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593982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B.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 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 D.测量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2.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 A A.起点 B.中点 C.终点 D.重点 3.用 1 代表男;用 2 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做 A 量表.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4.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 B 量表.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5.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 C.A.相等单位 B.绝对零点 C.等级 D.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6.0并不意味

2、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是 A.A.对 B.错 C.不确定 D.不存在 7.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运算的量表是 D .A.命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等比变量 8.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 B 变量上进行的.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A.将具有代表性行为构成的项目集;对代表性人群进行测试;标准化后的数量化系统;B.用标准化测验或量表;在标准情境下;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观察;并将结果按照数量或类别加以描述的过程.C.对心理的某方面的品质;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综合评价.D.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

3、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10.测验的客观性不包括 C 的客观性.A.测验的刺激 B.对反应的量化 C.绝对的标准 D.对结果的推论 11.错误的测验观不包括 D.A.测验万能论 B.测验无用论 C.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B 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A.高尔顿 B 比内 C.卡特尔 D.奥蒂斯 13.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 A 研究.A.本土化 B.数量化 C.引进并修订国外量表 D.大量测验 14.B 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A.团体

4、 B.常模团体 C.受测人群 D.样本 15.常模样本量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 D.A.100 或 200 B.800 或 1000 C.20 或 25 D.30 或 100 16.全国性常模;样本量要在 B 之间.A.1000-2000 B.2000-3000 C.3000-4000 D.4000-5000 17.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 A.A.代表性 B.特殊性 C.相关性 D.可比性 18.取样是指从 C 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A.总体 B.群体 C.目标人群 D.样本 19.随机号码法是 A.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 20.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

5、 D.A.样本量 B.总体 C.哪个班 D.组距 21.先将群体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的方法是 C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 22.常模分数又叫 A.A.导出分数 B.常模 C.粗分数 D.总体分数 23.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 B ;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A.常模分数 B.常模 C.导出分数 D.分数 24.发展常模就是 D.A.常模 B.个人的分数 C.团体的分数 D.年龄当量 25.在 A 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了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A.年龄 B.态度 C.智力 D.人格 26.最早的一个发展顺序量表

6、的范例是 C 发展程序表.A.贝利 B.皮亚杰 C.葛塞尔 D.比内 27.按照葛塞尔研究的婴儿行为变化的顺序;B 周的婴儿能使头保持平衡.A.4 B.16 C.28 D.40 28.皮亚节的研究着重于从婴儿到十多岁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尤其是注重某些特殊概念的形成;其中最着名的工作就是对 D 概念的研究.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守恒 29.皮亚杰发现;儿童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守恒概念;通常儿童到 时才会理解质量守恒;C 岁时才会掌握重量守恒;岁时才会具有容量守恒概念.A.2;3;4 B.4;5;6 C.5;6;7 D.7;8;9 30.A 量表中最早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A.比内-西蒙

7、 B.斯坦福-比内 C.韦克斯勒 D.瑞文 31.在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中;某儿童通过了 4 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了 3 题;6 岁组通过了 2 题;7 岁组通过了 1 题;其智龄为 C.A.4 岁 3 个月 B.4 岁 6 个月 C.5 岁 D.5 岁 2 个月 32.常模样本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分;某儿童在算术测验中得35分;该儿童的算术年级当量是 B 年级水平.A.5 B.6 C.7 D.8 33.55 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 55的人比这个分数 A .A.低 B.高 C.相等 D.以上都不是 34.王红在 30 名同学中物理成绩是 80 分;排列第五名;则其百分

8、等级为C .A.65 B.75 C.85 D.95 35.高考最高分为 650;其百分等级为 100;最低分为 105;百分等级为 1;要录取 20 的学生进入大学;百分等级为 80 的百分位数 D.A.500 B.512 C.532 D.540 36.四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四等分;相当于百分等级的 A、和 对应的三个分数分成的四段.A.25 50 75 B.5 65 95 C.15 55 85 D.35 65 95 37.十分位数的第一段是 A.A.1 -10 B.91 -100 C.50 -60 D.10 -20 38.在求标准分数 Z 的公式中;SD 为 C.A.任一原始分数 B.样本平均

