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行业国内厂商产能不断增长全球占比持续上升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19611002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偏光片行业国内厂商产能不断增长全球占比持续上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偏光片行业国内厂商产能不断增长全球占比持续上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偏光片行业国内厂商产能不断增长全球占比持续上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偏光片行业国内厂商产能不断增长全球占比持续上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光片行业国内厂商产能不断增长全球占比持续上升(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偏光片行业国内厂商产能不断增长,全球占比持续上升一、 偏光片行业国内厂商产能不断增长,全球占比持续上升随着杉杉股份完成对LG化学的收购,目前,日本和中国境内成为LCD偏光片产能的主导者。2021年,住友化工(日本)、杉金光电(中国境内)和日东电工(日本)位居LCD偏光片产能前三位,分别占据2210%、1770%和1750%的市场份额;此外,盛波光电(中国境内)、三利谱(中国境内)和恒美光电(中国境内)分别占据710%、360%和340%的市场份额。2021年,中国境内各厂商产能约占全球市场份额3210%,较2019年的710%显著上升。随着本土厂商产能持续地扩张,预计偏光片市场将进一步向中国境

2、内转移。二、 中国偏光片行业关键材料偏光片中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是PVA膜。PVA膜经染色后吸附具有二向吸收功能的碘分子,通过拉伸使碘分子在PVA膜上有序排列,形成具有均匀二向吸收性能的偏光膜,其透过轴与拉伸的方向垂直。在偏光片中,由PVA膜制成的偏光层易吸水、褪色而丧失偏光性能,在PVA膜的两侧分别采用一层光性均匀性、透明性良好的TAC(三醋酸纤维素酯)膜可以隔绝水分和空气,保护偏光层。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画面真实再现,防止和避免内部或外部杂光的干扰,提高显示器的分辨率,往往在光板TAC膜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表面处理。光板TAC膜是指未进行任何表面处理的TAC基膜,应用于偏光片领域的TAC膜涉及

3、种规格(厚度):40、50、57、80。其中,80的为主流产品。经过表面处理的TAC膜包括防眩(AG)、防眩低反射(AGLR)、透明硬化低反射(CHCLR)、透明硬化(CHC)、防反射(AR)。彩色滤光片的结构包括玻璃基板、黑色矩阵、彩色层、保护膜及ITO导电膜。彩色滤光片的R、G、B三基色按一定图案排列,并与TFT基板的TFT子像素一一对应。背光源发出的白光经过滤光后变成相应的R、G、B色光。通过TFT阵列调节加在各个子像素的电压值,改变各色光的透射强度,不同强度的RGB色光混合在一起,实现彩色显示。彩色滤光片的制作工艺是在透明玻璃基板上制作防反射的遮光层黑色矩阵,再依序制作具有透明性红、绿

4、、蓝三原色的彩色滤光膜层,然后在滤光膜上涂布一层平滑的保护层,最后溅射上透明的ITO导电膜。彩色滤光片制作的核心工艺是彩色滤光膜的制备。目前,彩色滤光膜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颜料分散法、染色法、印刷法和电沉积法,近年来日本出现了喷墨印刷法。对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板玻璃,其性质和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随着消费大众对显示屏的显示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增加面板厂商的制备工艺难度,还有小于1mm超薄基板玻璃的生产、运输和后加工,这一系列过程都对基板玻璃的理化性质和质量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目前基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有浮法、流孔下引法和溢流法3种。流孔下引法的玻璃成形时与金属滚轮直接接触,使得玻璃双面质量不高

5、,需要继续对玻璃进行抛光处理,增加了加工难度,所以并不适用于TFT-LCD面板产业。美国康宁公司的成形工艺是目前生产TFT-LCD用基板玻璃的主流工艺,溢流法成形时玻璃板表面仅与空气接触,形成自然表面,表观质量很高,但缺点是不易做高世代大尺寸基板玻璃,且产能小。日本旭硝子发展了浮法制造基板玻璃的技术,该法易于扩大基板玻璃面积,降低单位成本,但在锡槽成型时接触液态锡的一面需要抛光处理去除锡层。光模组按背光类型主要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直下式不需要导光板,背光灯均匀分布于机身后盖上,屏幕亮度更均匀,对比度更好,漏光小,但背光灯和面板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直下式背光电视的机身较厚。侧入式背光灯布设在两侧或

