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的结构艺术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595641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过秦论》的结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过秦论》的结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过秦论》的结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过秦论》的结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秦论》的结构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过秦论的结构艺术 在我国的古代议论散文中,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出色的作品。它和其后柳宗元的?封建论,苏洵的?六国论交相辉映,各以自己的鲜明特色,丰盛了我国史论体裁的表现办法,在古典史论的园地里放射出绚丽的光荣,耀眼夺目。贾谊“年十八即“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由于受到守旧派的诋毁,一生坎坷,抑郁寡欢,极不得志,终于夭亡,仅活了三十三秋。这位思想敏锐,才华横溢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只留下篇文章,刘向把它编辑成为?新书。?过秦论是它的第一篇作品,也是历代文选编辑者公认的论体散文的师祖,无论是昭明的?文选,还是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都把它放在?论的首位。秦以前的文章,重在着述,其形式为经为史为子而不成

2、为集。从汉到六朝,文人所作才开始由着述之体成为单篇散文,这是我国散文开展史上的一段重要变迁。郭绍虞先生曾把这比作“好像小说之由长篇而变为短篇,戏剧之由多幕而进为独幕,诚是一种进步。?过秦论那么是这种进步的开端。它以史论政,是一篇观点鲜明,章法严谨,言辞激切,感情强烈,气势豪迈,逻辑性和形象性兼而有之的出色政论,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古文观止在评点?过秦论时说道:“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仁义不施一句便断尽,从前竟不说出。层次敲击,笔笔放松,正笔笔鞭紧,波澜层析,姿态横生,使读者有一唱三叹之致。这是对?过秦论结构艺术的准确评价。本文想对此作些阐发。一、富议于叙,卒章显志韵书说:“论者,议

3、也。议论文章一般总要发表见解,以议为主。象?封建论论事,在“天地果无初乎、“生人果有初乎的设问中开头,一上来柳宗元就议论了一番;尽管中心论点寓于论证的整个过程,而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特点是十分分明的。?六国论作法虽异,但它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结尾点题,中间以逐一分析六国对秦的不同态度进行论述,议论的主线也是非常突出的。?过秦论呢?有相同之处,亦有自己的特点。它虽也在“论,借评论秦的差错,来阐发他的“农本思想,要汉统治者实行仁政,反对富人奢侈浪费,暴政高压,然而只是于“末仁义不施一句便断尽,从前竟不说出。全文五个段落,除了最后一段,前者均在叙事。第一段写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力图富强,开始执行统一天下

4、的方案。第二段写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世,进一步蚕食六国;六国合纵,众谋弱秦,结果反为秦所困,第三段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以武力统一天下,又用暴政统治人民。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天下响应,秦很快覆亡。总之,文章主体局部以时间的顺序写了秦兴亡的全过程,象似“述而不作,未加评论。其实,文章正是以前面的表达,拿秦朝兴亡的史实作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为第五段效劳。这第五段,特别是最末一句,那是点题之笔,文章灵魂之所在,全篇脉络全从这句倒引出来。前面的全部表达都是为服从于阐述这一论点,而加以剪裁、组织安顿的。文章一、二两段写秦的富国强兵,图谋统一天下,意在点出秦取天下靠的是武力和权谋;三、四段写始皇立

5、国,秦朝速亡,与前对照,意在紧扣“仁义不施,为托出中心论点提供依据,为以后的开展蓄势。因此第五段承上表达,稍加论证,就水到渠成,收束全文;卒章显志,有千钧笔力;显示了我国古典议论散文中寓议于叙的优秀传统。二、比照映衬,波澜层析这是?过秦论结构上的第二特点。宋人谢枋得说:“凡议论,好事须要一段歹说,不好事须要一段好说。如此那么文势亦圆活,义理亦精微,意味亦悠长。?过秦论正是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开启了单篇议论散文比照论证的先河,影响着唐宋古文家,影响着?封建论和?六国论。?过秦论不管是前半篇的叙事,还是后局部的议论,都是在比照映衬中展开,在展开中文势波折,引人入胜;顿挫跌宕,姿态横生。古人作文,

6、要求“凤头、猪肚、豹尾。?过秦论的开头堪称凤头,从高远处落笔,紧紧地吸引着读者。全段叙写孝公时秦的始强。第一句点明秦的有利地形,极写秦“并吞八荒的雄心;接着写它为实现自己的图谋而采取的内外政策,突出了秦的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发奋向上的进取精神,“如爆竹,骤响易彻,引起读者的关注,起得漂亮、有力。这是正面叙写。第三句却笔锋一转,折入侧写,从它的结果“拱手轻取“西河之外,来反衬孝公的初强。这样以正反结合的描叙,突出了段的内容,而使文势有了起伏。第二段按叙事的顺序,继续展开。在第一层简洁交代中,略写惠文、武、昭襄三世的“又强。正欲写秦之强时,殊不料转入第二层忽而写六国,详写诸侯见此情景,罗致人才,订立纵