9、数 C.样本标准差 D.标准分数 39.Z=az+b 式中 Z 位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B 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 C ;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A.整数 B.小数 C.负值 D.分值 40.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常态化;这一转换过程是 B.A.线性的 B.非线性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41.A 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位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A.常态化 B.线性化 C.百分制 D.分布均匀 42.最早使用 T 的是 C.A.推孟 B.桑代克 C.麦柯尔 D.西蒙 43.当

10、以 50 为平均数;以 10 为标准差来表示是;通常叫 B .A.Z 分数 B.T 分数 C.标准九分数 D.离差智商 44.标准九分数是一种标准分数系统;其量表是一个 9 级的分数量表.它是一 为平均数;以 A 为标准差的一个量表.A.5;2 B.6;3 C.8;5 D.10;7 45.标准十分;平均数为 B;标准差为 .A.6;2 B.5;1.5 C.6;1.5 D.7;1.5 46.标准 20 分;平均数为 C;标准差为 .A.12;5 B.11;4 C.10;3 D.9;2 47.若儿童的心理年龄高于其心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实践

11、中发现;但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 D 儿童间的可比性.A.性别 B.来源 C.出身 D.年龄 48.比率智商 IQ 被定义为 C 与实足年龄之间的比值.A.实足年龄 B.真实年龄 C.心理年龄 D.智力商数 49.由于个体智力增长是一个由快到慢再到停止的过程;即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 A 增长;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被试.A.不同步 B.同步 C.成反比 D.成正比 50.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 B;标准差定为 .A.100;16 B.100;15 C.100;14 D.100;13 51.A 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12、C.百分等级 D.标准九分数 51.A 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C.百分等级 D.标准九分数 52.IQ=100+15 Z 是 D 的计算公式.A.比率智商 B.标准分数 C.标准差 D.离差智商 53.从不同的测验获得的理查智商只有当 A 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比较.A.标准差 B.平均分 C.标准分数 D.原始分数 54.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就是 A ;有时也叫常模表.A.转换表 B.分布表 C.对应表 D.都不是 55.测验的使用者利用 A 可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得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A.转换表 B.分布表 C.

13、对应表 D.都不是 56.C 使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从而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被试在各个分数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的关系.A.条形图 B.直方图 C.剖面图 D.都不是 57.对于某些特殊的群体来说;情况很具体而特殊;我们就需要制定 B A.普通常模 B.特殊常模 C.一般常模 D.剖面图 58.A 是指同一被是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59.信度只受 B 的影响.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恒定效应 D.概化理论 60.在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方差与总方差实得分数的方差的

14、比率.即为 C.A.X=T+E B.S2x=S2 t+S2 e C.rxx=S2 t/S2x D.k=N/n 61.公式 rxx=r2xt=S2 t/S2x 和 rxt=St/Sx 表明信度值数的 B 就是信度系数.A.一半 B.平方 C.倍数 D.本身 62.用重测法估计信度;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者的特点而异;一般是 B 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 个月.A.1-2;4 B.2-4;6 C.4-6;8 D.6-8;10 63.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信度;反映的是测验在 D 上的等值性.A.时间 B.题目 C.评分 D.内容 64.分半信度通常是在测验实施后将测验按奇、偶数分为等值

15、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被试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 D 取样的一致性程度.A.原测验 B.所有条目之间 C.题目与分测验之间 D.两半测验 65.斯皮尔曼-布朗公式中;rhh 为 C 的相关系数;rxx 为测验在原长度似的信度估计值.A.全测验 B.原测验 C.一半分数 D.全部分数 66.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 B 间一致性.A.两半测验 B.所有题目 C.题目与分测验 D.分测验 67.K-R20 公式、K-R21 公式有别于克龙巴赫系数的是;他们只能用于 B .A.多项选择题 B.是非题 C.简答题 D.论述题 68.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

