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堂实录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595628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赤壁赋》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赤壁赋》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赤壁赋》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课堂实录(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赤壁赋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3、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2、语言运用的妙处。【预习要求】分四人一组研读课文,从文章的词语句子、情感哲理、写作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下列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2、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板书课文题目)二、作者简介提问:同学们,都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你们能具体说说吗明确: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格调的代表作。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

3、、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同学们可以翻到封面观赏一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每次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他写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这幅长卷写得尤为成功。传到明代,董其昌拜观了真迹,十分倾倒,说苏轼的书法笔力欲透纸背,全用正笔中锋,每波划尽处,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董其昌作过一段驰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那么。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

4、评价。三、投影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1、着重体会景与情及内在联系。2、熟读并背诵课文。四、重难点解决过程1、放录音,学生听:今天,让我们伴随驰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苏轼那卓绝的雄风。2、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生:我感受最深的是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自己读不出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有了感悟。 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师:很好!驰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洁的美感。我们同学在预习中也读出了这一点。3、学习第一段: 抽读第一段,正音。 全体朗读一遍。 文章第一段的景

5、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划出写景的句子,两人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请一个同学描述。)明确: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妨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但我感觉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妙,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

6、都使下文悲之情更加浓重和凄凉。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涵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投影一幅画面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提问:“徘徊是来回走动的意思,而月亮一晚上只能走一次,如何“徘徊谁能答复这个问题生: 我认为这里的“徘徊是写月亮移动迟缓的意思。生: 我想是侧面写了作者的心理,他觉得月亮对游人含情脉脉,不忍离去,因而对冰清玉洁的月亮产生愉悦之情。师: 这位同学的解答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了,很好。“徘徊一词真是一字千钧,体现了苏轼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 下面我们一边听朗

7、诵一边跟读第一段。(注意轻重缓急,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全班齐读。4、学习第二段: 抽读第二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正音。 教师引导: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明确:我们先来理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作者从乐字引出歌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指?诗经陈风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师:为什么苏轼在船中诵读“明月之诗里的“窈窕之章生:七月即望,正好是七月十六日,月圆之夜,吟明月之诗为了召唤月亮出现,而月亮也似乎听到苏子的呼唤声:“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生:?月出诗写出了在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娇好容貌和幽闲体态,引起感情上

8、爱慕和烦闷不安。这与下文的扣舷而歌的内容是有联系的,所以吟此诗也有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的作用 。师:从扣舷而歌的歌词看,显然是从?月出诗里生发出来。“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佼兮么“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儿,不正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么“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惘 ,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么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有所不同,这里的“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叹。悲从何处来,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所以从“望美

9、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 整个人生的哀思来。这是由乐到悲的第一层心境。提问: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生:客人的洞箫声。师:如何写箫声师: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明确:哀怨、思慕、啜泣、倾诉。师:这种借音乐来抒写一腔忧思哀绪的写法,能举些例子吗明确: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就是借琵琶写愁情。?红楼梦中“凸碧堂品笛凄清也是类似意境。师: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高兴氛围向悲痛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

10、对话。5、学习第三段: 抽读第三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正音。 教师引导:第三段先说英雄伟大,再说自己渺小,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对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用这段如何通过比照写出人生短暂明确:“月明星稀的诗是由眼前的明月联想而起的,由身边的赤壁又联想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它通过客人的一段议论,用比照写出了愀然而悲的原因是什么明确: 曹操和“吾与子比照,表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坷坎,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这是令人悲叹的啊。 对人生渺小而短暂这是客人抒发的第二个悲叹的原因。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

11、无穷比照,表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比照,表明人的渺小。 还有是现实与理想的比照,表明想长生不老而不能,只有“ 托遗响于悲风 的悲痛。师:同学们注意,这儿的“风已不是徐来的“清风,而变成了“悲风,显示了情绪的变化,将情融于景中去抒写。6、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三段:(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要读出苏轼散文的舒卷自如,恣肆雄健的气势。 )全班同学自由朗读。7、学习第四段: 抽读第一段,正音。 提问:第四段议论让人难以理解。“哀吾生之须臾与“水与月有什么关系“且夫一句与解答客的问题又有什么本质上联系师: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

12、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你看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生: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师: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生:从“而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来阐发的。师:从什么角度表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师:分析得非常准确。作者用什么修辞办法阐述“不变的观点。生: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师: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

13、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表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师:第二层还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理,从什么角度来论述生:“取与不取的角度,重点讲“取。师: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提问: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生: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

14、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抚慰。生:我不这么认为。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丢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生: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慨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师:对。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那么公真意所在。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从现实出发来思考,对这一段还有许多问题: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剧烈的社会是否可取

1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今天却是应该争取的;声色是大自然固有的,不以听、看而存在,此处是否反映了苏轼唯心主义观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从环境爱护的角度看也是不对的。生: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不是意志低沉,不去梦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剧烈的竞争中去。生:在现代社会,“一毫而莫取的观点显然行不通,你不去争取,只有被别人“吃掉。生:你的理解是断章取义了,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这种态度做官,那现在会少很多贪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师:很好。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

16、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请看后面的问题:你们是否定为苏轼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生笑而答:不能苛求。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为成语现在还用,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破坏,显然是不对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明月,所以不至 于破坏生态。7、学习最后一段:师:下面我们看最后一个问题: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叙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生:照应开头,如“舟中照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 应“月出东山。结构浑然一体。生:最后写“客喜而笑,情感转悲为喜。师:此时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笑表明什么生:是分外欣慰和

17、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到达了精神上的满足。师:则后面的写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反衬,用“杯盘狼籍的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这时候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到达“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娱悦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而我们读者好象也在清风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随他进入一个酣甜如梦、忘忧驱愁的文学和哲学的境界中去了。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四、五两段,着重体会景、情、理的交融。9、课文总结:本赋通过主客问答,水与月的譬喻,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矛盾的心理。五、阅读迁移其实,作者的心情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本文中,而是贯通在被贬到黄州后

18、的所有作品中。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投影两词:?卜算子和?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教师简述如下:第一首词作于公元1080年初贬黄州之时。写出了苏轼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孤苦凄凉而又惊魂未定的感觉,与本文叙述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词写于公元1082年三月,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甚至享受人生的风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些情感变化合在一起恰好表明了苏轼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苏轼的人生是真实的人生。六、作业读罢?前赤壁赋,我们不由地将打开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古人认为:假设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假设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同学们,去观赏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