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_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93766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92.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_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_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_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_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A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影视业发展的过程,识记第四媒介神奇的魅力;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B 重点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

2、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讲课时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讨论法、多媒体手段,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D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中国的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

3、自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中国有2000 多家报纸、9000 多种期刊、306 家广播电台和 369 家电视台。到 2002 年末,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 770 座,有线电视用户 9857 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 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讲述内容】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

4、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

5、汉学家郭实腊 1833 年 7 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其二是 1872 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的问世冲破了旧时报纸的局限,消息已不限于单纯的政治公报,开始重视对国内外大事和市井社会民众的新闻报道,第一次形成了一份现代意义的中国报纸.1912 年史量才接任总经理,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申报蒸蒸日上,提到申报无人不晓,以致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把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出现(1)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合作探究】

6、1: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2)19 世纪 70 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2、发展(1)在近代,报刊成为维新派、革命派和新知识分子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2)20 世

7、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1938年 1 月,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1947 年 2 月,被国民党勒令停刊。新华日报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我党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解放后,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出版,后来又成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2001 年 9 月,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省委、省政府同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8、。(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还出现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报刊,如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1948 年 6 月,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1949 年 3 月,迁至北平(今北京),作为一份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人民日报 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

9、方针、政策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因此,人民日报 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合作探究】2: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对夺

10、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繁荣 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我国报刊业走向繁荣。【合作探究】3: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目前,发展报刊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更应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同时提高从业

11、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出现。小结: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从 19 世纪中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在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 1895 年 2 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同年拍摄了影片火车进站。空无一人

12、的火车站,一个中年搬运工手推轻便行李车出现在月台的右前方,画面右上角的后景中,一个黑点很快变成清晰的火车向观众冲过来,火车头一度占据了大部分画面。以上就是火车进站向我们描述的场景。如今,这部影片早已成为电影诞生的象征和标志.电影在发明之后不久便迅速传到了世界各地。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1)诞生:19 世纪末,西方出现了电影.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 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19 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不久传入了我国.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中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1905 年 11 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

13、,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根据默片的需要,电影只拍了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武打片段。影片在日光下拍摄,没有剧本,拍摄过程前后用了 3 天时间。影片虽然粗糙,但是首映却非常成功,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发展并走向成熟: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1926 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1931 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如果学生要求可简单介绍剧情。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诞生了一批进步影片,如渔光曲、风云儿女等。193

14、5 年 3 月,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风云儿女 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全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新生,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3)走向辉煌 建国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2、广播事业(教材 P74 历史纵横)3、电视(1)诞生: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15、。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合作探究】4:阅读 P74【学思之窗】,请回答,除技术因素外,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哪些?解题关键:电视为什么能够普及 思路引领:从生活水平、物质基础、精神需求、电视的特点角度回答(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2)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3)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过渡: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19 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

16、,21 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90 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这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2、功能: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特点: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人们还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4、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

17、切.【合作探究】5: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 世纪是铁路时代,20 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 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何启示?A 互联网的优势:(P75 本课测评)(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B 互联网的缺陷:(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3)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C 启示: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合作探究】6:互联网对你的生活

18、产生了哪些影响?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网络对生活影响的利与弊.关注网络文明,建设网络道德,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合作探究】7: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

19、,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小结全文】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报纸、影视、互联网等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希望每个同学能将每种媒介发展的历程简单概括出来。单元小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

20、过重大影响的因素: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2)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趋势: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3)社会风俗的特点:既具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现象。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1)从动态运演的整体过程看,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巨大、深刻和急骤的特征。(2)从空间上看: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又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变化慢。E 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 当互联网正大踏步走进人类生活的时候,人们对

21、网络作用的认识似乎还是模糊不清。一种意见认为,作为中学生,他们上网的机会很多,互联网向他们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信息,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所以他们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绿洲。但部分中学生上网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因为网络-这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是他们放松自己的最佳场所。同时也许正基于这一点,家长和师长才会对中学生上网出现不同程度的抵制,因为他们认为网上娱乐分散了他们过多的精力,会对学业造成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害怕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身心不利。实际上也确实在中学生中,出现了“网络综合症”等一系列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这一事件的?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思路:对青少年上网应积极引导和积极加以管理。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也不会因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F 板书设计:略 G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