16、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到 C 以上时;才认为评分时客观的.69.确定可以接受的信度水平的一般原则时;当信度值为 A 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做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比较.A.0;0.7 B.0.7;0.85 70.“大约有 95%的可能性真分数落在所得分数正、负 1.96 个标准误的范围内;或有 5%的可能性落在范围之外”的描述;其值信区间为 A A.X-1.96SEXtX+1.96SE B.X-1.96SEXt C.X+1.96SEXt D.X-1.96SEXtX+1.96SE 71.甲被试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言语智商为 102;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数都是以100为平均

17、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 0.87 和 0.88;那么;甲被试的操作智商 B 于言语智商.A.显着高 B.不显着高 C.等 D.低 72.一般而言;若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异质的话;往往会 A 测验的信度.A.高估 B.低估 C.忽略 D.不清楚 73.对于不同平均能力水平的团体;题目的 A 会影响信度系数.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 74.一个包括 40 个题目的测验信度为 0.80;与将信度提高到 0.90;通过斯皮尔曼-布朗公式的导出公式计算出至少应增加 B 个题目.A.40 B.60 C.100 D.50 75.罗德提出在学绩测验

18、中;为了保证其可靠性;各类选择题的理想平均难度为:五选一测题;0.70;四选一测题;0.74;三选一测题;0.77;二选一;C .76.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A .A.大 B.低 C.小 D.不变 77.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 B.A.稳定性 B.准确性 C.可信度 D.区分性 78.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或有效方差与 D 方差的比率.A.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总 79.A 指的试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

19、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效标效度 D.区分效度 80.专家判断法;就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的符合性做出判断;看测验得题目是否代表规定的内容.如果专家认为测验题目恰当的代表所测内容;则测验具有内容效度;因此;内容效度又是有称 D.A.构想效度 B.效标效度 C.区分效度 D.逻辑效度 81.在编制测验时;效度是要着重考虑的特性.如果是编制最高行为测验;除了内容效度;也要求有 A.A.较高的表面效度 B.较好的专家判断 C.较好的外行判断 D.主观性 82.计算两种测验之间得分的相关;其中一种测验是待研究效度的;另一种是一有效度政局的成熟

20、测验;但这两者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假如相关高;说明新测验所测量的特质确实是原测验所反映的特质或行为.这种方法叫 C .A.构想效度 B.效标效度 C.相容效度 D.区分效度 83.B 是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的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A.相关法 B.区分法 C.命中率法 D.失误法 84.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系数来表示;如果测验的效度是 0.80;则测验的总方差中有 D 的方差是测验分数的方差.A.36%B.46%C.56%D.64%85.r2xy 代表效度系数的平方;即 C;Sy 为效标成绩的标准差.A.相关系数 B.信度系数 C.决定系数 D.标准误系数 86.在 y=

21、a+bx 式中;y 是 A .A.预测的效标系数 B.纵轴的截距 C.斜率 D.测验分数 87.预测效率指数 E 值的大小表明使用测验比盲目猜测能减少多少误差.如果一个测验得效度系数为 0.80;E=0.40;这表明由于该测验的使用;使得我们在估计被试的效标分数时减小了 B 的误差.A.60%B.50%C.40%D.30%88.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的就越 B.A.高 B.低 C.大 D.接近 1 89.样本团体的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和任何有关的特征.由于这些特征的影响;是的测验对于不同的团体距用不同的预测能力;故测量学上称

22、这些特征为 D.A.测验变量 B.主观影响变量 C.客观影响变量 D.干涉变量 90.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的关系是 A 的分布.A.线性 B.非线性 C.抛物线 D.正态曲线 91.效标测量本身的可靠性如何使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效标测量的可靠性即效标测量的 C.A.区分度 B.常模 C.信度 D.效度 92.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用 P 表示;P 越 A;难度越低.A.大 B.小 C.低 D.接近 0 93.在能力测验中;通常反应难度水平的指标;在非能力测验中;类似的指标称 C .A.流畅性 B.灵活性 C.通俗性 D.相似性 94.在 200 个

