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集训(二十)第3单元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1943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617272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点集训(二十)第3单元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1943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点集训(二十)第3单元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1943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点集训(二十)第3单元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1943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考点集训(二十)第3单元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194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集训(二十)第3单元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1943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点集训(二十)第 3 单元 第五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应学生用书 p454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观 书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C 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2、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D 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解析“一次具体的”有错,且不一定是“春日”。答案A(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答:_ 答案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青 玉 案 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

3、语,独立长天暮。【注】黄公度:南宋主战派。作此词时词人在泉南任职,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裛(y):沾湿。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三句看似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之苦,实则是表达其不愿离家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这种迂回用笔的写法更具艺术表现力。B“霜桥月馆,水村烟市”采用列锦的手法,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通过画面的组接,营造了孤寂的氛围。C词的结尾以景语作结,描写词人倚着栏杆悄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此处“无语”胜似有语,意境深远,含而不露。D本词词风柔美,缠绵悱恻,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

4、法,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解析“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错,该词并未做细腻描写。答案B(2)清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结合该词简要分析。答:_ 答案本词表面是写男女别愁,实则寓意深远。起句写对“邻鸡”啼鸣、催促启程的责备,实际表达对“君命”(实为秦桧)的一种怨恨和不满;旅途中词人一再回望、依依不舍,既表达对所恋之人的思念,又暗含对入京后前途命运的担忧;鸿雁无情离去、家书阻隔(或倚栏独立无语),则表达了词人心中苦闷无处诉说的无奈和痛苦。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春

5、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注】锦字: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寄滔。元戎:主将。(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女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她目睹皇城奢靡的生活,联想到夫君征戍在外,顿生愤懑不平之情与深切思念。B颔联的“心随明月到胡天”与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手法相似,都将明月当作心灵相通的媒介,都表达出对远人的担忧与牵挂。C颈联上句借用典故表现女主人公的绵绵愁思,回文诗可以反复回旋地

6、阅读,恰若思妇情意百转千回;下句的“笑”字运用了拟人手法。D尾联写女主人公不问夫君问主帅,何时才能燕然记功,战胜而还,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联,赋予了本诗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解析“皇城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不平之情”属曲解。答案A(2)诗歌首联历来为人称道,其中“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_ 答案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生意盎然的景象,交代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巧点题旨“春思”。与第二句中几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颔联的“层城临汉苑”相呼应。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闺妇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并自然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4阅读下面这首

7、宋诗,完成(1)(2)题。午 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注】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B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C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

8、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解析“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错,这句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答案D(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 答案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之情。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新法被废,如梦消散,诗人内心无比痛苦、惋惜。尾句则直抒愁情。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中间两联通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写,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之理。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欲把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

9、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苦。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题,交代夜宿湘江的缘由,一个“锁”字,流露出诗人困于此地的无奈和怅惘。B颔联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用夸张手法,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开阔。C本诗借“刘琨”之典表明诗人的勤奋好学,而借“橘柚”悲叹其远离家乡、生不逢时。D尾联暗用屈原与渔父之故事,一种世无知音的悲

10、愤溢于言表。末句以景结情,意韵悠长。解析本诗用刘琨舞剑的典故,意在表现诗人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答案C(2)本诗颔联写景境界阔大,颈联抒情极为沉痛、悲凉,有人认为这两联不和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阐释理由。答:_ 答案(示例 1)不同意。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颈联写孤舟漂泊,处境狭窄,一阔一狭,互为映衬。(答“映衬”“反衬”,并加以分析)诗人触景生情,境界的阔大壮美,既激发起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自然地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情和景就是这样有机地联系、交融起来。(扣住“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示例 2)同意。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颈联写孤舟漂泊,处境狭窄,一阔一狭,反差极大。(答“反

11、差”“对比”等,并加以分析)颔联是诗人触景生情,境界的阔大壮美,激发起作者的豪情壮志;颈联通过对比联想,抒发了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这两联的确不和谐,但真实反映了诗人此时的情绪。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秋 思 陆 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注】陆游作本诗时年已七十九岁,闲居故乡山阴。火牛:古代火攻战具,牛的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牛冲向敌军。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和杜甫旅夜书怀中