6、底部,通过导光板将光线铺满屏幕,可以让屏幕更薄,降低电视的厚度。背光模组包括增亮膜、扩散膜、反射膜、导光板、光源等。三、 国内偏光片厂业绩稳增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原材料,其结构复杂、生产工艺流程多,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占到液晶面板成本的10%左右。近年来,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面板企业迅速崛起,中国大陆面板产能逐年提高。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以8400万片出货量以及67%市占率称冠。目前,国内面板厂商仍在持续新建产线扩充产能,预计国内LCD产能占全球LCD产能比例将进一步提升,LCD面板产能大量向中国大陆转移,将带来上游偏光片的更多国产化需求。中国境内L

7、CD面板有效产能将从2020年的138亿平方米增加至2024年的215亿平方米;相对应的偏光片需求将从304亿平方米增加至472亿平方米。而据Omdia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偏光片需求将达到38亿,而国内偏光片产能不到25亿,尚有30%以上的供应缺口,本地化替代空间巨大。四、 面板核心原材料,偏光片行业产业化要求较高偏光片原理和工序复杂,在液晶面板成本占比较高。TFT偏光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三个工序,前工序是把拉伸和染色后的PVA和两层TAC膜复合一期得到偏光膜;中工序是将压敏胶涂在偏光膜上,并在两面复合保护膜和剥离膜;后工序是把固化好的偏光片按照需要的尺寸大小进行切割、磨边等处理。偏光片是

8、一种用于过滤偏振光的材料,其核心结构是PVA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如果将传播方向定义为X方向,任何光都可以由Y、Z两个相垂直方向的偏振光组成。偏光片含有微小栅状结构的光学薄膜,阻隔偏振方向与栅结构方向垂直的偏振光(蓝色光线),并使平行与栅结构的偏振光(红色光线)通过。直于偏光片透过轴的光被吸收,仅保留平行于偏光片透过轴的光。根据华经情报网数据,偏光片在液晶面板中成本占比约为10%,占比较高。PVA层处理技术是核心技术壁垒。偏光片一般由保护膜、TAC、PVA、PSA和离型膜等结构组成,其中PVA和TAC是核心结构。TAC的主要作用是保障PVA的化学性质不会因外界自然光的辐射而损毁,目前中国企业已

9、经基本掌握相关技术。PVA层的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染色、延伸和烘干。繁杂的制造工艺使得制造过程困难重重,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此外,PVA层要与其他层结构相粘连,使用的胶水材料、厚度、温度都需要精确调节,稍有偏差都可能导致产品无法使用。PVA是偏光片的核心的栅结构层,制造难度大,国内只有少数公司可以制造,其化学材料主要源于进口,不过国内已经开始有公司生产PVA,在未来的几年有望摆脱对国外的依赖。偏光片作为面板重要原材料,在TFT、AMOLED和Mini-LED背光的技术路线中不可或缺。TFT-LCD是被动发光显示技术,对应使用两片偏光片。光从背光源发出后,经过下偏光片形成偏光片。偏光片经过液晶是,

10、会因为液晶晶向不同而发生偏转。驱动IC可以通过改变液晶上的电场来控制液晶的晶向,进而控制偏振光的偏转。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一般是成90夹角,偏转的偏振光可以经过彩色滤光片通过上偏光片,而未经偏转的就被阻隔。从上偏光片出射光的颜色因经过的滤光片不同而不同,但因光线很细,肉眼无法分辨每条光线。滤光片一般只有红绿蓝三种颜色,每一组红绿蓝光的出射点构成一个像素,每个像素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通过像素的组合就可以形成各式图案,实现显示效果。OLED是一种主动发光技术,其本身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理论上不需要液晶和偏光片。但由于OLED的衬底电极一般是金属的,屏幕以外的自然光照射到上面会发生反射,影响显示效果

11、。因此,工程师一般会在OLED的表面加上一块偏光片和一块1/4玻片阻隔自然光。当环境光经过偏光片时会形成偏振光,再经过晶向与偏光片成45夹角的1/4玻片时会形成圆偏振光。圆偏振光再次经过1/4玻片后旋转90,与偏光片垂直并被阻隔。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保障显示屏幕的颜色一直是黑色,使得显示效果最佳。Mini-LED技术原理与TFT-LCD接近,一般也采用液晶控制,效果相对于TFT-LCD会更好。Mini-LED作为背光源不影响偏光片的使用量。偏光片主要有黑白和彩色两类产品。黑白偏光片主要采用TN、STN两种产品;彩色偏光片产品主要有TFT-LCD和AMOLED两条技术路线。液晶显示器应用包含商业