23、学生中;答对某一题的人数为 120 人;则该项目的难度为 D.A.0.1 B.0.2 C.0.4 D.0.6 95.在 370 名被试中;选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各为 100 人;其中高分组的有70人答对第一题;低分组有40人答对第一题;则第一题的难度为 C.96.下列公式中;C 是吉尔福特为了平衡基于对难度的影响;提出的难度校正公式.A.P=R/N100%B.P=PH+PL/2 C.CP=KP-1/K-1 D.P=X/Xmax100%97.数学测验的第七题满分为 15 分;全体考生在该题上的平均得分为 9.6分;则该题的难度为 A.98.难度值越接近0获1;就越无法区分被试之间的能力差异.相

24、反;值越接近 0.5;区别力越高.为了使测验具有更大的区别力;应选择难度在 0.5 左右的试题比较合适;各题难度应在 B 之间.A.0.4;0.6B.0.3;0.7 C.0.2;0.8D.0.1;0.9 99.项目的 B 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 100.鉴别指数的计算步骤为 D 1 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每一组取总数的27%;2 按测验总分的高低排列答卷;3 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4 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该项目的鉴别指数:P=PH+PL/2.101.1965 年;美国测量专家伊贝尔根据长期的经验提出用鉴

25、别指数评价项目性能的标准;鉴别指数为 A ;说明该项目质量差;必须淘汰.A.0.19 以下 B.0.20;0.29 102.C 适用于各变量均为二分名称变量的相关计算.A.点二列相关 B.二列相关 C.相关 D.积差相关 103.B 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其中一个被认为分为二分变量的相关计算.A.点二列相关 B.二列相关 C.相关 D.积差相关 104.A 适用于一类变量为二分名称变量;另一类为连续变量的成对变量的相关计算.A.点二列相关 B.二列相关 C.相关 D.积差相关 105.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被试区分度C ;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A.

26、中等 B.一般 C.高 D.低 106.项目难度的分布一般一 D 分布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且可以保证整个测验对被试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A.偏态 B.负偏态 C.正偏态 D.常态 107.D 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A.心理测验的对象 B.心理测验的用途 C.心理测验的动机 D.心理测验的目标 108.心理测验题目的来源应排除 A.A.直接翻译国外测验的题目 B.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C.理论与专家的经验 D.临床观察和记录 109.编制简答题的原则不包括 A.A.将其操作化 B.宜用问句形式 C.填充形式的空格不宜太多 D.每题应

27、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0.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应排除 C.A.测题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B.尽可能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C.答案混合排列 D.注意根据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排列题目.111.在心理测验实施中;主试与被试之间一种友好的、合作的、能促使被试最大限度的做好测验的一种关系;叫 A 关系.A.协调 B.朋友 C.帮助者与被帮助者 D.教育者与被教育者 112.一般说来;心理测验除 C 以外;都有时限.A.最高行为测验 B.速度测验 C.典型行为测验 D.智力测验 113.下列说法中;B 不是对测验环境条件的要求.A.完全遵从测验手册对环境的要求 B.安排测验材料 C.记录下任何意外的测

28、验环境因素 D.在解释测验结果试也必须考虑环境因素 114.受应试动机影响不太大的测验是 D 测验.A.成就 B.智力 C.能力倾向 D.投射 115.B 会提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A.过高的焦虑 B.适度的焦虑 C.一点焦虑也没有 D.过度抑郁 116.C 是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同;而是能力相同的被试得到不同的分数.A.应试动机 B.焦虑倾向 C.反应定势 D.应试技巧 117.在编排是非题时;“是”、“否”题大致相等或答“否”题掠夺;是控制B 的有效方法.A.求“快”与求“精确”B.肯定定势 C.喜好较长选项 D.喜好特殊位置 118

29、.在测验编制过程中;正确答案的位置在整个测验中出现在各位置的概率 A ;就可以控制喜好特殊位置定势的影响.A.相等 B.较多 C.较少 D.大 119.测验中;有些被试者认为选项长、内容多;一般是正确答案;在无法确定何者正确时;有偏好常选项的反应定势.在编制测验时;只要我们尽量使选项的长度 D;就不难避免这类问题.A.长一些 B.内容多一些 C.不定 D.一致 120.无论哪种测验;为使评分尽可能客观应 ABCD .A.及使而清楚的记录反应情况 B.准确无误的计分、合分 C.要有记分键 D.对照记分键;对反应进行分类 121.测验分数一般应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点.如在韦氏智力测验中;通常

