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6161719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9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a little bit more.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a little bit more.-author -author -date-date古诗古诗古体诗古体诗新体诗新体诗四言四言五言五言七言七言乐府诗乐府诗 绝句:共绝句:共4句(五绝、七绝)句(五

2、绝、七绝)律诗:共律诗:共8句(五律、七律)句(五律、七律)4 4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宋)词(宋)词(按字数分)(按字数分)小令(小令(58字以内)字以内)中调(中调(90字以内)字以内)长调(长调(91字以上)字以上)(元)散曲(元)散曲(按曲数分)(按曲数分)小令小令套数套数词词(流派):豪放、婉约(流派):豪放、婉约3观 沧 海曹 操 本诗是古乐府 观:看 沧海:大海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

3、行演唱及演奏等。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唐代以后,即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7曹操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o)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东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登上碣石山观沧海,此诗即当时所作。死后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曹操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

4、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8朗读朗读jidnsngzhxio s观 沧 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9注释注释向东 登临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多么水波动荡的样子耸立。竦,高;峙,挺立。秋风声银河庆幸得很,好极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开篇点题,交待了观海的地点和目开篇点题,交待了观海的地点和目的。的。“观观”字统领全篇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

5、观海所见。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地耸立在海心。“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涌”字用得尤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

6、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何等气魄!(互文)(互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之行,

7、若出其中;星汉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灿烂,若出其里。”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中哪些诗句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互文)”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博大的胸怀。16哪些语句是实景?哪些语句是虚景?实景水

8、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7实景中,哪些语句是动景?哪些语句是静景?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18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抒发雄伟抱负和博大胸怀。主主 旨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李白 龙标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古尊右卑左,即贬官。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这首诗是作者为

9、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诗。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这个不幸的消息

10、,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远方的友人。听读课文,注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意读准字音,并用用“/”划分诗句划分诗句的节奏。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唐 李白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唐 李白李白杨花杨花/落尽落尽/子规子规/啼,啼,闻道闻道/龙标龙标/过过/五溪。五溪。我寄我寄/愁心愁心/与与/明月,明月,随君随君/直到直到/夜郎夜郎/西!西!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李白李白(701762)(70176

11、2)唐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轻财好施。根据注释,理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诗的意境。龙标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古尊右卑左,即贬官。子规:子规:即杜鹃鸟。即杜鹃鸟。五溪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

12、武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夜郎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直到

13、夜郎西”。注释注释1.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2.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之地极偏远?3.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的感情?4.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

14、莫大的精神慰藉。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之地极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直到夜郎西。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者的感情?愁心愁心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和关切之情。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15、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练习一练习一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这首诗,通过对景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情和关切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请用自己的

16、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古人云:情哀而景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的?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表达爱情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表达爱情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把明月作为信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把明月作为信使,让它把自己的使,让它把自己的“愁心愁心”(即对朋友的关(即对朋友的关心与安慰之情)随风逐月寄托到夜郎西。这心与安慰之情)随风逐月寄托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

17、之人格化的形象思维法,是本诗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的形象思维法,是本诗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点之一。同时,作者同时,作者想像惊人,气概超逸,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艺术特色艺术特色小小 结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

18、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这首充满同情和关

19、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情景交融融”。联系。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杨花”“”“子规子规”来写来写?练习二练习二 写写“杨花杨花”且且“落尽落尽”是点明时令,这是点明时令,这样的样的“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

20、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37次北固山下 王 湾本意是住宿这里是停泊背景图片为北固山(在江苏镇江,面临长江)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第一联(第1 1,2 2句)称句)称“首联首联”(或(或起联起联)第二联(第第二联(第3 3,4 4句)称句)称“颔联颔联”第三联(第第三联(第5 5,6 6句)称句)称“颈联

21、颈联”第四联(第第四联(第7 7,8 8句)称句)称“尾联尾联”(或或结联结联)王湾,洛阳(今属河南)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人。唐代诗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参与编撰年间进士,参与编撰群群书四部录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后任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其诗流传不多。其诗流传不多。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诗人曾往来于吴、楚之间,不得

22、归家,故有这首诗人曾往来于吴、楚之间,不得归家,故有这首五言律诗。且以五言律诗。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一联而闻名于天下。本诗是本诗是五言律诗五言律诗 次:次:停泊停泊 北固山:北固山:三面临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江,形势险要,号称称“天下第一江山天下第一江山”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二二一”或者或者“二一二一二二”如:如:客路客路/青山青山/外,行舟外,行舟/绿水绿水/前前 海日海日/生生/残夜,江春残夜,江春/入入/旧年旧年45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

23、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注释 加下划线的词语课本已注。风顺江上的红日品品读读欣欣赏赏首联: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颔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对偶)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4、。作者通过作者通过“风正一风正一帆悬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品品读读欣欣赏赏颈联: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对偶)表现的是)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

25、上已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呈露春意。作者把作者把“日日”与与“春春”作为新生的美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生”字字“入入”字使之拟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新事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品品读读欣欣赏赏尾联: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看到南雁北归,

26、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带给洛阳家乡。“乡书乡书”、“归雁归雁”与首联的与首联的“客路客路”、“行舟行舟”,遥相,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淡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他传递家书。主旨 诗人

27、诗人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露出诗人乡愁乡思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思念亲,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请你积累思乡的古诗词。请你积累思乡的古诗词。52马致远天

28、净沙秋 思曲牌题目元代曲作者元曲:元杂剧、元代散曲元曲:元杂剧、元代散曲散曲:小令、套曲散曲:小令、套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光祖,白朴。马致远,字千里,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一,马致远的天净天净沙沙秋思秋思被誉为被誉为“秋秋思之祖思之祖”、“万中无万中无一一”之作。之作。古道: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指古代通行的道路。断肠人: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游子。57说说你对各个诗句的理解。枯藤老树昏鸦:烘托游子对家

29、乡的思念之情。连乌鸦都回窝了,自己却有家不能回。乌鸦一家尚能团聚,而此曲的主人公却还在西风古道上奔波。58小桥流水人家:引起游子对“家”的思念。烘托游子思家之情。59古道西风瘦马:烘托游子离家远行的凄凉。古道西风表现荒凉凄冷;由马瘦可以联想到人瘦。60夕阳西下:点明时间;烘托游子异乡奔波的凄凉。61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表现羁旅之思(思乡之情)注:羁旅,长久寄居他乡。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

30、,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这时,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进在古道上,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1.1.言简意丰言简意丰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景物: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景物:藤、树、鸦、桥藤、树、鸦、桥 、水、家、道、水、家、道 、风、马,一字一景,、风、马,一字一景,分别

31、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写作特点写作特点】2.2.多方映衬多方映衬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

32、家相映,更显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一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索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索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它们涂上一抹金黄;面是落日的余晖给它们涂上一抹金黄;“小桥流水人小桥流水人家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呈现一派清雅、安适,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使“断肠人断肠人”更添悲愁。字里行间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更添悲愁。字里行间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突出游子情怀。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突出游子情怀。3.3.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人的思

33、想感情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作者运用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天涯是抽象的东西,作者运用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所谓动。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全篇仅全篇仅5句,共句,

34、共28个字,个字,9种景物,寄情于物,通过众多自然景种景物,寄情于物,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淋漓尽致。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堪称,堪称悲秋思乡悲秋思乡的经的经典!这首小令典!这首小令,因此被后人称赞为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秋思之祖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夕阳(西下)天天净净沙沙 秋秋思思绘景绘景(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在天涯)写人写人秋原黄昏秋原黄昏行旅图行旅图言简意丰言简意丰 多方映衬多方映衬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点睛之笔)(点睛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