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说课稿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595626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过秦论》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过秦论》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过秦论》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过秦论》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秦论》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过秦论说课稿 下列是?过秦论说课稿,这篇说课稿是之前我在教到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写的,今天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下。1、知识目标: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2.能力目标:学习课文从史实比照中引出结论的写作办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本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很强,应加强诵读训练;本文的结构很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结构。背景知识互动 知识积累一、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

2、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稳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二、作家作品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驰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着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屡次提出改革倡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

3、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定态度。 解题?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全文详尽地分析了秦国所以能削平六国及其迅速灭亡的原因,目的是给汉文帝进行政治改革时提供借鉴。本文的重点是在于论述秦统一天下之后,导致灭亡的差错,因此篇名?过秦论。识记要点贾谊,西汉驰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重要着作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教材优化全析 整合感悟一、内容详解结构网络本文先叙史实后作分析,据此,全文可分两局部。第一局部(第1至第4段),表达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全过程从秦孝公即位(前361年)算起至子婴降汉(前207年)止,长达

4、154年,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这是秦孝公时的事。在战国初期,万乘之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等,它的进一步强大自孝公开始。文章先叙秦的地理优势和孝公的政治雄心,次叙在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根本国策(立法度、耕战、连衡)和取得的成果。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至前338年),其间商鞅专秦柄约为15年,可见这个时期不长。又,“连衡一句为虚笔,“连衡首倡者是张仪,而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前328年),是尔后十年的事。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这个时期长达90年,包括秦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后两位“

5、享国之日浅,一笔带过;主要说前三朝87年间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将本时期内纷纭复杂的斗争情况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按四个方位分写秦领土日益扩大的情形,表现它的势力空前增长;二是写诸侯约从反秦以及斗争的失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表明它是不可战胜的。这是为下段蓄势,说明由秦来统一全国已成定局。多重排比,氛围热烈。辞赋中往往铺锦列绣,排红叠翠,排比句如鳞次栉比。可是因为句式少变,致使文字板滞僵直。?过秦论那么变化其用,以多组排句复合,从而犹如繁弦急管般热烈,增强了艺术效果。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先以“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个相同的主谓结构的句式排比,显示“合从缔交的广。接着以“

6、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三个相同的联合结构的词组排比,显示上述四君子的谋略才干。再以“中山之众,“杜赫之属为之谋,“乐毅之徒通其意,“赵奢之伦制其兵四个根本相同的带有长串定语的主语以及相同谓语形式的句子,显示“天下之士合从缔交,戮力攻秦的力量。最后更以“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弱国入朝八个结构异同交错的四言句,显示秦乘胜前进夺天下,摧枯拉朽攻诸侯的声势。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奔放,如果只是一式到底,那又机械呆板了,将多种句式的排比句组合起来,那么整齐与参差结合,相为映照,文章便张弛有致、气韵流转了。作者为了集中排比,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比照

7、条件,着力渲染,且有言过其实之弊。据?史记六国表载,周慎靓王三年(前318)有“五国共击秦,不胜而还之事,并没有“九国之师齐出动的情况。作者简单概括了战国时代所有的人才,且加以排比,突出了声势浩大的氛围,和秦日后的崩溃作了鲜明比照。?过秦论中多用排比,而句式多变,组合有异,这也是本文格高调响的一个原因3.秦始皇统一全国(第3段)。这个时期包括秦始皇在位的36年。秦始皇不仅毁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幅员,创立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这意味着秦从此转入守势,所下列文接着说它的守策,即愚民、弱民、防民,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沛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

8、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第3段写秦始皇:野心与实力,兼而写之。但第3段与第2段还不一样。第2段是用正反比照手法两面写,第3段却全从正面写,把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描绘得淋漓尽致,愈写愈足,愈写愈神气。甚至到了第4段开头处,还要找补两句:“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吴闿生夹批:“再加二句,十分酣恣。这就像给皮球或车轮打气,打到最大限度,再加上两下,自然球胎或轮胎就非爆裂不可了。然后一下子反跌下来,改从陈涉方面写起,却又处处对陈涉寓褒于贬,这就更加写出秦之灭亡实有自取其祸之道了。同义叠句,气势酣畅。为了突出某种意思,不惜重复数句。作者写秦始皇时之强盛:“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

9、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四句只一意,说始皇践帝位奴役天下之人。我们在学习这一段时,要加强朗读。统一天下前,应由较强的语势读出,充沛渲染塑造一个“威加海内的帝王形象。统一天下之后,秦王朝至此已达高峰,这意味着从此转入守势。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沛揭露了秦的暴虐无道,故诵读应有“声讨之势。末句“天下已定总承以上内容,其后应有长停顿,然后转入叙秦始皇的心态,用以反衬下文灭亡之速,读时须有嘲讽意,突出“自以为“万世之业等词语。4.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4段)。重点是写陈涉起义。用低衬写法:先说陈涉地位低,才智缺乏,意思是不足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又说起义队伍人数不多、武器简陋,意思是不堪一击;然而

10、结果出人意料,“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这也是针对着“仁义不施写的。仁义不施,民心丧尽,“其亡可立而待,所下列面只用一句话写它的覆灭。第二局部(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可分两层。前一层分析各方面力量的比照。首先指出秦的优势仍然存在,而且比过去强大,因为它占有天下。接着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作比照,指出后者远不如前者。尽管如此,二者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就包含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留给下文解答。第二层呼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下列四句呼应第1、2段;然后“以六合为家二句呼

11、应第3段;“一夫作难三句呼应第4段;最后呼应上文“成败异变二句。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二、技巧鉴赏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示例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卬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东诸侯曾屡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衡术所破,韩、魏、楚三国屡次献地于秦,秦土日广,这是秦的“诈力策略的胜利,作者把所有这些史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说到秦统一全国后,那么着重揭露秦始皇压迫人民的政策这其实是“诈力策略的继续。这个事实充沛表明:秦在转入守势之后,“其道不易,

12、其政不改,它的覆灭是不可防止的。2.比照论述。本文的比照论述集中在第5段,上文已有表明。这里只作一点补充:必须把这种比照放到历史开展的进程中来看。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表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孟子说:“失民心者失天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3、语言特色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不是赋,然而语言上却明显地带有赋的特色。它讲究铺排渲染,示例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

13、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声势;写秦始皇,那么竭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象。行文又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声。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根本形式,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甚至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些骈语是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此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技巧拾零文言文解题技巧1、以题解文。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

14、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则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2、以文解文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示例1994年试题,“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三、体裁知识古人着书根本上是不加标点的,古代的文章(不管哪种体裁)根本上是没有标点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标点的文言文,其中的标点都是今人填加上去的。因此说,我们要阅读文言文,就要靠自己断句、加标点,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技巧艺术。这样,填加标点、断句就成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项不可短少的重要内容。古人把读文断句加标点叫“句读(du),句末处用“。断开,叫“句;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处用“,断开,叫“读。古人也是讲究断句的,不能正确地断句,也是无法读懂文章的。句读虽说是一门“小学问,但它也包含许多知识,也是不可轻视的。对于一般人来说,断句难在不理解词语,没把握住固定格式和特殊句式,没有熟悉古代文化常识,不足对各种修辞格的掌握。因为文言文断句是以明晓这些知识为根底的,所以,要下功夫弄清这些知识。以上就是?过秦论说课稿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