30、用测得的 IQ 加减 C 的方法判断 IQ 值的波动范围.A.16 B.15 C.5 D.2 122.不能把分数 A;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轻易下结论.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和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A.绝对化 B.神化 C.固定化 D.变成一个点 二、多项选择题 124.测量的元素包括 ABC .A.事物 B.法则 C.数字 D.描述 125.测量所用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既具有 ABCD .A.区分性 B.等级性 C.等距性 D.可加性 126.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要素是 BD .A.量表 B.参照点 C.等级 D.单位 127.参照点有两种;即

31、AB.A.绝对零点 B.相对零点 C.绝对定点 D.相对定点 128.测量所用的良好单位;必须具备 CD 条件.A.确定的大小 B.相同的意义 C.确定的意义 D.相同的价值 129.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 ABCD 量表.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130.等距量表中的数值可以进行 AB 运算.A.加 B.减 C.乘 D.除 131.心理测验具有独特的性质;即具有 BCD .A.外显性 B.间接性 C.相对性 D.客观性 132.按测验的功能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ABC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投射测验 133.按测验的性质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A

32、D.A.文字测验 B.智力测验 C.主体统觉测验 D.操作测验 134.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BC A.文字测验 B.客观测验 C.投射测验 D.非文字测验 135.按测验的方式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CD.A.操作测验 B.文字测验 C.个别测验 D.团体测验 136.按测验的要求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AB .A.最高作为测验 B.典型行为测验 C.主观测验 D.客观测验 137.正确的测验观包括 AC.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使决策的辅助工具 B.做心理测验时态度要端正 C.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D.”一考定终身”说明心理测验最重要 138.我

33、国目前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心理测验有 BCD.A.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B.智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心理评定量表 139.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的主要贡献有 ABC.A.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B.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 C.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 D.创立了积差相关法 140.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对心理测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ABD.A.使心理测验首次出现与心理学文献中 B.认为心理学应立足于实验和测验 C.为智力测量制定了常模 D.认为心理测验应有统一的标准 141.20 世纪以后;心理测验在 ABCD 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A.操作

34、测验 B.团体智力测验 C.能力倾向测验 D.人格测验 142.常模团体的选择一般包括 BCD .A.确定测验目标 B.确定一般总体 C.确定总体目标 D.确定样本 143.常模团体的条件包括 ABCD .A.群体构成的明确界定 B.对群体具有代表性 C.样本量大小要适当 D.具有新近性 144.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大小适当必须从 ABD 等方面来考虑.A.经济 B.实用 C.尽量达 D.减小误差 145.抽样的方法有 ABCD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误差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 146.系统抽样要求 CD .A.目标总体有序可排 B.存在等级结构 C.目标无须可排 D.无等级结构存在

35、 147.导出分数的特性 ABCD .A.与原始分数等值 B.具有意义 C.等单位 D.具有参照点 148.发展顺序量表可以告诉人们某儿童的发育与其年龄相比 ABC .A.超前 B.滞后 C.正常 D.以上都不是 149.葛塞尔发展程序表;其中按月份显示儿童在 ABCD 等方面的大致发展水平.A.运动水平 B.适应性 C.语言 D.社会性 150.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就是最能代表它的智力水平的年龄.这种分数叫 C;简称 D .A.智力商数 B.智商 C.智力年龄 D.智龄 151.百分位常模包括 ABCD .A.百分等级 B.百分点 C.四分位数 D.十分位数 152.在分数量表上

36、;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 C 或 D.A.百分等级 B.四分位数 C.百分点 D.百分位数 153.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因为它的基本单位使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最常见的标准分数有 z 分数和 ABCD .A.Z 分数 B.T 分数 C.标准九分数 D.离差智商 154.标准分数可以通过 A 和 B 得到.A.线性转换 B.非线性转换 C.计算 D.变化 155.离差智商的优点是 ABC.A.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 B.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 C.表示的是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指标 D.以上描述都不对 156.常模表示一种最简单、