12、“天地一沙鸥”句,都借“沙鸥”意象表现诗人的闲适淡泊。B颔联写自己闲暇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感觉度日如年,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放下了。C颈联借助寒砧、深巷、残月、梧桐等诸多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融情于景。D尾联用典,借志在扶世救民的陈登登上高楼极目远眺之事,寄寓自己壮志不能伸的惆怅。解析两个“沙鸥”意象特征不同,杜甫诗中“沙鸥”是“凄苦孤独”的意象。答案A(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 答案本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诗人本已闲居可以享受闲适而又不甘于闲居闲适的矛盾心情;诗人虽以沙鸥闲适自由自比,但又说闲居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但醉后亦休;虽说醉可休事

13、,但一闻砧杵之声而生感慨,一见梧桐叶落而思故园。诗人想要放眼远望,而又无元龙百尺楼可登。种种矛盾在心中纠缠,使其郁闷难释。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星 名 诗 权德舆 虚怀何所欲,岁晏聊懒逸。云翼谢翩翻,松心保贞实。风秋景气爽,叶落井径出。陶然美酒酣,所谓幽人吉。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安用簪进贤,少微斯可必。【注】簪:插定发髻或帽子的长针。古人簪笔以备写用。少微:指少微星,喻指处士、隐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诗人本是虚怀若谷,无欲无求;但因年岁太大,又无聊慵懒,倍觉颓唐与悲哀。B三、四句写飞鸟搏击长空,青松忠贞不二,诗人以此比喻人应有凌云之志

14、和赤胆忠心。C五、六句描写秋风吹拂,天气爽朗,树叶飘洒,落在井边小径上,烘托诗人的自在自得。D接下来写自己愉快地品尝着美酒,好不酣畅,这正是隐居之士最值得高兴的事情。解析“岁晏”意为“年末”而非“年岁太大”,诗句也并未体现颓唐与悲哀,更多的还是一种闲适自在。答案A(2)诗中“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两句颇具情怀,这种情怀与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 答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只有把自己屋子打扫整理好了,才能协助治理天下。强调的是先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意思是人自然要以尺璧之玉为轻,不能够只打扫整理自己的居室,强调的是应该以治理天下

15、为己任,更突出要有扫天下的大爱情怀。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自江陵沿流道中 刘禹锡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觉胜春。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注】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自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这首诗便是他赴任途中,行至江陵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作开篇富有民歌风味,提出江陵地理位置重要,为下文所叙人事埋下伏笔。B在诗人看来,人们都专注于自己之事,渔父月下放歌打渔、商人关注天气变化。C枫叶放红时,秋光胜春光,与其诗“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相似之意。D本诗先叙写人事,后细摹景物,语言

16、表达质朴明易,结构布局井然有序。解析“先叙写人事,后细摹景物”有误,诗中“人事”与“景物”交叉叙写,并没有“先后”之分。答案D(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思?请简要分析。答:_ 答案表露了诗人的轻快愉悦之情。诗人沿途所至,人民安居乐业,秋景胜过春景,一片美好,让诗人感觉轻快,颇为愉悦。表露了诗人对名将的敬仰之意。诗人行经之地,曾多有战争,如今名将们已逝去,被供为神灵,诗人仰慕不已。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7、注】祐之:指辛助,辛弃疾同族兄弟。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钟鼎”代指做官,“山林”代指归隐,在朝在野都是幻梦,就该宠辱不惊。B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构思新巧的诗句,如此悠闲过一生,生活依然惬意。C下阕前两句写别后场景:风雨之夜,兄弟二人挑灯夜话,对床不寐,手足情深。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晓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解析“写别后场景”错。“记取”表明此处为回忆往事。答案C(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词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_ 答案上阕劝慰祐之不要因仕途失意而哀伤,人生态度淡泊旷达:看淡顺逆、荣辱

18、,诗意人生。下阕前两句回忆兄弟夜谈的温馨冲淡了今日的离愁,感情真挚又不流于感伤。最后三句写明媚的山水美景将伴君前行,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注】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

19、赞美之情溢于言表。B“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C“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D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解析“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分析有误,本句就是概述,并不是具体刻画别前欢笑。答案C(2)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_ 答案观点一:同意。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写诗人送别葛使君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