7、约,共谋弱秦,并与第一层形成详略对照,造成悬念,使读者不能不注视着事态的进展,这是一。其二,这里极写孟尝、平原、春申、信陵四君的贤能和政治上的号召力,又不惮其烦地列举六国人才之众,用意都在为第三层铺垫、蓄势。因而循势进入第三层,写双方交战:一面是六国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忙急地攻秦;一面是秦的“开关延敌,安适地击散“九国之师,上层写诸侯之强,正是为了反衬此层秦的益强。而且这里写秦与诸侯抗争中的强大,也是预先为下文的速亡、反跌,伏了一笔,且正“笔笔鞭紧,逼近中心论点。第三段又以顺序推进。在开段虚叙,略写孝文王、庄襄王稍作间息过渡之后再振起一笔,进入详写;作者用浓墨重笔,不遗余力地极写始皇的“奋

8、六世之余烈,“威振四海,统一天下,掀起了第一高潮。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把它划为叙事的第一大层,这一小层那么是这一大层的小结,总写秦的善用武力权谋,突出它的善于攻取。需要指出的是:贾谊在上篇叙事中着意写秦的“善和“强,正是为了和叙事的后局部,下半篇的速亡形成对照,从而突出它的不善守成,为引出议论、推出论点作好准备。因此下一小层文势遽转,极写秦的暴虐,揭示它的不会守成,暗伏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论点。所以,这段虽是叙事,但在对照中秦之所以速亡的原因已经隐含其中了。因此,看来好象“笔笔放松,其实“正笔笔鞭紧。而其间用“于是一词,连接高低两层,既叙述了承上叙事的文势承接,又写出了文意的转折。虽

9、是虚词,也费斟酌,用得甚好。第四段仍按顺序叙事,从秦极强写到它的速亡,前后两层。头一层再点秦的强盛,“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紧接着用“然而一词,使全篇大转,再折一层,掀起叙事的第二高潮,极写陈涉起义的种种不利条件,写秦的速亡:先铺叙陈涉出身“微贱,才能平庸,又无其资;再写他率领的义军人少势弱,装备极差,结果竟“亡秦族,轻轻一笔,戛然而止。到此叙事已毕,但读者的问题却随之而来。贾谊抓住这一机会,用“且夫一转,因势利导,推向纵深,进入第五段的议论,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分析又持续了一个适当的过程,一一呼应前面的叙事,而后再起微波,进入收尾,简洁干脆但无蝎尾、草率之感:它先指出秦“非小弱,当初有利地形

10、亦自假设,呼应第一段;再从陈涉与诸侯的地位、兵力、谋虑等进行比拟,突出陈的不如,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昭应第二段,比照中自然地引出“何也之问,再兴波澜,发人深思。然后又从秦这方面着墨,写“秦以区区之地百有余年,战胜诸侯,统一天下如此之锐不可当;“然后以六合为家为天下笑者写秦亡于陈涉起义如此之速,自成对照,并与前面四段一一呼应,而后再用“何也追问,再次蓄势,最后才点明题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样,这结句就极其结实、有力。“如撞钟,清音有余。因为论秦虽止,其讽汉之意却深寓其中,让人咀嚼。总之,?过秦论以比照映衬的笔法,写得疏密有致,详略得体,虚实相间,富于变化而又极其严谨,堪称“凤头,猪

11、肚,豹尾的好作品。三、排比对偶、敷陈渲染?过秦论结构上的又一特点,是它的“文有赋心。我国古典论文,向来注意章法,讲究气势。贾谊是以他词赋家的笔触和激情来撰写这论史以为政的过秦之论的,因而文字上很重修饰,又善于铺张渲染,极有气势,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在这敷陈渲染之中,它成功地运用了排比对偶。排比对偶本来是遣词造句的功夫,?过秦论运用它不仅增强了文章气势,而且在渲染映衬之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而又是一个章法问题。?过秦论的排比对偶和?阿房宫赋的排比对偶,很有异曲同工之妙。“异在前者以排比来叙事,后者那么用排比来描绘;“同在都能更好地叙述作者的强烈感情,突出文

12、章的主旨。像第二段第二层以排比详写孟尝、平原、春申、信陵四君的贤能和政治上的号召力,又用排比不惮其烦地列举六国人才之众,攻秦之忙;和第四段第二层用排比渲染陈涉起义的种种不利条件,形成强烈对照,从而突出中心,为结尾效劳。清人章学诚说:“排比之文,欲使顿挫抑扬,得诗人一唱三叹之意。如贾长沙过秦之论,有何等深刻之意,而文有赋心,气如河海,诵读一过,而过秦讽汉之意,溢于言外。给这种写法的作用,作了确切的评价。?过秦论的排比运用,可分三类:第一,并列许多人名加以突出:如“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13、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第二,只有一点意思,却利用同义、近义的词语变换,一连说上几句,收到渲染强调的效果。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些因为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所以不仅不觉重复,反而感到富于变化。第三,几点密切关联的意思,用结构相同的句式来集中地写,收到从各个方面来表明某人某事的效果。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这是列举不同地域来写秦的壮大;又如“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是从四君本身和如何待人来极赞其贤。?过秦论在表现艺术上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是一篇如明人王世贞说的“篇有百尺之锦,句有千钧之弩,字有百炼之金的杰出散文,标志着我国古典散文开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