37、最基本的且最常用的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它的构成要素为 BCD .A.团体分数 B.原始分数 C.导出分数 D.对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 157.发展量表中的年龄量表最基本的假设是所测量的特质随年龄有系统的改变.它的构成要素是 ACD.A.一组可以区分不同年龄组的题目 B.智商 C.一个常模团体 D.常模表 158.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的关系是 BD.A.信度越低;标准误越小 B.信度越低;标准误越大 C.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大 D.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 159.估计信度的方法一般有 ABCD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内部一致性信度 D.评分者信度 160.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

38、同一组被施前后试测两次;求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叫 B;又叫 C.A.复本信度 B.重测信度 C.稳定性信度 D.分半信度 161.如果测验考虑到两个复本实施的时间间隔;并且两个复本的施测间隔一段时间;则称 AD.A.重测复本信度 B.重测信度 C.复本信度 D.稳定与等值信度 162.复本信度的缺点有 ABD.A.如果测量的行为易受练习的影响;则复本信度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影响.B.由于第二个测验只改变了题目的内容;已经掌握的解题原则可以很容易的迁移到同类问题.C.能够避免重测信度的一些问题;如记忆效果、学习效应等.D.对于许多测验来说;建立复本是困难的.16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C

39、D .A.随机抽取若干分测验试卷;有两位评分者按评分标准分别给分;然后再根据每份测验试卷的两个分数计算相关;即得评分者信度.B.所有题目看起来好像测量同一特质;但相关很低;或为负相关;则测验为异质.C.认得多说心理特征如智力、性格、兴趣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间隔一段时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D.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164.rxx 信度系数;下列 CD 情况属于极端情况.A.rxx=0.90 B.Rxx=0.80 C.rxx=0.00 D.rxx=1.00 165.信度系数在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时的作用是 BC .A.估计误差分数的范围 B.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 C.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的可能

40、的变化情况 D.了解误差分数的大小 166.一般来说;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提高信度.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D .A.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B.测验越长;被试受猜测因素的影响就越小.C.测验越长;越遵循报酬递增率原则.D.测验越长;有时反而会引起被试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167.效度具有相对性;因此;在评价测验的效度时;必须考虑测验的 B 与 C.A.信度 B.目的 C.功能 D.长度 168.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CD .A.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充分条件 B.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 C.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 169.美国

41、心理学家在 1974 年发行的教育与心理测量之标准一书中将效度分为几个大类:即 ABC.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效标效度 D.区分效度 170.内容效度的评估办法有 AD .A.专家判断法 B.双向细目表 C.统计分析法 D.经验推测法 171.为了使内容效度的确定过程更为客观;弥补专家对同一测验的判断可能不一致;可采用的步骤是 ABC .A.定义好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 B.编制双向细目表 C.制定评定量表来测量测验的整个效度 D.进行统计分析 172.出了一些描述性语言外;内容效度的确定也可以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方法;如 ABD .A.计算两个评分者一致性 B.复本相关 C.专家推测 D

42、.再测法 173.构想效度是 ABCD .A.构思效度 B.主要涉及的是心理学的理论概念问题 C.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指的程度 D.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174.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包括 ABCD .A.对测验本身的分析 B.测验间的相互比较 C.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 D.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 175.可以作为构思效度证据的有 ABD .A.测验的内容效度 B.测验内部一致性指标 C.分析几个测验的相互关系 D.分析被试着对题目的反应特点 176.可以作为构思效度的测验间比较的有 BCD .A.内容效度 B.相容效度 C.区分效度 D.因素

43、分析法 177.效标效度反应的是测验预测各题再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它可以分为 CD.A.相容效度 B.区分效度 C.同时效度 D.预测效度 178.在检验一个测验的效标效度时;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效标.因此;效标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效标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BCD .A.效标必须具有最有效地反映测验的目标;即效标本身必须有效;B.效标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稳定可靠;不随时间因素而变化;C.效标可以客观的加以测量;可用数据或等级来表示;D.效标测量的方法简单;省时省力;经济实用.179.效标效度的主要评估方法有 AB .A.命中率法 B.区分法 C.失误法 D.相关法 180.相关发式

