但逆过程慢,碳氧血红蛋白会凝固。7、还原型和氧化型大气污染:P/25(1)还原型(煤炭型):如“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SO?、CO、颗粒物条件: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风速很小,伴有逆温存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性烟雾。(2)氧

8、化型(汽车尾气型):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发生地主要是以使用石油为燃料的地区 污染物主要来源:汽车排气、燃油锅炉、石油化工生产8、逆温: P/38逆温的类型:(1 )辐射逆温(接地逆温)(2)下沉逆温(3)平流逆温 (4)锋面逆温 (5)湍流逆温9、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 P/40晴天的四种烟型:( 1 ) 爬升型(上升型、屋脊型)在日落前后(傍晚)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污染最轻。( 2) 平展型发生在夜晚,污染较轻。( 3) 熏蒸型(漫烟型)常出现在日出后(早晨),对人类污染最重。( 4) 翻卷型(波浪型)常出现在中午前后,污染较重。阴天的烟型:( 1)锥型(喇叭型)发生在阴天的白天和傍

9、晚。10、大气的水平密度对扩散的影响:大气的水平密度不同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继而产生风。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 响:(1)使污染物迁移到下风方向(输送)。(2)对污染物稀释、冲淡作用。11、湍流的种类:P/43一种是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热力湍流,它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大气稳定度。一种是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勻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它的强 度主要决定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12、三种局地环流(局部地区环流): P/44/45(1 )山谷风环流:白天;谷风。夜晚;山风(2) 海陆风环流:白天;海风。夜晚;陆风(3) 城市热岛环流:是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环流。13、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

10、:(1 )城市中人为热排放量大,与中纬地区太阳辐射能相等。(城市机关事 业单位密集、工业企业发达、交通运输及服务业发达、区民生活耗能多。)(2) 人工下垫面密实性强,导热效果好,热容量大。(3) 城市的蒸发量小,下垫面增温迅速。( 4)城市空气中 CO2 浓度高,气溶胶含量高,温室效果更明显。第三章 水资源1 、水资源问( 1 )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数量型短缺(数量型短缺)( 2)水体被污染水质型短缺(质量型短缺)2、水资源不足的解决方法:(1)利用外来客水资源。(2)跨流域调水(70 年代引滦入津、引黄济津、南水北调)(3)利用地下水。3、超采地下水的危害:(1)使得地下水位漏斗重叠,引起局部

11、地区地下水位下降。(2)使得地下水开采成本上升。(3)使得地下水优质水资源储量下降,影响水的可持续利用。(4)使得浅眼井“吊泵”而报废。(5)地下沉积物密实性变差对地表水顶托的力量下降,地表水而渗透, 易污染;岩石地面塌陷;沙质沉积物地面沉降。(6)地面沉降的危害:一是降低防洪标准;二是沿海地区地面沉降,海平面 上升,加快沿海淹没,造成全球经济损失惨重。(7)沿海地区超采地下水的危害产生海水底下倒灌,污染地下水,产生 土壤盐碱化,农作物不能生长,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自然植物不能生长, 使得沿海土壤裸露,使其沙漠化。4、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 了水体的自

12、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 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5生物化学需氧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生化需氧量( BOD ):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应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植物营养物(N、P等)的增加,使藻类植物大量增加,使鱼类的生活空间减小,失去饵料,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6、水体污染物的种类?( 1)无机无毒物质: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般的无机盐类。(2)无机有毒物质:如汞(Hg)、镉(Cd)、铅(Pb)、锰(Mn)、铬(C n )、砷(As )等。

13、( 3)耗氧有机物。( 4)有机有毒物质:如酚类、有机农药、取代苯类、聚氯联苯、稠环芳烃。( 5)放射性污染物。( 6)生物污染物。( 7)热污染。7、甲烷发酵:条件:( 1)要有专门的甲烷细菌。( 2)绝对厌氧状态。(3) PH 值 6.4-7.2 之间。(4 )适宜的水温329-709。(充分条件)8、农作物秸秆燃烧的危害:( 1)浪费能源,加快化石燃料的枯竭。(2 )产生CO2,加快温室效应。( 3)损失肥效。( 4)产生大气污染,降低能见度,威胁航空及至国防安全。( 5)改变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生物。(6)威胁财产安全。(7)威胁生命安全第四章 土壤资源1、土壤是由固(矿物质、有机质)、

14、液(土壤水分或溶液)、气(土壤空气) 三相组成,土壤圈处在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密切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之中, 处在其四圈的交界面上。2、土壤污染的概念: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土壤的组成、结构、 功能的变化,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使农作物的产量或质量的下降。3、五大圈层形成的顺序?4、土壤净化的方式:(1)、挥发、扩散(2 )、沉淀、胶体吸附(3 )、生物、化学降解(毒性较小、无毒、营养物质)5、环境背景值的概念: 环境背景值是指环境中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 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6、化学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

15、 1)母婴接触。( 2)消化道:食物当中的农药残留、服用(自杀、误服)。( 3)皮肤渗透。(4)呼吸道。第五章、城市环境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 步为目的,一个集结人口、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是一个经济实 体、政治实体、科学文化实体、自然实体。2、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基础设施功能与作用相当干人体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立城市整体与延伸的分支体系骨骼系统作用:发生和组织物流、能流和人口流-给一排水系统发牛和组织水流和废水流血液循环能源供应系统(电、汽、热)发生和组织能量流消化和排泄系统环卫系统发生和组织废物流循环园林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美化

16、景观美容装饰呼吸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发生和组织信息流循环神经系统防灾系统(火灾、卫牛防疫、抗震、防止自然和人为灾害防护免疫系统抗洪、消防)3、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1) 自然系统:土地、水体、植物、动物、景观、地物形态、气候。(2) 经济系统:工业、农业、通讯、科技、金融、贸易、运输、建 筑。(3)社会系统:法律、宗教、教育、文化、艺术、文娱、饮食、物 资仓储、居住、旅游、服务、医疗。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人是城市的主体。(人可以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生产者的生物量小于消费者的生物量。(倒金字塔型)、人工性特点显著。(食物网络简单、食物链短促)、不稳定性强,开

17、放性更强,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更强。(食物、资源、商品、市场、人才及劳动力依赖性)、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城市驯化人类。(城市文明病高发、远离祖先生活“野趣”)4、花草的绿化的缺点:( 1)、初始投入大。(2 )、生命力弱。(3 )、生命周期短。(4 )、后续人工、资金投入大。(5 )、生物量小。(6)、对污染物的吸收净化能力弱。(7)、对热岛的衰减能力弱。(8 )、对噪声的衰减能力弱。(9)、浪费土地,危害国家粮食安全。(10 )、绿化功能单一,其空间不能立体利用。5噪声的组成要素:(1 )、来源 (2 )、介质(气、液、固)(3 )、声场(4 )、频率:(赫兹) (5 )、声速(6 )、波长(声速=波长X频率)(7 )、声压强6、声压强和声压级的换算:(略)7、城市噪声的危害:( 1 )、影响睡眠、休息和语言交流。(2 )、损伤听觉。暂时性损伤,长期在噪声环境会产生耳鸣,听觉迁移。(3 )、引起各种疾病:血管扩张,肌肉抽搐,疲劳,反应迟钝,心血管收缩,心脏不适, 视力衰退,神经紧张,甚至失去平衡,引起内脏器官活动改变, 影响肾上腺活动,新陈代谢。(4) 、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学习效率。(5) 、背景声音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