12、、资讯、通讯、消费电子产品及交通娱乐等,各类型LCD在不同终端产品规格需求下有其不同的应用。五、 中国偏光片行业生产流程偏光片生产技术以PVA膜的拉伸工艺划分,有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干法拉伸工艺是指先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条件下,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将PVA膜拉伸到一定倍率,然后进行染色、固色、复合、干燥等制备工艺;湿法拉伸工艺是指PVA膜先进行染色,然后在溶液中进行拉伸、固色、复合、干燥的生产方法。目前,全球偏光片生产企业主要以湿法拉伸技术为主。偏光片按起偏成分(PVA膜染色成分)不同,分为碘系和染料系两大类。碘系偏光片以碘分子作为起偏成分,该类偏光片具有较好的偏振度、透过率高,但碘分子在高温环境下易

13、挥发,使得碘系偏光片在耐久度方面存在不足;染料系偏光片以二向吸收染料作为偏光片的起偏成分,可以较好地解决耐久度问题,但要达到一定的偏振度需要的染料浓度较高,进而降低了染料系偏光片透过率。目前偏光片主要以碘系偏光片为主。偏光片的生产流程分为前、中、后三段工序,前工序是核心环节。前工序:包括TAC膜的预处理和PVA膜的延伸与复合。TAC膜的预处理制程是将TAC膜进行碱液处理,经过水洗槽清洗残留的碱液后,烘干收卷,此制程主要目的在于降低TAC膜的接触角,便于与PVA膜的贴合。PVA膜的延伸和复合制程是先将经过纯水膨润后的PVA膜浸入染色槽,吸附二向吸收的碘分子,再经过延伸槽对碘分子进行拉伸取向,烘干

14、之后将PVA膜与两层预处理之后的TAC膜复合在一起,得到偏光膜。六、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偏光片大有可为偏光片产业位于面板产业上游,利润较高。LCD产业链上、中、下游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构成了微笑曲线,曲线左边是上游的玻璃基板、光学膜材、化学品和背光模组等相关供应商,曲线中间是液晶面板及模组制造厂商,曲线右边是下游整机组装、整机品牌商和渠道经销商。偏光片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其利润水平在LCD产业链中处于较高的位置,约为40%。三利谱的上游原材料大都进口日本,成本高于行业,所以公司毛利率较行业略低。未来伴随上游材料逐渐国产化,有望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水平到行业标准。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占比不断

15、提升,目前国内公司市占率较低。根据OFweek的统计和预测,2020年全球偏光片的市场规模约为1321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为532亿美元。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偏光片市场在全球的占比从2164%不断提升到了4015%。根据IHS的数据,2020年我国LCD偏光片市场主要被日韩垄断,在杉杉股份并购LG化学部分业务前,国内企业的全球市占率只有10%左右,收购完成后,国内企业市占率也仅219%左右。除杉杉外,国内厂商主要有三利谱和盛波光电,市占率都在4%左右。国产偏光片存在095亿平米缺口,国内目前供给难以满足需求。伴随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持续向中国大陆转移,偏光片跟随下游面板需求同步增长。

16、根据omdia数据,2021年国内偏光片需求量为36亿平方米,但国内供应量仅265亿平方米,中国大陆地区的依然存在095亿平方米的缺口,偏光片供需存在约25%的差异,考虑剔除海外厂商在大陆的产能后缺口将会更大,所以偏光片的国产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韩厂加速退出,势在必行。国内厂商经过多年的研发,技术一定程度上已具备替代日韩大厂的能力。近几年韩国加速退出偏光片行业,为留下了巨大空间。2020年全球第一大偏光片生产商LG化学将70%的偏光片产能出售给杉杉股份,使得杉杉股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偏光片供应商。在杉杉股份收购LG产线之前,中国第一大生产商是三利谱,其次为盛波光电。中国大陆偏光片产能不断提高

17、,扩产热情高涨。根据Trendbank数据,2018年中国地区偏光片产能为118亿平米,预计到2022年将提高至近35亿平米;而中国台湾地区、日本无新产线投资计划,产能基本保持平稳;另外,韩国产能持续下降同梧仓工厂的关闭和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从产能占比看,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产能占比达37%,取代日本成为第一;到2022年,预计大陆地区偏光片产能占比将超过50%。根据Omida数据,随着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偏光片市场的投资正在焕发新活力,预计2024年在中国共有26条偏光片生产线投入使用。七、 中国偏光片行业产业链偏光片属于上游化工材料,位于液晶显示产业链中游偏上的位置。偏光片是显示面板关键材料之一,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如PVA,TAC,离型膜等;中游为TFT-LCD偏光片和黑白偏光片TN/STN、OLED;下游终端应用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主,包括消费类的手机、电脑、液晶电视显示屏,以及工控类的汽车电子、医疗器械、仪器显示屏等。除此以外,偏光片在3D眼镜、防炫目镜等领域也有应用,涉及多个分散领域,应用范围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