44、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之间的相关;这一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根据变量的不同;可选用的计算方法有 ABCD .A.积差相关法 B.点二列相关公式 C.二列相关公式 D.贾朋斯多系列相关公式 181.命中率法是党测验用来做取舍依据时;用其正确决定的比例作为效度指标的一种方法命中的情况是指 AD.A.预测成功而且真的成功 B.预测成功但实际上失败 C.预测失败但实际上成功 D.预测失败且实际上也失败 182.要保证测验具有较高效度;测验本身的因素要做到 ABCD .A.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 B.测题设计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如是非题 C.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D.测验长度

45、要恰当;测题排列应先易后难.183.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包括 ABCD .A.主试者的影响因素 B.测验情境 C.其他干扰因素 D.被试者的影响因素 184.美国心理学家吉赛利提出了如何找出干涉变量的一套方法;它们是ABCD .A.用回归方程求得每一个人的预测效标分数;将该分数与实际效标分数相比较;获得差异分数 D.如果 D 的绝对指很大;说明测验中可能存在干涉变量.B.根据样本团体的组成分析;找出对照组;分别计算效度;从而找出干涉变量 C.对于预测团体;根据某些意见的干涉变量将其区分为预测性高和预测性低的两个亚团体.对于预测性高的团体;获得测验效度就会有所提高.D 兴趣就是干涉变量;去掉对兴

46、趣的研究 185.一般来说;测验的项目分析包括 C 分析和 D 分析.A.大小 B.范围 C.定性 D.定量 186.项目的定性分析包括考虑项目的内容效度、题目编写的 C 和 D.A.内容 B.形式 C.恰当性 D.有效性 187.下列公式中;ABD 是计算难度的公式.A.P=R/N100%B.P=PH+PL/2 C.CP=KP-1/K-1 D.P=X/Xmax 100%188.计算区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相关法;常用的相关法包括 ABCD .A.点二列相关 B.二列相关 C.相关 D.积差相关 189.在编制测验前首先要明确测量对象;也就是该测验编成后要用于哪些团体.只有对受者的 ABCD 等心

47、中有数;编制测验才能有的放矢.A.年龄 B.受教育水平 C.社会经济水平 D.越度水平 190.测验用途不同;编制测验时的取材范围以及试题难度等也不尽相同;在测验前就应明确所编出测验是要对被使作 ABCD .A.描述 B.诊断 C.选拔 D.预测 191.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相似的测验.古德纳夫曾将其分为 和 BC .A.GRE 词汇测验 B.样本测验 C.标记测验 D.预测性测验 192.心理测验的目标分析因测验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 ABC .A.工作分析 B.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C.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D.列双向细目表 193.对于选拔和预测功能的预测性测验;它的主要任

48、务就是要对所测的行为活动作具体分析;我们将之称为任务分析或工作分析.这种分析包括 AD 等步骤.A.确定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可以试要预测的活动达到成功.B.编制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有关条目.C.进行预测验和正式测验以建立心理测验手册.D.建立衡量被试是否成功的标准;即效标.194.心理测验命题的一般原则可以从 ABCD 等方面来考虑.A.内容 B.文字 C.理解 D.社会敏感性 195.心理测验命题在内容方面的主要要求是 ABCD .A.内容符合测验的要求 B.避免贪多而出乱子 C.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D.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 196.心理测验命题在文字方面的主要要求试 .A.使用准确的当代语言

49、 B.语句简明扼要 C.排出与答案无关的因素 D.最好是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 197.心理测验命题在理解方面的主要要求是有 ABCD .A.有确切的答案 B.除创造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外不应引起争议的可能性 C.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D.格式不要被人误解 198.有些测验必须涉及一些社会敏感性问题;菲利普列举值得参考的 ABD 的策略.A.命题时假定被试具有某种行为 B.命题试假定规范不一致 C.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使用 D.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199.选择题要选好题干;也要编好选项;必须注意 ABCD.A.题干问题明确;避免与选相用词一致 B.选项简明扼

50、要;长度相等 C.每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 D.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 200.编制是非题应注意 ABCD A.内容以有意义的概念、实施或基本原则为基础 B.每道题只能包括一个概念 C.尽量避免否定的叙述;尤其是双重否定 D.“是”、“非”题的数目应基本项等;随机排列 201.编制操作测验的原则有 ABCD .A.明确所要测量的目标;并将其操作化 B.尽量选择真实性程度高的项目 C.指导语要简明扼要 D.制定评分标准;确定计分方法 202.在选择题目形式时;需要考虑 ABCD .A.测验的目的 B.材料的性质 C.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D.各种实际因素 203.审定题目要注意题目的 ABCD .A.范

51、围应与测验计划的双向细目表一致 B.题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和编制复份;C.题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需要;D.题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204.测题的排列方试通常有 AC .A.并列直进式 B.公共汽车式 C.混合螺旋式 D.专列式 205.预测应注意 ABCD .A.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B.预测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况相近似;C.预测的实现可稍宽一些;最好使每个被试都能将题目作完;D.在预测的过程中;应对被试的反应情形随时加以记录.206.测验指导手册的内容有 ABCD .A.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B.编制的理论背景、选材的原

52、则、方法 C.实施测验的说明;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计分标准 D.测验的心理计量学特征、常模资料 207.主试的知识结构是指开展心理测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D .A.心理学基础知识 B.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 C.本行业的专业知识 D.心理测验专业技能 208.主试者的心理测验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言之;就是 ABCD .A.对心理测验的特点、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B.对心理测验局限性的认识 C.了解测验的基本特征 D.熟悉保证测验标准化的必要性 209.主试者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 ABCD 等.A.内容 B.适用范围 C.测验程序 D.计分方

53、法 210.主试者的职业道德包括 ABC .A.测验的保密 B.测验的控制使用 C.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D.对测验特别熟悉 211.选择测验必须注意;所选测验应 BC .A.适合主试者的要求 B.适合测量的目的 C.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D.适合主试者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212.测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ABCD .A.预告测验 B.准备测验材料 C.熟悉测验指导语 D.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213.测验中主试的职责是指 ABCD .A.应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 B.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 C.主试者不应对被试者的反应做出任何暗示性反应 D.对特殊问题要有心理准备 214.测验的指导语一般由

54、ACD 组成.A.如何选择反应形式B.如何记录这些反应C.时间限制D.给例题;有时告知被试者测验的目的 215.被施者对测验的经验或应试技巧会影响测验成绩;“测验油子”的表现有 ABCD .A.能觉察出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细小区别 B.懂得合理分配测验时间 C.常常是各种题型都见过 D.熟悉测验的程序 216.受练习效应影响大的情况;具体表现为 ACD .A.智力较高者 B.两次测验之间的时距过大 C.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 D.着重速度测验 217.研究表明;ABCD 者测验焦虑较高.A.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 B.抱负水平过高 C.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 D.测验成绩关系重大 218.除

55、非“反应速度”本身即为重要的研究目标;否则让被试者有充分的时间反应;同时注明每题的答题时间;可以减少 AB 定势的影响.A.求“快”B.求“精确”C.猜测 D.喜好正面叙述 219.作测验时;几种常见的反应定势有 ABCD .A.求“快”与求“精确”B.喜好正面叙述 C.喜好较长选项 D.喜好特殊位置;猜测 220.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轻易下结论;要做到 ABCD .A.考虑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 B.考虑测验情境 C.有常模和信度、效度资料 D.不直接比较来自不同测验得分数 221.对测验分数作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在解释测验分数时;一定要依据从 CD 中获得的资料.A.最准确的描述 B.最大量的人群 C.最匹配的情景 D.最相近的团体 222.为了试被试者本人以及被试者有关的人;如家人、老师、雇主等;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报告分数时要注意 ABCD.A.应告诉的时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B.保证当事人知道测量或预测的目的;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C.考虑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 D.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